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
中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
东莞市(Dongguan City),中国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东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西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北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南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截至2024年6月,东莞市陆域面积2460.3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78.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常住人口1048.53万人,市政府驻南城街道鸿福路99号。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东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到6000年先秦时期的蚝岗贝丘遗址、企石万福庵遗址。春秋战国时期,东莞属“百粤”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莞属南海郡,县境西南属番禺县地,东北属博罗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县,隶属于东官郡。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改东官郡为东莞郡,东莞由此得名。
隋唐至宋元时期
唐至德二年九月(757年),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县治从芜城(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移至到涌(今莞城街道)。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东莞县的香山镇被分出,立为香山县(今中山市)。宋代,东莞制盐业鼎盛。是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盐场、盐栅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东莞置南海卫。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以宝安县故址立东莞守御千户所,在大鹏岭立大鹏守御千户所,并隶南海卫。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东莞守御千户所、大鹏守御千户所析出新安县(今深圳市)。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东莞虎门海滩进行了虎门销烟,销毁了收缴来的全部鸦片19178箱、2119袋,共1188127公斤。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虎门成为主要战场。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琦善与英国代表义律订《穿鼻草约》,承诺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二月,清朝廷派奕山为靖逆将军来广州。初五日(25日),英军攻陷横档、虎门等炮台,关天培战死。二十三年(1843年)八月十五日,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于东莞虎门签订了《虎门条约》。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打攻东莞,千总邓安邦率领团练英勇抗击,保卫莞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割占香港后,妄图扩大新界区,东莞各地组织志愿民军及群众,将英军驱赶回深圳河以南。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同盟会东莞分部成立,陈逸川任部长。东莞临时议会成立,谭芷滨任议长。是年,黄超白在莞城开设东莞县第一间新法接生留产所。次年10月下旬,在香港中华革命党机关部领导下,惠州、增城、龙门等地革命军掀起讨袁武装斗争,进攻东莞,后以弹绝溃散。民国七年(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离粤赴上海,广东完全为桂系军阀所控制,东莞也为桂军统治。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东莞国民党顽匪开始向大岭山曾生游击队发起多次“围剿”。同年4月,国民党恢复东莞县党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曾生、尹林平等带领部队回到惠阳、东莞受降。东纵一支队会同路西广大军民发动大规模的政治和军事攻势,东莞很多地方获得解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中共东宝县委分成东莞、宝安两县委。东莞县委书记何胜(卢焕光),同时建立东莞县人民政府,县长杨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7日,东莞县全境解放,建立新的人民政权。东莞县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0年3月,东莞县属珠江专区。1952年,珠江专区撤销,东莞县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中行政区撤销,东莞县属惠阳专区。1958年11月,东莞县短期隶属广州市。1959年1月,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1963年6月,复属惠阳专区。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县改设为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东莞市介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东莞市最东是清溪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最西是麻涌镇大盛村,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最北是中堂镇潢涌村,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截至2024年,东莞市陆域面积2460.3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78.5平方千米。
气候
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2022年,东莞市年总降水量1755.9毫米,降雨量略少;年平均气温23.1°C,较常年略偏高;年日照时数1848.6小时,较常年平均值偏少。汛期总降水量1241.4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22%。2022年最高气温37.7°C。出现于7月28日;最低气温为5.5°C,出现于2月21日。
地质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代三迭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
