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平
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
陈越平(1914.09—2012.02),男,原名陈成昌,又名陈志立,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篁村袁屋边人,出生于香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省委宣传部原部长,原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原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名誉主席,原南方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
人物简介
陈越平,广东东莞人。北平大学肄业。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党校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平原省委宣传部处长、秘书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办公厅主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社联主席,中共广东省顾委副主任。
人物生平
陈越平同志出生于1914年9月,广东东莞人,1937年春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至1937年7月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学习,参加北平学联和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领导的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7年7月至1937年9月,在平津流亡同学会工作;1937年9月至1938年1月,在第三战区交通团从事宣传教育工作;1938年1月至1938年11月,在第一战区政训处民运科工作;1938年底至1941年5月,在西北联合大学(后改名西北大学)学习,参加民先和中共地下党活动;1941年6月至1943年6月,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统战部干事、科长;1943年7月至1947年5月,为延安中央党校学员、校刊编辑、文化教员、科长,期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7年5月至1949年8月,任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宣传科长、编审科科长;1949年8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共平原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秘书主任;1952年10月至1955年8月,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华南人民出版社社长;1955年8月至1958年8月,任广东省委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1958年8月至1962年1月,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广东省委中级党校代校长、校长;1962年1月至1969年9月,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委员、省监委委员;1969年9月至1972年12月,任南方日报社革委会副主任、党委书记、社长、总编,省革委会政工组副组长;1972年12月至1978年3月,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委员;1978年3月至1983年3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1983年3月至1985年7月,任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后兼任省顾问委员会联谊会副主任、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等职务;2001年8月离休。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在青年时期,正值中国处于积贫积弱、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欺凌的时期,他接受了革命思潮的洗礼,不断追求进步,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九·一八”事变后,身为初中学生的陈越平积极参加学生上街宣传、募捐、编印进步出版刊物等活动,从此开始了其革命救国的历程。此后,在中山大学高中部、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的学生抗日救亡活动,期间曾因宣传抗日先后三次被学校反动当局开除学籍。抗日战争时期,陈越平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从事为边区筹集武器、医药和情报交换等统战工作;到延安工作后,积极参与中央党校校刊编辑、文化教学、校务行政工作和组织党校撤出延安转移工作。解放战争时期,陈越平同志在冀鲁豫区党委从事宣传工作,参加解放区土地改革和支前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陈越平同志在中共平原省委宣传部从事宣传工作,兼任平原省文联党组书记、平原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9月平原省撤销后,陈越平同志调入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工作,曾担任多个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职务,长期从事宣传文教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陈越平同志被打成所谓“三反分子”,下放“五七”干校,参加监督劳动。恢复工作后,陈越平同志即以高昂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
