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化领导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政策
一元化领导是抗日战争时期,为统一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行动步调,使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经济工作和军事工作紧密结合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著名的“十大政策”之一。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规定:“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应当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一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同时规定党中央代表机关,如党的中央局、分局、以及各级党委为各地的最高领导机关,统一领导各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各地区军政机关和民众团体中的党员,必须服从上级和同级党委的领导。
一元化领导概述
党政不分家,党委领导一切,也没有人大。权力集中,以党代政。政府和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而且,党委书记都兼任政府和企业的行政一把手。所以就叫“一元化”。当然也可以说一元化领导可以加强一个国家或者部门的权利集中,但也有可能会变成个人独裁。所以是一把双刃剑
完整制,亦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是指同一层级各个行政机关或同一个行政机关的各个部门所受上级指挥与控制的权利,完全集中在一个行政首长或者一个行政机关的体制。
产生背景
党的一元化领导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它是为加强党的领导,统一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行动步调,使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经济工作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人民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
同年10月至1943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进一步明确规定:边区一级的党、政、军、民工作都统一于中共中央西北局,分区一级的党、政、军、民工作都统一于党的地方委员会,其余县区依此类推。这些规定,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奠定了基础。
应该指出,党的一元化领导在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的特殊形势和环境下是完全必要的。它对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协调党政军民各方面的步调,去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而建立新中国;对于巩固党的领导和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在理论上未能搞清楚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在实践中,未能明确划分党、政两个方面的职能,切实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调整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也由于五十年代后期,在“左”的错误指导下,为适应阶级斗争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需要,在反复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而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书记,特别是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实质变成了党委第一书记的个人领导,这就必然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的严重弊端。实践证明,党的一元化领导,不符合和平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它降低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削弱了党的领导;影响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行使和积极性的调动;干扰了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和其职能的发挥;造成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如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7 20:20
目录
概述
一元化领导概述
产生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