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斗争
军事名词
军事斗争,国家、阶级、民族、政治集团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以军事手段为主进行的相互威慑或对抗活动。
军事斗争是矛盾双方进行军事对抗活动的统一体,贯穿于战争与和平的全部历史阶段。军事斗争的主体、客体、环境、目的、手段是其基本构成要素。主体是武装力量,非武装力量配合武装力量开展军事斗争;客体(即斗争对象)是敌对的武装集团或暴力组织,包括现实和潜在的敌人;环境是对抗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还包括信息环境;目的是由政治决定的,服从并服务于政治斗争,以达成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巩固和平的目的;手段分为战争手段和非战争手段两大类,战争手段可进一步分为核化生等非常规战争手段和常规战争手段,非战争手段可进一步分为带有作战性质与对抗和合作性质的斗争手段。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现象,军事斗争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主要特点是其特有的暴力对抗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高危险性和高风险性。尤其是战争方式军事斗争暴力对抗激烈,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危险性和风险性是其他领域斗争所不能比拟的。军事斗争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同时期军事斗争的手段、对象和重点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烙印。①不同历史条件下政治斗争对军事斗争的特定需求,从根本上规定了军事斗争的特定对象和目标,进而决定军事斗争手段的选择。全面战争时期,一切军事斗争围绕打赢战争这一主题展开,非战争方式军事斗争从属于战争方式军事斗争。和平发展时期,非战争方式军事斗争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遏制战争上具有独特的作用,相对于战争方式军事斗争变得更为活跃和突出。②伴随战略环境的变化,国家之间和社会内部矛盾的演变使国家面临的威胁不断变化,新的威胁导致出现新的军事斗争对象,推动军事斗争的领域和内容演变发展。例如,恐怖主义的兴起,促成了反恐怖军事斗争这一新的斗争形式。③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军事斗争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从古至今,军事斗争的时空观已发生重大变化,从陆地延伸到海洋进而发展到太空,还深入到信息领域。军事斗争的手段也从低技术走向高技术,推动军事斗争的形式、方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信息时代,军事斗争的效益观受到广泛重视。世界各国武装力量普遍追求战争方式军事斗争与非战争方式军事斗争的整体效益、军事斗争与其他领域斗争的整体效益,高度强调军事斗争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力量与结构的统一、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以此为原则指导军事斗争实践。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14:4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