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俄称“南奥塞梯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18日,
格鲁吉亚和
俄罗斯为了争夺
南奥塞梯的
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战争背景
历史问题
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
高加索地区。
苏联将
高加索山以南称为
外高加索,划分成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山以北称为
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
奥塞梯。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
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
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
斯大林虽然是
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对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
苏联解体的时候,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
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
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1992年,经过会谈,达成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不改初衷,有关各方在这一地区的摩擦也时有发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着南奥塞梯的部分地区。
于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欧美的变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奥运会的时机,忽然出击,强行轰炸,意图解决南奥塞梯问题。面对这一切,俄罗斯政府毫不犹豫,俄罗斯联邦总理
普京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对格鲁吉亚狂轰滥炸,格鲁吉亚等不来美国以及北约欧洲国家的支持,只能撤退。
资源问题
格鲁吉亚地处
黑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
俄罗斯、
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
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黑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这一
地缘战略特点,使格鲁吉亚成为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的焦点热点。
南奥塞梯独立问题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
自治州。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理。1992年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
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谋求独立。俄格双方在
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战争过程
战争开端
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会当天,在格鲁吉亚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方为
格鲁吉亚政府,另一方为单方面宣布独立的
南奥塞梯,及其支持者
阿布哈兹和
俄罗斯。自8月1日开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数次交火,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并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包围了其首府
茨欣瓦利。俄罗斯军队于8日进入南奥塞梯地区,9日展开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茨欣瓦利,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这是一次较大的
领土主权冲突。
格方开战
莽撞开战
格鲁吉亚在最初的二十个小时中占据主动,迅速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南奥塞梯首府
茨欣瓦利。或许最初的胜利来得太快,抑或是过于相信
美国的承诺,格军开始袭击驻格俄罗斯维和部队,全然不把
俄罗斯军队放在眼中。而格鲁吉亚武装力量与俄罗斯相比实在过于弱小,现役人员21547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892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包括边防警卫队、海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军队共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格鲁吉亚军队这点家底与对面的
俄罗斯第58集团军和联合作战的空、海军部队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空海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按进攻作战的一般要求,对据守坚固要塞的敌人一般要集中5-6倍的数量优势,而格鲁吉亚面对南奥塞梯和
阿布哈兹后面强劲的对手俄罗斯,不惜以弱凌强,以小欺大,不计后果,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格军武器装备都是俄系的老式装备,重型装备水平远低于俄军,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闪电攻击
