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弥漫性
甲状腺肿是一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
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
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
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和
甲状腺肿大,故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亦有弥漫性甲状腺肿伴
功能亢进症、突眼性甲状腺肿、
原发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Basedow病等之称。甲状腺以外的表现为浸润性内分泌突眼,可以单独存在而不伴有高代谢症。
病因
1.遗传因素
多数认为该病与
遗传基因有密切的关系。家族中常可见到先后发病的病例,且多为女性。约有15%的患者有明显的遗传因素。患者的亲属约有一半血中存在
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亢的发生与
人白细胞抗原(
HLAⅡ类抗原)显著相关,其
检出率因人种的不同而不同。
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过度兴奋,或过度抑郁,均可导致
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高度应激时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急剧升高从而改变抑制性
T淋巴细胞(Ts)或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的功能,增强了
免疫反应。
T淋巴细胞对甲状腺内的抗原发生致敏反应,刺激
B淋巴细胞,合成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T细胞在甲亢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患者
易激动,
精神过敏,舌和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颤,多言多动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猜疑等,有时出现幻觉,有躁狂者,但也有寡言抑郁者,患者
腱反射活跃反射时间缩短。
患者怕热,
多汗,皮肤、手掌、面、颈、腋下皮肤红润多汗。常有
低热,发生危象时可出现
高热,患者常有
心动过速、
心悸、
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多数患者以
甲状腺肿大为
主诉。呈
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吞咽时上下移动,少数患者的甲状腺肿大不对称、或肿大明显。由于甲状腺的
血流量增多,故在上下叶外侧可闻及
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较明显。
4.眼征
本病中有以下二种特殊的眼征。
诉心悸、气促、稍活动即明显加剧。重症者常有
心律不齐,
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
食欲亢进,体重却明显下降,两者伴随常提示本病或
糖尿病的可能。过多
甲状腺素可兴奋
肠蠕动,以致大便次数增多,有时因
脂肪吸收不良而呈
脂肪痢,
甲状腺激素对肝脏也可有直接
毒性作用,致
肝肿大等。
本病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偏低,
淋巴细胞百分比和
绝对值及
单核细胞增多,
血小板寿命也较短,有时可出现紫癜症,由于消耗增加
营养不良和铁的利用障碍,偶可引起
贫血。
主要的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少数可表现为
甲亢性肌病。
女性患者常有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
闭经,但部分患者仍能妊娠、生育。男性多
阳痿,偶见乳房发育。
10.皮肤及肢端表现
小部分患者有典型对称性
黏液性水肿,但并非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见于小腿胫前下段,有时也可见于
足背和膝部,面部、上肢甚而头部。初起时呈暗紫红色
皮损,皮肤粗厚、韧实,以后呈片状或结节状叠起,毛囊变粗,皮肤呈
橘皮样改变。最后呈树皮状,可伴
继发感染和色素沉着,甚至出现皮肤的片状
白癜风表现。在少数患者中尚可见到
指端软组织肿胀,呈杵状形,掌
指骨骨膜下新骨形成,以及指或
趾甲变薄,形成凹形、匙形甲(Plummer甲),指甲未端邻近游离边缘部分和
甲床分离现象,称为指端粗厚。
甲状腺
激素过多除可影响性腺功能外,
肾上腺皮质功能于本病早期常较活跃,而在重症(如危象)患者中,其功能呈相对减退,甚或不全。垂体分泌
ACTH增多,
血浆皮质醇的浓度正常,但其
清除率加速,说明其运转和利用增快。
检查
在估计患者甲状腺激素
结合球蛋白(TBG)正常情况下,T4的增高(超过12ng/dl)提示甲亢。如怀疑TBG可能有异常,则应测定I125-T3结合比值(正常时为0.99±0.1,甲亢时为0.74±0.12)并乘以T4数值,以纠正TBG的异常,计算出
游离甲状腺指数(FT4I),本病患者结果增高。如正常,应争取作进一步检查。
2.血总T3
正常值100~150mg/dl,本病时增高,幅度常大于总T4。
3.反T3(rT3)的测定
血rT3正常均值为50ng.dl,甲亢时明显增高。
4.游离T4(FT4)和游离T3(FT3)
FT4和FT3的测定结果不受前述TBG的影响,能较总T4和T3总的结果更正确地反映T4功能状态。正常值:FT4为10.3~25.7pmol/L,FT3为2.2~6.8pmol/L。甲亢患者结果明显高于
正常高限。
5.甲状腺摄131碘率
如摄碘率增高,3小时大于25%,或24小时大于45%(近距离法),峰值前移可符合本病,但宜作
T3抑制试验,以区别
单纯性甲状腺肿。
6.T3抑制试验
正常及
单纯甲状腺肿时第二次摄131I率明显下降,达50%以上。本病及
浸润性突眼患者中,
促甲状腺激素(TSH)对甲状腺的刺激已为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TSAb)所取代,且不受T3和T4所抑制,故在眼用T320μg每8小时一次,一周后第二次摄131碘率不被抑制或小于50%。此法对老年有
冠心病者不宜采用,以免引起
心律紊乱或
心绞痛。
有兴奋反应患者正常,如TSH接近于零,或用灵
敏感度较高的免疫测量
分析结果TSH低于正常,且不受TRH兴奋,可提示甲亢(包括T3甲亢)。
8.TSAb或TSI
本病患者阳性率80%~90%,经治疗病情缓解后TSAb的活性明显下降或转正常,有利于随访疗效和鉴定治疗后复发可能。
在本病中TGA和MCA均可阳性,但其
滴度远不如
桥本甲状腺炎高。
诊断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轻症患者,或年老和儿童病例的
临床表现少而不典型,诊断常须借助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控制
甲亢症群的基本方法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碘治疗、
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四者中以抗甲状腺
药物疗法方便、安全,应用广。碘剂仅用于危象和手术治疗前准备。β-受体阻滞药主要用作
辅助治疗或手术前准备,也有单独用于治疗本病。
2.放射性131碘治疗
131碘在甲状腺内停留的
有效半衰期平均为3~4天,因而
电离辐射可使大部分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下列情况:Ⅲ°以上的
甲状腺肿大;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且甲状腺肿大Ⅱ°以上;甲状腺肿大且压迫邻近器官,出现压迫症状如
气管受压致呼吸障碍,
喉返神经受压致
声嘶等;可疑合并
甲状腺癌。
甲状腺上动脉供应70%以上的甲状腺血流,栓塞治疗时向甲状腺上动脉注入暂时性
栓塞剂(
吸收性明胶海绵),或
永久性栓塞剂(PVA或
聚乙烯醇)。甲状腺较大时,还应同时栓塞
甲状腺下动脉。栓塞后,患者的甲亢症状明显缓解、血清T3、T4恢复正常甲状腺逐渐缩小。栓塞后,巨大甲状腺的体积缩小也有利于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