公海舰队(德文:Hoch see flotte)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德意志帝国海军(德文:Kaiserliche Marine)所属的水面作战舰队。
基本介绍
曾参与过1916年5月与英国之间发生的
日德兰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德国投降,公海舰队海军士兵在“
彩虹行动”中,将大部分原属公海舰队的军舰凿沉于苏格兰北部
奥克尼群岛的
斯卡帕湾(Scapa flow)中。
公海舰队(High Seas Fleet)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
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属的水面舰队。由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立以对抗英国本土舰队,1897年威廉二世任命提尔皮茨为海军总司令,1900年帝国通过提尔皮茨的海军建军方案,德意志公海舰队正式成立。
公海舰队下辖3支战列舰分队,共有16艘
无畏舰和6艘前无畏舰;5艘
战列巡洋舰组成的战巡分队,以及
巡洋舰和
驱逐舰等支援和辅助舰只。
由于战列舰总体实力弱于英国,公海舰队在一战中一直未能与英国主力舰队交手。直至1916年5月31日与英军大舰队在日德兰爆发了规模空前的日德兰海战。德国公海舰队在海战中击沉了英国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己方被击沉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鱼雷艇。虽然损失不如英国皇家海军严重,又在技术上获胜,但是依旧未能改变主力舰数量悬殊的局面。
随着突破协约国在北海对德封锁的努力失败,公海舰队自此窝在港口中不再与英国海军正面交锋,仅依靠潜艇作战。
1919年6月21日,被英国海军拘留斯卡帕湾的德国军舰集体打开通海阀自沉,包括10艘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沉船行动惹怒了协约国,他们将原本允许德国保留的8艘无畏舰作为补偿被美英法日四国瓜分。德国公海舰队自此覆灭。
背景介绍
19世纪后期,德意志这个古老的民族重新获得了统一。为了攫取海外的利益,久居内陆的德国人开始了他们向海洋扩张的努力。
“公海舰队”最终在新的一次海军军备扩张法案中被确定为德国海军的名称。这个被认为是有些狂妄的名称显示出了德国人进军海洋坚定的决心。
威廉二世的雄心
1888年,带有英国血统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威廉在少年时期便十分热衷于海洋,甚至亲自驾船出游并手绘战列舰草图。他既羡慕英国在海洋上的统治权,又深受
马汉制海权思想的影响,相信只有向海外发展才能挤身世界列强行列,于是即位后就将建立强大海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推波助澜的执行者就是1892年担任海军参谋长的提尔比茨,1894年提尔比茨在其著名的《第九号军种备忘录》中指出:“……海军的成功基于
制海权的的兴起,木能依赖商业破坏或任何其他手段。交战双方必须摧毁对方才能获得制海权,海战中的战略攻方可自由航行并获得胜利,而战略守方将陷入困难及全无希望的态势,要贯彻战略上的攻势,必须比对方有1/3的装备优势。”基于上述观点,提尔比茨在1897年6月出任海军部长后,说服政府建立一支以英国为假想敌的战列舰队以确保德国的海外利益并提高国际影响力。
但事实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提尔比茨发现如果以法俄海军为对手,德国有此能力,但面对以海军为战略重心的英国,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因此提尔比茨在1900年6月20日颁布第二次《德国海军法案》中提出了“风险理论”:“德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以保护海外贸易和殖民地,但德国海军不可能对任何敌人都具有优势,因此德国海军的实力只需使最强的海军要毁灭它时付出极高代价,代价之高将损害其世界海军地位,于是只要想到这种风险,即已产生成慑作用”。提尔比茨将海军变成一种“风险因素”为德国海外利益提供间接保证。
早期的远洋实力
1891年,3艘装有3座炮塔的重型装甲舰下水,此三舰按照旧习惯仍被称为“战列舰”(Linienschiff),它们是德意志海军最初的远洋兵力,分别是:在
威廉港皇隶造船厂建造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帝”号(Kurf n rst Friedrich Wilhelm)和由福尔康公司承造的“勃兰登堡”号(Brandenburg)、“威森堡”号(Weissenburg)。1892年,
基尔的日耳曼造船厂又建造了第四艘同级舰“伏尔特”号(Worth)。
这4艘战列舰被称为勃兰登堡级,排水量10013吨,舰长116米,主机为两部蒸汽机,采用双轴推进,螺旋桨叶直径5米,航速约17节。武备为6门260毫米主炮、6门105毫米速射炮及8门88毫米高射炮,以及6具鱼雷发射管,乘员568人。1900至1901年间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时,该级战列舰被编成第一战列舰舰队第一分遣队开赴中国,作为
八国联军的海上武力。1901年,“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帝”号及“威森堡”号被售予土耳其,分别更名为“海拉丁·巴巴罗萨”号(Haireddin Barbarossa)和“托尔古德·雷斯”号(Torgud Reis),前者于1915年在
达达尼尔海峡被英军潜艇击沉。“勃兰登堡”号及“伏尔特”号1915年改属海岸防卫队,1919年退役,后在但泽市解体。
