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篆是篆书的一种,其笔画由鸟形替代,不仅装饰风格独特,更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飞鸟入书表达了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一种
为人之道,候鸟守冬去春来之信,“信”是鸟篆的意义所在。
鸟不仅代表守信的人格,也是
信息传递迅速的象征,自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字与鸟同飞当然可以更快的将信息带往遥远的地方。
查考春秋战国时期的鸟书,三千多年前青铜器时代的产物,刻于铜器上或系插图的一种
艺术字演变。
鸟虫篆是把汉字篆书线条表现形式转换成
装饰性的鸟形、虫形和鱼形等动物纹饰,或将笔画盘曲、缠绕,使之如抽象的动物形状的一种文字。
鸟篆作为
东周时期流行于楚、吴、越、蔡、曾、宋、徐等国的一种
艺术字体,标示着
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存至今的264个不重复鸟篆,或是形体蜿蜒细长,通过改变原字线条粗细以及笔道方向来美化汉字;或是在
常用字形体上附加或融合以鸟形为主的装饰成分,它们呈现出与同时期北方艺术字体不同的特点.鸟篆出现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末期渐趋稀少.鸟篆的兴衰与东周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总趋势、周代尚文之风、
青铜文化的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现存资料表明铭鸟篆文器物首见于楚国,正是楚国的文化、历史、风俗等等因素导致该种字体的产生.随后受
楚文化影响的其他南方诸国也出现鸟篆,越国铭鸟篆器物数量最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周鸟图腾崇拜的遗风,也体现了鸟篆的
地域文化特点.
04年7月5号,世界著名的
奥地利陶艺作家司马陶在上海半岛艺术美术馆为他在中国举行的
首展“丹雅———字坊陶器展”揭幕。作为世界第一位将鸟篆与陶器相结合的当代艺术家,此次集东、西大雅之所长的陶器展也是他的
个人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展出。司马陶的这种新的陶艺创作方式已经引起了很多西方陶艺专家和中国汉学家的关注。本次展览将在半岛美术馆一直持续到7月18日。
中广网哈尔滨6月14日消息,
黑龙江省文化艺术联合会的会堂,我国著名的赫哲族书法篆刻艺术家哈普都.隽明的
书法作品集首发式暨篆刻书法作品展览在这里举行。
东方网09年12月2日消息:“潇湘画楼”象牙章,
朱文,鸟虫篆,通高57mm,矩形印面,长37mm,宽28mm。
印材硕大,
牙质细腻,包浆温润。“潇湘画楼”为
张大千书画
堂名之一。方介堪治印 ,进入1950年代以后,未见张大千继续钤用此印。张大千有一个习惯,每隔5年他都会把自己的全部用印更换一新,一方面是为了焕新面目,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别人仿他的画。从此“潇湘画楼”印销声匿迹。 此印再次浮现大约是在1998年,慧眼识珠的“华海楼”主人在上海发现了“潇湘画楼”印。从此明珠归匣,“潇湘画楼”印成了“华海楼”800方犀象印中的耀眼明珠。
08年7月23日,位于
南阳市城区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处的两座春秋古墓已经发掘完毕,记者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
青铜兵器——铜戈。记者看到,铜戈上有几个像凤凰一样的图案,非常优美。南阳市文物专家
赫玉建说,这种凤凰图案是“鸟虫篆”,又称“鸟书”。
3,
金鑫,
书画鉴定专家,一生五十余年以翰墨为友。他曾远赴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家,负责多家
拍卖公司、
画廊及艺术品公司的书画鉴定工作。在他看来,书画鉴定,是难题,也是乐趣,更是他致力于奉献毕生的事业。
鸟篆纹
铜壶1968年出土于
河北省
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造型极为平常,高40厘米,为
侈口,束颈,鼓腹,矮圈足,与同时期的青铜
酒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原来,壶体上那些用
金银丝嵌出的勾回流畅、纤巧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铜壶上的鸟篆纹,既是一种高雅的
装饰艺术,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它一反古代诗人吟酒时着重于饮酒的美妙意境的作法,而是一语道明饮酒有“充润肌肤,延年祛病”之好处,是我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鸟篆文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