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缱绻几千秋
初山微画雕古都系列艺术作品之一
《三山缱绻几千秋》是初山微画雕古都系列艺术作品之一,该件微画雕是用一块大小为17.0×38.0×7.5㎝的寿山石雕刻而成的。作品试图将时间图像化,把福州几千年的发展史浓缩在方寸之间,与福州人文景物的三维空间一起构成“四维时空”,是一部用微画雕方式表达的福州历史。作者使用朦胧的写意雕法给人们产生无限暇想空间。作品构图疏密有致,章法巧妙,布局合理,是一件极为难得微画雕艺术品,现收藏在初山微画雕刻艺术创作室。
创作背景
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后,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州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初山微画雕艺术作品《三山缱绻几千秋》正是受此启示而萌发的创作欲望。这之前,初山创作了《中国八大古都》系列微画雕作品。初山是福州人,他热爱自己的故乡,心想:福州也算古闽都呢!于是便动刀构思并开始了创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该作品于2005年初步创作完成,并于2011年1月公开发表。
作品赏析
福州别名“三山”,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九百多年前宋代,福州就遍植榕树,故又有“榕城”之称。作者在这里用“缱绻”一词,很形象地把福州这座城市拟人化,表明对福州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纠缠萦绕,感情深厚,宋-王安石有诗:“久留非可意,欲去犹缱绻。” 和其它初山微画雕艺术品一样,该作品同样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并将时间也凝固在他的这件作品中,与福州历史上所传说的三维画面一起构成“四维时空”,即“四维空间”。作品超越时空,超越常识,把远古、现代、虚构、真实诸元素的人文山水景观揉合在一起,并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构图疏密有致,变化莫测,章法巧妙,布局合理。 微画雕作品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很难拍出好照片,其次,放进柜台不怎么夺人眼球,但意境深远,表达思想深刻,平时要是用放大镜细细品赏,透过画面,其朦胧的写意雕法给人产生无限暇想和想象空间。几乎每次读之都有不同的感受。
三山缱绻几千秋 艺术作品可分如下几个段落来阐赏析:
一艘航船
创作者把福州这座城市比作一艘航船,它沿着福州母亲河-闽江航行着,来自“远古”,沿途停靠过“夏商周”,搁浅在“春秋战国秦两汉”,而后又沿着闽江固有的航道驶向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驶向“隋唐宋”,在船体经过大部改造后,又驶向了“元明清”…… 由于船头不断调向,我们似乎看到这艘巨轮一会儿像只虎、一会儿像只熊,一会儿又像一只兔子、一只猴子和一条鱼……这里用时空转换技法,把这些动物与古闽人和平共处在福州这块土地上,他们构成了一个和谐家园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能够在一件雕品上,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显现出想表达的不同事物来,是件大不易的事呵!何况是微画雕。可见初山先生在这里动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琢磨哦!
远古时代的闽族人
福州的远古时代可以追溯到哪里呢?不知道,没有史书,没有传说,更没有可信的文章可读。1954年人们在闽候昙石山一带发现了古文化遗址,终于揭开了福州远古时代闽族人生活的场景。
创作者借用福州民谣《真鸟囝》所传说的内容和昙石山文化遗址所揭示的考古证据结合在一起,用画面描绘出古闽人生活在那块闽江的滩涂地上的场景,他们生活富足,讲究美食。“锅边糊”, “蛎饼”,“鱼丸”,肉燕,燕丸等等已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就已被古闽族人所制作并食用,这些美食至今还在福州街头流传着。
“闽越族“的诞生
微画雕画面显示,由于福州地区多山,对于久居这片闽江滩涂地,养成好食习惯的古闽族人来说,很少与外界往来,所谓隔山如隔世,隔水若天地,他们与隔山隔水的同类老死不相往来,似乎这世界就这么狭小,世外没比这里有更好的地方了。于是少有创造,仍然长时间停留在古石器时代。公元前21世纪,中原大地便建立起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此时的闽族人还留停在以石器和陶器为主要用具的自我天地里,他们仍然与世隔绝着,即便语言也是隔座山说的都不一样,他们没有成熟的文字,沉湎在自娱自乐的生活中。
中原人开始逐步向南入侵了。他们渡过长江,把当时业已开始兴旺起来的越国也吞并了。越王族残余子弟便向福建和广东的海边迁徙,后占取了福州。越王族残部侵入福州一带后,养成安逸生活习惯的福州“土著”闽族不堪一击,他们纷纷逃离家园,有的潜入深山,有的入海不归,少数人开始冒险用小小的帆船投向台湾和日本去了。那些被迫生活于山林的原始闽族人种,被史书说为“山都木客”。宋《太平寰宇记山都木客源绪闽越族”。三山缱绻几千秋 用微画雕方式表述了这段历史。
