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335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
历史发展
得姓始祖
子鱼(
子目夷)。《
通志·氏族略》上说得清楚:“《风俗通》说:‘
宋桓公子
目夷,字
子鱼,子孙以
王父字为氏。’汉代有鱼翁叔,唐代有
鱼朝恩、
鱼玄机。”《
姓氏考略》指出:“
子姓,宋公子
子鱼之后,以字为氏,望出
冯翊。鱼氏系出子姓,郡为雁门。”望族居
雁门郡(山西省境内的右玉县南)。故氏后人奉子鱼为鱼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出自
商汤的后裔,属于以祖先字号为姓氏。
春秋时,
宋襄公的庶兄
子目夷(字
子鱼)。宋襄公想当中原霸主,约会齐、楚等国在盂
会盟,临行前子鱼说:“楚人不讲信用,我们应该带军队作警卫。”宋襄公却认为已约好大家都不带军队,不听劝告,结果在会上被楚人扣留。子鱼逃回
宋国,组织宋人抵抗,迫使楚王放回襄公。不久宋、楚两国又在泓水交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襄公认为这样不道德,不同意。等楚军一切准备就绪,弱小的
宋军就吃了败仗。战后子鱼批评襄公说:“打仗就应当尽一切办法战胜敌人。假如你在作战时要讲仁义,那只有投降了。”子鱼的子孙有一支以子鱼的字为姓,称鱼姓。
源流二
出自
伯益的
后裔,属于以先祖复姓省文简化为氏。伯益是
东夷族首领
少昊之后,女祖为黄帝族颛顼之孙,系嬴姓诸国的
受姓始祖。伯益的后裔子孙分衍有十四支,其中的一支后裔因分居于
修鱼(河南省
原阳县西南)而称修鱼氏。一直到了春秋时期,修鱼氏多省文简化为
单姓鱼氏、修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出自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羊舌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
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晋羊舌鲋,字叔鱼,后以字为氏。”
源于
姬姓,出自
春秋时期
晋国君主
晋厉公宠臣长鱼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四
出自
鱼国,属于以国名为氏。1975年初春,
宝鸡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在宝鸡市
茹家庄村的
黄土台塬上展开了考古发掘。从一号墓墓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表明,墓主为鱼姓,他是
西周的诸侯国
鱼国国君。
源流五
唐代时,
鲜卑族大将军
尚可孤,拜唐朝
监军鱼朝恩为养父,并改名为鱼智德,他的后代相传也有姓鱼的,为
冒姓鱼氏。
唐代时,宦官
鱼朝恩,他在唐玄宗
李隆基执政初期即入宫当太监。“
安史之乱”发生后,鱼朝恩保护唐玄宗出逃,专门侍奉太子
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
内侍省。
源流六
满族汉化改姓。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尼玛哈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
尼漫古氏部落,金国时期称尼庞古部,以部为氏,
满语为Nimaha Hala,汉义“鱼”,世居
辽阳地区,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
汉姓为鱼氏、俞氏、于氏、余氏、胜氏等。
⑵.满族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
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
乌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⑶.满族伊麻斯氏,满语为Imaci mongu,汉义“游得快的鱼”,是一个古老的满洲部族,人数很少,但有四个分支,后多冠汉姓为鱼氏、靳氏等。
迁徙分布
截至2013年底,全国汉族户籍人口中还有“鱼”姓35076人。鱼姓非常罕见,但提起唐代著名的女道士兼女诗人
鱼玄机,或许很多人都知道。鱼姓源于
子姓,其始祖是春秋时
宋襄公的庶兄
子鱼。子鱼足智多谋,常为宋襄公出谋划策,但宋襄公却儒腐古板,常吃败仗。宋、楚之间的
泓水之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渡河之际进攻敌人,襄公不从,待楚军渡过泓水,子鱼又劝襄公趁楚军阵势未列、立足未稳之际击退敌人,襄公仍不从,襄公认为照子鱼的说法打仗对敌人太不讲仁义了,可想而知,
宋军最终一败涂地。襄公因此成为国人的笑柄,而
