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评价指标是
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
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它围绕着企业绩效的四个部分,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体系结构。企业
绩效评价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具体体现,企业绩效评价的综合结果也产生于企业绩效的四个主要方面。
评价指标分别按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设计。我国设计的工商类
竞争性企业的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企业的评价指标按照数量化的程度可以分为计量指标和非计量指标。计量指标就是
数值分析指标,它还可以继续细分,按计量方式不同,分为
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按用途不同,分为
总量指标和比率指标。计量指标较为具体、直观,评价时有明确的实际数值和可供参考的
标准值,评价结果表现为具体的分数,对企业所作的评价结论直接、明确,给外界的印象清晰。
非计量指标即是人们通常说的
定性指标,一般采用基本概念、属性特征、通行惯例等对被评价对象的某一方面进行语言描述和
分析判断,达到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非计量指标的特点是外延宽、内涵广,难以具体化。但非计量指标能将无法计量却反映了企业某方面状况的潜在因素纳入评价范围,通过分析判断,验证计量指标评价结果得出
综合评价结论。对非计量指标进行评价计分,关键是要严格定义指标的内涵,并给出评价
参考标准,如此才能实现
经验判断的分数转换,融入整个
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的
基本指标有八项,分别是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销售(营业)
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评价企业的
财务效益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用于评价企业的
资产营运状况,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用于评价企业的负债水平和
偿债能力,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用于评价企业发展能力和增长潜力。
1、
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
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2、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
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为:
4、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7、产品销售率:该指标反映
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
社会需求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20;资本保值增值率16;资产负债率12;流动资产周转率15;
成本费用利润率14;全员劳动生产率10;产品销售率13。
各项指标的标准值是参考了工业
经济指标的实际水平及一般标准确定的。其数值分别为:总资产贡献率10.7%;资本保值增值率120%;资产负债率60%;流动资产周转率1.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71%;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产品销售率96%。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
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
相对数,等反映工业
经济运行质量的
综合指标。它是以每项指标的实际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其权数,加总后再除以总权数而求得。
由于资产负债率为
逆指标,在计算综合指数时需分别处理。如果
指标值小于60%,即可得权数12分;如果指标值大于60%,其权数则按下面公式计算。即:
排放空间和能耗空间具有有限性。在经济社会发展早期,大自然能够承受和消化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
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今天,一方面,经济
社会需要持续发展,而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尚不足以充分消除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满足
人民群众对改善
生态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必须将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就决定了必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
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既然排放空间和能耗空间都是有限的,政府作为管理
公共事务、维护
公共利益最重要的主体,就
应将其优先配置给那些
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大、吸纳就业多、
投入产出比高因而对经济
社会发展贡献大的企业,以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效运用排放空间、能耗空间,切实推进
节能减排,自觉履行
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
企业经营的
社会成本。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之一,是完善企业经营
绩效评价指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是微观主体。如何才能促使企业切实履行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责任,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这就要求在充分认识排放空间和能耗空间有限性的基础上,完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长期以来,评价
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是
企业规模和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等。这种侧重于规模的评价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一,企业规模反映的是经营业务的大小,而不是效益的高低。规模不等于效益,规模大未必效益就高。其二,企业有效益,社会未必有效益,或者说社会未必能得到应得的效益。企业在追求
利润最大化时,未必能实现提供的
最终产品与其消耗资源的比例最大化,有的还会带来过高的社会成本。其三,规模是与行业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与
企业竞争力没有必然联系。有的看上去规模很大的企业,在行业内未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有的规模较小、
营业收入相对少的企业却可能是行业龙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那么,怎样才能
科学评价企业
经营绩效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企业最终产出与其所占用排放空间、能耗空间的比例作为重要
评价指标,纳入企业经营
绩效评价体系。考虑到数据资料的
准确性、获取的方便性等要求,现阶段对企业最终产出可以用上缴利税、企业
工资总额、就业人数等指标来反映,也就是以单位排放、
单位能耗所产出的利税、工资总额、就业人数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推而广之,还可以进一步考核
企业单位用地面积、
单位耗水等的最终产出率等指标。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引导企业着力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从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
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