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又称
青龙、
太阴、
阴德、
岁阴、
太岁。是汉朝皇家祭祀的
三一主神之一,也是晋朝官方祭祀的
北极紫宫天帝之一,也是唐宋两朝祭祀的
九宫贵神之一。祭祀的传统节日即今天的
元宵节。汉武帝时,“
三一主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三一主神:天一、
地一、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
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
淮南子·天文训》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
青龙,或曰天一,或曰
太阴。
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向。”天一作为星名最早出自汉朝皇族
刘安(
汉高祖之孙、
汉武帝的皇叔)主持编纂的《
淮南子》,此书撰著于
汉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
刘彻即位之初的
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天一星之名在后来被
太史公司马迁录入《史记·
天官书》中。
《史记·
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其后人有
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
太牢祠神
三一:天一、
地一、
太一 ’。”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
宋均曰:“天一、
太一,北极神之别名。”春秋佐助期曰:「紫宫,天皇曜魄宝之所理也。」石氏云:「天一、
太一各一星,在紫宫门外,立承事
天皇大帝。」
《
史记·
孝武本纪》:“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
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
奉祠如忌(指
谬忌)方。其后人有
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
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
地一,
泰一。’”
隋朝
萧吉《
五行大义》:“《世记》云:天皇太帝(为)曜魄宝,地皇为天一,人皇为太一。《甘公星经》云:天皇太帝,本秉万神图,一星在勾陈中。名曜魄宝,帝之尊祖也。天一、太一主承神。承,犹侍也。有两星在紫微宫门外,俱侍星。天皇太帝天一,主战斗,知吉凶。
《
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
天宝三年,有术士苏嘉庆上言:「请于京东朝日坛东,置
九宫贵神坛,其坛三成,成三尺,四阶。其上依位置九坛,坛尺五寸,东南曰
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
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
天符,正北曰
太一,西南曰
摄提,正西曰
咸池,西北曰
青龙。五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四孟月祭,尊为
九宫贵神,礼次
昊天上帝,而在
太清宫
太庙上。用
牲牢、璧币,类于天地神祇。」玄宗亲祀之。”到了唐朝
玄宗皇帝时期,天一与其
别名、
化身——青龙、太阴,被一分为三,同时编入
九宫贵神之中。
《
宋史·志第五十六·礼六·吉礼六》:“
景佑二年,学士章得像等定司天监生于渊、役人单训所请祀
九宫太一依逐年飞移位次之法:「案却良遇《
九宫法》,有《飞棋立成图》,每岁一移,推九州所主灾福事。又唐术士苏嘉庆始置
九宫神坛,一成,高三尺,四陛。上依位次置九小坛:东南曰
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
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
天符,北曰
太一,西南曰
摄提,正西曰
咸池,西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此则
九宫定位。岁祭以
四孟,随岁改位行棋,谓之飞位。自
乾元以后,止依本位祭之,遂不飞易,仍减冬、夏二祭。
国朝因之。今于渊等所请,合
天宝初祭之理,又合良遇《飞棋之图》。然其法本术家,时祭之文经礼不载。议者或谓不必飞宫,若日月星辰躔次周流而祭有常所,此则定位之祀所当从也。若其推数于回复,候神于恍忽,因方弭沴,随气考祥,则飞位之文固可遵用。请依唐礼,遇祭
九宫之时,遣
司天监一员诣祠所,随每年贵神飞棋之方,旋定祭位。仍自天圣己巳入历,
太一在一宫,岁进一位,飞棋巡行,周而复始。」诏可。庆历仪,每坐笾、豆十二,
簠、
簋、
俎二。皇佑增坛三成。又礼官言:「岁
雩祀外,水旱稍久,皆遣官告天地、
宗庙、
社稷及诸寺观、宫庙,
九宫贵神今列
大祀,亦宜准此。」”
东汉《
论衡》:“且
太岁,天别神也,与
青龙无异。
龙之体不过数千丈,如令神者宜长大,饶之数万丈,令体掩北方,当言
太岁,在北方,不当言在子。”
民国
黄晖《
论衡校释》注:“《淮南天文训》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钱塘补注:古亦以青龙为
太岁。
王引之《太岁考》曰:古者天一、太岁、太阴,名异而实同。”
宋朝《
太平御览·时序部二·岁》: “《广志》曰:青龙,天一、太阴、太岁也。”
近代
袁珂《
山海经·海经新释》:“
太岁有年太岁、月太岁、旬中太岁之别。年太岁亦名
岁阴、
太阴,亦曰青龙、天一,昔时所称以纪岁者。此所谓太岁,即年太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