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8.13米高的
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
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
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
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
藻井,上挂“建极绥猷”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
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
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
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
保和殿举行,“
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
太和门、
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
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
养心殿。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太和殿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的大修。 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才重新出现在
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
紫禁城太和殿、
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
天坛、
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
中和殿阅视
祝文,祭
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皇太后上
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
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
华盖殿”,
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
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
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
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
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额“
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典出:箕子《
洪范》“皇建其有极”。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
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
琉璃瓦,上下檐角
均安放9个小兽。
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
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
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
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
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
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
宗人府、
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故宫,即在
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
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始建于明
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
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
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由于
古代建筑是以“四柱一间”为标准的。实际据1973年专家
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7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
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
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
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
西华门,北门名
神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