如果不把后来的溃败计入,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的进攻行动还算精彩。格军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战斗中使用了
T-72坦克、
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
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还出动了
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由于茨欣瓦利距离南奥塞梯边界距离很近,从地形条件上看城市南部又向格鲁吉亚一侧突出,格军沿边界自然走向排兵就能够形成围攻部署,应当说,格军的攻击部署十分恰当地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再与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能力与快速的机动能力相结合,战斗进程十分顺利,这也反应了格方多年来对南奥塞梯心存不满,一直在寻机剿除,准备工作十分充分。此外,格方获得美国口头承诺后,感觉信心爆棚。
仓惶败退
格鲁吉亚对南奥军事行动可能比总统
萨卡什维利想像中的更加顺利。在攻占茨欣瓦利后,格军就开始袭击乌比阿吉、
凯梅尔、布克、杰潘西尼、1134高地、1475高地,以及茨欣瓦利城区俄军驻地和十多处哨所,打死俄军维和士兵数十人,打伤数十人。
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奉命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俄罗斯维和部队。俄军从南奥塞梯北部穿越
高加索丘陵,坦克、装甲车和火炮通过洛可斯基隧道进入南奥边界,攻占沿途格军村镇。8月9日,格鲁吉亚军队的火力被俄军全面压制,伤亡惨重,已经停止向茨欣瓦利射击。俄罗斯维和部队和增援的第58军摧毁大量格军装甲车和坦克,参战的格鲁吉亚战斗机也被击落。
面对俄军强大的正面攻击行动,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
俄罗斯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
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D-30式122毫米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在俄空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下,格军的后撤行动只能用溃败来形容,指望着美军介入帮忙的
萨卡什维利方寸大乱,面对退兵洪流,除了频繁的抗议与呼吁外没有任何作为。
俄方反击
快速反应
8月8日,俄联邦总统
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
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向驻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17时20分,俄罗斯国防部第58集团军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从时间上计算,驻格俄军在接到总统命令后50分钟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反应极其迅速,这与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利什蒂那机场如出一辙。第58集团军是在接到命令2小时20分钟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和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该军进入南奥塞梯边境后,沿公路长驱直入,快速进入茨欣瓦利周边,在炮兵、航空兵的掩护下,对防守之敌展开攻击,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给格鲁吉亚和西方国家一个措手不及,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结束战斗。
网络攻击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以前不太重视的网络攻击也十分有效。在俄格战争全面爆发前的7月20日前后,大量标有“win+love+in+Russia”字样的数据包突然涌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并使其完全瘫痪。总统
萨卡什维利的照片被换成了
希特勒的,格总统府网站整整瘫痪了24小时。当俄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全面开始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也全面展开,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都被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俄罗斯快速的军事打击行动和网络攻击行动,充分反映了俄罗斯军队自
车臣战争以来,战备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适应现代战争所必备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初具规模。
陆上攻击
担负正面攻击任务的第58集团军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重镇哥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俄军率先使用重型火炮对防守茨欣瓦利的格军进行猛烈的炮击,并出动苏-24/25强击机对城区及外围守军进行轰炸。
从俄军的作战行动上可以看出,与几年前的
格罗兹尼战役相比,明显加强了空中与地面的配合。俄军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为先导,对据险坚守的格军进行了先期的消耗,极大地发扬了火力优势。地面部队的推进十分谨慎,坦克部队与步兵的协同十分出色,步兵与坦克相互掩护作用得到了体现,没有经过城市化改造的
T-72坦克在步兵近战火器的掩护下,与步兵分队齐头并进,战损率大幅度下降。
在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三面挤压下,困守茨欣瓦利的格军无法得到兵力、
火力支援,在退路已绝的情况下仓惶溃散,向茨欣瓦利南郊和西南地区转移。至9日15时,距俄总统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整整24小时,俄军完成了集结、开进、越境、攻城行动,占领
