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学派
理学术语
龟山学派,又称道南学派,是由北宋南宋初的杨时所创立的理学学派。杨时是二程的著名弟子。该派反对王安石新学,以发扬光大洛学为已任,主张为仁由已,坚持反身自省。龟山学派是从二程朱熹“理学”之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简介
龟山学派是由杨时所创立的学派。杨时二程的著名的弟子,因杨时号“龟山”,所以得名。又由于他从学程颢后南归时,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故其所传学人又称之为“道南学派”。
杨时安定学派胡瑗濂溪学派周敦颐再传弟子。熙宁进士,调官不赴,拜程颢为师,专心学习理学,为程颢所器重。程颢死后,杨时又从程颐学,“程门立雪”,刻苦攻读,多有发明,与谢良佐游酢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晚年专事著书讲学,传“洛学”于闽,与罗从彦李侗被称为“南剑三先生”,东南学者奉之为“程氏正宗”,纷纷前来求学,因形成“龟山学派”。
杨时与当时著名学者胡安国邹浩、游复、郑修、李夔等为友,一传数传弟子众多,著名者有王苹吕本中、关治、陈渊、罗从彦张九成胡寅胡宏刘勉之潘良贵、王居正、廖刚、赵敦临、宋之才、李郁、胡埕、邹柄、曾恬、江琦、范浚魏杞汪大猷汪应辰尤袤、舒琳、陈居仁等。
学术主张
龟山学派反对王安石的新学,注重《六经》等儒家经典,推崇《大学》和《中庸》,以为《大学》是学者入门之书,《中庸》为圣学之渊源,人德之大方。
该派以发扬光大“洛学”为己任,继承二程“理一分殊”学说,认为“天下只是一理”,“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谓“为仁由己”,多下“克己”功夫。认为要作到“仁”、“义”,必须“诚意正心”,“主敬以养心”。谓“敬与义本无二,所立者敬,而又则自此出焉。”
在人性论方面,该学派认为“言性善,可谓探其本;言善恶混,乃是于善恶已萌处看”;恶性若萌,即违背“天理”、“人性上不可添一物”,不能有丝毫为恶之处。要如此,“必先乎明善,然后知所以为善也。明善在致知,致知在格物”,必须下一番“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明确为善的道理,“则天下之理得矣”。主张“事事循天理”,曾说,人各有胜心,用心去尽,而惟天之循,则机巧变诈不作。”经过“格物致知”和反身自省,即可达到为善的目的,也就认识了天理。
此派也将佛学渗入儒学,认为“白净无垢”,即孟子“之言性善”,谓“维摩经云‘真心’是道场,儒佛至此,实无二理。”(《宋元学案》卷二十五《龟山学案》)
主要著作
龟山学派主要著作有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潘良贵《杂著》,王居正《春秋本义》《竹西论语感发》《孟子疑难》,廖刚《高峰文集》,宋之才《云海敝帚集》等。
主要影响
杨时曾先后师事过二程兄弟,对传播二程的“洛学”有很大的贡献。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以杨时为代表的理学家,一方面把亡国的灾祸归咎于王安石的变法及其“新学”,另一方面则努力传播洛学的思想。二程洛学的学说主要是通过讲学方式传授的,弟子们曾记录了大量的语录,这些语录大多未经整理,连洛学的代表作品程颢的《易传》也未定稿。杨时曾花了大量精力整理二程的语录成《二程粹言》,校定了《伊川易传》,使二程的思想得以比较全面完整地留存于世并流传开来。除整理二程的著作之外,杨时自己也著书立说,发挥师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杨时还继承了二程教书育人的传统,聚徒讲学,他曾在湖南的浏阳、浙江的余杭和萧山、湖北的荆州等地任官时讲学,影响最大的是在毗陵(今常州)前后讲学达十八年之久,后来明代的东林书院就是建在杨时讲学的旧址上,杨时的思想学说甚至还传播至江西、福建等地。因为杨时是福建人,所以人们又把杨时看作是后来朱熹“闽学”的开山鼻祖。
杨时的年寿很高,活到八十三岁。宋室南渡以后,他的政治地位与学术地位都相当高,因此其学术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史称“东南学者惟杨时为程氏正宗”(《宋史·道学传》)。杨时是“南渡洛学大宗,晦翁(朱熹)、南轩(张栻)、东莱(吕祖谦)皆其所自出”(《宋元学案》卷二十五《龟山学案》)。南宋“东南三贤”的朱熹、吕祖谦张栻,与龟山学派都有师承关系,其中尤以从罗从彦李侗到朱熹一系为最有影响,杨时的“龟山学派”也就成为从二程到朱熹“理学”之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4 00:2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