无诸建冶城
一座古老的城镇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便是无诸仿效中原在福州建的都城—冶城。《福建通志-城池志》记载:“冶城在冶山前麓”,即今屏山北面。屏山又称越王山,可作为冶城所在佐证。《榕城考古录》记道:冶城在福州城隍庙至诸古岭一带。 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由于无诸创建冶城,开辟闽疆,因而,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被人尊奉为“开闽始祖。
闽越国灭亡与“山越”人由来
福州的早期历史几乎没有记载,唐以前,人们称呼今天福建的这块土地为闽,或者七闽;也叫越,东越,或且合起来叫闽越。《山海经》说“闽在海中”,仿佛闽地是个海岛。 在汉王朝郡县统治之下.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推动下,中原先进的文化技术如潮涌入,百越地区的经济、文化有明显的发展。重要的标志是冶炼技术飞速提升。
野心勃勃的余善独大闽越,迫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终于下令剿灭闽越国了。有史可稽的还有汉代朱卖臣率师入闽消灭“无诸国”的事。朱卖臣率“陶唐兵”入闽,把“无诸国”的男人都赶走杀绝,留下的女人分配给“陶唐兵”。这些“陶唐兵”被称为“唐部人”。 以后福州地区称成家的男性为“唐部人”,未成家的男性为“唐部子”;称成家的女性为“诸娘人”,未成家的女性为“诸娘子”。 “诸娘人”原指“无诸国”的女人也。这些称谓至今在福州话中还在使用。
闽越国既灭,这地方在汉朝人看来便成了野蛮之地,偌大的闽越国只变成了一个“冶县”,而后又派个防盗的都尉来管理福建,地冶所设在“东冶”,即今福州也。福州曾也叫“侯官”就是由此时留下的。这三百余年的福州似乎在这世间消失了,没有史料,没有光明,连鸟儿也不再啼叫。
一晃三百多年过去了,到孙吴统治福州时,凭借武力,但凡不顺者,必杀无误!那些侥幸遁入山林散居各地山区的部分闽越人,被史书称为“山越”人。
我不得不佩服这位雕刻了《三山缱绻几千秋》的作者,他使用“时间叠加法”,时而把一段历史浓缩在一处,或呈现这块地皮上最繁荣的一刻,或呈现这块地皮上最黑暗的一幕;时而又用空间分解法,把这块地皮上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分段扩展至各处。否则怎能在一块石头上叙述福州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呢?
“晋安郡”与东西湖
历史的潮流也推动着闽江水滚滚东流,这艘航船很快航到西晋年代,迎来了一位伟大的船长,他就是首任晋安太守严高
严高为福州城做了很多好事、大事。
严高力主扩城,“晋安郡”远大于无诸时的冶城。
严高为了取土建城及兴修水利,便在城外挖了两个湖-西湖(福州西湖)与东湖(福州东湖)。
严高还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这便是今天的晋安河
严高来自北方,带来中原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传播于民众。又在城北建立绍因寺,是为闽中第一个佛寺,佛教文化开始在闽传播。 其开凿的福州西湖现在是福州一张“名片”,晋安河如今仍贯穿福州城南北,两岸种植着榕树和垂柳,某些地段还建设了公园,成为人们休憩和娱乐的好场所。
应该说严高是一位历史上很好的福州父母官,此后三十余位西晋与东晋的晋安郡太守都没法与严高相比,那些后来的太守个个乏善可言,无才无德,只管着自己的纵乐和享受。
创作者在这里用雕刻出的“晋安郡”“西湖与东湖”和“晋安河”来说话,来歌颂严高是一位历史上很好的福州父母官,这些画面都仿佛让人回到公元282年前后福州的繁荣时代…
南北朝以至隋朝时期福州烽火时起
南北朝时期,是福州豪强争霸,战事纷起的年代。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所剩无几的古闽族先人,或说闽越人、山越人,他们在严高时期大部分都融入了“入闽八姓”(八姓入闽),但在这兵荒马乱之时,他们又只得“走反“逃避了,所以又只能在某个山头、峡谷与狼为伍,与鸟同歌。在八闽大地,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福州郊区很多村镇都把他们后山由雨水冲溶的花岗岩小洞说成是他们祖先留下的脚印。这些小洞貌似人的脚迹。
作者在 三山缱绻几千秋 雕刻品顶部也凿了一记深深的脚印 。
这些闽越人后来陆续散居在长乐福清闽清、闽候和闽南一带。至今福州郊区许多村落仍都保持着一乡一姓的族居习惯。
隋灭陈后,福建改名泉州,州治仍在今天的福州。隋定江南不到一年,即公元590年,江南群雄并起,隋炀帝大业元年,福建的名称从泉州改回闽州,不久又改称建安郡,辖闽县、建安、龙溪、南安四县,郡治在闽县,即如今福州境内。 说起这个隋炀帝,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暴君,荒淫无道,杀人如麻。其实这是很不公正的!他还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只可惜隋朝的寿命太短,要不然,我想福州必定会被大大地推进一步了!