茨欣瓦利全城。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俄军向茨欣瓦利南部的
哥里实施迂回攻击,部分兵力进占哥里东郊,切断了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格中部交通干线被拦腰斩断。此举将格鲁吉亚一分为二,不仅将格军退路截断,还直接威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形成了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极大地动摇了格军战斗意志。
翼侧出击在正面攻击的同时,俄罗斯军队充分利用格鲁吉亚国土正面宽大、纵深短浅的特点,在中部实施正面突击的同时,在西部的阿布哈兹地区派遣了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在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配合下,进占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峡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行动,包围了格鲁吉亚特种战旅一千多人,将格鲁吉亚武装部队赶出科多里峡谷,清除了格鲁吉亚政府在阿布哈兹境内所控制的地区。
俄军这一攻势行动,在翼侧对格军形成了有力的牵制,使驻防阿布哈兹的格军无法增援南奥塞梯地区战斗,无形中加速了进入南奥塞梯地区格军的溃败进程。
侧后攻击为了配合正面攻击行动,俄军从阿布哈兹占领区向格鲁吉亚西部重镇
祖格迪迪攻击前进,并在坦克支援下占领祖格迪迪市政府办公大楼,随后更多的俄军装甲车快速挺进,全镇迅速被俄军占据。格鲁吉亚西部另一重镇
塞纳基也成为俄军攻击目标。塞纳基距
黑海之滨只有40千米,俄军
黑海舰队的陆战突击队在此抢滩登陆,迅速控制了当地几个警察局,未发一弹解除了格鲁吉亚特种警察们的武装。
位于祖格迪迪东南部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也被俄罗斯空降兵占据,当一个连的俄罗斯空降兵突然从天而降时,守卫在那里的格鲁吉亚一个精锐山地营不战而逃,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就此,俄罗斯完成了对格鲁吉亚的东西对进攻击,格国基本上形成了一分为二的局面。只要俄罗斯方面有占领首都,甚至格国全境的意图,成为现实也只是时间问题。
空海突击
在地面部队攻击的同时,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从数量上看,俄罗斯对格握有绝对优势。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112架
苏-24),1个侦察团(装备50架苏-24),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98架苏-25、35架
苏-22),4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105架
米格-29、59架
苏-27),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47架
米-8),地空导弹发射架125部。
俄空军第4军对格鲁吉亚进行空袭,只动用了不到总数50%的飞机。开战之初,俄空军已完全掌控了战争区域以及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空军和防空军的设施进行了打击,其中主要是军事基地雷达站、机场跑道、公路、桥梁、港口和位于第比利斯的飞机修理厂。这些目标虽然都在居民密集区内,但给格平民造成的伤亡只有100多人。相比之下,格军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却造成了近2000多当地平民的死亡,这说明俄空军的空中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初步成形。俄罗斯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纳戈维岑表示,俄罗斯军队在南奥塞梯使用的是精确打击武器,没有实施地毯式轰炸。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行动,已经表明俄罗斯随时可以对第比利斯发动大规模空降行动,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
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此举对格鲁吉亚民心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由于格鲁吉亚防空导弹目标相对分散,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防空体系,俄方的电子压制行动效果并不理想,俄空军飞行员只能像美国空军寻歼
萨达姆“
飞毛腿”导弹一样,发现目标后才能组织攻击。因此,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没有了用武之地,俄空军飞行员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对敌方目标凌空攻击。因此,虽然俄方空中优势非常明显,但连续损失包括1架
图-22轰炸机在内的4架战机,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俄罗斯的
黑海舰队基地
塞瓦斯托波尔位于
克里米亚半岛(2014年宣布脱乌入俄),与
格鲁吉亚的黑海沿岸隔海相望。拥有强大海上优势的俄罗斯海军在开战之初便抵达格鲁吉亚海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以断绝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的武器供应。此外,从黑海直接登陆格鲁吉亚,形成对格军海陆夹击之势,也是海上军事行动的意图之一。8月10日,在
阿布哈兹水域巡逻的俄海军遭格鲁吉亚导弹艇挑衅,俄军舰开火击沉其中一艘。当然,无论装备老式导弹艇的格鲁吉亚是否会向俄军舰挑衅,俄罗斯封港断线的企图是十分明确的,何况面对弱小的格海军,形成海上壁垒易如反掌。
战争结果
在国际调停下,2008年8月13日,格俄双方就停火原则达成一致。8月18日,俄军开始从南奥塞梯撤军。8月2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
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宣布承认