从大帝级(Kaiser class,1911年另一大帝级战列舰开始建造,本级遂改称旧大帝级或弗里德里希三世大帝级)开始,一系列由军方主导设计的新战列舰纷纷下水:“弗里德里希三世大帝”号(KaiserFriedrich III)、“威廉二世大帝”号(Kaiser Wilhelm II)、“威廉大帝”号(Kaiser Wilhelm der Grosse)、“卡尔大帝”号(Kaiser Karl der Grosse)及“巴巴罗萨大帝”号(Kaiser Barbarossa)。本级战列舰长125米、排水量11097吨,主为3部蒸汽机,航速约18节,武备为4门240毫米主炮、18门150毫米单管炮、12门88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机炮及6鱼雷发射管。1916年退出舰队序列作为巡舰直至1919年退役,后作为废铁出卖。
大力建设
提尔比茨于1892年被任命为海军指挥部参谋总长,1897年成为海军部长。在他的努力下,至1903年底,德国已建立了支包括19艘战列舰、8艘岸防装甲舰、12重巡洋舰及30艘轻巡洋舰的舰队。其中列舰方面,包括4艘萨克森级(SachsenSS)装甲舰、“奥登堡”号(Oldenburg)甲舰、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5艘尚未垒竣工的新大帝级战列舰及5艘计划中的威特斯巴赫级战列舰。
岸防装甲舰方面I勾8艘齐格弗里德级(Siegfried class)。遂洋舰包括“大帝”号(Kaiser)、“德苦”号(Deutschland)、“奥古斯塔女皇”(Kaiserin Augusta)、5艘维多利亚-易丝级(Victoria Louise class)、“俾蔓大公”号(Ftirst Bismarck)及计卢的“亨利亲王”号(Prinz Heinrich)‘阿达贝特亲王”号(Prinz Adalbert),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形势更显紧提尔比茨借机说服国会通过更多的预使他得以能够建造更多的战列舰,而鳖洋舰也增为14艘,轻巡洋舰则增为28鱼雷艇更多达96艘。
在1906、1908及2年舰队法备忘录通过后,至1917年德意志海军应拥有:41艘战列舰、20艘(战列)巡洋舰、40艘轻巡洋舰;而大型舰艇的服役年限则一律减为20年。1899年起,德国海军又开始一系列新战列舰的建造。第一个项目就是威特斯巴赫级,该级延袭了大帝级之设计。提尔比茨为公海舰队所制定的目标为:必须能在北海发生冲突(暗指英国)时充分发挥其保卫祖国的战斗力。
“威特斯巴赫”号(Wittelsbach) 1900年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厂下水,“威廷”号(Wettin)、“采林根”号(Zahringen)、“士瓦本”号(Schwabon)等在1901年由同一造船厂承造。该级之后最后一艘“梅克伦堡”号( Mecklenburg)则在1901年由福尔康公司建造。该级战列舰排水量1 1774吨,长127米,主机为3部蒸汽机,航速约1 8节,武备则与弗里德里希大帝级相同。乘员683人。威特斯巴赫级至1916年改为训练舰或宿舍舰。除“采林根”号外,共余4艘皆在1921至1922年间解体。
继威特斯巴赫级之后下水的是布劳恩施维格级( Braunschweig),共5艘:“布劳恩施维格”号、“阿尔萨斯”号(Elsas)、“黑森”号(Hessen)、“普鲁士”号(Preusen)及“洛林”号(Lothringen)。布劳恩施维格级战列舰为三烟囱设计,长127.7米,排水量13208吨,3部蒸汽机,航速18.7节,乘员743人,武备为4门280毫米主炮、14门170毫米单管炮、18门88毫米速射炮及6具鱼雷发射管。本级舰服役至1916年,战后继续由魏玛共和国海军使用。除“黑森”号外,其余都在30年代解体。“黑森”号1916年参与日德兰海战,第二次大战期间被
改装为靶船,1946年作为战利品交给苏联海军。布劳恩施维格级战列舰为德国海军第一次采用280毫米主炮,当时是德国海军中战力量最强大的主力舰,该级舰所装备的快速装填炮塔自此成为德国海军之标准配备,装置于以后各级战列舰上,直到1911年,赫尔戈兰级(Helgoland class)战列舰才改为305毫米主炮,最后的巴伐利亚级(Bayern class)则使用380毫米主炮。
1903年至1908年,5般德意志级(Deutschland class)战列舰下水,排水量13191吨、长128米,主机与布劳恩施维格级相同,航速增至19节,乘员人数与武备都与勃兰登堡级相同。“德意志”号1904年由日耳曼造船厂建造,自1906至1912年担任本土舰队旗舰。1916年参与日德兰海战,“汉诺威”号(Hannover) 1905年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厂下水,同样曾参与日德兰海战,1920至1921年进行改装后一直服役至1935年,后作为靶舰,1946年在不莱梅解体。“波默恩”号(Pommern),1905年由福尔康公司建造,1916年6月1日在日德兰海战中被英国驱逐舰发射鱼雷击中而沉没,839人阵亡。“西里西亚”号(Schlesien)在1906年下水,亦参与日德兰海战,1917年改为训练舰,1926至1927年间进行了改装,第二次大战时部署在波罗的海,1945年5月在施威内明德(Swinemunde)遭到轰炸重创后自沉。“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施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1906年由日耳曼造船厂建造,1916年参加日德兰海战,1917年改为住宿舰,20年代担任魏玛共和国海军旗舰。1939年参与但泽市攻防战,1940年参与入侵丹麦,后改为训练舰,1944年12日在哥定根(Gdingen)遭英军轰炸,翌年被苏联俘获。
无畏舰
在1890年之前,战列舰(大型装甲舰)舰艏艉的火炮射程虽可达3000米,但却并不是舰炮火力的骨干,舰炮火力的重点仍在舷侧,靠近舰体中央的火炮,然而这些中小口径小炮的射程只有500至1000米。直到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出觋,此情况才得到改观,其280毫米主炮射程可达15000米,而海军上将汤森(Thomsen)被任命为舰炮炮术