地形地貌
东莞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莞市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全市陆地面积的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莞市东南部多山,东部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在200~600米,坡度约30°,其中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为东莞市最高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岗地发育,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多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多为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濒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
水文水利
河流
东莞市地处珠江主要水系东江下游,96%属东江流域。东莞市境内较大的河流有东江干流、石马河、寒溪水及东引运河等。2022年,东江干流由惠州市惠城区、博罗县流入东莞市桥头镇,再沿北部边境西流至石龙镇石龙头分流为北干流和南支流。东江干流从桥头镇至石龙镇石龙头境内长度35千米,北干流从石龙头继续西流至麻涌镇大盛口注入狮子洋,境内长42千米;南支流由石龙头经峡口斜向西南,至沙田镇泗盛口注入狮子洋,长39.5千米。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形成以石龙镇为顶点的东江三角洲,面积319.5平方千米。
海洋
截至2022年,东莞市海域主要位于狮子洋伶仃洋北部,海域面积78.5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92.95千米,分布在滨海湾新区、长安镇、虎门镇、沙田镇、洪梅镇、道滘镇和麻涌镇。全市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5个海岛,海岛面积24平方千米。。
土壤
东莞市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潴育水稻土、页赤红壤、耕型赤红壤、麻赤红壤、 盐积水稻土、洲积土田、潮土和页红壤等 8 个类别,这些主要类型土壤面积约占 全市总面积的96.6%。
自然灾害
东莞濒海沿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台风、暴雨、雷电、强对流等气象灾害频繁。受极端天气影响,2020年10月,东江流域遭遇历史少有的特枯水情,广东部分地区上半年遭遇严重旱情。进入枯水期,东江流域持续干旱少雨,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座储水水库(以下简称“三大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小总入库流量63立方米/秒,其中白盆珠水库连续114天低于“死水位”。1-9月,东江三大水库可调水量只有12.8亿立方米,比多年(2010-2020年)平均60亿立方米偏少近八成。饮用水水源水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东莞取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2年,东莞市水资源总量21.0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0.7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22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计算量0.26亿立方米。东莞市小(I)型及以上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3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500万立方米,其中8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804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114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东莞市辖区土地调查总面积24.60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896.72公顷,园地面积2.42万公顷,林地面积3.70万公顷,草地面积6792.63公顷,湿地面积230.9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2.34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07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48万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东莞市发现矿产24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2种,矿产地(点)73处。东莞市主要矿产以建筑用花岗岩、盐矿、矿泉水、地热为主。矿泉水水源地多为优质补给区,且雨量充沛,地下水补给良好,具有开发潜力。地热资源具备市场潜力。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零散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山地、丘陵地带。东莞市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0种,勘查程度满足工业开采的矿种有盐矿、芒硝、天然碱、矿泉水、地热等。
海洋资源
东莞地处南亚热带浅海区,水域生境多样,生物区系复杂,是多种经济鱼、虾、藻类的繁育场,有鱼类88种、贝类18种、甲壳类21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22年,东莞市有植物记录野生维管植物1667种,隶属204科797属,其中蕨类植物122种,隶属35科62属;裸子植物6种,隶属5科5属;被子植物1539种,隶属164科730属。东莞市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科、17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华南五针松、土沉香、穗花杉等。
动物
东莞市动物记录有爬行动物41种,隶属于2目8科30属,其中龟鳖目淡水龟科1种,其余40种为有鳞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即三线闭壳龟和大壁虎。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等级物种1种,即三线闭合龟;易危等级物种3种,即蟒蛇、舟山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属于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物种有5种,即三线闭壳龟、蟒蛇、滑鼠蛇、舟山眼镜蛇和眼镜王蛇。