南奥塞梯和
阿布哈兹独立。8月28日,格鲁吉亚宣布与俄罗斯断交。9月10日,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战争影响
在克里姆林宫看来,俄罗斯对格鲁吉亚采取军事行动标志着俄罗斯军事力量重新具备了实施常规战争的能力。 一些非官方观察家也部分赞同这一看法。 俄总统还表示,俄军将根据在这场冲突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来调整俄军的军购优先项目。 通过这次战争以及从中获取的经验教训,俄国防部承诺要增加其武装部队的经费,调整军队结构,将原来的师级编制改为旅级,以提高部队打小规模战争的能力,如格鲁吉亚冲突。本文对俄国内对这场战争的争论进行了归纳,对俄武装力量作了初步总结。
一、对南奥塞梯的地面攻势
根据俄罗斯军方的观点,对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最成功的部分就是将格鲁吉亚人逐出了该地区。 但胜利的程度是相对的。俄罗斯地面部队的表现如何,还将取决于俄军在这场冲突中投入的兵力数量优势而定。最初的估计认为,格军投入的兵力在15000到25000人之间,而俄军为20000到30000人之间。 约南奥塞梯部队3000人和阿布哈兹部队9000人被计入了俄军人数。如果这一数字属实,那么可以说,俄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但也有人认为,俄军的数量被严重低估了。 普京总统前经济顾问、现俄罗斯反对派人物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Andrei Illarionov)认为,俄军的数量可能是格鲁吉亚军队的三倍。 据伊拉里奥诺夫称,俄大多数非官方专家都认为俄罗斯、阿布哈兹和北奥塞梯至少有40000人投入了战斗,另外还有 40000名俄罗斯士兵在边境上整装待发。如果这一更高的估计属实,那么俄地面部队所取得的战果就不像原先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了。
俄军的装备要么与格军的相当,要么不如格军装备。俄罗斯有着巨大的武器装备储备量。 此外,俄军的战斗力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其炮兵和步兵之间的配合尤其好。这一点使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很受鼓舞,并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俄总统梅德韦杰的话,即:格鲁吉亚战争表明,俄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恢复。
很明显,俄罗斯已渡过了九十年代以来的困难时期,其军队又可以实施大规模复杂的军事行动了。 一些训练过格鲁吉亚人的美国军事人员认为,俄军获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格鲁吉亚军队接受的是战术层次的训练,而在战役和战略层次的训练却极为有限。 格鲁吉亚军队高层缺少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军官。格军军官的层次越高,其在战斗中的职业表现就越差。 来自战地的报道说,格军士兵表现很出色,但其内部组织指挥却非常混乱。俄军就没有这种情况。
但也不能匆忙地下结论,认为俄军正在进行的职业化改革取得了成功。一些消息来源认为,俄
空降兵和特种作战部队在地面作战中首当其冲。如此看来,在南奥塞梯的
地面战中,俄军的合同制步兵就远未达到作战要求了。 俄罗斯有的评论员还把将空降兵和
特种作战部队当作传统的步兵来使用比作用昂贵的显微镜,而非一般的铁锤,来砸钉子。因此,俄合同制士兵的战斗力值得怀疑。 即便是俄陆军
总司令弗拉基米尔·博尔德列夫(Vladimir Boldyrev)将军也在2008年9月承认,许多
合同制战士的素质并不比
义务兵的素质高。此外,俄军方将义务兵送上战场也是违背俄原则的。 长期以来俄军方一直对此加以否认,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俄陆军总司令只好承认将“少部分义务兵”送上了格鲁吉亚战场。然而,俄军之所以将空降兵用于和步兵一同(或取代步兵)作战恐怕还另有原因。
首先,由于俄空军不能有效压制住格防空力量,要将空降兵空投到敌后方风险太大。
其二,俄军不清楚实际战斗接触距离有多近。 来自俄方的一侧消息称,这场战争主要以炮兵和航空兵为主,由于战斗持续时间短,从而限制了步兵对步兵的作战形式。
其三、如果俄军能使用更多直升机来部署和调动士兵作战的话,地面作战形势也许会对俄军更有利。 据俄军消息来源称,直升机的使用非常有限。其原因是飞越高加索山脉延误了直升机投入战斗的时间,即使直升机最终飞抵战区,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大。 原先和陆军合为一体的直升机于2003年12月被编入了俄空军。据俄直升机飞行员介绍,由于俄空军指挥官忙于指挥空中作战,因此很少或根本没有时间来制定直升机对地支援作战计划。如今俄军正在考虑重新将直升机编入陆军。 此外,由于俄军未能有效压制格军防空力量,以及格军拥有便携式防空系统等也对直升机构成了很大威胁。俄军直升机不具备很好的防便携防空武器能力,这意味着俄军的主战坦克不能像其它国家的陆军那样依靠直升机来提供监视和保护支援。
其四,俄地面部队
指挥官在南奥塞梯受到了伏击,这是俄地面作战中的一大失误。在这次袭击中,该指挥官指挥的30辆装甲车只有5辆存活下来。虽然战争中免不了会发生伏击事件,但该事件表明俄军在情报和监视方面发生了重大失误。
其五,有报道说,俄军地面部队的弹药补给也跟不上。一名俄军坦克指挥官在其两辆坦克被击毁后对《莫斯科共青团报》记者说:“我们的弹药已经用完,而敌方则用枪榴弹包围了我们”。
二、空中作战
在这次俄格冲突中,俄军最大的弱点也许就是俄军未能有效压制格军的防空火力了。俄方公开承认的飞机损失数量是4架
苏-25战斗机和1架
图-22战略轰炸机。但俄内部消认为俄方损失了7至8架苏-25战机。
在冲突初期,俄军的战机数量大约是格军的14倍。虽然俄空军的制空权和地面行动一样,对俄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空中作战也是受到指责最严厉的部分。俄空军除了不愿(或未能)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外,还不能有效压制住格军的防空火力。虽然格军防空系统最后还是沉默了,但其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前苏联防空体系在五天的冲突期间一直在运行和困扰着俄空军。最终,俄战机没能压制住格
防空系统,而是地面部队将其控制住了。