指挥官后,才开始将火力系统的要领引入,此后重炮的配置开始改变,甚至影响了日后战列舰设计的思路。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将德国炮兵射击程序付诸实战的日本帝国海军在对马海峡一役中,全歼俄罗斯海军。英国海军受此影响,遂发展出第一艘全重炮式战列舰,即1906年出现的“无畏”号(HMS-Dreadnought)。
1908年,第一艘德国无畏舰“拿骚”号(Nassau)下水,排水量18873吨、长146米。拿骚级之前的德国战列舰一向只在前后配置两座双联装240毫米炮塔,拿骚则除了舰艏艉之外,左右舷侧也各配置了两座双联连280毫米炮炮塔,总计有280毫米炮12门。其炮塔比240毫米略大,副炮为12门150毫米单管炮、16门88毫米速射炮,另有6具鱼雷发射管。拿骚级主机为3部蒸汽机,三轴推进,航速20节;乘员为军官1008人。1910年,4艘拿骚级战列舰组成德国海军第一支战列舰队,并全部参与日德兰海战。战后“拿骚”号1920年由日本接收,随后在荷兰解体。“威斯特法兰”号(Westfalen) 1920午移交英国,1924年解体。“莱茵兰”号(Rheinland)于1908年下水,1918年4月因大雾在阿兰德斯岛( Alandsinseln)触礁,随后将其打捞起来,在1921年送至荷兰解体。“波森”号(Posen,1908年下水)也同样在移交后解体。
1908至1912年,德国海军又建造了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排水量22808吨、长167米,装有12门305毫米主炮,比照拿骚级主炮配置方式进行配置。前3艘皆在1909年下水,“赫尔戈兰”号由基尔荷瓦造船厂( Howaldaswerken)建造,“东弗里斯兰”号(Ostfriesland)由威廉港皇家造船厂承造,“图林根”号(Th ti ringen)由不来梅威塞公司建造,“奥登堡”号(Oldenburg)则在1910年由什绍公司承制。4舰皆参与日德兰海战,战后遭到分配各战胜国的命运:“赫尔戈兰”号归英国,“东弗里斯兰”号给美国,“奥登堡”号移交日本,“图林根”号则由法国接收。它们分别在1921年至1924年间解体。
继赫尔戈兰级战列舰之后建造的大帝级战列舰长172米、排水量24724吨,为德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装配涡轮主机及使用重油为辅助燃料的战列舰。采用三轴推进,三号舰“路易博德摄政王”号(Prinzregent Luitpold)是德国海军第一艘采用柴油主机的战列舰。本级的主炮与赫尔戈兰级相同,不过数量减为10门;5座双连装炮塔首次采用中心线配置(2、3号炮塔分别在左右舷侧),乘员为军官1084人。该级5艘舰皆于1912至1913年间完工,除“阿尔伯特亲王”号(Konig Albert)号外,其余皆参与日德兰海战,其中“弗里德里希大帝”号(Friedrich der Grosse)还担任舰队司令舍尔(Scheer)中将之旗舰,战后全部被扣于斯卡帕湾。
紧接着建造的君主级(Konig)战列舰共4艘,分别为“君主”号(1913年)、“大选候”号(Grosser Kurf n rst)、“马克格拉芙”号(Markgraf)及1914年下水的“皇太子”号( Kronprinz),“皇太子”号于1918年1月改名为“皇太子威廉”号(Kronprinz Wilhehm)。君主级排水量25796吨、长175米、航速21节,武备与大帝级相同,5座双联装主炮塔配置于中心线。乘员人数为1136人,日德兰海战时担任德国海军之主要打击火力。战后之命运与大帝级相同。
最后两艘于大战期间完成的战列舰为“巴伐利亚”号(Bayern)及“巴登”号(Baden),本级原本预定建造4艘,后两艘未完成德国即战败。“巴伐利亚”号1915于基尔下水,“巴登”号则于同年在但泽市下水。该级舰排水量28600吨、长180米,主机为3具涡轮机、航速22节。采用背负式炮塔设计,前后共4座双联装主炮塔,计8门380毫米主炮,16门150毫米副炮,2门88毫米速射炮及五具600毫米鱼雷发射管。“巴登”号从1916年10月起担任德国皇家海军之末代旗舰,“巴伐利亚”号曾参与1917年巴尔干半岛攻防行动。此2舰皆于1918年被封锁在英国。
重巡洋舰及战列巡洋舰
1892年,重巡洋舰“奥古斯塔女皇”号(Kaiserin Augusta)在基尔日耳曼造船厂下水,排水量6056吨,长123米,这是德意志海军第一艘三轴推进的舰艇,依靠三部蒸汽机可达到21.6节的航速。乘员共430人,配有4门150毫米主炮、8门88毫米速射炮,4门机关炮及5具鱼雷发射管。奥古斯塔女皇号长斯作为驻外舰队的一员,在北美、摩洛哥及地中海等地服役,1914午起改为炮术练习舰,1920年解体。“奥古斯塔女皇”号有三个烟囱,这一设计也成为后继维多利亚·露易丝级的标准设计。
维多利亚·露易丝级共有5艘:“维多利亚·露易丝”号(Viktoria Louise),“海尔塔”号( Hertha),“费尔亚”号(Freya),“维内塔”号(Vineta)及“汉莎”号(Hansa),分别在1897至1899年间由不同的造船厂承造。本级舰排水量5060吨,长1 10米,时速19节,武备为210毫米主炮2门,150毫米炮8门,88毫米速射炮10门,机关炮10门和三具鱼雷发射管,乘员477人。
1897年,重巡洋舰“俾斯麦大公”号在基尔皇家造船厂水下,排水量达1 0690吨,长127米,武备为240毫米主炮4门,150毫米炮12门,88毫米速射炮10门及3具鱼雷发射管。主机为3部蒸汽机,双烟囱,航速18.7节。该舰在1900年至1908年间隶属东亚舰队,第一次大战时成为靶舰,1920年解体。
