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湖街道,隶属于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位于
龙华区东部,是
龙华区的行政中心,北接
观澜街道,南临
龙华街道、
龙岗区坂田街道,西靠
福城街道,东倚
龙岗区平湖街道,总面积25.6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观湖街道人口为278651人,其中常住人口男性占比57.3%,女性占比42.70%。截至2019年10月,观湖街道下辖17个社区。
历史沿革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新安县志》记载,观澜属官富司管属。
民国二十年(1931年),观澜属
宝安县第六区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观澜属第三区管辖。
民国三十年(1941年),观澜属第二区管辖。
1958年,成立观澜人民公社。
1961年,体制下放,划出所属龙华大队一片另成公社。
1983年9月,公社改为区公所。
1986年8月初,撤区设立观澜镇。
2004年7月2日,撤销观澜镇,设立观澜街道,由深圳市宝安区管辖。
2015年4月28日,观澜街道被一分为三,分设为观湖、福城、观澜三个街道。
2016年10月,龙华区成立,观湖街道隶属于
龙华区所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观湖街道下辖1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观澜大道17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观湖街道,位于
龙华区东部,北接
观澜街道,南临
龙华街道、
龙岗区坂田街道,西靠
福城街道,东倚
龙岗区平湖街道,总面积25.65平方公里。
气候
观湖街道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温度21°C至22°C,最高35°C,最低-2°C;春夏多雨,年降雨量平均达1500至2000毫米。
水文
观澜河沿着观湖辖区穿流而过,拥有横坑水库、樟坑径水库等水库。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观湖街道人口为278651人,其中常住人口男性占比57.3%,女性占比42.70%。
经济
2019年,观湖街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6.65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6.6亿元,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2亿元,同比增长6.5%。
交通运输
观湖街道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有观澜大道、五和大道、环观南路、大和路、扳澜大道、环观中路、观光大道、观平路、高尔夫大道、人民路、广场沿河路11条主干道,G15机荷高速、G94梅观高速以及地铁4号线(
龙华线)穿境而过。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及支线主要路段位于该辖区内。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观湖街道辖区有公办学校6所(深圳市观澜中学、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振能小学、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高中部),民办学校9所,幼儿园30所。
文体事业
2019年,观湖街道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文博会分会场、
观澜河龙舟赛等文体活动,
润城社区自编自导舞蹈作品登上全国中老年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观澜河国际龙舟赛首次亮相央视;原创双人舞《研心》荣获“广东省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表演金奖;成功举办“观湖杯”国际网球业余公开赛、国际拼布与手工艺术展等。
人居环境
2019年,观湖街道完成14条小微黑臭水体治理、149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和62公里雨污管网铺设,
观澜河、
樟坑径河、横坑水、长坑水四条水体全年保持水质达标,完成海绵城市建设69.4万平方米;全年街道PM2.5均值为2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
历史文化
综述
观湖街道历史悠久。观湖古建筑起源于清初,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趋于兴盛。观湖街道现存的
客家碉楼有22座,年代最早的建于
清代,年代最晚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此外,观湖街道还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麒麟”。
文化遗产
方言
观湖街道原住民既有
广府民系,也有
客家民系。所使用方言以
客家方言、
粤方言为主。
文物古迹
上围老村
上围老村位于观湖街道樟坑径,是客家人聚居的村落。据史料记载,上围村始建于清朝,因钟氏、曾氏祖先率领族人迁入此地,在此开基立村,繁衍生息。之所以取名上围村,与当地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因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三面环山,且位于山脚下,像个盆地,村前有樟坑径河经过,村落位于河流源头,上围村因此得名。上围老村现存百年以上的碉楼4座,客家老屋近50座,与村民新砌用于租赁的高楼杂存共处。
民俗
观澜舞麒麟
观澜舞麒麟,早在二百五十多年前观澜松元厦村(今观湖街道松元厦村)开基始祖陈振能来到该处时,就有了舞麒麟这一喜庆婚丧祭奠仪式。观澜的“舞麒麟”的麒麟,一般长五至六米,麒麟头部用竹片等扎成,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个舞麒麟尾,两人配合,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观澜的“舞麒麟”作为岭南
客家人的民间传统祭奠活动,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民俗性和民间传承性,它还具有一定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体育和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观澜客家山歌
观澜客家山歌流传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今
龙华区观澜、观湖、福城3个街道)所有客家人居住的十二个社区,用当地客家方言演唱。观澜客家山歌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主要演唱形式为独唱(个人演唱)、对唱(双唱、一唱一和)及群唱(四人唱、五人唱)、齐唱(多人唱)。在山歌题材种类上,大致分为悲叹类、欢乐类、爱情类、赞颂类、教益类、谐趣类、嫁丧类、叙事类共八类山歌。至于儿歌、谜歌等类形式也广有流传。
风景名胜
上围艺术村
上围艺术村,位于观湖街道樟坑径上围老村,是观湖街道以此前“大观澜”时期打造鳌湖艺术村的经验,开始构思和打造一个新的艺术村。在2017年前后陆续引进10多位艺术家和设计师进驻。同年3月,观湖街道连同驻村艺术家发起大型艺术涂鸦活动。
截至2019年,上围艺术村已入驻艺术家35位,设立工作室30多个,从事艺术的范围包括摄影、绘画、雕刻雕塑、红木设计、陶艺、篆刻、铁画、木雕等20余种;艺术展馆包括上围当代艺术馆、多米诺展馆、客家老宅、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等。累计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200余场,惠及市民10万余人。上围艺术村被网友誉为“深圳最像丽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