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
广东省深圳市辖区
龙华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毗邻“六区一市”,北邻东莞市光明区,东连龙岗,南接福田罗湖南山,西靠宝安。总面积175.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常住人口249万人。
历史沿革
在新石器时期,龙华清湖村一带就已有人居住。明朝时期,曾有苗族人徙居此地,以后又迁走。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部分客家人由梅县、东莞等地迁至龙华,并发起建圩,龙华遂逐渐繁华起来。
民国时期,龙华设有乡公所。
1949年10月,宝安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各区乡政权,先后设置3个人民联乡、10个乡和1个镇。在龙华地区设有龙华、民治2个乡,后归并为龙治乡。
1950年4月,宝安县设区,龙治乡归属宝安县第3区管辖。
1951年,撤大乡划小乡,宝安县分4个区、69个乡、1个镇。其中第3区辖龙华、大浪、青松、民治等乡。
1955年8月第3区改称观澜区。1956年10月,观澜区改辖龙华和油松等乡。
1958年3月,观澜区一分为二,分置龙华乡、观澜乡。同年10月,龙华乡与观澜乡合并成立“红色人民公社”,后改名观澜人民公社。
1961年7月,龙华从观澜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龙华人民公社,公社下设大浪、龙华、龙胜、民治、三联、油松等6个大队。
1963年1月,龙华人民公社并入观澜人民公社;1975年8月,再次从观澜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龙华人民公社,下辖大浪等6个大队。
1983年7月,龙华人民公社改为龙华区;下辖大浪、龙华、民治、三联、清松、龙胜等6乡、45个自然村。
1986年10月,龙华区改为龙华镇,属宝安县,下属各乡改为行政村。设有7个行政村(大浪、龙华、民治、三联、清湖、油松、龙胜)和1个居民社区(墟镇)。
1993年1月,宝安县撤销,分设宝安区、龙岗区,龙华镇属宝安区。下辖大浪、龙华、民治、三联、清湖、油松、龙胜、上塘等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和景龙、龙园2个居民社区。
2004年1月,龙华作为深圳城市化试点单位,“镇改街”设立龙华街道,“村改居”设立社区,下辖上塘、牛栏前、民治、新龙、三联、景龙、龙园、清湖、油松、大浪、同胜、龙华、龙胜13个社区居委会。
2006年4月,龙华作为深圳区划调整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试点单位一分为三,分设民治、龙华和大浪3个街道。
2011年10月2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宣布,在宝安新增一个功能新区—龙华新区,新设的龙华新区包括观澜、大浪、龙华、民治四个街道。
2011年12月30日,龙华新区正式成立,原宝安区龙华镇,后在宝安区的基础上成立功能区,深圳市四个新区之一,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的一项举措之一。
2015年4月28日,原龙华新区观澜街道拆分为观澜、观湖、福城三街道。
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深圳市龙华区,将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大浪街道民治街道观湖街道福城街道观澜街道划归龙华区管辖,以龙华街道、大浪街道、民治街道、观湖街道、福城街道、观澜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龙华区的行政区域。
2017年1月7日,深圳龙华区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成为行政区。
2023年1月,入选广东省安委办、省应急管理厅公布的全省首批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市、区)名单。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龙华区下辖6个街道。龙华区人民政府驻观湖街道广场沿河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华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北邻东莞和光明新区,东连龙岗区,南接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西靠宝安区,辖区总面积17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华区地形地貌上以丘陵台地为主,三面环山、依山傍水。地势南、西、北三面为山地,中东部是丘陵平原,阳台山位于境内西南面;有大脑壳山以及共和后山、飞鹅岭等山丘。
气候特征
龙华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在22—35℃,冬季气温在10—22℃,年平均气温22℃;一月平均气温14.1℃,七月平均气温28.2℃。年平均日照2134小时,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龙华区南有阳台山、北有泥坑山,中有茜坑水库等6座水库,绿化覆盖率达54.5%,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控制线内面积占总面积的52%。境内有油松河、上芬水、横朗河、龙华河、观澜河、大船坑水等河流,均蜿蜒向北流入东江
人口
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常住人口249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龙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0亿元,下降11.3%;第二产业增加值1494.2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456.85亿元,增长1.7%。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6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36%。2022年,龙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4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1015.83亿元,增长10.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84.16亿元,增长3.7%;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95.57亿元,下降3.2%;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84.83亿元,下降0.9%;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95.44亿元,下降6.6%;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9.61亿元,增长7.6%;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7.0%。
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共有各类商事主体482923户,占全市商事主体总量的12.3%,全市排名第五,其中,企业317607户(内资313174户,外资4433户),个体工商户165316户。全区新增注册企业39222家,比上年下降26.5%。按企业注册类型分:私营38780家,下降26.5%;外资442家,下降6.0%。按行业分:制造业1244家,下降22.3%;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19268家,下降32.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042家,下降23.9%;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316家,下降16.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51家,下降19.2%。按企业注册资金分: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105家,下降5.4%;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270家,下降23.1%;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1709家,增长28.2%。