俄当局指责乌克兰在冲突前极大加强了格鲁吉亚的防空力量。格军从乌克兰引进的这些前苏联制造的中程防空系统的确在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俄战机一般都未装备有效的反辐射导弹。俄罗斯完全有能力生产这类反辐射导弹,但为什么在这次冲突中却未使用这种导弹尚不得而知。有消息说,由于这种导弹价格过高,俄军有很长时间没有订购这种导弹了。因此,俄军在电子战方面的弱点或许就是为什么格军防空力量得以长时间存活的答案了。
但应该指出的是,压制敌方防空力量并非易事,即便拥有尖端的
反辐射导弹、具备很好的电子战能力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格鲁吉亚人的战法和在科索沃战争期间塞尔维亚人的战法一样。他们不断开关防空系统使敌方难以探测到其位置。在
科索沃战争期间,多国部队空军把35%的力量用于对付敌方的防空系统。
俄军驻外高加索集群前副司令伊留里·涅卡切夫(Iurii Nekachev)则认为,缺乏训练是俄飞行员未能压制往格军防空力量的主要原因。涅卡切夫认为,“每年只飞40小时而不是所要求的200小时的飞行员将不能成为优秀飞行员;如果不能成为优秀飞行员,就会被击落”。此外,俄空军用于冲突的苏-25战斗机也已老旧,这种飞机受天气影响严重,夜间作战能力也差。
令人不解的是,俄军在这场冲突中动用了图-22中程战略轰炸机。椐俄方称,这种飞机当时是在执行高空监视任务,被格军从乌克兰引进的S-200远程防空导弹击落。但一些持怀疑态度的分析家则认为,俄空军是用图-22轰炸机来轰炸格机场,因为这种飞机的载弹量大约是普通飞机的20倍。如果俄军事先打掉了格军的防空系统,那么动用图-22轰炸机也许是可行的。乌克兰否认曾向格鲁吉亚出售过S-200防空导弹。而且,如果图-22当时只是在执行监视任务而非轰炸任务,那么它的飞行高度对于“山毛榉”和“黄蜂”防空导弹来说应该是望尘莫及的。
三、联合作战
一些西方观察家在战后谈到了俄军在联合作战方面的突破,但这种评估与俄国内盛行的观点相矛盾。也许西方分析家所说的联合作战指的是俄同时动用了陆、海、空三军,但俄国内观察家则认为,俄战斗机与地面部队之间缺乏联合或协同作战。尽管俄军方高层对这次行动的评价不乏赞美之词,但他们也没有接纳西方所谓的联合作战之说。在这次冲突中俄空军之所以没有对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支援,也许是因为俄军缺乏这方面的作战理论、训练和技术,同时也没有这种作战意识。
俄海军在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沿海的行动、俄对格政府网站发动的
网络战等也都倍受关注,但这些也都未对战争的结局产生过重大影响。俄海军黑海舰队派出的一支由11艘军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参与了作战行动。舰队在阿布哈兹海岸实施了登陆作战并击沉格海军一艘导弹艇。但俄海军的主要任务似乎是在实施海上封锁,如果这场战争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实施海上封锁或许更有意义。同样,网络战也没有对这次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
俄军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最大的弱点在于通信、指挥与控制系统。这是俄国内公认的弱点,也是俄军政导人所担心的弱点。若要改进该领域就得提高卫星通信能力。普京不断强调要加快俄类似于GPS的“
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这也是俄军政领导人急需解决这一问题的例子之一。最乐观的预计是“格洛纳斯”可在2011年投入使用。军队若没有卫星支援,只是依靠无线电或普通移动电话来保持联络的话,其高精确打击能力将会受到制约。
俄军的另一个缺点是缺少无人机。九十年代俄罗斯并未将无人机的研制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其原因一是资金短缺,其次是俄军对无人机兴趣不大。俄军在这次冲突中只使用了“蜜蜂”( Pchela)战术无人机。据负责部署“蜜蜂”无人机的俄军官介绍,这种无人机发回来的图像情报质量太差,基本上无法使用。此外,这种无人机“飞行高度很低,用弹弓都能打到它,其噪音也和BTR装甲车一样大”。
但
无人机的确是俄军主要弱点之一,俄正从以色列引进新型无人机,对于一贯主张军备自主的俄罗斯来说,这是个例外。俄军从国外引进新型无人机的原因之一是俄军不信任国内的军工业。俄空降兵司令沙马诺夫(Vladimir Shamanov)将军曾与俄无人机生产商商讨过无人机研制事宜,但厂方的表态并未令他满意。他说:“那是典型的俄式做法,他们把一些东西拼凑起来,就想让它发挥作用”。
由于没有卫星通信和无人机,俄军相对现代化的精确弹药的使用就大打折扣。例如,许多装备了“红土地”(Krasnopol)
激光制导炮弹的部队本可在格战中使用这种武器,但他们需要某些设备或某些人员来为他们探测目标并用激光进行定位。不幸的是,在敌后作战的俄特种作战部队没有受过与炮兵联合作战的训练。但俄军方并未将缺乏精确弹药看成是一大问题。据俄将军称,俄军拥有精确武器,但在南奥塞梯战斗中不需要它们。俄军的作战观念更注重使用压倒性火力来进行狂轰滥炸,如果不在乎附带损伤的话,他们宁可使用重炮轰击来达到某种心理效果,而不使用不太吓人的精确弹药。
结论
俄罗斯注定会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俄军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俄地面部队的表现比许多人预期的要好。俄军在这次冲突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由技术和组织指挥方面的缺点造成的。俄罗斯最精锐的部队甚至也没有装备太多本国生产的、前苏联研制但还算先进的硬件。有时,俄军甚至不能有效使用已装备的现代化装备。若要成功装备新型武器系统,就要对部队的组织结构和训练方法进行重大改革,而这恰恰是2011年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弱点。
俄军方对这次战争的评价使其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俄军方要反驳来自各方的批评以维护胜利者的光辉形像,另一方面又要承认不足,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以便向政治领导层施压以获得更多经费。为此,俄军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Anatolii Nogovitsyn)将军曾抱怨道,俄大多数部队还在使用前苏联时期的武器装备。
尽管根据俄官方的统计,俄军死64人,伤323人,损失4架苏-25,1架图-22以及数量不详的火炮和装甲车,但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还是成功的。俄罗斯的胜利表明,大批按照前苏联编制组建、训练和装备的部队可以打败小批按美国编制组建、接受美国训练和拥有部分美式装备的部队。但这次冲突也暴露出了俄军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若认为俄军的胜利是俄军队改革成功的结果,那将是错误的。