陈越平同志一贯注重理论学习,担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后,更加自觉学习钻研党的宣传理论,积极为党的宣传文教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陈越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坚决拥护和大力组织宣传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拨乱反正的特定历史阶段,深入实际研究探讨宣传文教工作的形势特点,在解决诸如消除“左”的错误思想影响、落实各项政策、解决右派平反昭雪工作等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做了大量扎实细致有效的工作,为广东宣传思想战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推动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担任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期间,关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陈越平同志离休后,继续关心国家大事,一如既往地关心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心广东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陈越平同志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仍然念念不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病床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评价
陈越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在大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饱满的革命热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他工作勤勤恳恳,注重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他实事求是,顾全大局,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于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勇于同党内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作风正派,艰苦朴素,为人谦和,待人真诚,从不居功自傲;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疾苦,反映群众呼声,深受干部群众爱戴,在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德高望重。
人物经历
终身学习 孜孜不倦
陈越平同志1914年9月生于香港,是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篁村袁屋边人,1920年先是在香港的私塾念小学,后在一私立英文学校学英语。时年虽幼,但天资聪敏。当时随哥哥在香港的同一所私塾念书。他哥三天背一篇古文,可他七八天就背完了整本书,先生又找来了四书五经……要不了几天,又都被他熟读背完。先生没办法,对他说:“为不耽误你的前程,你转学吧。”母亲遂把他送回东莞,进入县立第一小学五年级,还没毕业即以同等学历考入东莞中学。1932年初中毕业,他代表东莞中学参加全省会考,获全省第一名,由当时省教育厅长颁发了一面银质奖牌,上书“褎然居首”四个大字,并刻有“奖给全省会考第一名陈成昌(这是陈越平同志当时的名字)”。初中毕业后,他报考了广东极负盛名的广雅中学、中山大学高中部、广东工专等。并被几所学校同时录取,最后就读中大高中部。之后离乡北上,考入大学。由于他刻苦不懈地努力学习,直到90多岁,仍能大段地背出许多古文和诗词歌赋。特别是名人著作,多能通篇背诵。
陈越平同志1937年春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10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7月-1947年3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工作,1947年5月开始从事宣传工作,在几十年的宣传工作生涯中更是不忘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以此指导实践;1980-1981年已经六十六、七岁的陈越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读了大量理论书籍,结合实际,写下大量颇有见地的学习笔记;2001年8月年已八十七岁的陈越平同志离休,但他每天仍坚持学习。
信念坚定 赤胆忠心
陈越平同志从小立下革命志。由于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陈越平同志三次被开除。第一次是参加中山大学进步学生运动,陈越平同志被中大高中部勒令退学。第二次是考入上海暨南大学物理系后,在1935年底,为营救被捕爱国学生,陈越平同志等人率先冲曹家渡警察局,冲五角场英法租界,把警察局长拉上街游行……由于事事带头,冲锋在前,被同学们誉为那次行动的三勇士之一。1936年寒假后,陈越平同志又被学校开除。第三次是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时,陈越平同志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北平学联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活动。日军进城后,到处搜捕抗日人士。陈越平同志等一批学生被迫于1937年7月28日先后离开北平。1937年底至1938年在政训处民运科(后改政治部)搞民运工作,发动群众搞武装抗日。后民运科解散,陈越平同志转到西安西北联大读书,参加了进步读书会的活动,曾担任学校民先总队队长、党团书记。解放后从缴获的敌伪档案中才知道:陈志立(陈越平同志当时的名字)等人已被列入被抓捕的黑名单,并有特务沿途捉拿他们。幸亏他们利用各种关系掩护,及早撤离。这是陈越平同志第三次被开除。
陈越平同志被开除后,奔向根据地——延安。他们联系上了陕西省委地下交通员,历尽艰险,最后进入人称“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的照金。1943年奉调到延安参加整风。从此,陈越平同志在革命队伍里磨练、成长,他的革命意志越来越坚强,对党、对人民越来越忠诚,并且经得起历次运动的考验。
工作认真 竭忠尽智
