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
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营群体
社会生活的的动物的幼体,在其群体的哺育中接受各种陶染,获得将来结成个体间关系上所必需的素质的过程。通过实验表明,在这个过程中,正常地产生这种素质需要适当的时间,如果脱离这段时间,则社会化是不可能的,将来这个个体就不能与同种其他个体产生正常的个体间关系。对于人来说也存在同样的过程,波特曼(A.Portmann)认为,特别是人在出生后的一年中,如果说是处在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子宫外胎儿期”,则正是这个时期的社会化才创造人的生物学特性,这是很重要的。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
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
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并且,从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
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从
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
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
社会文化的内化。著名美国
社会学家w.奥格本对
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人的
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
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从
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
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帕森斯曾说,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治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
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
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
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
心理素质和
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
人格调适。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
人格解组。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
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
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培养和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
社会规范协调一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
模式培养的
社会成员并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
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
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个性,以
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一方面,社会化使得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国家,同一个阶级、阶层,同一时代的人的个性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每人的个性中都会内在地包含
民族性、
阶级性、时代性等共性的东西。这是
社会文化传递的结果。如不同国家的
国民性就是寓于其社会成员个性之中的共性因素。另一方面,社会化又不可能造就具有完全相同个性的个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三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虽然个人在社会化过程
中会有某种身不由己的力量制约自己的活动,但面对社会,个人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选择余地。因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同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
兄弟姐妹,性格特征合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因而,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
统一过程。
社会化研究文化的传递模式,认为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
传递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个人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一般说来,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
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在社会学看来.这一过程对于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完善,以及个人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
角色扮演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
行为规范。正是社会化的过程把各种规范灌输给儿童,使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彬彬有礼的公民。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社会文化的继承、传递和延续。
社会化研究的社会
结构模式认为,社会要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社会化过程就是
角色学习的过程,角色学习首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按社会结构中所规定的规范行事。初生的婴儿除了吸奶等本能外,对其他生活知识一无所知。父母首先承担起传授生活知识的任务,教孩子说话、吃饭、穿衣,并且是运用一定的
文化模式来传授基本生活知识的。在传统的
农业社会,大多是子承父业,因此
职业训练大多在家庭中进行。在现代社会,职业训练多由专门的学校、企业来完成。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
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这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
指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
生产方式、政治和
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
社会团体或组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这些
社会因素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它们促使社会化发展的可能性成为
现实性。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
内因,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能动因素。个体社会化过程有赖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赖于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
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有赖于个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如果一个人从小与社会生活隔离,脱离社会实践,即使他具有个体社会化的自然基础,具有健全的神经系统,也不能获得正常人的社会化。例如狼孩的事例,就说明实践活动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正常地参加社会实践,正常地进行
社会交往,才能获得正常的社会化。
经济活动是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着人的社会化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如以
自然经济为特征的
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使人的社会化离不开血缘和狭小的地区范围,造成人的狭隘、保守和落后;以
社会化大生产和
私有制为特征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使人的社会化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使金钱至上主宰着社会化过程中的一切;以社会化大生产和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特征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使人的社会化不仅扩大到很广的范围,而且渗透着
集体主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