增加军费可以弥补上述某些不足。如:金钱可让俄军引进更先进的战机和反辐射导弹。俄罗斯有能力制造这装备,尽管俄罗斯一些军工企业在2011年左右的订单多得令其应接不暇。例如,苏霍伊公司的新飞机要三年后才能交货。其它装备,如无人机和卫星指挥与控制系统的生产时间更长。
俄罗斯的技术基础还是不够扎实,要加强基础不仅需要更多经费,而且需要新的设计骨干队伍、组织和管理良好的国防工业和更为有效、廉洁的采办体制。俄罗斯的军队腐败问题一直呈上升趋势。据称,多达30%的国防军费要么被中饱私囊,要么被挪作它用。
除了需要更先进的装备外,俄军队还要克服阻碍联合作战的组织编制和文化上的不兼容性。
俄罗斯2011年时正致力于军队改革,其力度胜过后苏联时期的其它改革。但是,要知道俄军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以上缺点还为时尚早。
各方态度
普京态度
据俄新社2012年8月8日消息,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向媒体披露了2008年8月8日事件的细节,称积极的战斗行动早在8月6日就已经开始,而有关茨辛瓦利8月5日至8日局势,他是从媒体那里获知的。
他说:“我直接从茨欣瓦利收到了2008年8月5日至8日所发生事件的信息。不管这看上去是否奇怪,反正我是从记者那里收到这些信息。因为正是记者们联系上了我的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而后佩斯科夫找到我,引述了记者和事件目击者的话,通报了战斗行动。”
普京补充道:“你们的记者同行们开诚布公地说,真正的战争正在进行,
格鲁吉亚正规军确实到来。原话是:‘战斗确实在进行,这是真正的战斗,平民和我国维和人员正在死亡’。说实在的,这是截至2008年主要的消息来源。正是由于援引这位记者的消息,我才同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国防部长进行了谈话。”
格鲁吉亚军队2008年8月8日凌晨发起对南奥塞梯的进攻,并摧毁了其首都茨欣瓦利的部分地区。俄罗斯称为了保护多数拥有俄罗斯国籍的南奥塞梯居民,俄罗斯派军队进入该共和国,经过5天的战斗将格鲁吉亚军队赶出该地区。而当时,普京正在访问北京,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美国声音
美国国会众议院国际组织分委会副主席、共和党议员达纳·罗拉巴克表示,美国情报部门证实,南奥塞梯武装冲突是由格鲁吉亚挑起的,因此俄罗斯的立场正确,而美国的立场是错误的。
罗拉巴克强调,“所有人都同意是格鲁吉亚首先进攻南奥塞梯,发动了针对南奥塞梯的战争行动”。他指责布什政府奉行双重标准,呼吁“美国不要掩盖南奥塞梯形势是
科索沃精确翻版的事实”。
中国
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
秦刚表示,中方对南奥塞梯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发生武装冲突表示“严重关切”。中方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克制,立即停火。衷心希望冲突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评价
陆海空网,全维“闪击战”
快速动员
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
茨欣瓦利,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
空降奇兵
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
全维攻击
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
俄格战争以格鲁吉亚军队的“闪击战”拉开序幕。根据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地形特点,格军兵分三路,在苏-25强击机的配合下,使用
T-72坦克、
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
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陆空协同”分别从南、东、西三个方向突入茨欣瓦利。由于准备充分,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仅用时不到13小时,格军就攻占了茨欣瓦利,并向乌比阿吉、凯梅尔等地攻击前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久等了”的俄军迅速做出反应:在时任总统
梅德韦杰夫做出将格军驱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后,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而素有“高加索之狼”美誉的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后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等,并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让人不禁联想起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里什蒂那机场中那“神兵天降”的一幕。
俄军在此战中的惊艳表现当然不止反映在能以“闪击战”回击“闪击战”,还突出变现陆海空网对格鲁吉亚的全维打击。陆军方面,俄第58集团军是一支具有浓郁苏联特色的重型装甲
机械化部队。在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的格鲁吉亚重镇格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还直接威胁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迅速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使格军未战已人心惶惶。随后,第58集团军以重型火炮的猛烈炮击为先导强攻茨欣瓦利。战斗中,俄坦克部队吸取了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血战中的教训,与步兵分队加强协同齐头并进,不仅增强了打击效果,还大幅降低了战损率。