进入20世纪后,重巡洋舰体型及武备也有增加的趋势。1906年由B&V公司承造的“沙恩霍斯特”号( Scharnhorst)及“格奈森瑙”号( Gneisenau)排水量已达1 1616盹、长144.6米、航速23.5节,装有8门210毫米主炮,6门150毫米、16门88毫米副炮及4具鱼雷发射管。两舰皆属于希佩尔上将指挥的巡洋舰部队,都在1914年12月福克兰海战中沉没,共有1458人随舰而亡。继这两舰之后,1908年于基尔皇家造船厂下水的大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BI ti cher)排水量更达15842吨、长161.8米,航速接近26节,武备为10门210毫米主炮,配置方式如拿骚级战列舰。“布吕歇尔”号于1915年1月协同战列巡洋舰“塞德利兹”号在北海与英国战列巡洋舰发生炮战后沉没,共792人丧生。“布吕歇尔”号为战列巡洋舰与巡洋舰间的过渡舰种,一年之后的1909年,第一艘血统纯正的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号(vonder Tann)便在B&V公司下水,排水量19370吨、长171米,主机为两部帕森斯(Parsons)涡轮机,航速27.4节,武备为8门280毫米主炮,10门1 50毫米副炮及16门88毫米速射炮,4具鱼雷发射管。该舰具有战列舰的强大火力和巡洋舰的快速,所以被称为战列巡洋舰。同时也是第一艘采用涡轮主机的大型舰艇。“冯·德.坦恩”号参与日德兰海战,战后被扣留在英国的斯卡帕湾。继它之后,B&V公司于1910年及191 1年又建造了两艘姊妹舰:“莫尔特克”号(Moltke)及“戈本”号(Goeben),不过这二舰体型较大,排水量达到22297吨。1912年,又建造了更大的“塞德利兹”号(Seydlitz),排水量24988吨、长200米。“莫尔特克”号曾参与1915年多格尔沙洲(Doggerbank)海战及1916年日德兰海战,1918年后被封锁在英国。“戈本”号于1914年8月为拉拢土耳其加入同盟国而移交给土耳其海军,更名为“约伍兹·苏丹·塞林”号(Yavuz Sul-tan Selim),一直服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63年解体。“塞德利兹”号为德国海军远洋侦搜舰队旗舰,因弹药库爆炸导致舰内大量进水,甲板离水面最低处仅2.5米,勉强逃回威廉港,后来亦被封锁于斯卡帕湾。
同样完成于大战期间的尚有3艘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尔”号(Derflinger)1913年由B&V公司建造、“吕佐夫”号(LU tzow) 1913年由什绍公司建造以及“兴登堡”号(Hindenburg) 1915年在皇家造船厂下水,这三艘舰排水墨达27000吨、长210米或212米,航速27节,主炮为8门305毫米炮。“吕佐夫”号沉没于1916年6月1日日德兰海战,其余二舰战后投降。德国海军造舰计划中尚未实现的还有马肯森级(Mackensen Project)及约克级(Ersat2Yorck Project)战列巡洋舰。其中的约克级设计方案就成为日后30年代纳粹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的蓝本。
轻巡洋舰
进入20世纪后首先建造的是7艘不莱梅级(Bremen class)轻巡洋舰:“不莱梅”号、“柏林”号(Berlin)、“汉堡”号(Hamburg)、“吕贝克”号(L U beck)、“慕尼黑”号(M n nchen)、“莱比锡”号(Leipzig)及“但泽”号(Danzig)。这7艘姐妹舰在外形上只有细节差舁。“不莱梅”号于1903年在威塞造船厂下水,一直在美洲之驻外舰队服役至1914年,开战后调回本土舰队,1915年12月在波罗的海文道(Windau)外海触雷沉没。“柏林”号同样在1903年于但泽市皇家造船厂下水,曾服于役于驻外及本土舰队,1917年转调海岸防卫,1923至1929年作以训练舰进行远洋任务,自1936年起改为住宿舰使用,1947年装载二次大战德国生产的毒气弹凿沉于史卡格拉克(Skagerrak)。不莱梅级巡洋舰较羚羊级(Gazelle class)稍大,为三烟囱设计,排水量3278吨,长111米,航速为23节,武装为10门105毫米速射炮及两具鱼雷发射管。主机使用两部蒸汽机。本级的“吕贝克”号则为德国海军中第一艘使用蒸气涡轮的军舰,共装置两部帕森斯涡轮机。该级舰员为1441人。
随后德国海军开始建造施特滕级(Stettin class)轻巡洋舰,与1902年间建造的不莱梅级相比较,唯一的不同为施特滕级在第二及第三个烟囱间之留有较大的距离。其中的“柯尼斯堡”号(Konigsberg)1905年在基尔皇家造船厂下水,1914年自本土舰队中除役后派往东非,在1915年7月在鲁非济三甬洲(Rufiji-Delta)遭英国战列舰封锁并严重受损,最后由乘员自沉;“纽伦堡”号(Nurnberg),隶属希佩尔指挥的巡洋舰部队,1914年战没于福克兰海战,327人阵亡。“施特滕”号1907年由福尔康公司建造,1920年移交给英国并予以解体。
德国海军第三批建造的轻巡洋舰是“德累斯顿”号(Dresden)与“埃姆登”号(Emden)。本级排水量3664吨、长118米,“德累斯顿”号装配两部帕森斯涡轮机,航速25节。武备与施特滕级相同,乘员为1361人。“德累斯顿”号1907年由B&V公司承造,曾参与1 9 1 4年科罗内尔(Coronel)海战及福克兰海战,是福克兰海战中成为唯一一艘幸存的德舰,但在1915年5月智利近海被英军捕获而自沉。“埃姆登”号1908年下水,1914年于东亚脱离希佩尔的舰队后在印度洋独自进行战果丰硕的海上破交战。1914年11月,在与
澳大利亚海军“悉尼”号(HMASSydney)巡洋舰激战后搁浅于可可岛(Kokosinsel),残骸直到50年代才予以完全解体。
1907至1909年,德国海军又建造了两艘布雷巡洋舰“鹦鹉螺”号(Nautilus)和“信天翁”号(Albatross),排水量分别为1973吨和2208吨、长100米,可携带水雷200枚,武备为88毫米速射炮8门。“鹦鹉螺”号在战争末期成为货运船,战后解体。“信天翁”号1915年在哥特兰(Gotland)被俄罗斯巡洋舰严重击伤后搁浅,在瑞典紧急修理后被扣留,1921年于汉堡解体。后续建造的布雷巡洋舰是1915至16年间由福尔康公司所建造的“牛虻”号(Brummer)及“布雷姆兹”号(Bremse),排水量4358吨,可携带400枚水雷,1918年后被扣留在英国斯卡帕湾。
轻巡洋舰的舰体也逐渐加大,1 908午下水的“柯尼斯堡”号(Knigsberg)排水量4362吨、长118米,而到了大战末期开始退役的“科隆”号(Koln)级轻巡洋舰已重达5620吨、长155米。从1908年至1917年,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各种级别的轻巡洋舰。
