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语言,
类似于世俗中的名言警句。
庐山黄庭坚七佛偈碑,黄庭坚所
书此
碑嵌于
秀峰读书台右侧石壁上。碑青石质,
长方形,高226厘米,宽185厘米,无首座。正文行直列。
简介
诵佛;
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另见fú;bó佛法fófǎ-1[Buddhist doctrine]∶佛教的教义 例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威称叹。
七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
何殊别。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祖师法偈
释迦牟尼佛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西天祖师一祖摩诃迦叶尊者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二祖阿难尊者偈曰:“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
自悟,悟了无无法。”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须蜜尊者偈曰:“心同
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八祖
佛陀难提尊者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九祖伏驮蜜尊者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十祖胁尊者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马鸣尊者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偈言:“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龙树尊者偈言:“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瞋亦无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偈曰:“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偈曰:“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
十七祖
僧伽难提尊者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偈曰:“有种有心地,
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偈曰:“言不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偈曰:“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引用自大智化人《西天祖师法偈》
佛偈碑亭
北京北海
七佛偈碑亭,北京佛教古迹。位于北京市北海
五龙亭北,即大慈真如宝殿之后。为八角攒尖式亭,内设八面
七佛碑,其中,七面为线雕佛像,一面为碑记。依据碑文记载,碑上所雕系乾隆皇帝仿六世班禅所献“七佛番轴”而成。其所谓七佛,是指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拘纳含
牟尼佛、
迦叶佛及
释迦牟尼佛。
碑面呈长方形,有边框,上下雕双龙戏珠,左右为单龙戏珠。内框之上框为七珍,左右框为八宝。框内上部正中为一佛,居莲座。佛左右为二神足像,下方近底框处,为佛之父母及二侍者像。七佛脚下均刻楷书藏文。边框上部有汉满蒙藏文佛偈。如第七幅释迦牟尼偈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七佛偈碑
全文抄录如下: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天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心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
何殊别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鉴瑛禅师请予书此
七佛偈,刻之于石壁一坡仙之遗意。
注:“元祐六年”为
北宋哲宗辛末年,即公元1091年。偈一梵语偈陀了,义译为颂。七佛丶指佛教传说中的七位佛祖,即
毗婆尸佛、尸弃佛、
毗舍浮佛,揭留生佛、拘那含宇尼佛、
迦叶佛和
释迦牟尼佛。
影视佛偈
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
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普见难思刹。
——出于《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
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
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普见难思刹。
释义:佛在一粒微尘里,入华严正定,而成就一切微尘三昧。也就是说在每一粒微尘中,都能入华严三昧。这粒微尘也没有放大,也没有增加,可是就在一粒微尘中,普遍现出不可思议的佛刹土。这种境界,就是华严境界---- 一真法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想得通的。
佛偈出处
卷一·摩诃迦叶
第一祖摩诃迦叶,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父饮泽母香志。昔为锻
金师。善明金性使其
柔伏。付法传云:尝于久远劫中。
毗婆尸佛入涅盘后。四众起塔。塔中像面上金色,有少缺坏。时有贫女。将金珠往金师所请饰佛面。既而因共发愿。愿我二人为无姻夫妻。由是
因缘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后生梵天。天寿尽。生中天摩竭陀国婆罗门家。名曰迦叶波此云饮光胜尊。盖以金色为号也。由是志求出家,冀度诸有。佛言:“
善来比丘。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常于众中称叹第一。复言:“吾以清净法眼,将付于汝。汝可流布,无令断绝。”
涅盘经云:尔时世尊欲涅盘。时迦叶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宾钵罗窟。睹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熙连河侧入般涅盘。乃告其徒曰:“如来涅盘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于
金棺内现双足。
尔时迦叶告诸比丘:“佛已
茶毗,金刚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盘。得神通者,当赴结集。”于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阇崛山宾钵罗窟。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由是得入。迦叶乃白众言:“此阿难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佛所赞叹,聪敏第一。宜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
迦叶告阿难曰:“汝今宜宣法眼。”阿难闻语信受。观察众心而宣偈言:“比丘诸眷属,离佛不庄严。犹如虚空中,众星之无月。”说是偈已,礼众僧足。升法座而说是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处说某经教。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时迦叶问诸比丘:“阿难所言不错谬乎?”皆曰:“不异世尊所说。”迦叶乃告阿难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将正法付嘱于汝。汝善守护,听吾偈言: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说偈已,乃持
