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评价指标
管理学术语
企业评价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它围绕着企业绩效的四个部分,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具体体现,企业绩效评价的综合结果也产生于企业绩效的四个主要方面。
工商体系
评价指标分别按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设计。我国设计的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财务效益状况
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资产营运状况
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偿债能力状况
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修正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
发展能力状况
基本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以上各项评价体系内容还包括评议指标
1、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3、基础管理比较水平
4、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5、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6、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7、行业经营发展策略
8、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指标分类
企业的评价指标按照数量化的程度可以分为计量指标和非计量指标。计量指标就是数值分析指标,它还可以继续细分,按计量方式不同,分为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按用途不同,分为总量指标和比率指标。计量指标较为具体、直观,评价时有明确的实际数值和可供参考的标准值,评价结果表现为具体的分数,对企业所作的评价结论直接、明确,给外界的印象清晰。非计量指标即是人们通常说的定性指标,一般采用基本概念、属性特征、通行惯例等对被评价对象的某一方面进行语言描述和分析判断,达到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非计量指标的特点是外延宽、内涵广,难以具体化。但非计量指标能将无法计量却反映了企业某方面状况的潜在因素纳入评价范围,通过分析判断,验证计量指标评价结果得出综合评价结论。对非计量指标进行评价计分,关键是要严格定义指标的内涵,并给出评价参考标准,如此才能实现经验判断的分数转换,融入整个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指标有八项,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用于评价企业的资产营运状况,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用于评价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用于评价企业发展能力和增长潜力。
工企体系
依照本指标体系能够具有宏观导向性、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状况等六个方面考虑。形成了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组成的新的指标体系。
内容及计算公式
1、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的算术平均值
2、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为:
资产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3、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5、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
6、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7、产品销售率:该指标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权数及标准值
权数是根据上述各项指标在综合经济效益中的重要程度,由专家调查法确定。其中:
总资产贡献率20;资本保值增值率16;资产负债率12;流动资产周转率15;成本费用利润率14;全员劳动生产率10;产品销售率13。
各项指标的标准值是参考了工业经济指标的实际水平及一般标准确定的。其数值分别为:总资产贡献率10.7%;资本保值增值率120%;资产负债率60%;流动资产周转率1.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71%;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产品销售率96%。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等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它是以每项指标的实际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其权数,加总后再除以总权数而求得。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工业经济某项指标报告期数值
效益综合=∑(————————————————×该项指标权数)÷总权数
指数该项指标全国标准值
由于资产负债率为逆指标,在计算综合指数时需分别处理。如果指标值小于60%,即可得权数12分;如果指标值大于60%,其权数则按下面公式计算。即:
指标值-不允许值100
——————————— ×12
60-不允许值100
企转方式
排放空间和能耗空间具有有限性。在经济社会发展早期,大自然能够承受和消化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今天,一方面,经济社会需要持续发展,而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尚不足以充分消除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必须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就决定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既然排放空间和能耗空间都是有限的,政府作为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最重要的主体,就应将其优先配置给那些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大、吸纳就业多、投入产出比高因而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企业,以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效运用排放空间、能耗空间,切实推进节能减排,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社会成本。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之一,是完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作者为中共山东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是微观主体。如何才能促使企业切实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这就要求在充分认识排放空间和能耗空间有限性的基础上,完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长期以来,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是企业规模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等。这种侧重于规模的评价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一,企业规模反映的是经营业务的大小,而不是效益的高低。规模不等于效益,规模大未必效益就高。其二,企业有效益,社会未必有效益,或者说社会未必能得到应得的效益。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未必能实现提供的最终产品与其消耗资源的比例最大化,有的还会带来过高的社会成本。其三,规模是与行业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与企业竞争力没有必然联系。有的看上去规模很大的企业,在行业内未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有的规模较小、营业收入相对少的企业却可能是行业龙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企业最终产出与其所占用排放空间、能耗空间的比例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纳入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获取的方便性等要求,现阶段对企业最终产出可以用上缴利税、企业工资总额、就业人数等指标来反映,也就是以单位排放、单位能耗所产出的利税、工资总额、就业人数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推而广之,还可以进一步考核企业单位用地面积单位耗水等的最终产出率等指标。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引导企业着力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从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微观基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9 20:37
目录
概述
工商体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