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
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
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
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
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
行话。
解释
驮运货物的马队。
出处
白桦 《山间铃响马帮来》:“一定是驮着盐来的马帮。”
方纪 《歌声和笛音》:“过了
宜政村 后的一片干海子,便顺着山石缝中牧人和马帮踩开的小路行走。”
其他信息
产生
马帮是近代云南的主要
运输工具。在1910年
滇越铁路通车和1938年
滇缅公路通车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所有货物的长
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即便是在两条交通干线开通以后,云南除交通干线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云南马帮进入思普以前,由于这一带山高林密、气候炎热,是有名的烟瘴之乡,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涧,山中有饿虎猛兽,河里有
毒蛇蝎子,沿途还有土匪的骚扰,有“穷走夷方”之说。因此,虽然关于这一片地区产茶及云南饮用这一地区所产茶叶的情况,唐代就见于文书记载。唐
樊绰《
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所谓银生城界就是现今思茅、版纳一带。但由于受
交通条件、运输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量茶叶一直待沽山中。云南马帮的介入,为
普洱茶大量外运提供了
交通运输工具。据《续云南通志长编》载,民国年间“滇茶除销本省外,以销四川、康、藏为大宗,间销安南、
暹罗、
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什九赖乎
骡马,得资水道火车者不多。
茶贸易
云南马帮是云南近代
普洱茶贸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正因为有一支强有力的云南马帮队伍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进入思普边区,普洱茶才得已源源不断地运销各地,其
大规模生产才有了可能。反之,在普洱茶的运销贸易中,云南马帮自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云南马帮的发展又促进了普洱茶运销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近代云南马帮是普洱茶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带动周边
在云南马帮经营的茶贸易的带动下,思普边地的经济日益发展,南来北往的商人在运输普洱茶的同时,不仅带来生产、生活用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内地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文化及思想观念。被人们视为畏途的思普边地得到了很大开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普洱茶和云南马帮成为思普边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我们常见的
福村梅记普洱茶就是来自
茶马古道,承载了千年的茶文化,带着马帮的精神,让人品读岁月的陈香。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马帮所经历的冒险性是人所共称道的,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冒险精神。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这种冒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险。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
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
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
毒草毒水,野兽
毒虫,
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
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当时的
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
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
文化遗产。
说到茶马古道,人们总会想到茶马古道的
古茶树,汤色红润,香气诱人,回味甘甜种种。殊不知其更要深刻的意义:它见证着中国乃至
亚洲各民族间千百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茶马古道是
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茶马古道是佛教东传之路;茶马古道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马古道上,
多元文化开始融合。
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
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
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
真义和伟大。
冒险生活
所以,干马帮就等于冒险,就等于拎着脑袋找饭碗。只要走上了马帮路,就等于立了
军令状,是死是活,是找钱发财还是血本无归,全靠马帮自己的运气和能耐了。在过去,众所公认,无论在西南哪个地方,能干马帮的都是些勇敢的人,是些意志坚定、能力高超的人。
对要生存、要发展的马帮来说,冒险并不仅仅是拿生命财产作孤注一掷,而是需要
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们身上正好体现了这些东西。
马帮历史
马帮就位于
洞市乡高城村,这里沿
麻溪溯水而上。当地人说,这是
资江中水质最纯净的支流了。
洞市乡,位于
安化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通车,路况一般。据说,在以前的
中国地图上,湖南版块中可以没有“
安化”,没有“东坪”地名,但一定会有“洞市”的地名。因为这里历来就是通往
邵阳(原
宝庆)、
新化、
溆浦的必经之路。
洞市老街“沧桑史”
洞市乡,通车,但路况一般。
据说,在以前的中国地图上,湖南版块中可以没有“安化”,没有“东坪”地名,但一定会有“洞市”的地名。因为这里历来就是通往邵阳(原宝庆)、新化和溆浦的必经之路。
这条古道上的马帮至今尚存,被称为“
最后的马帮”。被广州、香港等媒体报道,因为这条古道穿越
大熊山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美丽的
峡谷风光和原始
古村落,因此,以“茶马古道,最后的马帮,原始森林,峡谷风光,原始古村落”为特征,生态旅游吸引四海宾客.
