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是由作家
白先勇主持制作的青春版
昆曲,
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于2004年4月开始在世界巡演,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根据二十一世纪的
审美观,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
种概念,
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再现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主创人员
白先勇、
汪世瑜、
张继青、
王童、任永新、曾咏霓、林克华
创作理念
这是白先勇先生第三次参加制作昆曲《牡丹亭》。明代大剧作家
汤显祖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传奇中的国色天香花中之后,五十五折的剧本,架构恢宏,剧情曲折,上两次演出,只见一斑,编演一出呈现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由
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让其终于圆梦。
白先勇先生参加了删编剧本的工作,和编剧小组的其他成员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
连台演完,从第一出演到最后一出圆驾,基本上保持了剧情的完整。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剧本也就贴近汤显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 ”,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
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终于返回人间,与柳生梦梅结成连理。在《牡丹亭》中给予爱情最高的
礼赞,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冲破礼教,感动冥府、朝廷,得到最后胜利。《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
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一般《牡丹亭》的
演出本偏重
杜丽娘,以旦角表演为主。我们的剧本,还原汤显祖原著精神,加强柳梦梅角色,生旦并重。因此,《拾画》、《叫画》这两出经常演出的
巾生代表作,我们捏成一折,做了适当的改编,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三十分钟的
独角戏,将巾生
表演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第一本杜丽娘的经典折子《惊梦》、《寻梦》旗鼓相当。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远不止于儒雅俊秀的“梦中情人”,亦是一介不畏权势,敢与
理教抗争的傲骨书生。如此,剧本生旦戏双线发展,达到了对称平衡之美。
职员表
角色介绍
青春传承
“案头”的文学本编好后,还得经过“场上”表演的试验。我们的总导演是有“
巾生魁首”之誉的浙昆名演员
汪世瑜,他有五十年的舞台经验,由他逐出排演过后,几经修改,
演出本终于定稿。
青春版《牡丹亭》选中了
俞玖林及沈丰英分饰柳梦梅及
杜丽娘,两位青年演员属于
苏州昆剧院的“小兰花”班,形貌唱作俱佳,是极具潜力的两块
璞玉,但玉不琢不成器,于是我们大力敦请汪世瑜及
江苏省昆剧院饮誉中国昆曲界的“旦角祭酒”
张继青跨省跨团进驻苏州,亲自指导并传授。这也是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之一,借着一出戏的排演,完成世代传承的重要工作。
昆曲这项曾经独霸中国
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
汪世瑜、
张继青正是这些“传”字辈
老师傅亲手调教的接班人,汪世瑜师承
周传瑛,张继青受教于
姚传芗。而今“小兰花”班的俞玖林拜师于汪世瑜门下,而沈丰英亦由张继青正式收为门徒,在传承意义上,二人也就隔代继承了“传”字辈老师傅一脉相传的表演风格。这是属于昆曲表演艺术中正宗、正统、正派的格调。(文/
白先勇)
演出介绍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
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此剧一经问世,便有许多传奇效果。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
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为
昆曲之代名词——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江苏省苏州
昆剧院原名
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昆剧、
苏剧兼演。历年来,剧院相继培育出“继”、“承”、“弘”、“扬”四代优秀昆剧演员百余人。全院96%为专业技术人员。
王芳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二度梅”殊荣,
俞玖林、
沈丰英双双荣获
梅花奖。2002年王芳、
陶红珍、
杨晓勇、
吕福海荣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促进
昆曲艺术奖”。剧院特邀著名昆曲艺术家
汪世瑜、
张继青、
蔡正仁担任剧院
艺术指导,同时还邀请全国其他著名昆曲艺术家驻院参与传承,工程与剧院老师一起培养青年演员,取得了累累硕果,对
昆剧院艺术抢救、继承、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擅长的剧目有《牡丹亭》、《
白兔记》、《
荆钗记》、《
十五贯》、《
满床笏》、《琵琶记》、《长生殿》、《
窦娥冤》等昆剧大戏和近二百七十出昆剧传统
折子戏。近年排演的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与《
玉簪记》更是影响重大。剧团先后出访美国、英国、
意大利、
希腊、日本、
新加坡、中国
台湾地区、中国
香港地区、中国
澳门地区等
国家和地区演出。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1年12月10日 19:30
演出票价:600 ,500 ,450,400 ,350,220 ,160 ,100
2022年11月2日,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在珠海大剧院上演。
2023年10月22日晚,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带来的昆曲《牡丹亭》正式在湖南大剧院上演。
2024年3月15日晚,《牡丹亭》以原班演员、原版舞美在高雄开启台湾首站演出。
2024年5月24日至26日,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将于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开演。
2024年8月23日晚起,《牡丹亭》登上杭州大剧院的舞台。
2024年9月14日、16日,青春版《牡丹亭》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全本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回归,在南京荔枝大剧院连演三天。
演出赏析
自2004年首演至今,青春版《牡丹亭》已在海内外演出近500场,演出足迹遍布海内外几十余座城市,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项国家大奖,在豆瓣收获了9.1分好评。青春版《牡丹亭》所到之处,在青年观众中引发昆曲热潮,经年不减,被认为“让昆曲观众平均年龄普降三十岁“,也被很多观众誉为“此生不可错过的昆曲演出”。
相关评论
文\u51fb节而歌
姹紫嫣红的5月,白先勇先生携着他后半生钟爱所系的《牡丹亭》第四度进京,能容纳约3000人的
北展剧场,11日的上本演出再次爆满,更巧的是,这正是白先生青春版《牡丹亭》的第100场演出。
人海中偷偷观察了一下,30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到80%,更青春的学生要占到50%;还有呢,多是女同胞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男同胞们大多身边都伴着佳人一道儿的。
白先生力挽狂澜,在
昆曲年轻一辈传继无力的情况下,策划的青春版让中国最美的古典戏剧再次大放异彩,演绎古典美的,年轻化,欣赏古典美的,年轻化,深蕴古典美学的昆曲,也年轻化。所谓青春版,大抵意义在此。
——惊鸿一现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
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青春版的《牡丹亭》中,这段点睛之笔竟然由汤显祖本人上场演绎,一现惊鸿啊。此段演完,汤先生转身对着观众,负手长立,舞台的灯光逐渐黯淡下去,于昏黄之中慨然长立的汤先生,此时竟生了些仙气氤氲的味道!