东莞市两栖类18种,隶属2目7科13属,包括有尾目蝾螈科1种;无尾目角蟾科2种,蟾蜍科1种,蛙科3种,叉舌蛙科4种,树蛙科1种,姬蛙科6种。鸟类151种,隶属于13目41科,占广东省鸟类的24.1%,其中雀形目91种、鹳形目10种、其他鸟类11目5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有黑耳鸢、普通鵟、蛇雕、游隼、领角鸮等。被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的有1种,即游隼;附录II有蛇雕、红隼、普通鵟、画眉、红嘴相思鸟等11种。兽类30种,隶属于食虫目、翼手目、鳞甲目、食肉目、偶蹄目和啮齿目等6目15科。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1年,东莞市共划定优先保护单元29个,面积400.86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的16.30%,主要包括东莞银瓶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东莞马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东莞莲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东莞大岭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月,东莞市设4个街道、28个镇,下辖350个行政村、247个社区。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户籍人口307.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6万人,出生率为10.5‰;死亡人口1.24万人,死亡率为4.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东莞市常住人口1048.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3.3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92.83%。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市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占13.12%;15-59岁人口占81.41%;60岁及以上人口占5.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3.54%。
民族
截至2022年,东莞市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东莞市没有世居少数民族,在莞少数民族大都是改革开放后从外省、外市迁入。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东莞市常住人口1046万人,其中汉族人口95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9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包括53个少数民族成份(缺少塔塔尔族和珞巴族),主要集中在壮族、苗族、瑶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等6个少数民族,总人数81.3万人。在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中,户籍人口3.7万人,包括47个民族成份。
语言
东莞市本土方言包括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区域面积、人口均占全市大部分。截至2022年,在32个镇街中,石龙镇、长安镇、沙田镇、洪梅镇、道滘镇、麻涌镇、万江街道、中堂镇、望牛墩镇、石碣镇、高埗镇、大朗镇、寮步镇、茶山镇、企石镇、石排镇、常平镇、横沥镇、东坑镇、桥头镇等20个镇街纯使用粤方言,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厚街镇、虎门镇、大岭山镇、塘厦镇、黄江镇、谢岗镇等9个镇街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使用粤方言(其中莞城街道只有1个300多人的罗沙社区上岭村使用客家方言),清溪镇和凤岗镇大部分使用客家方言,樟木头镇则纯使用客家方言。
宗教信仰
东莞市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经东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共有58个,其中,有佛教寺(庵)38个,道教宫观6个,基督教福音堂8个、聚会点4个,天主教堂1个,伊斯兰教聚礼点1个。东莞市有3个市级宗教团体:东莞市基督教协会、东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东莞市佛教协会,还有伊斯兰教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筹备小组。
经济
综述
1978年8月,东莞引进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从此揭开了东莞改革开放的序幕。东莞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2023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114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478.18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4923.71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6:4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33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516美元),增长2.8%。
第一产业
2023年,东莞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41.02亿元,增长3.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3.2%;林业产值0.34亿元,增长29.5%,占0.6%;牧业产值1.28亿元,增长3.8%,占2.3%;渔业产值11.58亿元,增长3.3%,占20.7%。
2023年,东莞市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79亿元,增长6.4%,占3.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4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0.1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12万吨,增长11.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2.17万吨,增长2.6%;水产品总产量5.20万吨,增长3.8%;生猪出栏1.85万头,增长12.3%;家禽出栏70.06万只,下降8.0%。
第二产业
2023年,东莞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1.2%,股份制企业增长3.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7.4%,重工业增长1.0%。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下降0.9%,中型企业下降2.8%,小微型企业下降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03.97亿元,比上年增长89.8%。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7.21%,产品销售率95.66%,全员劳动生产率20.47万元/人。
