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导,是指将细胞外
信息传递到细胞内的过程。是
细胞通信的基本概念,强调信号的产生、分泌与传送,即
信号分子从合成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进行传递。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
第一信使)并与之结合后,细胞内环
磷酸腺苷(cAMP)、
环磷酸鸟苷(
cGMP)、
钙离子、
肌醇磷脂(
第二信使)等物质增加,参与细胞的各种
生物调控过程,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
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
生理功能或
药理效应。
信号转导定义
简单地说 ,可以把各种信号通过
细胞膜进入细胞 ,逐步引起细胞物质主要是
蛋白质变化的过程 ,称为信号传导。它是一个多
酶级联反应过程 ,各条
信号通路之间通过细胞间
信号蛋白的
相互作用在体内组成一高度有序的
调控网络。
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的活动需要多种
信号转导通路以维持机体细胞对信号
刺激反应的完整性和
协调性。
负责细胞外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的传导物则主要可分6种,包括
离子通道闸门(gate ion channel)、
受体酵素(receptor enzyme)、弯曲形受体(serpentine receptor)、
类固醇受体(steroid receptor)、粘著受体(adhesion receptor),以及本身不含酵素的受体。
基本组成
人体细胞之间的
信息转导可通过相邻细胞的
直接接触来实现,但更重要的也是更为普遍的则是通过
细胞分泌各种化学
物质来调节自身和其他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因此在人体中,信息
传导通路通常是由分泌释放信息物质的特定细胞、信息物质(包含细胞间与细胞内的信息物质和
运载体、运输路径等)以及靶细胞(包含特异受体等)等构成。
基本步骤
信号转导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特定的细胞释放信息物质→信息物质经扩散或
血循环到达
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
特异性结合→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信息物质分类
凡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
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细胞间信息物质,即
第一信使,按照细胞分泌信息物质的方式又可将细胞间信息物质分为
神经递质、
内分泌激素、
局部化学介质和气体
信号分子。在细胞内
传递细胞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物质,其组成多样化。通常将Ca2+、
cAMP、
cGMP、
DAG、
IP3、Cer、
花生四烯酸及其
代谢物等这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
小分子化合物称为
第二信使。责
细胞核内外
信息传递的物质称为
第三信使,能与
靶基因特异序列结合,发挥着
转录因子或转录
调节因子的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信息物质能与位于
分泌细胞自身的受体结合而起调节作用,称为
自分泌信号。如
肝癌细胞能分泌多种
血管生成因子,其中VEGF是发现的刺激
肿瘤血管形成最重要的促进因子,研究表示,
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除
选择性作用于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上的
特异性VEGF受体(Flt-1和KDR),通过
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调控
内皮细胞分化和血管形成外,肿瘤细胞自身也有VEGF受体的表达,而且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变这些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和其他生物学特征,这些研究表示肿瘤中存在VEGF的
自分泌机制。自分泌所产生的信息物质也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
生理功能。
转导途径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
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他能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 存在于
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为
膜受体,
化学本质绝大部分是糖镶嵌蛋白;位于胞液和细胞核中的受体称为
胞内受体,它们全部为
DNA结合蛋白。
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
第一信使)并与之结合后,细胞内环
磷酸腺苷(cAMP)、
环磷酸鸟苷(cGMP)、
钙离子(Ca)、
肌醇磷脂(
第二信使)等物质增加,参与细胞的各种
生物调控过程,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
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
药理效应。这种将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内的过程称为信号传导。
膜受体
5.1.1
环状受体 指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可使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从而改变膜的
通透性。受体在
神经冲动的快速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快速而精确的
神经反射调节。
5.1.2
G蛋白耦联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及其所介导的信息转导途径在人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G蛋白耦联受体(GPCRs),又称七个α螺旋跨膜蛋白受体,是体内最大的
蛋白质超家族,迄今已报道了近2000种不同的GPCRs。该类受体对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作出应答,配体主要包括
生物胺、感觉刺激(如光和气味等)、
脂类衍生物、肽类、
糖蛋白、
核苷酸、离子和
蛋白酶等。GPCRs因能结合和调节G蛋白活性而得名。大多数的GPCRs的确是通过G蛋白来调节细胞内的
信号传递,但也有研究发现有些GPCRs通过酪氨酸激酶、Src、Stat3等途径来传递信息,与
细胞增殖、
细胞转化有关。
GPCRs的
肽链由N末端,7个跨膜
α螺旋(TM1→TM7),C末端,3个胞
外环(ECL1→ECL3)及3~4个胞内环(ICL1→ICL4)组成。
N端在胞外,
C端在胞内,7个跨膜的α螺旋反复穿过细胞膜的
脂双层,每个TM由20~27个疏水
氨基酸组成,N端有7~595个
氨基酸残基,C端有12~359个氨基酸残基,ECL、ICL各有5~230个氨基酸残基。至于GPCRs高分辨率的
空间结构尚未阐明。
按G蛋白耦联受体
一级结构的
同源性,将GPCRs主要分为A、B、C3族。三族的GPCRs都具有各自的结构特征,而结构的特异性也就决定了功能上的独特性,各族受体都具有各自特有的配体群。一般认为GPCRs功能是通过其单体而实现的,近年的研究表明GPCRs存在
二聚体及
多聚体形式,特别对二聚体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两个单体可能是
共价连接(例如
二硫键)也可能是非共价连接(例如跨膜螺旋的疏水
