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保帖》在褚遂良《右军书记》有记录,惟“耳”作“早”字。收刻于《淳化阁帖》、《
大观帖》、《十七帖》等历代刻帖。
《龙保帖》中的“龙保”为王羲之的幼辈。“甚迟见卿舅可耳”的“迟”,《广韵》解为“待也”。为期待、盼望之意。与王羲之《
瞻近帖》里的“喜迟不可言”同意。“至为简隔”意味疏远间隔太久。
《龙保帖》的“龙保”二字与《
诸从帖》和《
严君平帖》等帖相似,首字笔势和字形均向右上倾侧,而第二字则向右下,一上一下,偃仰欹正,变化丰富。传王羲之《书论》中说:“夫书,不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其理论于《龙保帖》可窥一斑。第一行首字与末字小,中间变大;而第二行恰好与之相反,上下两端大,中间小。避让开合,错落有致,形成了奇特的章法。
作品整体以圆势为主,遒劲圆活。清人
朱履贞说:“书贵圆活,圆活者,书之态度流丽也。”但间以方笔处理,例如“之”字,顿显骨健气清。
清
包世臣《〈十七帖疏证〉》:“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右军书记》著录的帖文曰:“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早至,为简隔也。”而《淳化阁帖》卷七所刻《龙保帖》帖文为:“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之。”二者比较,当以《右军书记》著录为准。但是,《淳化阁帖》收刻的《龙保帖》字数与敦煌本《龙保帖》同,略有不同的是,敦煌本第二行第一字“甚”字,在《淳化阁帖》中为第一行最末一字。估计宋人摹勒《阁帖》中的《龙保帖》时,其所据母本是已阙失“卿舅可早至,为简隔也”十字者。属于敦煌本《龙保帖》一类的临本或摹本。
敦煌石室临本《龙保帖》,纸本。纵25厘米。2行。草书。英国
大英图书馆藏。此帖与《瞻近帖》共一纸,横37厘米。在己流传到英国大英图书馆的一些敦煌卷子中,有一帖粉红色纸上写的草书手迹,为唐人临写的王羲之《瞻近帖》和《龙保帖》二帖。这件唐代墨本的发现,为研究王羲之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临本笔法锋芒毕现,
行笔自如流畅,
行款、
结字与宋拓刻奉稍有不同。虽纸张已残损,但仍保留了原作的风神。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
益州刺史
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
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
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