僧伽梨衣入鸡足山,俟
慈氏下生。即周孝王五年丙辰岁也。
卷一·阿难
第二祖阿难。王舍城人也。姓刹利帝。父斛饭王。实佛之従弟也。梵语阿难陀。此云庆喜,亦云欢喜。如来成道夜生,因为之名。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赞叹。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传器。佛乃命为侍者。后阿阇世王白言:“仁者如来迦叶尊胜二师。皆已涅盘。而我多故,悉不能睹。仁者般涅盘时,愿垂告别。”
阿难许之,后自念言:“
我身危脆,犹如聚沫。况复衰老,岂堪长久。”又念:“阿阇世王与吾有约。”乃诣王宫告之曰:“吾欲入涅盘,来辞耳。”门者曰:“王寝,不可以闻。”阿难曰:“俟王觉时,当为我说。”
时阿阇世王。梦中见一宝盖,七宝严饰。千万亿众围绕瞻仰。俄而风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宝璎络悉坠于地。心甚惊异既寤。门者具白上事。王闻语已,失声号恸,
哀感天地。即至毗舍离城。见阿难在常河中流跏趺而坐。王乃作礼而说偈言:“稽首三界尊,弃我而至此。暂凭悲愿力,且莫般涅盘。”时毗舍离王亦在河侧。复说偈言:“尊者一何速,而归寂灭场。愿住须臾间,而受于供养。”
尔时阿难见二国王咸来劝请。乃说偈言:“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涅盘当我静,而无诸有故。”阿难复念:“我若偏向一国,而般涅脖。诸国争竞,无有是处。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于常河中流将入寂灭。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中有五百仙人。睹兹瑞应,飞空而至。礼阿难足,胡跪
白言:“我于长老当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阿难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
阿难复念:“先所度脱弟子应当
来集。”须臾五百罗汉従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
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阿难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大迦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用传于汝。汝受吾教,当听
谒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阿难付法眼藏竟,踊身虚空作
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罗龙宫。一分奉毗舍离龙王。一分奉阿阇世王。各造宝塔而供养之。乃厉王十二年癸巳岁也。
卷一·商那和修
第三祖商那和修者。摩突
罗国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僮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诺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罗汉圣人降生。则此草生于净洁之地。和修生时,瑞草斯应。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茶。吾灭度后一百年。有比丘
商那和修于此地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授庆喜尊者法眼,化导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龙,归顺佛教。龙因施其地以建梵宫。
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正法。寻于吒利国得优波纺多以为给侍。因问纺多曰:“汝年几耶。”答曰:“我年十七。”师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师曰:“我但发白,非心
白耳。纺多曰:“
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和修知是法器。后三载,遂为落发受具。乃告曰:“昔如来以无上法眼藏,
付嘱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言: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说偈已。即隐于潲宾国南象白山中。后于三昧中见弟子纺多。有五百徒众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现龙奋迅三昧以
调伏之。而说偈曰:“通达非彼此,至圣无长短。汝除轻慢意,疾得阿罗汉。”五百此
丘闻偈已。依教奉行,皆获无漏。尊者乃作十八变化火光三昧。用焚其身。纺多收舍利,葬于梵迦罗山。五百比丘人持一幡。迎导至彼建塔供养。乃宣王二十三年乙未岁也。
卷一·优波纺多
第四祖优波纺多者。吒利国人也。亦名优波崛多。又名邬波纺多。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证果。随
方行化至摩突罗国。得度者甚众。由是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者即入三昧,观其所由。波旬复伺便。密持璎络縻之于颈。及尊者
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花痄。软言慰谕波旬曰:“汝与我璎珞甚是珍妙。吾有花痄以
相酬奉。”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变为三种臭尸虫蛆坏烂。波旬厌恶,大生忧恼。尽己神力不能移动。乃升六欲天告诸天王。又诣梵王求其解免。
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变。我辈凡陋,何能去之。”波旬曰:“然则奈何。”梵王曰:“汝可归心尊者,即能除断。”乃为说偈令其回向曰:“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
波旬受教已,即下天宫。礼尊者足,哀露忏悔。纺多曰:“汝自今去。于
如来正法更作
娆害否。”波旬曰:“我誓迥向佛道,永断不善。”纺多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归依三宝。”魔王合掌三唱,花痄悉除。乃欢喜踊跃。作礼尊者而说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圣弟子。我今愿迥向,勿令有劣弱。”
尊者在世,化导证果最多。每度一人,以
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最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志求出家。尊者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尊者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剃度,受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尝梦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复谓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于我。今复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
十八变,然复本座跏趺而逝。多迦以室内筹用焚其躯。收舍利建塔供养。即平王三十一年庚子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