第三产业
2023年,东莞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00.99亿元,比上年增长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4.24亿元,增长9.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3.87亿元,增长10.4%;金融业增加值830.43亿元,增长10.9%;房地产业增加值816.86亿元,下降6.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093.34亿元,增长4.8%。
2023年,东莞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3.3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利润总额446.20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5.5%,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8.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0.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0.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3.7%。
重要企业
2024年4月9日,胡润研究院于广州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Global Unicorn Index 2024),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其中,来自东莞的OPPO、vivo登上全球独角兽榜前100名(分列第15、第18),同时也是中国十大独角兽(分列第6、第7)。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幼儿园1288所,比上年末增加19所;其中省、市一级幼儿园702所。东莞市小学344所,在校学生83.68万人;东莞市户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东莞市初中210所(不含完全中学),在校学生29.57万人;东莞市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100%。东莞市普通高中58所,在校生13.01万人;中职学校28所(含技师、技工学校7所),在校生8.56万人。东莞市普通高等院校8所(含校区),在校学生15.87万人;2023年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学生5.41万人,毕业生4.61万人。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东莞理工学院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截至2024年5月, 东莞理工学院有教职工1865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39人、副高职称人员360人、博士947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超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近2万人。东莞理工学院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20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社会工作、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等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小学教育、英语、广播电视学等14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大湾区大学(筹建中)
201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东莞市筹建大湾区大学。2023年9月,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全面封顶。大湾区大学(筹)(以下简称“湾大”)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湾大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中国,辐射全世界,以理工为主、精理强工,致力于办成一所“国际水准、开放包容、湾区特色”,能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大湾区大学开展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形成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预计2030年达到在校生10000人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比例预计达1:1左右。2023年3月,湾大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
医疗
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医疗卫生机构419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个(含妇幼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53个。东莞市卫生技术人员7.02万人,医疗机构实有病床3.60万张。东莞市门诊量6879.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住院量135.74万人次,增长20.4%。
体育
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运动员共获得176枚金牌、159枚银牌、164枚铜牌。其中夺得国际赛事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4枚;全国赛金牌48枚、银牌30枚、铜牌37枚;广东省赛金牌123枚、银牌127枚、铜牌123枚。全年举办全市全民健身活动3028次,参加人数385万人次。东莞市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19012个(座),其中足球场866个,篮球馆434座,室外篮球场(灯光)6461个,健身路径1411条,室外游泳池617个,室内游泳池(馆)211个,室外羽毛球场1673个。东莞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1847个,销售总额40.77亿元,体彩公益金9.42亿元,其中市级公益金2.70亿元。
文化
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80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82个,公办博物馆18个,民办博物馆35个,文化广场756个,电影放映单位138个。东莞市公共广播节目43套,公共电视节目37套。2023年共发行报纸4054.44万份,其中《东莞日报》3898.20万份。电影观影1525.7万人次。