子鱼论战却因此名垂青史,
子孙后代以子鱼为其家族荣耀,以其名为氏,是为鱼氏。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
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
河曲、
五寨、
宁武、
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
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
左冯翊,与
右扶风和
京兆伊合称“京畿
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
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
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
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
高陆(今陕西高陵)。
堂号
雁门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灵渠堂:唐朝时候,荆州刺史
鱼孟威,用石头修了铧堤,绵亘40里,用大木做了十八重闸门,船可以顺利通行,便利了人民。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金蛇幻影;司马华宗。——佚名撰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
雍丘人鱼周询,字裕之,少年时为孤儿,勤奋学习。
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
右谏议大夫,权
御史中丞。相传他任安州知州时,管园子的小吏见有大蛇垂在阑干上,走近仔细看,原来是
鱼周询喝醉了酒在那里小睡。下联典指鱼氏来历,春秋时
宋桓公的庶子
目夷,字
子鱼,其支孙以鱼为氏。子鱼比桓公太子兹父年长而有仁德,兹父曾提出让子鱼继位,但桓公未答应。兹父继位,是为襄公,任子鱼为司马(相)。
上联典指唐·
鱼孟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灵渠堂》介绍)。下联典指鱼氏来历(见上一联下联联释)
七言通用联
修
灵渠以通水利;披
冠帔而学清虚。——佚名撰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
鱼孟威,咸通年间官郴州刺史,主持修灵渠,以通舟楫,长达四十里,大为利民。下联典指唐代女诗人
鱼玄机,字幼微,一字
蕙兰,长安人。喜读书,有才思。原为
李亿的妾,咸通年间,出家到长安
咸宜观为女道士,与诗人
温庭筠等有诗篇相赠答。
姓氏名望
鱼姓家族在中国早期历史上表现不俗,《
左传》就载有官拜
宋国右师的宋国人鱼石;汉时有以业贾致富而传名的鱼翁叔;三国时有史学家
鱼豢(huàn),官拜右将军的
鱼遵;唐中叶有权倾当朝的大宦官鱼朝恩;宋有
御史中丞鱼周恂……等,这些都是留名史册的人物。
鱼豢
鱼豢,著名三国时史学家。鱼豢撰写了著名的史书《
魏略》,在《
魏略》中对三国的历史有比较精准的记述。比如:
诸葛亮隐居隆中,十年耕读,交友访贤。潜心求学而不求闻达,后经刘备“
三顾茅庐”,出山扶助蜀汉。千百年广为传诵,成为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典范。然而,关于这件事,史书记载却相互不同,长期聚论纷纭。史家黄长明引经据典,仔细剖析,认为诸葛亮登门求见刘备在先,引起了王满全等人的驳论,黄长明针而对之,指出诸葛亮更需要刘备。
鱼遵
鱼俱罗
鱼俱罗(?-613年),著名隋朝将领,
冯翊郡下邽(陕西省渭南东北)人。
鱼俱罗“身长八尺,
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每逢战事,“俱罗与数骑奔击,
瞋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
鱼孟威
鱼孟威,著名唐朝官吏。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从黔南移镇桂州,任
刺史。当时距前任李渤修
灵渠已四十三年,渠道湮圯严重,舟楫往来艰难。他主持修浚,一改前人用“束条”、“
散材”的作法,“其铧堤悉用巨石堆积,延至四十里”,“其
陡门悉用坚木排竖,增至十八重”。历时一年多,竣工后“防阨既定,渠遂汹涌,虽百斛大舸,一夫可涉。”他写有《重修灵渠记》,建议常加修浚,以利国计民生。后人感念其功,列为修渠“
四贤”之一。
鱼朝恩
鱼朝恩,公元722~770年,泸州泸川人(四川
泸县)。著名唐朝宦官。
鱼朝恩在唐玄宗时入宫当太监。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
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
