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军学校(1923-1940)的前身是于1923年4月成立的
葫芦岛海警学校。这个
学校不属于
北京政府海军部,而是由
奉系军阀首脑东三省检阅使
张作霖创立的。后属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和北平行营
管辖。1933年8月学校搬至
青岛,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
1922年5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奉命退出
山海关时,被依附直系军阀的“海筹”、“海容”等舰从
秦皇岛海面炮击,张作霖的坐车几被击中。张退出关外后,即宣布脱离北京政府,成立东三省自治政府,成立保安总司令部,张为了报复这次的仇恨,便想成立一支海军;但苦于没有经费和海军人才。
1920年秋,北京政府海军部所辖吉黑江防舰队司令部参谋长沈鸿烈到奉天与张作霖商量舰饷及节制等诸问题。沈鸿烈,湖北人,素有野心,在闽系海军中郁郁不得志。他与张作霖总参议
杨宇霆系留日同学,乃向杨宇霆表示愿意为东北创办海军。并策划在一面夺取东北势力范围内的吉黑江防部队为实力基础;一面创办海军学校培训人才,徐图发展。事经张作霖同意后,就在保安总司令部内设一航警处,派沈鸿烈兼任处长。沈就任后,就罗致在北京的总参谋部、海军部中的留日同学多人到北京为助手。一面与东北戊通轮船公司合办东北船务局,沈为董事长,控制松、黑两江航运,以开辟经济来源;一面乘吉黑江防部队舰饷无着之时,将该舰队的艇舰接受过来做实力基础;同时在葫芦岛开办航警学校及学兵队,培育海军军官及士兵人才。取名舰警学校系避免人注意。实际上该校学生所习的科目,均按海军军官正规学校规定。
1930年,该校改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管辖,乃正式改名为葫芦岛海军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迁至
威海卫刘公岛授课。1933年8月,该校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管辖,再迁青岛,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1937年,奉令直辖于军事委员会。该校于1937年11月迁至
南昌,不久又迁
万县,至1940年冬结束。
校长1名,教育长1名,助理官1名,航海教官1名,轮船教官1名,枪炮教官1名,国文、英文、数学、化学、测量、船艺、鱼雷、通信和陆战等各设教官或助教;其余设有军需、医务、书记等。教职员共有50余人。
该校初期制度仿照
日本海军士官学校,其政治方向亦仿照日本,给予学生军国主义教育,绝对不许学生过问政治。教材多译自日本。其教职员均系沈鸿烈之留日同学。后期该校教职员逐渐改用烟台海校出身的学生,学制又仿照烟校。
航警学校的时候,该校经费全由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开支,没有预算,呈请张作霖批准后,便可支领,实报实销。教职员、士兵薪饷都是按海军规定发放,较之当时陆军军饷优厚得多。学生入学后待遇,除服装及一部分卧具与课业上用品都由学校配给外,每月有薪金大洋十三洋元。到1930年该校改属于军委会东北行营管辖后,经费才有预算。
该校自1923年开办自葫芦岛到1940年结束于万县止,18年先后毕业航海、轮机学生五届共计432名。该校名称先后数易,但航警学校毕业的两届学生仍成为青岛海军学校第一届、第二届学生。
第一届是于1923年4月招考,学习航海,名额40名,另有
浙江督军
卢永祥保送8名,共计48名。投考程度为旧制高中毕业,学习3年,实习1年,共4年,于1926年9月毕业,除中途淘汰外,计有丁其璋等42名。
第二届是于1926年秋招考,学习轮机,名额38名。投考程度为旧制高中毕业及大学预科,该校学兵队中有学历者亦可预考。1929年冬毕业,除先后淘汰外,共计有王文魁等33名。
第三届是于1930年1月从
哈尔滨东北商船学校已学习二年半的驾驶甲班中挑选26名,入该海校为第三届航海甲班学生,学习年限缩短为二年半,于1931年夏毕业,计有王正经等26名。
东北商船学校于1932年4月解散,未毕业的驾驶乙班学生拨入海校作为第三届航海乙班学生(亦名青岛海军学校将校班航海学生),于1934年夏毕业,计有石顽共22等名。
第四届是1931年夏招考的,学习
航海,名额70名。投考程度初中毕业,年龄14岁,学习期限改为6年,于1937年夏毕业,除先后淘汰外,计有于海峰等38名。
第五届是由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受入伍训练,1938年夏,编入青岛海校。同时
江阴电雷学校停办,有该校三、四届航海、轮机未毕业学生230名;不久
黄埔海军学校亦停办,又有未毕业二十三、二十四届航海、轮机学生一部分30名,均合并于青岛海军学校。青岛海校原有第五届新生及电雷、
黄埔拨来的学生共有三百余人,编为青岛海军学校第五届航海甲、乙班,轮机甲、乙班。该校轮、航甲班于1939年9月毕业,航海甲班计有丁福谦等59名,轮机甲班计有王其桑等60名,轮机乙班计有王延彤等5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