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化酶又称
前列腺素内氧化酶还原酶,是一种
双功能酶,具有环氧化酶和
过氧化氢酶活性,是催化
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
关键酶。目前发现环氧化酶有两种COX-1和COX-2
同工酶,前者为结构型,主要存在于
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
血小板聚集、
胃粘膜血流、胃黏液分泌及
肾功能等的调节,其功能与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血管的阻力和调节
肾血流量分布有关。后者为诱导型,各种损伤性化学、物理和
生物因子激活
磷脂酶A2水解
细胞膜磷脂,生成花生四烯酸,后者经COX-2催化加氧生成前列腺素。
分类
COX至少有两种
同工酶,固有型COX(CoX-1)和诱生型COX(COX-2)。曾经推测的COX-3同工酶,可能是COX-1的一种
剪接变体,存在于犬大脑;人体内尚未发现其存在。
CoX-1表达于血管、胃、肾和
血小板等绝大多数组织,参与
血小板聚集、血管舒缩、
胃黏膜血流以及肾血流的调节,以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
生理功能的稳定。炎症损伤则主要刺激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血管
平滑肌或
内皮细胞等,诱导COX-2生成,COX-2是触发后续
炎症反应的关键环节。炎症系指具有
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
防御反应,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炎症的
局部反应包括红、肿、热、痛及
功能障碍;
发热及
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升高是炎症的
全身反应。目前认为,COX-1和COX-2在功能上有承叠和
互补性,共同发挥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COX-1与COX-2的区别
从治疗学角度分析,COX-1和COX-2的主要区别是在生理功能上:COX-1是原生型的酶,在正常的状态下就存在于胃肠道、肾脏等部位,其功能是促进生理性PGs的合成,调节正常
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如对消化道黏膜起保护作用,改变
血管张力等。
COX-2为
同工酶,是诱生型酶。COX-2在正常组织细胞内的活性极低,当细胞受到炎症等刺激时,其在炎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可升高至正常水平的10-80倍,引起炎症部位PGE2、PGI2和PGE1含量的增加,导致
炎症反应和
组织损伤。
在细胞内,COX-1主要位于
内质网,COX-2则主要位于
核膜,因此COX-2产生的PGs产物可以优先进入核内,调节
靶基因的转录;而COX-1的PGs产物则通过
胞浆分泌至组织间隙或血液内,完成调节生理活动的功能。另外,COX-1和COX-2的不同还反映在利用
花生四烯酸的来源不同、
mRNA的稳定性不同和终产物的不同。
发展历程
COX的发展历程是与NSIADs的研究密切相关的。100多年前,第一种NSAIDs阿司匹林即已面世,然而在早期人们对NSIADs的作用机制并不了解。1964年,J.R.vane及其同事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阻断
内源性PGs合成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Vane等人于1971年指出
NSAIDS是通过抑制COX,阻断
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s,从而发挥其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促进了科学家们对COX的深入研究。1976年,有人首先分离得到具有
酶活性的COX,这是一种存在于细胞
内质网内的膜结合
糖蛋白,分子量为71kDa,它可以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G2,而PGG2又可还原成PGH2,最终形成一系列PGs。随后的研究发现,
细菌内毒素可使离体人单核细胞和在体
小鼠巨噬细胞中COX的活性增强,而这种变化可受到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的抑制。人们开始认识到体内可能存在着新的COX异构体。1991年有人分离得到了这种可被诱导产生的COX,命名为COX-2。COX-2在结构、功能等多方面均不同于以前发现的COX,所以人们将以前发现的COX命名为COX-1,即构成型COX,而COX-2为诱导型COX。
与COX异常有关的疾病及其相关药物开发
炎症
早在1967年就发现COX在
前列腺素合成中具有作用,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其在炎症中的
诱导作用才被确定。对动物
关节炎模型的研究发现,前列腺素含量的增加是由于COX-2的表达上升所引起的。在
骨关节炎的软骨及
风湿性关节炎的
滑液中都能检测到COX-2的高表达。通过对人
滑膜细胞和其它
炎症细胞(如
单核细胞)的培养,发现
炎症因子(如
IL-1、
TNFα、
LPS、TGFβ、EGF、
PDGF和
FGF)能诱导COX-2的高表达,而IL-4、IL-13等抗炎因子和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能降低COX-2的水平。在离体培养的骨关节炎病人滑膜细胞中能检测到高水平的COX-2和前列腺素。
另外一种重要的
炎症介质——
一氧化氮(
NO)能在骨关节炎的
软骨细胞中调节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在滑膜细胞中则不能。对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环氧化酶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表明,iNOS选择性
抑制剂能显著降低COX-2水平。在iNOS基因敲除动物的细胞中,PGE2的含量显著下降。在iNOS
基因敲除小鼠的尿液中,PGE2含量下降达78%,但COX-2蛋白含量没有变化。据此,可以推测NO及其衍生物可能在体内调节COX-2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COX-2在炎症中的地位,人们设计了一些COX-2
特异性抑制剂。
人体实验表明,COX-2特异性抑制剂如Celecoxib和Rofecoxib能有效地治疗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并且没有明显的胃肠道毒性,因此在上述病症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肾炎
前列腺素(PGs)是重要的生理调节剂,能调节血管
紧张性和维持体内的
水盐平衡。在
哺乳动物的肾脏中,PGs能调节
肾小球的
血液动力学、
肾小管的水盐
重吸收和
肾素的分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COX-1与正常的肾脏功能有关,而COX-2有另外的功能。但有研究表明,COX-2分布于
大鼠肾脏的
致密斑和
髓质间质细胞中,致密斑在调节肾小球过滤、
近曲小管重吸收以及肾素分泌相互作用中有重要的功能,这与盐平衡、肾流量有关。而COX-1与COX-2介导的系统在肾脏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前列腺素受体在肾脏内分布不同,这可能是COX-1和COX-2所产生的不同的前列腺素产物对肾脏不同作用而引起的。对COX-2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发现,