1909年:“科尔堡”号(Kolberg)、“奥格斯堡”号(Augsburg)、“美因兹”(Mainz)及“科隆”号;1911年:“马格德堡”号(Magdeburg)、“布列斯劳”号(Breslau)、“施特拉尔松”号(Stralsund)及“施特拉斯堡”(Strassburg); 1912年:“卡尔斯鲁厄”号(Karlsruhe)、“罗斯托克号”(Rostock);1913至1914年:“格劳登兹”号(Graudenz)、“雷根斯堡”号(Regensburg);1915年:“威斯巴登”号(Wiesbaden)、“法兰克福”号(Frankfurt); 1915至1916年:“柯尼斯堡”、“卡尔斯鲁厄”号、“埃姆登”号、“纽伦堡”号、“科隆”号及“德累斯顿”号(舰名均重复以前舰艇)。
以上这些轻巡洋舰中,“美因兹”号及“科隆”号(1909年)在1914年北海赫尔戈兰海战中沉没,共596人阵亡;“马格德堡”号1914年战没于波罗的海,150人丧生;“布列斯劳”号移交给土耳其海军,更名为“米迪里”号(Midilli),1918年1月沉于埃垓斯(Aegaeis),330人阵亡;“威斯巴登”号沉于日德兰海战,丧生的588名船员中包括诗人福克(G. Fock)。“施特拉斯堡”号在一次大战结束后继续服役。1920年7月20日德国正式投降后被赋以代号“0”并作为战利品交给意大利海军,更名为“塔兰托”号(Taranto)继续在意大利海军中服役,1943年9月9日下午2时在拉斯佩齐亚(La Spezia)港内触礁沉没后,后被打捞起来准备做为堤防舰使用,在1943年10月23日遭轰炸再度沉没,遂被解体。其他轻巡洋舰在停战后交给协约国,大部分日后均被扣留在斯卡帕湾。
驶向战争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
斐迪南大公在
萨拉热窝被刺杀之时,德国海军正在庆祝一年一度的基尔军港节,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亲自到场参加,其中竟然还有应邀出席的英国战列舰。
德国舰队为了
奥匈帝国皇储被暗杀而特意降半旗致哀,英国战列舰也照此办理。两天之后当英国舰队离去时,还以信号旗打出:“今日为友、明日为友、永远为友”(Friends today,friends in future, friends forever)的语句,然而一个月后友谊逝去,大战终告爆发。英德海军近30年的军备竞赛,终于在战场上一比高下。德国海军此时实力为:14艘无畏级战列舰、16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其中2艘还在建造)、13艘重巡洋舰、34艘轻巡洋舰、90艘鱼雷艇、21艘潜艇。
舰船
战列舰:
第五分队:国王号(Konig,国王级)(P. Behncke海军少将旗舰),大
选帝侯号(Grosser Kurfürst,国王级),
威廉皇太子号(Kronprinz Wilhelm,国王级),边境总督号(Markgraf,国王级)第七分队:
凯撒号(
Kaiser,凯撒级)( H. Nordmann海军少将旗舰),皇后号(Kaiserin,凯撒级),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Prinzregent Luitpold,凯撒级),腓列特大帝号(Friedrich der Grosse,凯撒级)(雷哈德·舍尔海军上将的旗舰)
第一战列舰分舰队
第一分队:东弗里斯兰号(Ostfriesland,赫尔戈兰级)(E. Schmidt海军上将旗舰),图林根号(Thüringen,赫尔戈兰级),赫尔戈兰号(Helgoland,赫尔戈兰级),奥尔登堡号(Oldenburg,赫尔戈兰级)
第二分队:波森号(Posen,拿骚级)( W. Englehardt海军少将旗舰),莱茵兰号(Rheinland,拿骚级),拿骚号(Nassau,拿骚级),
威斯特法伦号(Westfalen,拿骚级)
第二
战列舰分舰队(此舰队都是
前无畏舰,德国人船不够用只好拿它们充数了……)
第三分队:德意志号(Deutschland,德意志级)( F. Mauve海军少将旗舰),黑森号(Hessen,布伦瑞克级),波拉美尼亚号(Pommern,德意志级)
第四分队:汉诺威号(Hannover,德意志级)( F. von Dalwigk zu Lichtenfels海军少将旗舰),西里西亚号(Schlesien,德意志级),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德意志级)
巡洋舰
第四巡洋舰分队(担任侦察任务)
München,Hamburg,Frauenlob,Stuttgart
G39(领舰),G40,G38,S32
S53(领舰),V71,V73,G88,S54,V48,G42
G11(领舰)V2,V4,V6,V1,V3,G8,G7,V5,G9,G10
S24(领舰),S15,S17,S20,S16,S18,S19,S23,V189,V186(因机械故障返航)
战列巡洋舰
冯.德.坦恩号(Von der Tann),
毛奇号(Moltke),
戈本号(Goeben),赛德利茨号(Seydlitz),
吕佐夫号(Lützow)(弗兰兹·希佩尔海军中将旗舰),德弗林格号(Derfflinger),
兴登堡号(Hindenburg)
轻巡洋舰
Frankfurt,Wiesbaden,Pillau,Elbing
Rostock (轻巡洋舰,领舰)
B98(领舰),G101,G102,B112,B97,B109,B110,B111
G103,G104
G41(领舰),V44,G87,G86,V69,V45,V46,S50,G37
V28(领舰)V27,V26,S36,S51,S52,V30,S34,S33,V29,S35
拿骚级战列舰(无畏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18570 吨;
满载排水量 2021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479 x 88 x 26.5
最高速度:19.5节
舰员:1008人
武备6座双连装45倍径11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45倍径3.5英寸副炮,6座17.7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1-11.8,甲板 1-4,炮塔 11,指挥塔 11.8
