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诗作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崔涂的诗作。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加不堪漂泊。全诗意境苍凉,感情真挚,刻画细腻,语言朴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作品原文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⑴
迢递三巴路⑵,羁危万里身⑶。
乱山残雪夜⑷,孤烛异乡春⑸。
渐与骨肉远⑹,转于僮仆亲⑺。
那堪正漂泊⑻,明日岁华新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除夜:除夕,即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
⑵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汉末益州牧刘璋设此三郡,故有“三巴”之说,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后亦多泛指四川。
⑶羁(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万里身:此身离家万里之外,路途遥远。
⑷残雪:残余的积雪。
⑸孤烛:一支蜡烛。这并非实指,而是说自己在这除夕之夜,孤独独照,更感到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此句一作“孤烛异乡人”,又作“孤独异乡人”。
⑹骨肉: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⑺僮(tóng):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⑻那(nǎ)堪:哪能受得了。
⑼岁华:年华。
白话译文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艰危的万里征程中。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人。
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
哪能受得了漂泊在天涯的日子,又恰逢明朝岁华更新。
创作背景
崔涂为江南人,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避乱客居四川时所作,时节是夏历年底,而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考。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迢递”,“羁危”,用字精炼而准确,让人顿感起笔之突兀。同时,“三巴路”“万里身”又显得气象宏大,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动地反映出巴蜀的山川形势。虽是深挚地抒发飘泊天涯的无限情怀,却并不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颔联具体地描绘出了异乡除夜的凄凉。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诗人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异曲同工。
颈联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联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联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尾联归结题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得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紧扣题中的“除夜”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一联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名家点评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平生客中除夕诵此,不复更作。刘云:句句亲切(“渐与”联下)。
明·顾璘批点唐音》:绝无字眼,自是工致。一字不可易。
明·杨慎升庵诗话》:崔涂《旅中》诗:“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诗话亟称之。然王维《郑州》诗:“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已先道之矣,但王语浑含胜崔。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昔人谓崔涂“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远不及王维“孤客亲僮仆”,固然。然王语虽极简切,入选尚未;崔语虽觉支离,近体差可,要在自得之。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唐云:戴(叔伦)、崔俱赋此题,首尾足敌。第三联,崔似胜戴;然切题,戴终胜耳。苦语实情(“渐与”二句下)。
明·胡应麟诗薮》:司空曙“乍日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戴叔伦“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则久别乍逢,一则客中除夜之绝唱也。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绝类司空;崔涂“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绝类戴作,皆可亚之。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三、四,十字尤捏合。五、六,十字情痛能言,吴山民曰:次联惨淡,三联凄恻;结联着“除夜”,觉前六句俱有味。愚(周珽)谓:崔以“渐与”“转于”四字,着意形出“远”与“亲”二字,则崔固晚唐中苦吟者也。“孤烛”句尤浑厚。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比(戴)幼公作更尽、更悲。“僮仆”句,右丞有之,后出不妨同妙(“乱山”四句下)。此诗误入襄阳集中,岂声情稍稍有仿佛耶?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崔涂《除夜有感》,说尽苦情、苦境矣。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戴叔伦“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虽中唐,却逊此三四二句。若韩翃“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觉又胜此耳。五句全仄,名拗字句,五六亦是必至之情。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二句写尽在外真境。今夕飘泊,幸得将完,明日又要飘泊起了,此所以感也。转得好,合得好。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旅况之真如此,真是至文。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崔《除夜有感》……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吴昌祺云:下句尚未极惨,加上句而困极矣(“乱山”二句下)。
清·屈复唐诗成法》:语意虽本幼公,而幼公三四便出题,此三四写景,较幼公五六却胜,又结方出题,法变。昔人谓五六不如“久客亲僮仆”简妙,良然。自一二直贯至五六,一气呵成。三四景中有情,五六“迢递”“羁危”合写,七总收,八方出“除夜”。觉一篇无非“除夜”,与张睢阳《闻笛》同法。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颔联名俊。“孤客亲僮仆”,何许简贵!衍作十字,便不及前人。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情景凄飒,较胜“一年万里”之句。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是阅历后语,客中除夕不堪展读。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十字(按指“乱山”一联)十层。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宿卫州》诗“孤客亲僮仆”,语极沉至。后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衍作两句,便觉味浅。
清末·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可与马虞臣“落叶他乡树”一句媲美(“乱山”二句下)。
作者简介
崔涂,唐代后期诗人。字礼山,江南人。文德(唐僖宗年号)进士。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低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22:3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