在历史上,洞市曾“商贾云集”,
青石板街巷长达数千米,临街商号遍布。兴盛时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数里。因为
湖南省安化
黑茶的特殊历史地位,造就了
安化茶马古道的特殊意义。古道上的安化黄沙坪古镇,明清时期茶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
茶号80多家,对岸资江一河相隔的唐市镇,茶叶从业人员上万人,茶号20多家,当时,中国黑茶的70%产自这两个茶叶古镇。
生活方式
马帮,有专业帮和拼伙帮之分。专业帮多系一单独私家长期经营的马帮;拼伙帮由两个以上不大的马帮合伙组成,属短期性质。在这个神秘的群体中,有规矩、有禁忌。俗话说“
行船走马三分命”,此话乍一听有些毛骨悚然,但也表明马帮生涯的艰辛险恶,产生禁忌这亦就不难理解了。禁忌一般指语言说话和行为动作两个方面,族别不同,禁忌也不同。
马帮吃饭有规矩,马帮歇梢后,先是为马添料加草,让马先食,然后人才做自己吃的,以示对马的关爱崇敬,体现先“人”后已的精神。马队朝哪个方向走,生火做饭的锅
桩尖必须正对这一方向,烧柴必须一顺,切忌烧对头柴。开饭时,马锅头坐在饭锣锅正对面,面对要走的方向。
大锅头第一个添饭,添饭时平平地称添最上面一层,忌讳挖一深洞。添完饭,勺子要平放,切忌翻过来。吃饭吃得快的人只需洗自己的筷子,最后歇碗者要洗碗洗锣锅,锣锅不能翻扑,翻了就是犯讳。
马帮在路上,大部分时间过的是
野营露宿的生活。一般
天一发亮就爬起来从山上找回骡马,给它们喂料,然后上驮子上路。中午开一次“梢”。“开梢”就是吃
午饭的意思,也就是打个
酥油茶,揉一点
糌粑吃。当天色昏暗下来的时候,马帮都要尽力赶到他们必须到达的“窝子”,在那里才好“开亮”。开亮就是露营。他们要在天黑前埋好锣锅烧好饭,卸完驮子,搭好帐篷。每天的打野开亮,都由大家分工合作,找柴的找柴,做饭的做饭,搭帐篷的搭帐篷,洗碗的洗碗,而且是轮流著做,以免不公平。
无论是谁,凡是不小心犯了以上忌讳,就要挨一顿数落,还要出钱请客打牙祭,严重的就逐出马帮。
马帮行头
铓锣,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器具。怎样敲,也有规矩。在深山密林里,铓锣有惊吓飞禽走兽的作用,铓锣声传得很远,又有通知对面和后面马帮的作用。马帮行路中,在宽道上的要让从狭道上来的,
上坡的要让下坡的。请人让路敲“嗡—嗡—嗡——”,有事告急敲“嗡!唆!嗡!嗡……”不如此这般,就是犯讳,轻受罚,重则打官司,甚至伤人命。这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规矩,说来意味深长,挺有意思,这是赶马人思想道德的反映,也是
社会思想道德对赶马人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赶马人——马帮成员,不得不处处谨慎小心,就图个一路顺风、清吉平安,没有这一条,就谈不上发财致富。
“人、马、货物”是马帮的三大要素。人是万物之灵,是帮的
组织者、支配者。而马,在马帮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马,何谓马帮。腾越马帮的马,有
大理马、滇池马、
藏马、
东爨马,但主要是腾越马,古称“越赕马”,又称“
越赕骏”。
马帮还有包装,作为文化来说,甚是奇异新鲜。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马帮的打扮主要集中在头、二、三骡上。居最前者称头骡,它是百里挑一挑出来的体形较高大、毛光
水滑、膘肥体壮的识途好骡马,依次称二骡、三骡、四骡……主人对它们都要精心打扮,着意包装。
融入现代
1961年起的半个多世纪里,党和政府数次动工,终于在2013年筑成
墨脱公路。自此,在这个中国最迟通公路的县,马帮的铃铛声渐成历史回响,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迎来亘古未有的命运改变。墨脱公路上密集分布有各类地质病害425处,平均每公里3.6处。
2018年,
墨脱平均每约10个人就有一辆机动车,近9000亩
有机茶园为近三分之一总人口的群众直接提供收入。
马帮精神
勤勉精神
马帮的
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少惰性,多勤勉。他们埋头苦干,不仅劳力,而且劳心。他们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随时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糟糕的天气作卓绝的抗争,经常还要赶时间、抓机会。