舰只简介:
拿骚号、威斯特法里亚号、莱茵兰号、波森号。
备注:这四艘舰为德国第一级无畏舰,航海性能较差,且火炮布置也有问题。他们在
日德兰海战中组成公海舰队第一
战列舰分舰队第二分队。
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无畏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22440 吨;
满载排水量 252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48.5 x 93.6 x 27
动力:15台燃煤锅炉,三座四缸往复式
蒸汽机,3轴,28000轴马力,2舵并列配置
最高速度:19.5节
舰员:1113 人(战时 1284-1390 )
武备:6座双连装50倍径12英寸主炮,14座单连装45倍径5.9英寸副炮,14座单连装45倍径3.5英寸炮,6座19.7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1-11.8,甲板 1.5-4,炮塔 11.8,指挥塔 11.8
舰只简介:
赫尔戈兰号、奥斯特弗里兰号、图林根号、奥尔登堡号。
备注:这四艘舰为拿骚级的改进型,航海性能有较大提高,火力也得到加强。他们在
日德兰海战中组成公海舰队第一
战列舰分舰队第一分队。
德皇(凯撒)级战列舰(无畏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24330 吨;
满载排水量 274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65.5 x 95 x 27
动力:16台燃煤锅炉,三座
蒸汽机,3轴,31000轴马力,2舵并列配置
最高速度:21节
舰员:1084 人(战时 1249-1278 )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1-13.8,甲板 2-4,炮塔 11.8,指挥塔 13.8
舰只简介:
德皇(凯撒)号、腓特烈大帝号、凯瑟林号、阿尔伯特国王号、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
备注:这五艘舰为全新的设计,航海性能,防护力有飞越性提高,火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他们是一战中德国海军的主力,皇家海军可怕的对手。他们在
日德兰海战中组成公海舰队第三
战列舰分舰队第七分队,其中腓特烈大帝号还作为舍尔的旗舰。
国王级战列舰(无畏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25390 吨;
满载排水量 292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75.5 x 97 x 27
动力:15台锅炉,3座
蒸汽机,3轴,31000轴马力,2舵并列配置
最高速度:19.5节
舰员:1136人 (战时 1284-1315 )
武备:5座双连装50倍径12英寸主炮,14座单连装45倍径5.9英寸副炮,6门3.5英寸火炮,4座3.5英寸
高射炮,14座单连装45倍径3.5英寸炮,5座19.7英寸水下
鱼雷管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1-13.8,甲板 2-4,炮塔 11.8,指挥塔 13.8
舰只简介:
备注:这四艘舰为恺撒级的改进型,改进了炮塔布置。他们在
日德兰海战中组成公海舰队第三
战列舰分舰队第五分队,在
日德兰一战中出力颇多。给皇家海军官兵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超无畏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28074吨;
满载排水量:32200吨
外形尺寸:长180米/宽30米/吃水9.39米
动力:11台燃煤锅炉,3台
蒸汽轮机,主机功率48000马力
航速:最大航速:22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12节
舰员:1171人
武备:4座双联装380MM口径、45倍倍径火炮,16门150MM口径单装副炮,10门单装88MM副炮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50毫米;炮塔(正面)35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厚30-40毫米。
舰只简介:
备注:此级
战列舰为德国第一型超无畏舰,也是最后一型超无畏舰,巴伐利亚级上面装备的380MM口径
火炮让她成为了公海舰队火力最为强大的军舰,也成为了
英国皇家海军所装备的
伊丽莎白女王级超无畏舰的有力的对手,但整体上,巴登要强于巴伐利亚。不过可惜的是,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爆发时,巴伐利亚号正在波罗的海进行炮术训练,没能参与海战,而且此后公海舰队再无大规模海战的行动。所以在海战中也没什么出色的表现
冯.德.坦恩号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19064 吨;
满载排水量 21082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63 x 87 x 26.6
最高速度:24.75节
舰员:923人(战时 1174)
武备:4座双连装45倍径11英寸主炮,10座单连装45倍径5.9英寸副炮,16座单连装3.5英寸副炮,4座17.7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1-9.8,甲板 0.8-2.5,炮塔 9.1,指挥塔 9.8
舰只简介:
冯.德.坦恩号。
备注:德国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建成时较同时的英国同类舰只优越。在