组织特异性和
时间依赖性的COX-2表达对动物出生后肾脏的发育、正常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是很必要的。COX-2基因敲除小鼠的肾脏发育存在严重的缺陷。COX-1
染色法研究表明,在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肾小球炎症的大鼠模型中,COX-1在肾小球,主要是系
膜细胞中含量大增;COX-2在致密斑区域含量增多,但在肾小球细胞中没有上调。由此可见,在肾小球中,是COX-1而非COX-2在调节前列腺素的合成。
特异的COX-2抑制剂用于研究正常人体中由COX-2控制产生的前列腺素对肾
生理功能的作用,然而
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如果服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会产生
肾衰竭。因此对于炎症,究竟应该使用COX-2选择性还是非选择性抑制剂,要看具体炎症的部位,如对
肾小球肾炎,更倾向于应用COX-2非选择性抑制剂。
阿尔茨海默病(AD)
2000年,有研究者讨论了
AD和炎症的分子机制关系。AD是一种发展性痴呆,脑中伴随β-淀粉样纤维沉淀,而微
神经胶质细胞的表型
激活作用与β-
淀粉样斑的形成有关。微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会导致综合的局部致炎反应,引起炎症物质的分泌。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服用NSAIDs治疗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患AD的可能性比不服用者减少50%。但NSAIDs在大脑中的具体
药理作用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者都试图通过实验来解释COX在AD病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如IL-1和IL-6)和一些
急性期蛋白,如α1-抗
胰凝乳蛋白酶(ACT)参与了AD的
病理学过程。
一种新的
NSAID——Tepoxalin能显著抑制
星形胶质细胞中IL-1β诱导的IL-6和ACT的合成。
脂多糖(LPS)诱导的微神经胶质细胞经Tepoxalin作用也能降低IL-1β和IL-6的合成。这种作用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
NF-κB)的活性得以实现的。而NF-κB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导COX-2的表达。另外,
β-淀粉体能通过微神经胶质细胞刺激前炎性物质的分泌,介导
神经毒性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这些作用也能被NSAIDs抑制,
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PPARγ的激活而实现的。
在偶发AD病人的海马锥型层中COX-2表达升高,并且与淀粉斑密度有关。对来自
转基因小鼠COX-2高表达的
神经元的体外研究表明,COX-2的上调能加强Abeta介导的氧化压力。将54位AD病人尸体的脑部标本与正常死亡者比较,发现神经元COX-2在海马锥型层神经元中的表达是早期AD病人发展性痴呆的一个标志。IL-1β和合成的β淀粉多肽能诱导
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SK-NSH)中COX-2的表达和PGE2的释放。由于COX-2与AD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COX-2可以成为治疗AD的一个基本靶点。
癌症
初步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在人和动物
结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量增高,而在其周围组织未检测到COX-2的表达。大量表达COX-2不仅与结肠癌和
上皮细胞肿瘤有关,且在人
乳腺癌、
肺癌、
子宫癌、
宫颈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也有所上调。体外
动物实验还发现,COX-2在
膀胱癌和
皮肤癌中也有作用。而NSAIDs会显著降低结肠癌
动物模型肿瘤的
发生率。
调查表明,在使用
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药物的人群中,结肠癌发病率下降40%-50%。Jacoby等发现,
celecoxib(
塞来昔布)能有效防止和抑制APC基因突变的
腺瘤样息肉瘤小鼠模型的腺瘤。
临床前研究显示,Celecoxib不论在体内和体外都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对胃肠道无副作用。美国
FDA已批准该药用于治疗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瘤。
NSAIDs可抑制肿瘤
细胞生长、抑制
血管生成和诱导肿瘤
细胞凋亡。NSAIDs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OX活性、导致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有关。但迄今为止只是部分探明了它的作用机制。COX-2调节肿瘤
细胞增殖和
凋亡最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与其下游的各种前列腺素及
血栓素结合相应的受体(包括
膜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和核内受体:PPARs)而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此外,COX抑制剂对
脑癌、颈癌及
食道癌可能也有
治疗作用。
未来展望
近年来,
特异性COX-2
抑制剂(如
塞来昔布及
罗非昔布)的陆续上市已对医药市场和临床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药品生产商和舆论的推动下,人们似乎已完全接受特异性COX-2抑制剂,并认为它将替代传统的NSIADs。事实上,目前对COX-2尚存在不少疑问,例如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证实COX-2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同样发挥着作用,而并非象以前所认为的只有在炎症、
败血症及
细胞损伤等病理情况下才表达。那么COX-2对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另外,特异性COX-2抑制剂在减少传统NSIADs胃肠道
不良反应的同时,是否也会带来其它的严重副作用?而目前已有一些临床试验发现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能增加患者
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再有,目前有研究提示可能人体内存在COX-3,那么这种COX-3的作用是什么,它与COX-1和COX-2的关系又如何?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有关COX的研究还远未达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