1947年3月陈越平同志从延安中央党校到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工作、之后又到平原省委宣传部、华南分局和广东省委宣传部,一直到离休,一共从事党的宣教工作54年。他任过省文联党组书记、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分局宣传部办公室主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华南人民出版社社长、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主任和副秘书长、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广东省委党校校长、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委员及省监委委员、南方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及总编辑、省革委会政工组副组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并兼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及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陈越平同志不论在宣传战线那个部门任职,工作都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他坚持的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文化大革命把他打成“三反分子”。文革后,劫后余生的陈越平同志继续无怨无悔地做他所热爱的宣传工作。1983年他离开省委宣传部到省顾委工作前的一次会议上,他说:“宣传工作我干了四十年,酸、甜、苦、辣都尝过,但至今不后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可在30年前却是一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斗争。陈越平同志认为这场大辩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文革极左思潮和后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之间不可或缺的大转折,陈越平同志从1978年到1979年先后在省委党校发表讲话,在佛山市中山县和全省地委书记会议上作报告,还召开了全省县一级宣传部长的现场会。各种会上他特别强调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这一系列活动,对我省的学习宣传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0年初任仲夷同志调任省委第一书记,他和中共广东省委的其他领导同志坚决贯彻和执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路线。陈越平同志作为宣传部长也发挥了应有作用,他认为,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只有八个样板戏可看的枯燥单调日子,文化需求多起来了。任仲夷同志把旧社会有句流行的话:“饱暖思淫欲”,改为“饱暖思文化”,要求宣传文化工作要跟上时代。在陈越平同志和广大宣传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广东文艺界出现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新景象。当时任仲夷同志提出“排污不排外”,陈越平同志十分赞同。陈越平同志和宣传部的同志曾专门去中山观看香港电视,觉得对它没有完全禁止的必要。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开放改革,排污不排外,路子就越走越宽广。
在医院最后弥留的日子里,陈越平同志还不停地念叨着如何搞好宣传工作:一会说“宣传工作要因地制宜,特区与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各不一样”;一会又说“做宣传工作要掌握度,过头不行,不主动去做也不行。”还说“要注意总结特区和先进地区的经验,抓好典型,举一反三”等等。
知人善用 任人唯贤
陈越平同志知人善用、注意发挥各人之所长,并且任人唯贤、宽宏大度,仅以以下几个例子为证。
1978年12月15日陈越平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同志们提得最多的是《羊城晚报》复刊的问题。我个人是完全赞同的。这个问题省委正在考虑。”后来省委同意宣传部《关于〈羊城晚报〉复刊筹备工作及领导班子问题的请示》,考虑由吴有恒同志担任羊城晚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从宣传部提出复刊到1980年2月15日正式复刊,前后经历了十个月左右,这当中,主要是物色领导班子。陈越平同志和杜埃同志四次到吴有恒同志家,前三次他都一口拒绝。第三次临走时,他的夫人说:他被划为地方主义分子是广州市委发了文件的,现在口头说一句就算了吗??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吴有恒同志是对被划为“地方主义分子”没有正式平反有意见。第四次到他家,他看到省委发的正式平反文件后,当场就表示同意到《羊城晚报》任主编,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为把特区的宣传文化工作做好,省委宣传部把副部长林江、办公室主任李伟彦以及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一大批得力干部派到了深圳,担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特区报社长,文化局长等职务,这批干部在特区建设中为改革开放开路,起到了很好的领头作用。
陈越平同志主张: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把创作搞上去,如果创作时间得不到保证,那就等于一句空话。要保证搞文艺创作的同志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严格实行每周有六分之五时间进行创作活动。对业余作者试行创作假的制度。于是部里决定给在研究室工作的刘斯奋同志创作假,让其安心创作《白门柳》。
清正廉洁 严于律己
陈越平同志虽是省级干部,但他家里的家具和摆设仍很简朴,最多的是书柜,窗户还是旧式的拉窗,地板是建楼伊始原装的小马赛克。那把风扇已经用了几十年了,来回转动时还发出“吱吱”响声……子女劝他把家里装修一下,总是被拒绝,他认为没必要。
陈越平同志对子女要求是很严的,他很注意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精神。
陈越平同志对同事的反映很重视。平时他很乐意与同事平等交谈,深入各单位、各部门了解实情,符合政策又能办到的事就尽力去办。比如:对于他秘书、司机等的合理要求,他就认真对待,并且想办法去解决。对子女向他提出的要求,他从不出面,而是相信子女所在单位的组织会考虑或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其他信息
向家乡赠书
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老红军陈越平是南城袁屋边人。陈越平同志的子女将其生平的事迹汇集成册,出版了《难忘的岁月》一书。2008年11月12日上午,陈越平同志的女儿陈芳芳专门代表父亲回到家乡南城,向家乡父老赠书。