作用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近来,人们对GPCRs的二聚化功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①二聚化对受体转运起着作用;②二聚化可以扩展药理多样性,不同受体产生的异二聚体可能有着比单体更多的药理学功能;③二聚化可以影响受体的活性和调控等。
G蛋白是一类与
GTP或
GDP结合的、具有GTP
酶活性、位于细胞膜胞浆面的
外周蛋白。它由三个
亚基组成,分别是α亚基(45kD)、β亚基(35kD)、γ亚基(7kD)。总分子质量为100kD左右。G蛋白有两种构像,一种是以αβγ
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为非活化型;另一种构象是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的脱落,此为活化型。不同种类的G蛋白有相应的基因编码,在各种G蛋白亚基中,α亚基差别最大,常将其作为一个区别不同G蛋白的标志。
G蛋白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激动型G蛋白(Gs)、抑制型G蛋白(Gi)和磷脂酶C型G蛋白(Gq)。不同的G蛋白能特异地将受体和与之相适应的效应酶耦联起来。G蛋白在结构上尽管没有
跨膜蛋白的特点,但它们可以通过其亚基
氨基酸残基的
脂化修饰锚定在细胞膜上。已把G蛋白结构、氨基酸序列及进化的
相似性与功能等结合起来作为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四类,其中至少含有21种不同的α亚基、5种不同的β亚基和8种γ亚基。
5.1.2.3 G蛋白耦联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G蛋白通过与受体的耦联,在信息转导过程中常发挥着
分子开关的作用。其
跨膜信号转导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当外部没有信号或没有受外部刺激时,受体不与
配体结合,G蛋白处于关闭(
失活)状态,以异源三聚体形式存在,即α亚基与GDP紧密结合,βγ亚基与α亚基、GDP的结合较为疏松;(2)当外部有信号时,G蛋白受体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随之诱导G蛋白的α亚基构象变化,并使αβγ三个亚基形成紧密结合的复合物,从而使GDP与GTP交换,但是与GTP的结合导致α亚基与βγ亚基分开,α亚基被激活,即处于所谓的开启状态,随后作用于效应器,产生
细胞内信号并进行一系列的转导过程,从而引起细胞的各种反应。(3)G蛋白的α亚基具有GDPase的活性,在Mg2+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水解GTP,α亚基与GDP复合物重新与βγ亚基结合,使G蛋白失活,处于关闭状态。以上三个过程依次循环完成
信号地传递。G蛋白在信号转导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分子开关作用与
信号放大作用,通过G蛋白的激活与失活的循环,将信息精确无误地传到细胞并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内反应。
5.1.2.4 G蛋白主要的效应器及相关信息的转导途径介绍
腺苷酸
环化酶系统主要介导cAMP-蛋白激酶A途径,是
激素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途径。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与靶细胞
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
激素受体复合物而激活受体。活化的受体催化G蛋白形成αs-GTP。释放的αs-GTP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
ATP转化成cAMP,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cAMP能进一步激活PKA(
蛋白激酶A),PKA再通过一系列
化学反应(如磷酸化其他蛋白质的丝/
苏氨酸)将信号进一步传递,达到信号转导的目的。腺苷酸环化酶(AC)由GS激活而被Gi抑制。这种环化酶的
同工酶中,AC2和AC4是被Gβγ和Gα亚基共同激活; AC1型被Gα亚基激活而被Gβγ抑制,因此不能被G蛋白活化; AC3,AC5,AC6和AC9不能与Gβγ
直接作用。
是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一个重要的信息转导途径。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
抗利尿激素等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活化的G蛋白直接作用于PLCB,经PLCB
调节蛋白转导,可激活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后者催化膜内侧组分――磷脂酰肌醇4,5-二
磷酸(PIP2)水解产生
肌醇三磷酸( IP3 )与
二酯酰甘油(DAG) 。后两者都可作为第二信使发挥作用。DAG生成后仍留在质膜上,在
磷脂酰丝氨酸和
Ca离子的配合下激活
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C也能通过磷酸化一系列靶蛋白的丝/苏氨酸
残基来达到进一步转导信息的目的。
(三) 相关离子通道的调节
GαS亚基在重组系统中被证明可调节至少两种离子通道:即
骨骼肌细胞中的Ca离子通道和心肌中的Na离子通道;Gαi也能抑制Ca离子通道而激活K离子通道。在心肌K离子通道的激活能力上Gβγ比Gαi更有效。通过G蛋白,调节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来达到信息的
转导也是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一种有效调控方式。
5.1.2.5 G蛋白耦联受体传导通路的研究展望
近年来,人们在G蛋白耦联受体传导通路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机制上不清楚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
(1)GPCRs显然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关装置,而是高度动态的结构,处于非活性和
活性构象的平衡之中,那么GPCRs活化的具体机制是什么,还有对GPCRs的各种
调节机制特别是受体的失敏和
内吞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2)在G 蛋白的研究上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G蛋白仅提供了不同的受体信号相互整合以及将不同的信号分送到不同的效应系统的最初机会,不同的效应系统通过完全不同的方式传递信号,诱发生理功能,而有关效应系统之间的联系研究很少;关于活化G蛋白和效应应答之间的联系,了解得很少;另外,通过一些实验,如GTP 结合试验、
免疫反应、
分离纯化以及
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实验发现在植物中存在G蛋白的类似物,但其结构是否与动物G蛋白相同还不清楚等;
(3)G蛋白在细胞内转导信息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路径与相关的效应器,对这些效应器作用机制仍然缺乏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因此对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
5.1.3 单个α螺旋受体
这类受体主要有酪氨酸激酶受体型和非酪氨酸激酶受体型,介导的传递途径包括体内传递信息的重要路径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等,此处从略。
胞内受体
胞内受体多为
反式作用因子,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与
DNA的
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
基因转录。能与该型受体结合的信息物质有
类固醇激素、
甲状腺激素和
维甲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