日德兰海战中跟随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分舰队作战。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22616 吨;
满载排水量 253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12 x 97 x 27
最高速度:25.5节
舰员:1053人(战时 1355)
武备:5座双连装50倍径11英寸主炮,12座单连装45倍径5.9英寸副炮,12座单连装3.5英寸副炮,4座19.7英寸水下
鱼雷管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9-10.6,甲板 1-2.5,炮塔 9.1,指挥塔 13.8
舰只简介:
备注:毛奇号在
日德兰海战中被分配在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分队中,其在
吕佐夫号沉没后作为希佩尔的旗舰。戈本号在
地中海甩开英法舰队追击后,逃进奥斯曼土耳其,见回国无望,德国就将这艘战列巡洋舰连同同行的布雷斯劳号巡洋舰一起送给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塞德里茨号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24594 吨;
满载排水量 281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58 x 93.5 x 27
最高速度:26.5节
舰员:1068人(战时 1391)
武备:5座双连装50倍径11英寸主炮,12座单连装45倍径5.9英寸副炮,12座单连装45倍径3.5英寸火炮,4座19.7英寸水下
鱼雷管(
吕佐夫号增加了两座5.9英寸火炮)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9-11.8,甲板 1-2.5,炮塔 9.8,指挥塔 13.8
舰只简介:
备注:它是
毛奇级的改进型,体积和装甲都得到提高。有不沉战舰之美誉。
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26180 吨;
满载排水量 30707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90 x 95 x 27
最高速度:26.5节
舰员:1112人(战时 1391)
武备:4座双连装50倍径12英寸主炮,12座单连装45倍径5.9英寸副炮,4座19.7英寸水下鱼雷管(
吕佐夫号增加了两座5.9英寸火炮)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9-11.8,甲板 1-2.5,炮塔 10.6,指挥塔 13.8
舰只简介:
备注:这两艘舰在
日德兰海战中被分配在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分队中,其中吕佐夫号为希佩尔的旗舰。兴登堡号于1917年下水服役后一直没有在海战中一显身手的机会,直到1919年6月21日,随公海舰队其余主力舰只,自沉于斯卡帕湾。
德意志级铁甲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13191 吨;
满载排水量 14218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418 x 72 x 26
最高速度:18.5节
舰员:743人
武备:2座双连装40倍径11.1英寸主炮,14座单连装40倍径6.75英寸副炮,6座17.7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1-9.5,甲板 3.9,炮塔 11,指挥塔 11.8
舰只简介:
布伦瑞克级铁甲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13208 吨;
满载排水量 14394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419 x 73 x 27
最高速度:18节
舰员:743人
武备:2座双连装40倍径11英寸主炮,14座单连装40倍径6.75英寸副炮,6座17.7英寸水下鱼雷管(后被4座19.7英寸水下鱼雷管取代)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8.6,甲板 2.0-4.7,炮塔 9.84,指挥塔 11.8
舰只简介
黑森号。
备注:这一级舰一共建造5艘,除黑森号外还有
布伦瑞克号,
阿尔萨斯号,
普鲁士号和
洛林号,但是到1916年这些舰只已近退役的边缘,只有黑森号参加了
日德兰海战,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也都使用到了30年代方拆毁。此时,德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军扩军 。
日德兰海战
一战期间,德国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想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的海上攻击。新上任的德国
公海舰队司令舍尔上将制定一个诱敌会战计划。5月中旬,舍尔命令希佩尔上将率领一支前卫舰队到
北海海面上佯动,引诱英国舰队出港。但是,英国海军情报人员已经获得了德国公海舰队倾巢而出的情报。英国海军司令部让杰利科上将率领英国主力舰队在
挪威以西的海面上迎战德国舰队。杰利科让
贝蒂中将率领
战列巡洋舰“雄狮”为旗舰的诱敌舰队出发。英、德两国海军都想用诱饵把对方引诱到自己的主力舰队埋伏的海域,就地歼灭对方。
5月31日下午2时, 英、德两支“诱饵”舰队相向平行而行,英国“诱饵”舰队在西,
德国前卫舰队在东,双方相距只有50多海里,只是由于当时观察器材落后,谁也没有发现对方。在