创作者有意在 三山缱绻几千秋 画面上留出一点空间,仿照隋朝建筑,在福州郊外突现一座“龙王庙”和几座桥梁。
这座龙王庙系他们先祖唐初定居朏山时所建,虽经历代不断修辑和重建,仍然可看出隋唐建筑的风格。
唐朝完全改写了福州的历史
唐统一了闽中后,强盛的唐国决不容许地方割据,福州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隋朝给唐朝政治奠定了基础。 唐开元13年(725年),福州设都督府,因城西北有福山,福州之名自此始。
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达326天,雨量充沛,温暖润湿,又位于闽江下游平原,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唐时福州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随之人口也大量增加。其时,福建有11个县,其中福州就占了5个,即闽县、侯官、长乐、福唐(今福清)、连江。当时福州已种植双季稻,并普遍栽种了荔枝、龙眼、柑桔等水果。在晚唐时,闽荔一度作为贡品。福州方山(五虎山)的茶叶“方山露芽”也成为全国名茶之一。
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福建观察使陆庶主持开辟一条从福州经延平(今南平)直抵京师的陆路驿道。从而保证了商旅往来的交通安全,并加强了福州地区与朝廷的联系。
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直捣福州。有一本集福州民间传说之大成的煌煌大作《闽都别记》,对这段历史有着褒贬不一的描述。不过有一段描写倒是值得一读的,说是:黄巢经过黄巷时,生怕惊动了隐居于福州的黄璞,黄璞是唐时崇文馆校书郎,很有名气,黄巢特意下令说“此儒者,灭炬弗燃”,这地方后来被叫做“安民巷”。可见福州三坊七巷由来最早出在唐朝。
王审知不愧是一位福州伟大的父母官,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以闽人治闽;他整顿吏治、轻徭薄赋以关怀民生;大兴宗教以安抚百姓,全身心投入到福州仍至福建的建设,使福州、福建告别了“蛮荒”时代。
雕刻者在这里大书特书王审知。
王审知极重视对外发展,任命张睦建“福州港
王审知把一片滩涂的瀛洲变成良田
王审知扩建福州城墙,把现在的三山两塔三坊七巷范围都包含在这南北月城中,此后福州便有“三山”之别称。
宋朝之福州别称“榕城”
据《福州府志》记载:蔡襄于宋庆历五年(1045年)任福州知府时,率先在城区倡导植榕。”《三山志》卷四记载:“州产榕木,河堤官廨多植之。治平四年,张郎中伯玉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树,岁暮不凋。熙宁以来,绿荫满城,行进自不张盖。”宋代知府程师孟写诗赞扬张伯玉:“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郡人来往处,不知曾忆使君无。”榕树是福州独特景观,唐宋时安泰河两岸,榕荫匝地,“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荫榕叶中出”。从此福州开始有“榕城”的别称。
三山缱绻几千秋 雕刻品下沿,凸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一系列画面。这里有从后山流下来泉水,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这里可见到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每当中午,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这里的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看着闽江水中倒映的榕荫,坠入那如诗如画的仙景;这里可看到闽江水中倒映的榕荫,大人们在榕树下漫无边际地讲他们古老的故事,远处孩子们用童音争唱着福州童谣……
再细读初山微画雕《三山缱绻几千秋》,果真 “三山藏,三山见,三山看不见”。我想,以初山之广阔胸怀,以及他那天马行空的大手笔,决非只局限于小小的乌山、于山和屏山,从他雕刻的画面来看,他的视野投向了整个闽江冲积平原,即一旗二鼓三五虎(旗山鼓山五虎山),也就是福州人常说的“外三山”!