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0.72亿元,比上年增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2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1401.59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1608.51亿元,增长5.1%。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5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4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龙华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政府投资比上年增长2.9%,社会投资比上年增长5.7%。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8.3%;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5%。
财税收支
2022年,龙华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48亿元,下降0.5%,剔除留抵退税后,同口径增长8.8%;税收收入134.70亿元,下降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1.21亿元,增长13.3%。
人民生活
2022年,龙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52.80元,增长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746.13元,下降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2%。
能耗
2022年,龙华区供水23810.44万吨,比上年增长0.7%。累计售电126.25亿度,下降2.6%。其中,居民29.65亿度,增长4.0%;商业25.70亿度,下降1.4%;工业70.89亿度,下降5.5%。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0.62亿元,增长8.4%;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02%。
农业
2022年,龙华区农作物播种面积8281亩,比上年下降2.5%。其中,蔬菜播种面积7882亩。全年蔬菜产量8852吨,盆栽观赏植物146万盆。
第二产业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1401.59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55%。
工业
2022年,龙华区工业增加值138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8%。主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6%;医药制造业增长0.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16.3%;烟草制品业增长0.5%;金属制品业增长3.4%。2022年,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8.5%。其中,出口交货值增长16.1%,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63.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2%,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2022年,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446.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98.72亿元,增长12.0%;资产负债率52.9%,上升1.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9%,上升0.2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2年,龙华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1.78亿元,增长24.7%。
第三产业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1608.51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43%。
服务业
2022年,龙华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2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99亿元,下降9.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9.09亿元,下降8.2%;金融业增加值127.56亿元,增长6.4%;房地产业增加值37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14.26亿元,增长2.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1.35亿元,增长14.9%。主要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8.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1.1%。
国内贸易
2022年,龙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63.67亿元,比上年增长4.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641.34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批发业销售总额1557.03亿元,下降2.5%。分类别看,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3.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6%;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7%;服装鞋帽针织类下降6.1%;日用品类下降4.5%;书报杂志类下降15.9%;汽车类增长14.9%;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下降19.9%;通讯器材类下降17.4%;金银珠宝类增长692.0%。
房地产业
2022年,龙华区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37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62.07万平方米,增长189.0%;商品房销售面积93.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
旅游业
2022年,龙华区旅游总收入28.31亿元,下降9.3%。国内过夜游客92.95万人次,下降25.0%。
交通运输
交通
深圳北站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节点。2条高铁、2条地铁、1条深圳有轨电车和“二横三纵”高快速路网穿越辖区。在高铁和地铁的带动下,龙华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与武汉厦门形成“4小时生活圈”。未来,还将形成由4条高铁、10条地铁、深惠城际轨道、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和“九横七纵”主干路网组成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运输