内侍省。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
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
唐代宦官掌握兵权由此开始。
唐军收复洛阳后,鱼朝恩被封为
冯翊郡公,
开府仪同三司。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
吐蕃兵进犯 ,代宗出逃
陕州(河南
三门峡)。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
神策军。后领
国子监事,兼
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干预政事,慑服百官,贪贿勒索。置狱
北军,人称地牢,迫害无辜。大臣
元载知唐代宗对其不满,乃与安史之乱谋除之。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寒食节,唐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了
鱼朝恩。
鱼玄机
鱼玄机,公元842~868年,女,原名幼薇,字慧兰,“玄机”是其出家后的道号;长安人。著名唐朝诗人。
鱼周恂
少年时为孤儿,勤奋学习。
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
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相传他任安州知州时,管园子的小吏见有条大蛇垂在阑干上,走近仔细看,原来是
鱼周询喝醉了酒在那里小睡。
鱼崇谅
鱼崇谅,字仲益,崇谅初名崇远,后避
汉祖讳改之;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著名宋朝大臣、学者。
鱼侃
鱼侃,字希直,晚号颐庵;江苏常熟人。著名
明朝官吏。
明永乐年间进士。先后任刑部、工部主事,随都御史
王竑监督
漕运。因河道时有淤浅,航行不便,奏请创设“浅浦夫”(
撩浅),随时疏浚,以保畅通,这时人称颂。任开封知府时,审理案件不受请托,人称誉为耿直刚正可比
包公。母死,不取官府一物,弃官返里,生活贫苦,雨天屋漏,寒冬被褥单薄,甚或无米下锅,仍
怡然自得。
鱼侃在开封任职多年,因母丧
致仕还乡时,随手只有一只竹箱,箱内除平日穿的旧衣服外,仅存俸银八两。到达家乡时,见常熟城内
文庙中
孔子像前缺少香炉、花瓶二物,他就捐出这仅有的八两银子铸造了香炉和花瓶,只带着一箱旧衣服和清白之身回到家中。因为太穷了,家中经常揭不开锅,老婆怨声连天,他假装没有听见。
由于
鱼侃为人光明正大,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当时人们称他“包老”,将他比作包公。
后来,鱼侃生病卧床不起,家中无仆佣,老妻亦无力服侍,只好在他家的屋梁间悬挂两条绳子备用。老婆用大麦米熬好粥后,端到床前,喊一声“清官!麦粥在此。”他就伸出双手,抓住绳子坐起喝粥。喝完,又抓住绳子慢慢躺下。他死后无寿衣,只能着旧布衣入殓,葬于常熟北山报慈里。
殁后,里人纪念他,立祀于乡贤祠。鱼侃死后约二百年,明朝
崇祯年间任淮扬巡抚的
路振飞巡行到常熟,前去鱼侃墓致祭,为他立了“第一清官
鱼侃”的石碑,同时在墓侧立两石碑,一书
仲雍,一书子游,以这二位先哲陪衬这第一清官。三百余年后,他的同乡晚辈、清朝时期的
王应奎觉得《明史》没有为鱼侃这样的廉吏立传,历史对一代清官如此冷漠不公平,于是就在自己撰写的《
柳南随笔》中特地为他写了一条。
从记载可以看出,鱼侃着实清廉得近乎苛刻,其品格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感佩。但是,鱼侃悲凉的下场又不由让人为之感慨,发人深思。
当代分布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道石家村老鱼组、小鱼组
陕西省 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三贤故里)鱼李村
陕西省 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西张市村
陕西省 渭南市富平县华朱乡旧县村沟鱼组
甘肃省 陇南市西和县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苏坊村2组
陕西省 渭南市 韩城市
江苏省 苏州市常熟市常福街道方浜村
云南省 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丫口村委会鱼家冲小组,乐业镇阿布卡村委会三家村小组
陕西省 渭南市 白水县 林皋镇 高西村鱼家河组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后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