杂谈宋朝之后之福州
宋朝之后史料对福州发展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创作者在雕刻艺术品上仅以画面突出最重要的记述: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福州。他赞美福州是“闽国美丽的首都”。
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北方人迁徙福州,福州人口迅速膨胀,这里可耕土地甚少,于是出现了许多福州人飘洋过海,到南洋一带谋生景像。数以千万计的福州人,散居在世界各地
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来闽抗倭,为了让戚军能听懂闽语,《戚林八音》成为福州方言最重要的书籍。
走进《三山缱绻几千秋》画面,一群群布置更趋成熟的建筑群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明代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特点,比宋代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此时各地的住宅、园林、祠堂、村镇建筑普遍兴盛,直到今天,福州郊区许多村镇还留有众多的明代建筑。
福州“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之古罗城,在明代更加完善。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
番薯在明代晚期传入福州,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台词出自戏剧《徐九经升官记》或《七品芝麻官》中。
清-光绪十年 (1884年),在福州发生了一起令人惨痛的马江海战,马江海战就发生在罗星塔下。
登上这艘航船的甲板
现在让我们登上这艘航船的甲板,去看看现在的福州市吧! 现在的福州市管辖范围可大着呢,它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有5个市辖区、6个县和2个县级市。面积12153平方千米,人口约700万人。 作者用这艘航船正驶向闽江口,驶向大海的画面来表达对福州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走近船舷边,望着这座城市在闽江水面上的倒影,浮想联翩,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里,我们不必去歌颂现在的福州,因为美好的东西总会让人看在眼里的,这艘航船定然从此远航,这不仅因为闽江的水总要流向大海的,更因为世界潮流势不可挡。
细读初山微画雕《三山缱绻几千秋》确实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有谁敢于在一块雕刻艺术品上去描述这数千年的历史,去叙说一座城市的变迁,去挖掘人们的内心秘密…初山算”胆大妄为”了!
记得学生时代,第一次读”爱因斯坦相对论”时,为非惯性系的飞速时光弄得几天几夜不曾合眼,此时细读初山微画雕《三山缱绻几千秋》,似乎也有了这种感觉,初山展现给我们不是某个静止的画面,而是不断变换着的时空观。
一件传统的雕刻品,你稍看几眼也就够了,而初山微画雕不同,它会让你百读不厌,而且越是细读,越会发现更多新奇的,甚至让人意料不到的惊讶和惊喜。
这里所展现的决非”怀旧”情愫,它不是几张旧照片,更不是一段”忆旧”文章。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福州历史,是一座城市的变迁,它所叙述的也是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作品发表
三山缱绻几千秋这件微画雕作品于2011年1月公开发表,在雕刻界引起一阵轰动,传统观念认为,一件雕刻品只能表现一事一物,怎么可能表达一段历史呢?更何况是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几千年发展史。然而更多的读者却认为:“这是一部极为难得的,用微画雕方式来表述福州地方发展史。”“福州古称三山,也称榕城。读后感觉特美,极有内涵,好像创作者将时间凝固在他的作品中,与山水的三维空间一起构成“四维时空”了。这种试图将时间图像化的微画雕艺术让人向往,很想读到有关这件艺术品的介绍和评论。”“创作者刀法娴熟,布局合理,思维缜密,用心良苦。”“这件雕品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却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把时空揉合在一起了。”“昙石山文化遗址地面由厚厚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这里还发现了虎、棕熊、犀牛、印度象、叶猴、猪和禽类、啮齿类等陆生动物。这些动物与古闽人和平共处在福州这块土地上,他们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园。转动这件艺术作品,你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呢!堪称一绝!”……
作品公开发表后,其图片和徐林文章“读初山微画雕《三山缱绻几千秋》引发的话题”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最近在中国日报网易中国收藏频道、中国书画频道、百度百科-微画雕、百度百科-微刻、互动百科-神女峰雕、百科知道、寿山石文化论坛等网站中均见到很多转载或择用或新评论。一时间人们还到处打听初山微画雕《中国八大古都》系列作品的下落。
初山微画雕《中国八大古都》作品如下:
《十朝都会石头城》 南京 (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所以南京既被称为六朝古都,又被称为十朝都会。)
《牡丹花下古都城》 洛阳
《汴京富丽天下无》 开封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杭州
《三千年前是帝都》 安阳
《黄帝脚印留郑州》 郑州
《今日中国之首都-北京》北京
很可惜,初山的《中国八大古都》作品大多流落海外了。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前不久,一位留学日本的热心人,居然给徐林先生转来了部分《八百里秦川汇长安》照片(详见:《神女峰雕》花絮(3) (三)中华定都之路上篇中插图)。
对初山微画雕艺术作品三山缱绻几千秋的评论,散见于很多文章中,这里就不再一二赘述了。
作者简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朏头村,居福州市鼓楼区。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代表作有《神女雕》、《三山缱绻几千秋》、《中国八大古都》、《岁月雕》、《阿房宫雕》等等。
详见:初山_百度百科
诗歌评价
艺术评论家徐林在写了“读初山微画雕《三山缱绻几千秋》引发的话题”后,题诗赞曰:
《三山缱绻几千秋》赞
这里有榕树
这里有玫瑰
这里有向日葵
这里,冬天的草地还开满鲜花
这里的老人跟榕树一样健壮,
这里的姑娘象玫瑰那般美丽,
这里孩子的眼睛比向日葵更明亮,
这里,人们的智慧开放着有如鲜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7:20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