不论多么漫长的路途,马帮都要一步步走过来,上路后,每天都要起大早,路上要生火做饭,中午和下午要上驮下驮,要搭帐篷,晚上睡到半夜还要爬起来看看放养在山上的骡马跑远了没有,是不是安好。光每天的上驮下驮对赶马人来说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个人要把十多匹骡马所驮的上千斤货物抬上抬下,一天两次,甚至更多次。每天不管多苦多累,首先
要服伺好骡马,一日三餐,赶马人都要先让骡马吃好,最后才轮到打发自己。
由于马帮的各项工作完全靠赶马人分工合作,所以每个赶马人都必须要具备全部赶马人应该具备的本事和能耐。他们不仅要懂
四时节令、天气变化,要能辨别方位道路,通晓各
民族语言,而且要识骡马的性情,要会各种马帮所需的技能,诸如算帐识货,开枪打仗,支帐做饭,砍柴生火,识别
野菜野果,上驮下驮,
钉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医人医畜。
马帮大多数时间是在野外度过,在那里他们举目无亲,有时候谁也帮不上谁,哪怕同一个马帮里的人,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生存劳作完全得靠自己,懒惰的人根本就无法在马帮里混。
需要强调的是,马帮之所以有冒险精神,之所以能够勤勉劳作,还在于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想过上好一些的日子。
宽容精神
马帮是一个
商业运作的群体,他们由
各种各样的人组成,同时他们也要与别的
形形色色的人来往打交道,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生意上的需要,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宽容、亲和与合作的精神。
马锅头与赶马人之组成马帮,多以家族、民族、宗教、乡邻、伙伴等关系为纽带,因此,赶马人与马锅头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密切,行动容易协调,
运输效率也就比较高了。马帮与各家商号之间,也存在着互利互助的关系。有的马锅头经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定资金,然后有了自己的商号,有了商号以后,更得力于马帮的支持。例如,在过去,云南的大多数商家都是靠赶马帮起家的。所以,马帮与商家就有着很好的团结合作关系,贯穿着亲密和合的精神。在马帮自身内部,由于大家结成了一起行动的马帮,同吃一锣
锅饭,同睡
一顶帐篷,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形影不离,马帮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就是每个人的利益,因而相互之间更是亲如一家。而且马帮在外面闯世界,常常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遇人遇事,大家最好是宽让容忍,和气为上,否则就将处处碰壁,时时遇麻烦。所以马帮就有了难能可贵的宽容、亲和与合作的精神。
遇到别的马帮的人或骡马病了,都要全力给予帮助。碰到路断了什么的,就一起合力去修。缺了粮食、草料什么的,也会相互接济一下。争抢道路,争抢草场,争抢顾客货物,只会两败俱伤,对谁都没好处。那是常在路上的马帮最为忌讳的。
守信精神
每次运输上路,马锅头、赶马人和骡马们各司其职,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行动,该走就走,该停就停。马帮不仅有严格的规矩,如赶马人要绝对服从马锅头的指挥,等等,而且十分讲信誉、守信用。这也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必需。在他们那里已经初步具备现代商业社会和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尽管马帮是一种民间运输团体,但它毕竟是一种商业组织,他们的运作已经是一种商业行为。每次
货物运输,他们的责任都十分明确,而且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马锅头要负责全局,要完好无损地保证货物运抵交接,到了目的地,一样一样由商号清点验收,管的很严;赶马人负责照看归他管理的
骡马,每头骡子,每样货物,都要负责到底。要是出了什么纰漏,
做了什么手脚,下次就没有饭碗了。只有好好做人做事,才有人请你。
由于并非处于
法制社会,马帮的经营几乎完全靠的是信誉和信用。只要预先交付一点
定金,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完成工作。这已成为他们的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