陈芳芳是老红军陈越平的长女,是珠江制片厂党委副书记。她专程从广州回到家乡,代表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父亲,向南城区委、区办事处和袁屋边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以及南城中学、南城阳光五小分别赠送《难忘的岁月》一书。
《难忘的岁月》由陈越平同志的四个子女陈东东、陈湘湘、陈芳芳和陈士矛共同编著。全书记录了陈越平同志夫妇参加革命运动、参与新中国建设的人生足迹和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陈越平同志的子女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家乡父老了解父亲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和自强不息的一生,使青年一代从中受到启发,立志为家乡添光彩。
子女捐赠藏书
2012年8月13日,已故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越平同志藏书捐赠仪式在东莞图书馆举行,陈越平同志的长女陈芳芳(原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女士向东莞市图书馆捐赠了陈越平同志生前珍藏的215册图书,其中包含有20世纪30—40年代珍贵的进步书籍。陈越平同志的家属、亲友以及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东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林岳、东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志伟等领导出席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方健宏同志向陈越平同志的女儿陈芳芳女士颁发了捐书纪念牌,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东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志伟在赠书仪式,对陈越平同志及其家人用实际行动支持东莞文化建设的善举,表示了衷心感谢,同时希望所有关心东莞的领导、同志、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东莞文化建设。随后,方健宏、陈志伟及陈越平同志家属共同为陈越平同志的藏书进行了揭幕。陈越平同志这批藏书将成为广大读者继承先辈革命精神的重要精神食粮。
弟弟陈荣业烈士
陈越平同志一母同胞的弟弟陈荣业1920年生,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任分队长。1941年初任中共东莞水乡区委委员,是东江纵队战士,1942年7月后任中共东莞县委会水乡区委书记,1945年9月,25岁的陈荣业为革命献身,鲜血洒在东莞的土地上,1957年经东莞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为革命烈士。
1996年在陈越平同志的倡议下,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篁村区袁屋边支部联合编写出版了《东纵在袁屋边——东莞袁屋边抗日斗争史料》一书,陈越平同志担任编审,并为此书写了“开头语”、书写了书名“东纵在袁屋边”,还亲笔写了他弟弟的文章——《陈荣业烈士传略》。
为母校题诗
1932年初中毕业,陈越平代表东莞中学参加全省会考,获全省第一名,在刚建成不久的中山纪念堂由当时国民党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谢瀛洲颁发了一面银质奖牌,上书“褎然居首”四个大字,并刻有“奖给全省会考第一名陈成昌(这是陈越平当时的名字)”题记。1992年8月15日,在东莞中学建校90周年纪念日,陈越平同志为母校题诗一首:
褎然居首
树木树人九十秋,
旗峰莞水竸风流。
褎然居首冠南粤,
英才辈出播神州。
源远流长枝叶茂,
继往开来壮志酬。
喜看乡梓翻新貌,
赶超龙虎争上游。
(句中“龙”指亚洲“四小龙”;“虎”指珠三角“四小虎”。)
人物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省委宣传部原部长、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陈越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2日5时5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8岁。陈越平同志遗体于2012年2月7日在广州火化。
陈越平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李源潮汪洋张德江朱镕基叶选平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陈越平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2012年2月7日下午,广东省领导同志朱小丹林雄,老同志李灏王宗春方苞、黄浩、范希贤张汉青、王骏、李近维、康乐书、秦文俊等前往广州殡仪馆向陈越平同志送别,并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陈越平同志逝世后,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欧广源黄龙云肖志恒黄先耀、王荣、李玉妹梁伟发徐少华张广宁、刘联华、谢强华、王宁生、邓维龙、陈用志、陈小川、陈继兴、雷于蓝、林木声、刘昆、招玉芳、陈云贤、许瑞生、汤炳权、唐国忠、王珣章、周天鸿、姚志彬、陈蔚文、温兰子、温思美、徐尚武、覃卫东、李容根,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郑鄂郑红;全国人大有关专委会负责同志卢钟鹤黄丽满黄华华;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老同志林若吴南生寇庆延、王宁、朱森林、卢瑞华张帼英杨应彬、杜瑞芝、郑国雄、厉有为、钟阳胜、程里、佀志广、钟启权、游宁丰、匡吉、佟星、祁烽、林兴胜、昝云龙、韩大建、刘兆伦、陈达明、车学藻、汤光礼、欧初,陈越平同志的老战友杜导正罗定枫里林,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广州、深圳及各地级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省有关民主党派、省有关人民团体和中直驻粤有关单位,陈越平同志家乡东莞市南城区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陈越平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参考资料
不能忘却的老前辈.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23:2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