为一并解决阿布哈兹问题,俄军还开辟了“第二战场”。俄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进占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河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包围了格特种作战旅一千多人,将其彻底赶出科多里峡谷。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布哈兹其他战斗中,“塞纳基空降”成为战史经典:仅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其不战而逃。据说,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如此“闲庭信步”未免夸张,但也恰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俄军战术上的成功:不仅以少胜多,而且兵不血刃。
俄军的“空海打击”也十分给力。开战之初,俄空军即已完全掌控了南奥塞梯直至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包括对直至格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这种“纵深打击”是在向格军民表明,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而此举,对格民心士气的打击被证明是致命的。同时,占据绝对优势的俄黑海舰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以断绝一切可能的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在战争期间的武器供应。
此次俄军的亮点之一还包括网络进攻。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
面对俄罗斯排山倒海般的进攻,格鲁吉亚被迅速击溃。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其惨状直追海湾战争中被联军追歼的萨达姆部队。
俄军仅用两天时间就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条战线,其作战行动速度之快,丝毫不亚于美军2003年在伊拉克的“快速决定性作战”。有美高级军官也坦承:“虽然事先已料到俄军的行动速度,可他们实际的行动还是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俄罗斯后发制人,有备而无患
判断准确
随着格鲁吉亚坚定倒向
北约,妄图依靠西方对抗俄罗斯,俄高层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预案充分
2005年,俄军启用全新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调动
彰显实力
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6年来,一直有人在质疑是否真是格鲁吉亚开的第一枪,因为实在是惊讶于后发制人的俄军居然能够“后发而先至”,迅速扭转乾坤。其实,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俄高层对“高加索变局”的准确预判。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南奥塞梯以及阿布哈兹问题,俄格双方龃龉不断。而随着“
玫瑰革命”后萨卡什维利的上台,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方的撑腰对抗强俄,更让俄高层认识到,与格鲁吉亚之间的这场战争不存在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只存在何时爆发的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2月科索沃独立以来,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多次交火。俄高层更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分析认为,俄军之所以能达成陆海空网的全维闪击,同俄第58集团军的“模块化编组”密不可分。俄第58集团军除编有常规的摩托化师、机械化旅外,根据外高加索地区作战需要还编有空降师、山地作战旅、直升机团和5个工程团,特别是还编有战术航空兵第4军。这为陆空联合作战奠定了编制体制基础。尽管与美国等“现代”陆军相比,俄式“模块化”有几分“土气”,却是对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兵种条块分割、难以统一指挥使用、造成大量伤亡的流血教训的总结,是在未打破大陆军体制、陆海空尚未能实现真正联合条件下的一种最优选择。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是实用、管用的就是最好的。正所谓:“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还主要得益于俄军极高的战备水平。普京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不仅改进了武器装备,提振了军队士气,更细化了作战计划:2005年,俄军启用了全新的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分队的调动。有预案,俄军自然能有条不紊、成竹在胸。更有针对性的是,就在俄格战争爆发前数周,参战的俄第58集团军刚刚结束“高加索2008”军事演习,而这场军事演习的矛头正是直指当时已跃跃欲试的格鲁吉亚军队。正如美堪萨斯州立大学的俄问题专家赫斯伯灵所说:“这一演习与他们数周后在格鲁吉亚实施的行动一模一样,这场演习完全就是一场彩排。”
可以说,在准确的战略预判和充足的战斗准备条件下,等候在俄格边境后的第58集团军,就像等在起跑线后的运动员,只等格军第一声枪响作为“起跑的号令”就迅速越过边境,所以其“神速”虽看似在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尽管沉寂了多年而默默无闻,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格鲁吉亚战略误判,先胜而后败
战略误判
格政府高层认为有
美国做靠山,
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斡旋
力量悬殊
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意志薄弱
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
