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布单衣财一端”中的“财”指财物,多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如:《
礼记·坊记》:先财而后礼。注:
币帛也。“端”是量词,为古代
布帛的长度单位。
《丝布衣帖》文意略同《
药草帖》。《药草帖》是王羲之征询
周抚是否需要药草,若需就来信告知,当会寄去。《丝布衣帖》则是直接寄送上丝布单衣一件。可见朋友间除信件往来外,还互相寄送所需物品。
《丝布衣帖》帖文不足两行,像这样文字简短的信札,在《十七帖》丛帖中,有《药草帖》和《
严君平帖》;墨迹本中有《
行穰帖》和《
妹至帖》等帖与《丝布衣帖》接近。
《丝布衣帖》首行首字至末字,字形由横到纵、由小及大,用笔先转后折,沉着痛快。这在写作时与文意内容有关。“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恰好一句成一行,且此句为信札全部目的,因此作者无须过多构思词句。因此心中所思,无所羁绊,用笔肯定,刚柔并济。反观《药草帖》《行穰帖》等帖,文字内容多征询话语,且须换行书写,下笔自然会委婉,字势相应变化增多。虽然《行穰帖》首行上半段同样也由小及大,凸显浑穆之气,但心存“应决不”这样的疑问,下半段的“九人还”也因此逐渐变小。
“单衣”,《
资治通鉴》载,371年(咸安元年)冬十一月,
桓温废废帝为海西公,立简文帝。时“(废)帝著白巾合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
神虎门……迎
会稽王于
会稽邸,王于朝堂恋服,著平巾帻、单衣,东向流涕,拜受玺绶”。
胡三省注:“单衣,
江左诸人所以见尊者之服,所谓巾也。”而巾是
江南人士交际时穿的盛服,仅次于朝服。“端”是量词,为古代
布帛的长度单位。《左传》
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
集韵》曰:“布帛六丈口端”。说法不一。羲之所送的衣料为“丝布”,《
盐铁论·散不足》谓:“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东晋是
门阀政治时代,贵族衣丝当不受严格的年龄限制。但必须注意的是,
服食的人,一旦药性发,恒热,冬月犹着单衣。亦由于发热,皮肤毛孔膨胀,着粗服容易擦伤皮肤,为此,亦须质地细腻柔软的衣料,而且尚宽衣缓带。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
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
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
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