日德兰半岛西侧海面上, 贝蒂“诱饵”舰队的一艘巡洋舰发现一艘丹麦货船“弗约尔”号,便上去查问。希佩尔的德国前卫舰队也发现了这艘丹麦货船,并向它靠拢。这样,英、德双方军舰差不多同时发现了对方。德国舰队在轻型舰队与英国舰队短暂交火后按预先计划,调头向东南方向驶行,想把英国舰队引入公海舰队主力的火力范围内。
贝蒂发现了德国的战列巡洋舰群,但是无法把它引过来,只得让自己的军舰去追赶。这样,两支舰队靠在一起了。
下午14时28分英国“活雕像”号巡洋舰打响了
日德兰海战的第一炮,赶来支援的德国“
埃尔宾”号
轻巡洋舰立刻开炮还击,在13000米的距离上直接命中,但是炮弹没有爆炸。日德兰海战就这样开始了。
贝蒂中将见到面前的德国舰队并不强大,完全可以把它一口吃掉。于是,他下令全速追赶。这样,原作“诱饵”的贝蒂竟中了希佩尔前卫舰队的诱敌计。在贝蒂的战列巡洋舰群追上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群时,英国海军拥有以“狮”号战列巡洋舰为旗舰的6艘战列巡洋舰,而德国海军只有以“吕佐夫”号为旗舰的5艘战列巡洋舰,而贝蒂舰队的4艘伊丽莎白级超无畏舰与贝蒂的巡洋舰群出现信号联络失误,导致4艘超无畏舰没能跟上贝蒂舰队。但是6艘战列巡洋舰对5艘战列巡洋舰也有很大优势,但是在交战过程中英国军舰又出现了火力分配失误,导致德国的
德弗林格号战列巡洋舰被无视了。16时左右“狮”号与“吕佐夫”号几乎同时命中对方,英国军舰的炮弹没能对”吕佐夫“号造成什么影响“,而命中“狮”号的德国炮弹击穿Q炮塔,并引发弹药库爆炸。”变成“残狮”无法参战。
英国诱敌舰队中的“不屈”号也被德舰的重炮击中,弹药库爆炸, “不屈”号屈服了,它载着一千名英军官兵长眠于海底。几十分钟海上激战, 英国诱敌舰队损失巨大。此时,英国舰队的4艘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到达战场,并向德国冯.德.坦恩号猛烈开火,冯.德.坦恩号受损严重,但是有了4艘超无畏舰支援的
贝蒂也没好到哪里去,16时25分左右,英国“
玛丽王后”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16时38分,英国“
南安普顿”号
轻巡洋舰发现水天线处狂奔而来的德国主力
战列舰群,双方正以相对速度43节的高速逼近。贝蒂中将才明白,他的诱敌舰队诱敌不成,反被敌所诱。原本气势汹汹的贝蒂瞬间变为逃跑者,并向
杰里科报告了那个可怕的消息:德国公海舰队主力出动了!在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全速逃离战场时,4艘
伊丽莎白级战列舰接受命令出了失误,依然向德国公海舰队冲去,直到
贝蒂的旗舰调头驶到女王级战列舰的近处,英国人才发现大事不好,此时,公海舰队战列舰队的前锋4艘
国王级战列舰 英国主力舰队司令杰利科上将得知德国公海舰队主力就在前方,便命令舰队排成六路纵队,每队4艘军舰,各队相距2000米,各舰首尾相距500米。舰队采用“Z”字形航行路线。5月31日下午, 英国第3战列巡洋舰队和德国第2
轻巡洋舰队进行交锋, 德国的3艘轻巡洋舰受了伤。杰利科发现德国公海舰队主力正向他扑来,让
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左转变成一列纵队。这样,每艘
战列舰的首、尾主炮可以充分发挥火力,德国舰队顿时处于绝大的劣势地位,整支舰队几乎可能不保。一排排炮弹射向德国舰队,希佩尔前卫舰队首当其冲,他的旗舰被打得不能动弹。德国公海舰队的第一、第三战列舰队均受到英国战列舰轰击,伤亡惨重。18时30分,舍尔下令“敌前转向”希望脱离英国大舰队的火力范围,同时以凶猛的火力打击追击过来的英国军舰,英国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在交战中被“德弗林格”号击沉,世界上的第一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就这么结束了它的一生。
德国公海舰队像一头困兽,决意要冲出
日德兰海域,20艘驱逐舰在前面开路,受伤的夹在中间,主力舰船在后面,于5月31日深夜进行突围战斗。德国驱逐舰在英国舰队中横冲直撞,双方舰船在夜海中进行混战,各有舰船被击伤和撞沉。
混战持续了5 个小时,6月1日凌晨4时,德国公海舰队终于突破英军包围,前面就是德国海岸,英国舰队也宣布返航,结束了这场不分胜负的
战列舰大会战。英国共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
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吨位11.5万吨,伤亡6945人伤亡率高达11.6%;公海舰队共损失了1艘老式的
前无畏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吨位达6.1万吨,伤亡3058人,伤亡率为7.6%。英德双方损失比近2比1。
这场战役,证明了德国海军的战斗素质和战斗勇气是极其优秀的,希佩尔舰队在以5艘战列巡洋舰对抗
贝蒂舰队的6艘战列巡洋舰时,以己方受损一艘的代价击沉英国两艘战列巡洋舰并重创其旗舰,而英国舰队的战绩都是在兵力
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的,德国舰队没有一艘主力舰是被英国主力舰当场击沉的,被击沉的
前无畏舰“波默恩”号是在夜晚的混战中被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引爆副炮弹药库而沉没,损失的战列巡洋舰“吕佐夫”号是由于受损严重丧失自航能力,弃舰后被己方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但是纵观整场战役,德国舰队取得的击沉英舰多是因为英式战列巡洋舰自身的设计缺陷,而不能仅仅归结为战术原因。尽管如此,德国海军的战术水平仍然得到了充分表现,其战列巡洋舰舰队也显示出强大的存活力。但是从战略来说,英国舰队也达成了把德国公海舰队困在港中的目的,因为从此战以后,公海舰队再也没有离开过海港。德国打破英国海上封锁的图谋没有成功,此后,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再未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