格鲁吉亚尽管没有笑到最后,但在此战中也并非全无亮点:格军在最初的20个小时内占据主动,迅速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其首府茨欣瓦利。然而,战术上的胜利丝毫不能弥补格政府高层战略上的误判,而后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格鲁吉亚战败的命运。
格政府高层先是错误判断,有美国这个靠山,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结束战争的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的外交斡旋上。然而,美国大兵没有到,俄罗斯大兵却打得异常凶狠。而最终,以小欺大的局面,只能产生以卵击石的效果。
毕竟,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实在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这点家底不要说与整个俄军相比,即使与对面的俄第58集团军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海空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武器装备尽管也有刚从西方引进的新武器,但大部分还都是苏式的老装备,重型装备水平更是远低于俄军,仅有的一些T-72许多还抛锚在军队机动的路上,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以弱凌强,以小欺大,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然而,格鲁吉亚在先发制人的有利条件下还败得这么惨,确实还是让人大跌眼镜。仔细分析,除战略误判外,格军士兵的战斗精神也值得反思。回想此前的两次车臣战争,尽管同样是面对俄军,车臣武装分子的死拼到底让俄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反观格军,信息化武器装备不少,但正如指挥这场战争的格鲁吉亚前国防部长所言:“格军最大的失误就是重视技术,忽视了对军人的精神塑造。”据统计,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战败后,许多格军士兵不仅没有耻辱感,还借口称格鲁吉亚人天生不会打仗,败给俄罗斯是应该的。如此懦弱的精神状态和颓废的战斗意志,可以说仗未打,胜负已定。这不禁让人感叹,毛主席关于“钢多气少”还是“气多钢少”的论断在信息化武器装备高度发展的如今听来仍觉振聋发聩。
俄军反思,暴露问题,大胜非完胜
主战装备
战争中,俄军近95%的装甲武器都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
互联互通
俄军指挥仍主要依靠传统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
训练水平
俄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短,战争中误炸误伤的情况广泛存在
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俄罗斯在收获战争胜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从而让世人只能说,俄罗斯赢得了一场大胜,但并非完胜。
首先,主战装备水平低下。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更加上
高加索是俄军的重点建设方向,俄军事装备同美欧强国相比,仍然相当落后。战争中,近95%的装甲武器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以至在俄军开进的过程中,竟然经常会出现一些坦克中途抛锚堵塞行军线路的现象。另外,俄军空袭仍主要使用旧式炸弹,即使是有限的精确制导武器,也仍主要停留在二代水平,受地形、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非常明显,经常受到格军的电子干扰。对比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地面装甲部队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空军绝对制空的精确打击,两军在装备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互联互通能力欠缺。俄军极度缺乏在战时“管用”的通讯装备。战斗中,俄军的指挥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以至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上传下达。这就给了装备有部分美式电子干扰及侦听设备的格军以可乘之机。最典型的就是开战第2天,俄第58集团军副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遇袭重伤事件——在“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后,被格军迅速锁定,并迅即遭到“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覆盖。前线最高指挥官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这完全不像一个军事强国在现代战争中的表现,更像当年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匪首杜达耶夫之流所为。
第三,训练水平不足。据报道,由于俄军训练经费长期不足,飞行员平均训练时间每年只有40小时,远低于西方强国每年不少于180小时的训练标准,严重影响了飞行员飞行和投弹技术的提高,在战争中直接表现为误炸误伤广泛存在。
俄格战争是对普京在21世纪前8年军事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大考试。总体而言,改革是成功的,考核是合格的。俄军在战争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规模重装甲集群的集团突击,是重型轰炸机的
地毯式轰炸,是大口径火炮的大规模覆盖,而从进行
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角度讲,俄军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冷战时代的烙印依旧存在。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俄军的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