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精神主要是指“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2011年,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紧贴时事,以“弘扬黄河精神”为题,要求考生作答。
精神内容
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因黄河,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的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
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我们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约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龙。
黄河源于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黄河浩荡贯长虹,浪泻涛奔气势雄;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黄河之水一路汹涌奔腾,锐不可挡。通过九省、自治区,注入
渤海。
当前,人们把“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10字作为黄河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团结
“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务实
“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作决策,办事情,不能超越实际、脱离实际,不能劳民伤财,不能图个人名利。务实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
形式主义和
官僚主义,反对作风浮漂、沽名钓誉、不切实际的不良作风。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注重实践,力戒浮漂;注重实干,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力戒形式。
开拓
“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
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
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
拼搏
“拼搏”是一种
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积极性和潜力,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创造。
奉献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髓,体现了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
时代精神的统一。
精神弘扬
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意在推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一条丰厚多样的河流,她为民族带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
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特别是人民治黄以来,彻底扭转了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悲剧,取得了岁岁安澜的伟大胜利。
但黄河是世界上一条独特的河流,流域
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下游河道形态,
地上悬河,治理难度大。
黄河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治理好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水利部部长汪恕诚针对
黄河治理提出了“四个不”的目标,黄委会党组根据水利部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了建设好“三条
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这就给各级领导乃至每一个治黄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要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笔者认为培育黄河精神要与弘扬
民族精神、建设三条黄河、实现水文三个服务、科技治黄结合起来。
一、把培育黄河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一个人没有精神直不起腰,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站不起来,治理黄河没有“艰苦奋斗、团结治河、无私奉献、求实开拓”的黄河精神,黄河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开发。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如果没有自己的
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
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黄河的治理开发要与时俱进,黄河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围绕当前治黄面临的下游防洪形势严峻、
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及生态
环境恶化等三大突出问题,结合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要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
河床不抬高”和黄河长治久安的目标,必须继续弘扬民族精神,培育黄河精神,重新认识黄河,认真分析黄河,针对黄河存在的问题,开拓创新地研究探讨治理黄河的对策和措施。为治黄工作迅速适应时代潮流,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加大
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高治黄科技含量,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河,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
两个文明建设,为治黄事业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
行业精神,勤劳勇敢、不断探索,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把黄河的水害治理好,把黄河水资源利用好,把黄河
生态环境建设好。让黄河造福于中华民族。
二、把培育黄河精神与建设“三条黄河”结合起来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黄河的安危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指出,“我们必须抓紧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把黄河水害治理好”。为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黄委提出了建设好“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
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的治黄新理念。黄委会李国英主任说,“原型黄河”就是自然界中的黄河,治理的需求来源于“原型黄河”,治理的目标最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它既是“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建设的基础,又是“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服务的对象。“三条黄河”互为关联,互为作用。通过“三条黄河”的联动,确保黄河治理
开发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构建这样的治黄体系,将有利于形成对黄河整体的、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加快探索黄河
自然规律进程,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建设好“三条黄河”就是让黄河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黄河。所以,在现代化治黄建设的
新阶段。赋予黄河精神新内涵显得更为迫切。为此,一是要培育求实开拓的
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发展
无从谈起,尤其在研究建设“三条黄河”的对策和措施上,治黄工作者不能在做
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发展是
硬道理。创新,发展,
再创新,再发展。二是要全球视野,在一个
全球化越来越成为潮流的时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必须有面向世界的眼光。要培育团结治河、无私奉献的精神,迎接挑战,让黄河走向世界,让
母亲河伴随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三是要在建设“三条黄河”的过程中,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把防洪作为
黄河治理开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摆到突出位置,把水土保持作为改革农业
生产条件、
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从战略高度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分步推进。以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支持
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黄河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活力。
三、把培育黄河精神与水文“三个服务”结合起来
水文工作是治黄工作的基础,黄河水文工作必须围绕治
黄新理念,根据治黄形势的发展和治黄任务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提高水文“三个服务”的水平。黄委水文局
牛玉国局长明确提出了新时期黄河水文要“为黄河防汛服务,为水资源统一
管理服务,为
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服务”的目标。要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首先要培育黄河水文精神,丰富和发展黄河水文精神的内涵,彻底改变水文的落后面貌,全面提升水文测报水平。从水文测报设施现状,除了
通讯设备较以前先进外,其余的测报手段及方法基本上还是维持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这显然是
不适应发展的时代潮流。所以,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提高测报水平,实现水文现代化,从硬件上提高黄河水文的
服务能力。其次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强的科技人才,建成一支科学的、结构合理的、不同层次的水文人才队伍,应对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基层一线工作的水文职工,有很大一部分职工还尚未掌握计算机一般应用,就是研制出先进仪器设备,在实际生产中也得不到有效利用,如: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
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
光电传感器、智能测深、流量演算等一些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职工还不能普遍掌握。所以,必须加大对职工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操作使用的培训工作,使职工队伍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更具有技术过硬,水平高超的本领,为水文“三个服务”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第三要坚持“科研服务于生产”的原则,科研工作者要深入一线
调查研究,面向生产一线选课题,大力开展生产实用型技术攻关,促进
科技成果的转化,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使水文测报水平的提升驶入
快车道。
在全面建设水文“三个服务”的新阶段,民族精神照耀着前进的道路,黄河精神鼓舞着治黄大军,只要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就一定能转化为实现水文“三个服务”的精神动力,坚信在不远的未来,黄河水文“三个服务”体系及管理将实现现代化,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治黄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四、把培育黄河精神与科技治黄结合起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要建设好“三条黄河”,实现水文“三个服务”的目标离不开科学技术,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需要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做支撑,在本世纪实现“四个不”的目标,谋求黄河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全面提高治黄工作的科技含量。全河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科技攻关,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投资力度。开展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了科技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2002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了《
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这是黄河治理开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批复实施标志着人民治黄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广大治黄工作者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喜事。规划的通过必将掀起新一轮的黄河治理开发热潮。如:水文局还聘请了国内著名的水文、气象、防洪、水利、通信等方面的院士、专家、学者组成
顾问组和专家组,
项目组分赴国内外进行广泛的考察调研和进行网上查询。其目的就在于加快水文现代化的
发展速度,在创新中提高水文服务能力。
当前,
黄河治理开发已经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治黄工作者,面对新世纪和新形势,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勤奋工作,学会用现代化的
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用自己的脑和手,依靠科技解决治理开发中的疑难问题,以信息化带动治黄现代化。广泛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对流域以及区域的水资源和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采集、传输、管理,以远程自动
控制技术为依据对流域或区域的重要工程进行控制操作,使黄河的治理开发基本上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治黄新时代的要求,
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让“艰苦奋斗、团结治河、无私奉献、求实开拓”的黄河精神赋予伟大的民族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使科技治水,科技治黄的方略不停动地丰富、发展和完善。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全面推向现代化,最终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