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彭氏
中华彭氏的分支
陇西彭氏是中华彭氏的一个分支,堂号为陇西堂,是彭城堂彭氏的分支。这个家族出现过楚国令尹彭仲爽、汉代名臣彭宣、五代安定王彭玕等著名人物。
家族起源
起源一
商王武丁时期,大彭与豕韦、诸稽三国被武丁灭亡。大彭王室四散逃亡。其中有一部分彭人逃到陇山以西,称“陇西”。位置是陕西陇县西北、宁夏固原东南和甘肃庆阳平凉等地区。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彭国,后抱着灭国之恨,参与了牧野之战,成为征商主力之一,为牧誓八国之一。
起源二
秦灭六国,迁六国贵族大姓入关中。彭仲爽五大房的子孙,在楚亡时大部分逃亡各地,而有一支后裔就因此进入陇西,繁衍出最初的陇西彭氏一脉。史籍记载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彭仲爽,春秋人。春秋初期,楚文王(楚文王元年为公元前690年)伐申国(今河南南阳),授仲爽为令尹(为楚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先助楚文王灭掉申国,后于公元前680年又灭掉息国(为西周分侯的诸侯国,在今河南息县西南),因相楚有功,楚文王赐仲爽广地,其家世为楚大夫(在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
彭仲爽为楚国令尹
陇西彭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彭氏家族。是彭姓的郡望之一。
家族迁徙
陇西彭氏自开创以来,天下有许多彭氏堂号源自于此。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陇西彭氏为避战乱,决定除部分留守陇西外,其余分数支迁往不同地域。在各地与其他彭氏汇合,统一堂号,再次扩大陇西彭氏的家族规模。至此开始,陇西彭氏的组成已经再不局限于原来在陇西生活过的彭氏族人,而是所有自愿加入陇西彭氏一族的彭氏族人。这让陇西彭氏的家族规模进一步扩大。
家族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
开基祖之一的彭仲爽任楚国令尹,掌军政大权。助楚文王灭申、息两国。因相楚有功,楚文王赐仲爽广地,其家世为楚大夫。彭姓因此成为楚国贵族。
西汉时期
陇西彭氏一族在淮阳阳夏,出现了名臣彭宣、位列三公,封爵长平侯
三国两晋时期
位于陇西襄武的彭祈,在三国时期参加魏军。于洮西之战时,彭祈在危难之际出奇谋,掩护刺史王经突围,得到上级赏识,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成年后因功升任陇西郡右职,接着擢升为雍州别驾从事。西晋时期,彭祈受命为凉州护军将军,与先后继任的凉州刺史苏愉杨欣密切配合、稳扎稳打,收复了凉州。其后历任酒泉太守、略阳太守,官拜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彭祈在平定变乱、安抚西陲的过程中劳心劳力,功业显隆,获得过七次封侯的资格,每次都谦逊退让。后于太康十年(289)三月卒于任上,年仅四十九岁。晋武帝派使者前往凉州监护他的丧事,并表示“君秉心公亮,所莅有方,不幸殒殁,朕甚痛惜”。在《金石录》与《全晋文》中收录的《晋护羌校尉彭祈碑》中记载了他的一生。
唐朝时期
据地方《彭氏族谱》记载,彭宣二十四世孙彭景直居瀛州,于唐朝中宗景龙二年时,中戊申科进士第一名。
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使彭姓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
五代十国时期
彭构云五世孙彭玕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安县油田镇山口村。后封安定王。
彭玕第三子彭彦昭,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马步军都指挥使,迂镇南军节度使,武安军衙前兵马使,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兵部尚书辰州刺史,后获赠龙图阁学士
彭玕之弟彭瑊溪州刺史第一代土司王,后彭瑊之子彭士愁(本名彭彦晞)世袭他的职位,与其后人开创了八百多年的永顺土司
彭玕侄子彭彦章,历官检校司空。曾任吉州刺史。后授袁州刺史。被署为百胜军指挥使(一说吴高祖在他被执后署为百胜军使)。参与象牙潭之战,兵败被俘,归顺杨吴政权。公元920年,钱元瓘攻杨吴。彭彦章带兵激战于狼山江面。钱元瓘用智借风,彭彦章兵败,裨将陈汾按兵不救,彦章兵尽自杀。吴高祖杨隆演为他诛杀陈汾,籍没陈汾家产,以一半赐给彭彦章家,廪养他的妻子终身;追赠他为镇国大将军淮南节度使
北宋时期
彭玕后人彭思永为天圣五年(一零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
彭汝砺为彭构云十三代孙,彭玕八代孙,是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历任保信军推官潭州军事推官。后补国子直讲,改任大理寺丞,提升为太子中允
彭汝方是彭汝砺之弟,因彭汝砺为官,彭汝方便荫为荥阳尉、临城主簿。彭汝砺卒时,他弃官归葬。丰稷留守南京,辟司录。宣和初,通判衢州,使者疏其治状,擢知州事方腊起睦之青溪,与衢接境。寇至,无兵可御,众望风奔溃。汝方独与其僚段约介守孤城,三日而陷,骂贼以死,年六十六。徽宗褒叹之,超赠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曰忠毅,官其家七人。
彭玕十一世孙彭延年被任命为知潮州事,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之一。
家族支脉
起源
起源于彭城堂彭氏
分支
陇西总堂下有“番衍堂”
宗亲堂号支脉
淮阳堂:始祖彭宣
宜春堂、三召堂:始祖彭构云
十策堂:始祖彭汝砺
报本堂、无极堂:始祖彭延年
陇西彭氏名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3 07:57
目录
概述
家族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