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碑(拼音:bē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形体为篆文,字形从石,卑声。“碑”本义指古代庙宇、宫殿前立着的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石柱。后来,人们在埋葬死者时,在周围立起石桩或木桩,用来引棺木入穴,再后来发展为墓碑、纪念碑等。
文字源流
“碑”是形声字,右部的“卑”作声旁,表示读音与此接近;左部的“”是表义的形旁,说明碑是石制的。“”在甲骨文字中像手持某种器具的样子,到篆文中器具形象变为“甲”字,篆文“碑”也沿袭了这种结构(图1)。隶书中,下部的手变为“图A”;再后来,“图A”左边一撇与上部“田”中一竖相连,发展为现代楷书。王孝渊碑的“碑”字则将声旁换成了非,写作“图5”。
“碑”最早的用途,与现代大不一样。最早的碑,上面是不刻字的。一种碑是竖立在庭院中的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计时工具,这种器物后来演变为日晷。第二种碑立在门外,是拴牲口用的桩子。据《礼记》记载,祭祀那天,君主亲自牵着祭祀用的牲畜,卿大夫们跟在后面,进了庙门,就把牲口系在碑上。第三种古碑是用来牵引棺木进入墓穴的木柱,古代贵族豪富殡葬时,因墓穴挖得很深,棺木难以下引入穴,于是人们就先在墓穴四角立四根柱子,棺木绳子拴在柱子上,用辘轳将棺木缓缓放入墓穴,而碑就指装辘轳的木柱。稍后又用石头替换木柱。
为了表达对死者的追念,有人在下葬后不再撤除这种柱子,而是让它竖立在墓前,而且还在上面刻上墓主的姓名、官位、卒葬时间。以后碑上刻的文辞逐渐多了起来,详细地记述墓主的家世和生平事迹,还加上颂扬和悼念的诗句,这就是墓碑。考古发现,西汉时代碑的功能已开始转变,出土的墓碑顶部往往有一个名为“穿”的圆孔,就是供悬棺下葬时留下的痕迹。
碑到后来泛指各种形制的石刻文字,包括刻石、碑、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摩崖石刻等等。碑石质地坚硬,不易湮没,以后值得纪念的事多立碑。现代“碑”字泛指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志的石头。如“界碑”“纪念碑”“里程碑”。人有美名,众人会口头称颂,如同树立的碑志。佛教著作《五灯会元·太平安禅师》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以后人们就用“口碑载道”或“有口皆碑”来比喻群众到处称颂。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石部】府眉切(bēi)
豎石也。从石卑聲。
说文解字注
“豎石也”注:《聘禮》鄭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材,宫廟以石,窆用木。”《檀弓》:“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注曰:“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豎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天子六繂四碑,前後各重鹿盧也。諸矦四繂二碑,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無碑。”按此《檀》弓注即《聘禮》注所謂“窆用木”也。非石而亦曰碑,假借之偁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後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始皇本紀》“上鄒嶧山立石”“上泰山立石”下皆云刻所立石,其書法之詳也。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豎石者碑之本義,宫廟識日影者是。
“从石,卑聲”注:府眉切,當依《廣韵》彼爲切,十六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部】 碑;部外笔画:8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並音陂。《説文》:豎石也。《禮·祭義》:君牽牲,既入廟門,麗於碑。疏:君牽牲,入廟門,繫著中庭碑也。陳用之曰:《公食大夫禮》,庶羞陳於碑内,庭實陳於碑外。《燕禮》《聘禮》皆云:賓自碑內聽命。
又《士昏禮》賓入廟門,《鄉飲酒》賓入庠門,《鄉射》賓入序門,皆有當碑揖,則諸侯、大夫士、之宫皆有碑。鄭氏曰:宫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陰陽。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廟以石,窆用木。
又《檀弓》:公室視豐碑。註: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
又《釋名》:碑,被也。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
又徐鉉曰:古宗廟立碑,以繫牲耳。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
又劉熙言,葬時所設者,蓋今神道碑也。
又《初學記》:碑,以悲往事也。今宫室廟屋墓隧之碣,鎸文於石皆曰碑。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卑”的第六笔撇从框内撇出,一笔写成。
【写法】“石”小“卑”大,顶部“石”低,底部“卑”低。“石”,“口”的顶部在横中线。“卑”,“白”的左竖在竖中线,底部在横中线上侧;撇笔从“白”顶部起笔,撇向左下格竖中线;“十”的横笔与“石”的底部大致持平,竖从横中线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0 09:37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