2022年,龙华区有轨电车客流量47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2.6%。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3361家,全市排名第三。年末全区创新载体共239家,市级以上(含市级)创新载体171家。其中,创新中心4家,工程中心122家,重点实验室29家,工程实验室16家,企业技术中心53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家。全年专利授权量为35796件,比上年下降3.0%。其中,发明专利为3373件,比上年增长54.1%。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办学单位共计359所。其中,中小学(校区)111所(区属公办77所,市直属4所,民办30所),幼儿园248所(公办园134所,民办园114所)。在校学生、幼儿30.73万名,增长6.4%。其中,区属公办学校学生14.23万名,增长19.5%;民办学校学生7.80万名,下降7.9%。在园幼儿8.70万名,增长2.5%。区属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职工总数27994名,专任教师19952名,增长10.0%。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33名,增长12.8%;中级职称教师3284名,增长16.8%;初级职称教师1466名,增长22.8%。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公共图书馆(含城市书房)共153座,总藏书146.54万册。全区拥有博物馆7家,文化站62个,歌舞娱乐场所79家。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共有各类体育设施1395个。其中,篮球场(馆)526个,羽毛球场283个,足球场(馆)90个,乒乓球场218个,游泳池(馆)122个,网球场47个。全区组织群众活动8400余次。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92.4%,体育组织(协会)32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华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658家。其中,医院14家(5家公立医院),社康105家,门诊部79家,诊所448家,医务室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健康教育所1家,实验室6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278张,增长1.2%。全年总诊疗970.56万人次,增长5.8%,其中,门诊诊疗909.05万人次,急诊61.50万人次。全年出院病人119615人次,病床使用率99.5%。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6.67日。
社会保障
2022年,龙华区各类保险中,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7.69万人;工伤保险人数140.10万人;失业保险人数13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0.85万人,生育保险人数144.08万人。
2022年,龙华区结婚登记7509对;离婚登记2135对。优抚对象300人,抚恤事业费1709.53万元,安置事业费1461.63万元。年末享受城镇居民低保人数285人,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80.9万元。临时救助167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1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30.9万元。全区年末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共95个;养老服务床位共816个。全年发放高龄老人津贴1808.4万元。
基础建设
2022年,龙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3.6%。绿道长度279.2千米,比上年增长1.13%。公园面积1735.77公顷,增长0.15%。年末共有公园163个。其中,自然公园3个,城市公园25个,社区公园135个。市政公厕130座、社会公厕474座,垃圾转运站139座,生活垃圾无害处理量84.18万吨,垃圾无害处理率100%。
环境保护
2022年,龙华区环境空气质量(以观澜、民治子站计)优良天数328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9.9%,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臭氧评价浓度为16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8.7%。可吸入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8.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2.2%。区域噪声昼间均值54.5分贝,交通噪声昼间均值69.0分贝。
安全生产
2022年,龙华区火灾发生1024宗,直接经济损169.91万元。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率为0.0102。其中,生产安全事故37起,死亡30人。其中,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26起,死亡19人,生产经营性交通事故11起,死亡11人。
平安建设
2022年,龙华区受理治安案件15031宗,查处治安案件10592宗,查处人数6823人。刑事案件立案13927宗,破案6989宗。
历史文化
综述
龙华区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交汇。拥有白石龙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旧址、观澜原创版画和永丰源“国瓷”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首个专业版画博物馆——中国版画博物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船坑舞麒麟等一大批传统文化项目,还被誉为“打工文学”发源地。还有清湖廖氏祖墓、三界庙、观澜古寺等大量文化古迹。
节庆民俗
龙华原住民90%是客家人,龙华人大年三十要杀鹅,年初一要吃素一天。春节家家都做年糕,意思是年年高。清明节、重阳节家家户户都要“拜山”(即扫墓),清明节人人要吃鸡屎藤(中草药)、艾饼,据说吃了能避邪、避瘟病。过去龙华男人出去放牛,耕地,喜欢唱山歌。姑娘出嫁要在闺房哭三天三夜,新郎进村接新娘要过“进门关”。
观澜舞麒麟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观澜舞麒麟是观澜客家人的民间活动项目,深受群众喜爱,每到重大节日都要举办舞麒麟表演,2007年观澜舞麒麟被列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麒麟”作为观澜客家人的民间活动项目,早在250多年前观澜松元厦村(现为社区)开基始祖陈振能来到这里时,就有了这一喜庆婚丧祭奠仪式,据民国十四年陈氏振能族后人修正的《陈氏族谱》中记载:在陈氏振能族的“舞麒麟”队伍中,陈国宾和陈觐高分别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和同治庚午年(1870年)中武举人。观澜的“舞麒麟”经过200多年的传承,从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的松元厦村第一代师傅陈德华起,已传承到第六代。
观澜的“舞麒麟”一般长五至六米,麒麟头部用竹片等扎成,眼睛可以转动,口可以翕合,其身用绸布镶着闪闪发光的粼片。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舞麒麟”在表演过程中所配有的乐器主要有唢呐、鼓、铜锣、铜钹和二胡。表演结束后,附有真枪实刀的武术表演。
观澜客家山歌
观澜是粤东有名的文化之乡,客家山歌已流传数百年之久。于2008年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集出版的《观澜百年客家山歌》一书,除收录1000多首山歌外,还全面介绍了观澜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特征、传承谱系、代表作者、分类等内容。
