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伪造金融票证罪指伪造、变造汇票、
本票、支票、委托
收款凭证、汇款凭证、
银行存单、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以及伪造信用卡等金融票证的行为。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构成分析
对于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犯罪构成在理论上分歧不大,意见较为一致:
1、 客体。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于金融票证的管理制度;
2、 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对金融票证的伪造、变造行为;
3、 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表现形式
(1)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等票据;
(2)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
银行结算凭证;
(3)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复制他人信用卡、将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词条介质、芯片或者以其他方式伪造信用卡1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伪造空白信用卡10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犯罪构成
客体要件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票证管理制度。金融票证是
商品交换和
信用活动的产物,它对于加速
资金周转,提高
社会资金使用效益;及时进行
商品交易,促进
商品流通;及时清结
债权债务,节省
流通费用以及规范
商业信用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票证在商品交易、清洁债权债务等方面逐渐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金融票证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的
信用支付或
结算工具。随着金融票证在经济生活中重要性的越来越大,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开始滋生、蔓延。这种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有关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更影响了金融票证应有的信誉,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票证管理制度,妨害了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本法将这种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予以惩处。
客观要件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各种金融票证的行为。所谓伪造金融票证,是指无权制作金融票证的假冒他人或虚构他人的名义擅自制作金融票证的行为;所谓变造金融票证,是擅自对他人的有效金融票证上所载内容
进行变更的行为。伪造和变造金融票证的结果都产生“假金融票证”,但伪造是一种完全的造假行为,变造则以真实的金融票证为前提,变造后的金融票证并未
完全否定原来的有效成份。因此相对来说,伪造金融票证的
危害性要大于变造金融票证,前者可能给被害人造成更大的损失。
主体要件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主体是
一般主体,凡是达到
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
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主体。依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构成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如果行为人因过失而错写误填票证内容的,虽然要承担相应的
民事责任,但不能让其承担
刑事责任。即使行为人错写误填票证后又故意使用的,也只能按
金融票据诈骗罪等其他犯罪
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能以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论处。
本条没有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才能构成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而过去理论上通常解释伪造有价证券应有营利目的才能构成犯罪,因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也应该具有营利目的;还有人认为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应有行使目的才能构成。我们认为,本条既然没有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主观上必须以一定的目的作为构成要件,那么行为人只要出于故意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原则上就构成犯罪,而没有必要再去
探究行为人是否具有什么目的。这也是本条的立法意图所在。至于那些确实既无营利目的也无行使目的等,而纯粹因
个人兴趣等原因伪造、变造金融票证以自我欣赏、收藏而不让其流通的,可视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而不认为构成犯罪。
罪名认定
行为人故意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原则上都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是由于过失而误写、错填票证有关内容的当然不能以犯罪论处。同时行为人虽系有意伪造、变造金融票证,但其主观上确实出于自我欣赏、收藏等个人目的,而且客观上也确实没有使票证流通的,可视为本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而不认为构成犯罪。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体和
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国家对金融票证的
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汇票、支票、
本票、委托
收款凭证、汇款凭证、
银行存单、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以及信用卡等金融票证;后者侵犯的是国家对一般
有价证券的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上述金融票证以外的其他有价证券,如
国库券、
政府债券、股票等。
2、两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后者把数额较大作为构成伪造、变造有价证券罪的要件,前者则否。
处罚
自然人犯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处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情节严重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一般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笔者认为,对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犯罪构成在理论上共识的达成,是建立在对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肤浅、孤立的认识基础上的,缺乏深层的、比较的分析。这将很可能在金融票证的伪造、变造与非法出具两个不同的犯罪行为及伪造、变造这两种不同的
行为方式超越职权范围或者私自为他人出具金融票据、
资信证明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具体表现。
主要评价
本罪客体
明显地,本罪首先侵害了国家关于金融管理的制度,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然而,仅仅停留在此是不够的,诚如笔者在
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论述上所提到的,它还侵害了金融票证的
公信力(
公共信用)。此外,本罪属于假冒类犯罪,必然侵害被害者的名誉(信誉)。而正是最后这一点,在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犯罪之间划上了一道明确的界线。
所以,本罪的客体属于
复杂客体,不仅侵害了国家关于金融管理的制度,还侵害了
金融票据的公共信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誉。
本罪主观方面
银行汇票,仅为自娱之用,不具有任何危害社会的可能性,我们就无法说其构成本罪。有鉴于此,有的论者主张,本罪在主观上具有营利或
非法占有的目的,有的论者却在认为营利(或者非法占有)目的外延上过于狭窄而存在不足的同时,主张以获取非法利益替换之。
社会危害性
构成要件,使得一部分具有严重
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对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的主观构成,既不能脱离规范的评价而从纯事实的意义上理解,也不能无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
犯罪行为自身的独立性。可采取的办法,是兼顾行为事实的独立性和刑法评价的需要。而刑法评价的根本在于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现实的社会危害及危害社会的
现实可能性)的评价。以此为基础,我们将很容易地发现,伪造、变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唯有通过在社会上行使、流通、于他人发生关系时才可能得到反映和实现。正是因为具有行使之意图,才使金融票证的伪造、变造行为具有了刑法上的意义,并使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行为与一般伪造、变造行为区分开来。尽管这一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限缩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犯罪行为的构成范围,但这种限制对于正确地打击犯罪无疑是必要的。
由此,笔者主张,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主观上必须有行使之目的,这不仅有利于本罪与货币的伪造、变造行为在主观构成方面理解上的一致性,而且有利于与国外刑法的接轨。例如,美国刑法理论中尽管将
伪造罪视为特定
故意犯罪日本刑法奥地利、
瑞士司法所采纳。
至于本罪的客观方面,考虑到其内在的复杂性,又是本罪认定上的关键所在,故拟在下面专门对其作一理论上的全盘研究,籍以廓清我国刑法中伪造、变造、及非法出具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