看牡丹亭之前,在网上搜索资料,听得许许多多的人说
华文漪的扮相最美。
现场
沈丰英饰演的丽娘之美,是让观众爱极了的。由于坐在25排,丽娘的美,是近观不成的了。于远观之中,那略略低眉颔首的羞涩姿态,那微微上扬的万分淑仪的嘴角,那
水袖轻挥的盈盈身段,那柔弱细软又声声含情的声段,一个端美淑仪、清心玉映,温柔似水又内心炙热浓烈的宋代大家闺秀,就这样把观众带进了她生生死死的爱情神话里。
如果要细细评论丽娘之美,首先应是眉目含情之美,礼教森严的杜太守百般严苛教导出的女儿,举手投足、张口闭口间须得极尽大家闺秀的风范,而丽娘情深如此,这扇心灵的窗户,挡也挡不住满眼的情。还细细看了丽娘的剧照,每一张和柳生的对视中,均止不住深情。丽娘之美,其次在于声音之美。柔若无骨,千回百转。恰如丝丝袅袅的烟,生生听出了几许缠绵。
在此之前,听过
张继青、
华文漪版本的,甚至
梅兰芳的录音,若论华丽和丰富之美,若论沧桑之美,若论婉转之美,大师们胜过一筹。可大师们演绎丽娘之时,都已“青春不再”,听得出的唱腔之外的韵味,也得以丰实盈厚的岁月沉淀。沈丰英版的丽娘,以青春年少之身演绎牡丹般娇艳正浓之人,多了许多青春柔美的味道。这种青春,有些逼人的真实,甚至闭上眼眸,耳中丝丝婉转,恍然以为不在今世,而在宋代了。
——舞台、服装及音乐之美
首先狂赞青春版的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尤其是丽娘和花神的服装。狂赞服装和
美术设计——著名电影导演
王童,据说花神服装上的图案都是他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上去的。睁大了眼睛,貌似觉得那是巧夺天工的
苏州刺绣(后来证实确实是啊),想想看,或浓艳、或秀雅的牡丹、
杜鹃、
梅花、
百合、
墨兰等等不同花色,栩栩落在柔白细软的
丝质绣服上,那是何等的绮丽、古雅啊。(哭啊,好多图贴不上来,回头再找补吧)
《牡丹亭》的舞台十分古典、写意。昨天花神出场的两段很是经典啊,分别是惊梦和离魂那两出。惊梦那出,十位花神姐姐在几位花神哥哥的引导下,分作两路,悠然出场,花神们莲步轻移,
裙裾生风,裙摆若水波般灵动,披风随之飘飘扬扬,又有激情壮美的音乐想起,当时不禁想大呼:神仙姐姐啊!。“离魂”一场戏,杜丽娘在花神的簇拥之下,身披曳地的红色大斗篷,慢慢走向舞台深处。渐行渐远的杜丽娘手拈一枝梅花,蓦然回眸之际,音乐响,黑幕之上一束亮光,摄人心魄之美啊!
——争议
尽管白先生的牡丹亭遭到南北一些传统昆曲艺术家的非议,认为青春版的主演的身段唱腔尚需锤炼,认为以短短一年的时间排练整整一本戏,实在有粗制滥造之嫌疑,老先生们忽略了,在美轮美奂的昆曲艺术的生存和极端高雅之间应该如何择。当大众开始为
古典美而震撼的时候,昆曲回春的时候也到了。
——完结篇
“美的东西,人人都会喜欢”,国学的美,昆曲的美,使国人的自信力被西方
文化冲击的四处逸散的时候,似乎又慢慢凝聚起来。前两天还跟人争论文化复兴的问题,国学回暖,昆曲回春,文化复兴还有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