交通
综述
东莞市交通发达,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中国地级市前列,是广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点。东莞市拥有虎门港和东莞铁路口岸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连成一体,已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
公路
东莞市公路网络发达,有107国道、广园快速路、东部快速干线等10条路网道路,境内4条主干公路和13条联网公路均为一级公路。东莞市已形成了“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公路格局,高速公路成为东莞市民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中长距离出行的主要载体。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公路通车里程3542.33千米,公路密度144.00公里/百平方公里。
铁路
东莞市位于广州、深圳、香港三大核心之间,背靠“黄金内湾”,地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心,区位优势明显,铁路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东莞市已建成运营且在东莞设站的国铁4条、城际铁路2条。拥有虎门站、东莞南站、东莞海滨湾站(在建)、东莞站、东莞东站、樟木头站、常平站、东莞西站、东莞北站等火车站。
航空
东莞市没有机场,该市约8成空运货物通过香港机场中转。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内,按照香港机场货站标准建设,将香港机场货站的出口货物集拼、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物流核心功能跨境延伸到东莞,实现出口航空货物的“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的“直提”。
航运
东莞市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珠江主航道海岸线53km,内河水网密集,发展航运事业条件十分优越。至2019年底,东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65个,码头岸线长度20122米,全港吞吐量已达到 1.98 亿吨,对东莞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截至2023年底,东莞市全年公路水路货物运输总量15045.21万吨,比上年下降0.5%。货物运输周转量481.76亿吨公里,增长4.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900.54万人,增长28.0%。旅客运输周转量10.35亿人公里,增长60.7%。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19550.52万吨,增长14.9%。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底,东莞市共营运车辆数6330辆,公交纯电动化率达100%。公交经营线路466条,公交线路总长度8842公里,划设公交专用道62.5公里。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于2016年5月27日开通运营,里程37.8km、车站15座。2019年2月,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2号线三期计划2023年底开工;3号线一期也预计在2024年动工,2029年左右建成。届时东莞将拥有3条地铁。
人文
综述
东莞市是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有蚝岗贝丘遗址、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东莞可园、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东莞展览馆、高埗大桥、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等反映东莞人敢为人先和创新精神的场所,城市文化底蕴深厚、风土人情独特。
饮食
东莞菜属于粤菜中的广州菜系,是具有浓郁广东地方特色的汉族饮食文化,分丘陵、埔田、水乡、沿海片菜系等,且各有代表美食,如埔田片有大朗榄酱炒饭、水乡片有中堂鱼鲍、沿海片有虎门大宁蟹黄粥、山区片有樟木头客家咸鸡、土特产有荔枝、麻涌香蕉、厚街濑粉、厚街腊肠、白沙油鸭、虎门麻虾、虎门膏蟹、庾家粽子。东莞出名的食街有:花园新村食街,南城中华美食街,虎门新湾食街,长安新民食街,石排食街等。
东莞话通常称油角仔为“角仔”,客家话称“炸角子”,普通话读音跟“饺子”相近。过去家家户户春节期间都会制作油角仔。油角仔外形像饺子,“油角弯弯,家财百万”,过年时在桌上摆一盘,象征来年日子油润富足,是广东人必备的年宵食品。油角仔色泽金黄,香甜可口,外脆内酥,老少咸宜。制作材料主要是面粉、花生、芝麻、白糖等。
道滘裹蒸粽选用上等咸蛋黄、湘莲、绿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配制,再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粽叶包好,绑上东莞咸草,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数小时制成,道滘裹蒸粽粽香扑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芳香四溢,香嫩鲜美。
道滘粥是以肉丸为主料的米粥,在岭南粥品中独树一帜,在肉丸粥中独占鳌头。道滘历来是鱼米之乡,农产品丰富,加上人杰心灵手巧制作,创制了不少地方特产,道滘粥就是其中之一。道滘粥的主料——肉丸,创始人是道滘人叶成,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闻名。肉丸选用新鲜猪肉,切碎后用钢条敲打直至成为肉酱,使肉丸有韧性,弹性特强,入口香脆,佐肉不夺肉香,丸香不腻,齿颊留香,肉味久存。
自上个世纪30年代起,豉油鹅就成为了谢岗农家喜庆必备的菜肴之一,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摸索和加工,这道菜以入口香浓、软滑而驰名远近。制作时选料严格,一般采用成长期为128天的正宗清远走地鹅,这些靠吃小虫、小草长大的鹅,养到这个时候正好重约6.5至7市斤,用上等豉油加各种名贵香料腌制煮炖约80分钟,便成为一道令人齿颊留香的美食。
特产
虎门番荔枝主产广东东莞虎门镇,东莞及其附近栽培。粗鳞及细鳞两个品种。果质优良,果肉柔软细滑,风味特别香醇,且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和保健成份,具有清喉润肺、滋阴补脾之功效。
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东莞市水乡各镇区都有自己一个龙舟节目。东莞的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都夺得金杯。沙田镇还获得中留龙舟协会授予的“龙舟之乡”称号,在东莞市,龙舟竞渡早已发展成为一项群众踊跃参与的大型体育活动了。竞赛形式有两种:一是友谊赛,群众称之为“趁景”,不设奖品,也不需要主办单位组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往往会自发地进行比赛,这种比赛没固定时间、路线,聚散自由。另一种比赛形式是“放标”即“赛龙夺景”,群众称之为“斗标”、“斗大景”、“斗景尾”等。万江区由区府主办的龙舟竞渡场地,设地东江支流上,每次比赛的线路全程在30公里至40公里之间,共需3小时左右。参赛的龙舟起码有十几条,加上一些“趁景”的龙舟,总数往往超过五十条,是一项跨区甚至跨县的体育比赛。
