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食,指因饮食过量、生冷不均、杂食相克而导致食物滞纳在胃,不能消化致使脾胃功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腹痛,吞吐不适的病症。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be affected by improper diet;dyspersia caused by excessive eating or improper diet] 又称“食伤”。中医指吃得过多或吃
生冷食物而引起的
消化不良。
引证解释
指中医学病症名。由饮食过量,脾胃损伤所致。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胃理脾汤》:“清胃理脾治
湿热,伤食平胃酌三黄,大便粘秽小便赤,饮食爱冷口
舌疮。”注:“伤食,谓伤食病症,如
痞胀、
哕呕、不食、
吞酸、恶心、噫气之类。”《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可知太痛快了不是好事:吃得痛快,伤食;饮得痛快,病酒。”
病证名
概念
(节假日
现代病)因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所致病证。见《丹溪心法·伤食》。一名“食伤”。治疗伤食须辨虚实。若停滞
中焦或胀或痛,为实证,当先去其食,大和中饮主之。若食停上焦,宜用
吐法;若食停下焦,痛极兼胀者,须下而去之,宜神佑丸或
备急丸。《景岳全书·杂证谟》老人虚人易于伤食,治宜权衡虚实,消补兼施。伤食有
伤谷、
伤面、
伤肉、
伤鱼鳖、
伤蟹、
伤蛋、
伤生冷果菜、
伤酒、
伤茶、宿食、宿滞、
五味过伤等,详见各条。
症状
伤食呕吐,症见呕吐酸臭,不思进食,口气臭秽,打酸臭嗝,
脘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吐后自觉胃部舒适,夜卧不安,
大便干燥,或泻下酸臭,
舌苔厚腻,
脉滑。治以
消食导滞,
和胃降逆。方选
保和丸加减,药用
焦山楂、炒
神曲、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
连翘、槟榔、枳实、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若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者,加黄连、竹茹;体质壮实,大便干燥,呕吐频繁,加大黄、厚朴。
伤食又名
食积、
宿食病。《丹溪心法·伤食》:“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宜导痰补脾……。”伤食是因饮食不慎,进食过饱,或因
脾胃不健,感受风寒,再加饮食失调,使食积胃肠,运化不及所致。以恶心厌食,
嗳腐吐馊,
脘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胃肠
积滞性疾病。
中医疗法
吃肉太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痛,
呃逆想吐。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后研成细末,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吃牛肉引发不适,可用干稻草一把,煎成浓汤趁热饮服。食狗肉、羊肉太多引起不适,可用山楂14颗、杏仁24粒煎成浓汤服用。
吃面食过多:导致厌食,腹部胀痛,可以服用神曲30克、炒萝卜籽10克、
麦芽10克,水煎服,一天一次,分三次服完。
吃
谷类太多:引起
食欲减退,可取米饭锅巴(小米、
粳米、糯米均可)适量,烧焦研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5克,日服三次。还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或用
白萝卜捣烂取汁服用。吃元宵太多: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
吃鸡蛋太多:可用神曲30克泡水喝,或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
吃生冷瓜果多:可用丁香1.5克、神曲15克,泡水代茶饮。
饮酒过多:可用白萝卜500克,洗净捣烂取汁,然后在白萝卜汁中加适量的白糖和醋服之。
脾虚伤食平素
中气不足,纳则不易消,若不知节制,则伤食而三
脘痞结不舒,食而无味,厌食呕恶,肢体困倦,
气短眩晕或腹痛腹泻,六脉微弱或滑,
舌淡苔薄腻。治以健脾消食,药用
六君子汤、
加味保和丸加减:
党参、白术、云苓、陈皮、木香、
神曲、
莱菔子、半夏、
麦芽、砂仁。如中气素寒,加
炮姜、肉桂;湿气过重加苡仁、
佩兰;三脘作痛,加
鸡内金、山楂;腹痛腹泻加
葛根、泽泻、
元胡。
食停伤胃食为有形、有质之物,若食无定时且过量,停留不消,则易伤胃。可见腹胀腹痛、呕恶嘈杂、大便秘结、不思饮食,
腹痛拒按,倦怠乏力或
烦躁不安。
脉弦滑,
舌苔薄腻或黄厚腻。治以
消食导滞,药用
枳实导滞丸、
平胃散、
保和丸加减。药用枳实、大黄、槟榔、鸡内金、
莱菔子、神曲、山楂、
青皮、
大腹皮、
郁金、
当归、三棱、莪术。
外感伤食节日不慎感受外邪,加之饥饱不均,或荤多素少,或贪杯无度,脾胃受伤。证见身痛
恶寒、头痛鼻塞,
嗳腐频作、
腹满不食、大便不畅、胸中滞塞。此须消食祛邪,内外兼治。方用
小柴胡汤、
桑菊饮、
香砂养胃汤、保和丸加减。药用
柴胡、桑叶、
牛蒡子、防风、菊花、砂仁、半夏、
连翘、当归、枳实、
鸡内金、豆豉、神曲、细辛。
伤食一证,虽属实,也不可妄投利下之药,应顺气、消食;伤食虚证,
脾虚为本,
食积为标,只能补中有消,不可只消无补,犯“
虚虚之戒”。消食应先顺畅气机,常用青陈皮、厚朴、槟榔;消食求腐熟,常用山楂、神曲、
麦芽、
莱菔子;补虚宜
平补,常用太子参、云苓、
山药、白术、苡仁、
扁豆、
党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