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
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
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
生产方式、
经营方式、
业务流程、传统
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
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
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
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
信息获取、
信息传递、信息处理、
信息再生、
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其
经营目标、以适量投入获取最佳效益、借助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而有效利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过程。信息化是手段、运营是关键、
业务流程的优化或重组是核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最终目的。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信息系统的准确、信息的快速获得而忽视了信息是为
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
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地用IT工具来实现已经陈旧的管理逻辑,不要期望将某种解决方案、
ERP等等系统套用在传统的
管理模式之上就会产生某种神奇的功效,当信息系统与现行的
管理制度、
组织行为发生剧烈冲击和碰撞的时候,当需要真正的创新发生在现有的管理层面,甚至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的时候,信息系统往往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而需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的创新,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过去积淀的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管理制度、
组织结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
企业的信息化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渐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也要与之相适应,
管理信息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是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是与企业的
战略目标和
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
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
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
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
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改变企业的传统
管理模式,实行
扁平化管理和
网络化管理,实现
面向客户的集成化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对
企业管理进行重组和变革,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
业务流程,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
信息传输更为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提高
管理效率,降低
管理成本。
2.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
商流、物流、
资金流和
信息流进行
有效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
同步发展,通过四流系统将原来管理金字塔体系打破,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
管理方式,通过这个主线条衔接并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所有数据,即实现
资源共享,又实现
实时监控,同时防微杜渐。这样,在新的
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
数字化管理才能成为企业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机制、增加盈利和
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如下指导方针:
十八大报告明确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将信息化作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推进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下一代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
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为信息化工作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
中国社会主建设的方方面面,军队信息化建设2009年开始正在逐步加强,智能营房项目营运而生,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