卖身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每年二月初二开耕节,没有土地的农民自发来到东坑找雇主,茶摊、食挡、小农具、日常用品、农贸物资、杂物随之而设,形成了”卖身节“。解放后成为集工商、农贸、文化、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民众节日。近年,由镇政府推广,成为东莞市独有,最具民俗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东莞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以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而闻名中外,”食之令人畅然意满“的东莞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东莞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元一统志》、大德《南海志》均记有东莞荔枝,明天顺年间《东莞县志》卷一记载”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饴,其种不一,盖岭南之佳品也。每年蝉鸣荔熟的季节,荔枝产区都举办各种形式的荔枝节、荔枝品尝会等活动,成为招商引资、联络乡情的盛会。各大旅行社也纷纷组织以啖荔枝为主题旅游观光专线,使城市人亲临果林、亲摘荔枝、亲尝佳果,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艺术
东莞市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粤剧曲艺之乡”,涌现诸多粤剧名伶:何非凡、陈天纵、丁公醒、陈笑风、陈小茶、楚岫云、卢启光等。粤剧在东莞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粤韵金声”“粤剧黄金周”是东莞市传承和发展粤剧艺术的两大品牌活动。
东莞麒麟舞流行于山区,有三百多年历史。麒麟以双人表演,以寻青、惊青、闻青、试青,采青、吃青、吐青、呑青为主要情节,模仿猫狗,吻脚,吻尾、互相吻头、吻身等动作,约半个小时。2003年10月,樟木头镇举办全国首届麒麟舞邀请赛,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麒麟之乡”。麒麟舞作为清溪樟木头镇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舞麒麟是东莞客家人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据说,麒麟与凤凰、龟、龙并称“四灵”。
地区象征
东莞市市花为白兰花。白兰花,为华南生长的常绿原生植物。白兰花大而洁白,开放时朵朵向上。选择白兰花为东莞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风景名胜
综述
东莞市有经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旅游景区26个,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14个,AAA级旅游景区12个。截至2022年,东莞市全年总接待游客3886.26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3878.8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5.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74057.61万元。
重要景点
鸦片战争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馆里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鸦片战争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建馆初期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更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利于对鸦片战争遗址的管理,又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1987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分别管理沙角和威远岛诸炮台遗址。1999年12月,海战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是AAAA旅游风景区和民营国家森林公园。东莞观音山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园内繁衍着近千种野生植物和300余种野生动物。景区内有古树博物馆、揽秀台、观瀑台、许愿池、五福林、吉祥苑等景点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将住宅、庭院、书斋等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约2200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
香市动物园是一个集野生动物饲养繁育、科普、科研、保护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园内展出动物百余种、二千余头(只),有东北虎、亚洲象等国家一类保护野生动物;有来自澳洲的袋鼠、黑天鹅;有来自非洲的长颈鹿、河马;还有来自美洲的羊驼、松鼠猴等珍禽异兽。园内建有海洋动物表演场和综合表演场。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是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武装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专题纪念馆,于2005年9月3日建成开放,于2020年9月18日闭馆升级改造,于2021年6月24日重新开放。纪念馆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遗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馆区占地面积53319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989平方米,是当前广东规模最大、设置水平最高的遗址类抗日战争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内设基本陈列展厅、临时展厅、报告厅等,室外设有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游客中心、栈道和休息亭等。
对外交流
国内
国外
著名人物
明清以来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产生重大影响的32位东莞人包括著名将领何真、罗亨信、袁崇焕、张家玉、陈策、邓安邦、蒋光鼐、李章达、王作尧,有开宗立派的业界巨擘王宠惠、邓植仪、王吉民、谢志光、林克明、张松鹤、莫伯治、邓锡铭、毛炳权、李衍达,有独领风骚的学界泰斗陈建、伦明、居巢、居廉、容庚、容肇祖、张荫麟、邓白、何镜堂,还有体坛名宿陈镜开、时代精英王志东等等。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东莞市志.东莞地情资料数据库.
自然地理.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