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的阐述,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基本特征
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特征:
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特征是以企业法人作为具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重点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方面,以能准确反映上述内容的各项定量和定性指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将各项指标与同行业和规模以上的平均水平对比,以期求得地某一企业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
与ERP的不同
需指出的是,当前我国企业信息管理领域正逐步流行的ERP, 也同样需要企业绩效评价,不过它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绩效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ERP中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是特指评价其资源管理项目实施的效益和企业整体应用ERP后的效果。
我国实施情况
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绩效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 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正在朝着运用市场经济原则间接管理的方向不断转变。推进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已成为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部门正逐步把开展企业绩效评价作为国有企业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并要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要结合集团内部管理的要求开展对子(分)公司的评价工作,以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由财政部每年定期公布。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营者
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收入分配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也正在逐渐结合,成为国企管理人员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我们中介机构逐步参与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是国家对重点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以及国有企业集团自身对其所属子(分)公司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
政府部门职责
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
企业绩效评价虽然是政府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 但政府部门今后的主要职责应侧重于制定评价规则、发布评价标准、执行委托任务、监督评价质量等,具体的评价事务应交由中介机构组织完成。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使监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管决策上,而且因为
社会中介机构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可以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质量和公正性。在国外,聘请
民间审计执行对
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也是一种普遍的作法。社会中介机构年度报表审计和
管理咨询业务也是依据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的,所以中介机构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工作与会计报表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指标EVA
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
资产经营、会计收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它包括
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
业绩评价是适应特定历史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求的一种方法,当某种特定评价方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管理要求变了,其业绩评价方法也应进行适当的变革,从而适应
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正确切实地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成为政府、企业界和会计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对政府管理部门,只有了解企业的实际绩效,才能正确制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更好地完成宏观调控的职能;同时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绩效,也是管理部门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管理者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一、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
会计准则和
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
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六项指标。1993年颁布的“两则”、“两制”中,规定了8项财务评价指标。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又修改了原来的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由6项调整为7项。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
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尽管该套指标体系以资本运营效益为核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运用
系统论、
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实行
定量分析与
定性分析相结合,其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均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
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
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更不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企业的利润只是会计学
权责发生制的产物。它是按照现行的
会计准则,将一定期间的全部收入与
全部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此,这些指标难以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只会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上的净利润
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忽略了对
股权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
企业经营者产生“资本免费”的幻觉。
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使得对外报告的
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企业公告的净收益为零,阅读者必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
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显然,
会计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尽管公司仍要交纳
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实际上它已处于“经济亏损”状态。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幻觉,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容易造成
股权资本的极大浪费,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
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企业的股权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
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看,企业
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如果一家企业在社会
平均报酬率为10%的情况下只能达到8%的
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账面上就应该是亏损2%的幅度,而不是盈利8%。
第二、按现行
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通常净利润额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由于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
差额,而现行的会计制度,在
损益表中
费用支出并未考虑
股权资本的成本,其隐含的意思是使用股权资本是免费的。因此,用
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将会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同时也有可能偏离“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事实上,真实的利润应是指企业通过
生产活动所创造出的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而不应是扣除了
相关成本和费用后的
净收益。
另外,在
权责发生制下,由于
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
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当弹性,使得会计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有欠妥当。
最后,会计收益是对企业过去的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最终评价,追求的是本期
利润最大化,与企业长期经济利益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可能造成
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科研开发、新产品研制、人才培养等,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一种以账面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考评制度,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误导。因此,要杜绝上述现象,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