初步推算380余年前(即明代初年)观澜就有客家人居住。人们以农耕为主,为消除劳苦、驱散悲哀、宣泄愤懑、表达意愿、追求情爱等,遂用顺口方言高声歌唱的形式表达各种复杂情感。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观澜客家山歌开始产生。观澜客家山歌至少有150多年历史。在山歌种类上,观澜客家山歌以抒情为主,大致分为悲叹类、赞颂类、教益类、爱情类、谐趣类、习俗类、叙事类七类,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山歌占了客家山歌很大比重。观澜客家山歌用客家话演唱,主要演唱形式为独唱(个人演唱)、对唱(双唱、一唱一和)及群唱(四人唱、五人唱)、齐唱(多人唱)。山歌的节拍多为一字一音,给人感觉是说中带唱、唱中带说,既灵活自由,又朴实无华。与其它地区客家山歌一样,在长期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土风格和特色。其主要特色为感情丰富,寓意深藏;语言独特(大量使用客家方言)、形式生动;创作独特,手法多样;通俗易懂,传播广泛。
龙华山歌
龙华位于深圳市中部,是一个客家地区,勤劳、质朴、好客的龙华客家人,自从落脚到这块土地之后,就把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山歌,当作是自己的客家文化,一直用山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山歌来教育后代,用山歌来激励自己的工作生活。龙华山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产生、传承、变异和发展,从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勤劳朴质的龙华客家人的生活、感情、理想。山歌多在田头地尾劳动时唱,或者在山上砍柴、割草时自己唱或者隔山对歌,用山歌来抒发情怀。龙华山歌形式多样,有劳动歌、生活歌、情歌和礼仪歌等。
观澜碉楼
观澜办事处樟坑径社区有114座古雕楼,是迄今为止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碉楼群,距今约有200多年历史。纵观观澜客家碉楼的建筑风格和结构造型反映了近代宝安中西文化交流、建筑风格互融的历史。这些烙着浓郁客家痕迹的建筑,是研究客家文化、民俗最直接、最有价值的财富。对深圳、宝安近代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观澜老街
观澜老街由观澜大街、卖布街等十几条街道、巷道组成,在清代,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现存雕楼十五座,商铺一百多间、民居数百栋,这些清中期到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仍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观澜老街一座活的客家历史、经济、文化、民居博物馆。是深圳历史上“四大名墟”之一。
贵湖塘老围
贵湖塘老围陈氏始祖振能公于公元一七五一年(清乾隆十六年)从故乡长乐(今五华县安流镇栅经里)携家眷过紫金,经惠州、东莞,迁至宝安定居。约十九世纪中叶,四代孙寿华分迁居在此开基创业,设祠堂,建数十间房屋而居。观澜贵湖塘老围是龙华区现存最完整、保存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传统客家民居村落,系龙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深圳地区客家民系的迁徙史、客家民系风俗、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形态等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观澜美术馆
观澜美术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的观澜河畔,隶属于观澜办事处文化体育中心,展厅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展线长度近400米。展览空间标准高、展厅规模大、设备优良。设有展览部与研究收藏部,是深圳市唯一一个街道级美术馆。现有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书法等馆藏作品近3500件。观澜美术馆已发展成为在全国有较大知名度的专业场馆,为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观澜版画
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位于观澜版画村内,自2007年起,观澜版画基地连续五年被确定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分会场。4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位画家入驻版画基地进行艺术创作;每月平均接待游客一万多人次;在这里制定出台了中国版画界第一个专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中国观澜版画基地公约》;特别是2011年第三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的响应,有81个国家和地区1991位艺术家的3697件作品参展,是中国和世界范围有史以来参与艺术家最多、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广的版画展。
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为客家民系广府民系,使用客家方言粤方言
根据《深圳市志》、《深圳市宝安区志》等地方史料记载:深圳市龙华区由原宝安区的龙华镇、观澜镇两个镇组成,此二镇原居民使用的主要方言是客家话。深圳当地人习惯把布吉、龙华、石岩、观澜等镇称为中部客家地区。2017年1月7日,在原龙华、观澜两镇的基础上分设为观湖、民治、龙华、大浪、福城、观澜六个街道。
风景名胜
龙华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拥有深圳市观澜湖休闲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观澜山水田园国家4A级景区、观澜河羊台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观澜河是全市唯一穿越主城区的生态景观河流。
著名人物
陈烟桥(1911年11月16日—1970年12月23日)
生于观澜街道办牛湖社区鹅地吓,少年习画,功底扎实。民国十七年(1928年)入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民国二十年(1931年)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不久开始版画创作,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与鲁迅通信,在鲁迅的鼓励与支持下,继续从事版画创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赴重庆工作。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美术科科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等。卒于广西南宁。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龙华区位列2018年中国百强区第15名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65。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第5。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6位。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23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龙华区入选特色基地(养老)。
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6。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13。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13名。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3名。
2023年8月29日,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名单。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8。
参考资料
深圳年鉴:行政区.深圳市人民政府.
龙华概况.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6:5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