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是
秦王朝的巨大
宫殿,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作品依据史料和考古的现阶段发现,试图用三维
图像化方式呈现出阿房宫的真实原貌,把这座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直观地奉献给读者。前后用了近十三年时间,相继创作了“S217大型掘性都成坑石《阿房宫雕》” 、“S317旗降石《阿房宫雕》”、“S212掘性高山石《阿房宫雕》”、“M269高山冻石《阿房宫雕》”和“S215多色皮田黄石《阿房宫雕》”共五件作品。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来刻画这座实属罕见的宫殿,留给人们无限暇想和想象空间。
创作背景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现发现的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
据有关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另据《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即便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汉书·贾 阿房宫遗址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199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已发现的较显著的建筑遗迹。
此外,据考古发掘前殿遗址中有绳纹、布纹瓦片,分别有一戳印“千(隶体)右(篆体),北司(篆体)”文字;上天台遗址台下四周地面散见战国晚期至秦的细绳纹和中绳纹瓦片、几何纹空心砖块、红陶釜片和许多烧红了的土块;磁石门遗址准确位置,历来说法不一。《三辅旧事》指为阿房宫的北阙门,《雍录》指为阿房宫的西门,《三辅黄图》指为阿房宫前殿之门。其位置据《西安地方志丛书·汉代长安词典》载:“磁石门遗址在今咸阳东南的双楼村(今三桥镇双楼寺)。”90年代,在三桥镇阿房宫殿遗址北面(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院内)发现夯土层,文物部门推测此处可能是秦磁石门遗址,并设有磁石门遗址的保护标志。磁石门为秦阿房宫门阙之一。秦阿房宫的建筑以磁石为门,一是为防止行刺者,以磁石的吸铁作用,使隐甲怀刃者在入门时不能通过,从而保卫皇帝的安全;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秦阿房宫前殿的神奇作用,令其惊恐却步;此外,在前殿东北200米处有一“北司”建筑遗址,发现排列有序的大型石柱础和绳纹瓦片,瓦片上有“北司”、“左宫”、“右宫”、“宫甲”等小篆文字;在今阿房宫村北高窑村发现秦代麻点纹板瓦、筒瓦、
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和著名的
高奴禾石铜权;前殿正北约1公里的小苏村,发现铜建筑构件6件。一件可能是铜柱础,一件是门砧,一件是户枢,其他3件都是作加固木质梁柱用的;前殿北约3公里的后围寨村北有一高台建筑遗址。出土有用花纹空心砖砌筑的踏步和排列有序的柱础石、五角陶质水道,也应为一宫殿基址。
阿房宫的考古发掘工作还刚刚开始,一些文章便迫不及待地对阿房宫下结论,这显然是轻率的、幼稚的和不负责任的说法。对秦陵工程考古陆续有新发现便是明证。
阿房宫考古队李毓芳认为要下结论为时尚早,“要搞清阿房宫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全部事实之上。” 笔者认为这观点是对的、客观的。
关于阿房宫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传说毕竟是传说,但要作为创作《阿房宫雕》的依据显然丕不可取。
美丽的故事并不都是喜剧,阿房宫以它悲情的色彩沉淀了它的美丽。千年已逝,我们依然能从它的遗址中感觉到它摄人心魄的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时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对阿房宫会心的描写,其实杜牧见到的也只是阿房宫遗址的残垣断壁,可见阿房宫的气势何等宏伟!
为了能把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真实的原貌用三维图像化方式呈现出来,创作者收集了几乎所有能收集到史料,并密切注视着
阿房宫考古队新的考古动向。1993年他发表了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神女雕》,在这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他以以极其优美的画面展现出当时阿房宫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为了让世人能亲自目睹这座实属罕见的宫殿建筑,创作者在创作了《神女雕》之后,又以微画雕方式创作了好几件不同版本的《阿房宫雕》,留给人们无限暇想和想象空间。
作品一
作品简介
该艺术作品用一块平卧式
掘性都成坑石来雕刻的,以
散点透视构图法从高空俯瞰这座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作品画面宏伟壮观,远视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近观之,则“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让读者能亲自目睹这座实属罕见的宫殿群
全貌。
作品基本信息
【名称】S217大型掘性都成坑石《阿房宫雕》
【材质】掘性都成坑石
【规格】29.0×10.×9.0cm
【技法】微画雕
【作者】初山
【年代】2003年
【编码】S217
作品赏析
上林苑中朝朝暮暮,阿房宫深旌旗不挠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S217大型掘性都成坑石《阿房宫雕》把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美女成千上万的景观用画面呈现我们面前。勿用置疑,这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千楣凤起,万ㄆ鸾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作品以精美的画像展现了阿房宫“千楣凤起,万ㄆ鸾浮”丰富多彩的艺术构建。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作品以当时土木结构为特色的古建筑造型,刻画了这座“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千楣凤起,万ㄆ鸾浮 。”的阿房宫宏大壮丽的建筑群。其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房池深浴美女,上天台上祈天神
从三桥街往南,行七八里路,有两个村子合称巨赵,这里是当年宫内有名的“
上天台”。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已发现的较显著的建筑遗迹。
传说秦始皇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以后,便一心想着长生不老,便四处搜罗术士丹客,并按他们意见挖掘了一个“阿房池”,挖出的土方筑成“上天台”。“阿房池”从南山引来清沏的泉水,秦始皇天天带心爱宫女登台烧香,一则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以祈祷天神;别则为了求寿,而后一起沐浴阿房池中…
挖筑“阿房池”因人力不足,还从秦皇陵工地抽调民工来。传说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建造“阿房池”还为了希望他深爱的女子阿房能突然在池中出现。
传说后来的“华清池”题名正来自“阿房池”的典故。
作品上方用夸张的手笔把“阿房池”雕成又大又深的一个沐浴池,即“阿房池”;其左上方为秦始皇天天登台烧香祈祷天神的“上天台”,不过,台未完工秦始皇便在出巡的路上死去了。
《阿房宫赋》与《阿房宫雕》相得益彰
杜牧写《阿房宫赋》可能也只看到遗址,文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说是否属实,尚待考证。但这篇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故这件艺术品中也由怀禅(详见:
怀禅八大刻_)微刻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全文。毕竟《阿房宫赋》是我们能见到的描写“阿房宫”文学作品最详尽的史说。
作品二
作品简介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强盛,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相传
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即便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该作品巧取旗降石中紫色条块,从
中国古建筑角度来刻画数百所形状各异的大小殿堂,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建筑,确为中国古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品基本信息
【名称】S317旗降石《阿房宫雕》
【材质】旗降石
【规格】8.0×2.5×11.0cm
【技法】微画雕
【作者】初山
【年代】2005年
【编码】S317
作品赏析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数百所
旗降石《阿房宫雕》巧利用石头中
紫色条块,从中国古建筑角度精细刻画数百所形状各异的大小殿堂,来展现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建筑奇观。但见楼阁高耸,遮天蔽日,迤逦曲折地延伸开来…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作品依据史料和考古新发现,力图再现阿房宫宏大的
建筑群。
殿堂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作品中刻画了阿房宫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殿堂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殿依山偎谷,槛廊连缀,展现出中国古建筑风貌。阿房宫属世界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旗降石《阿房宫雕》 让我们目睹了这座建筑奇观。 显示在秦王朝时代中国古建筑其结构主体的
木构架已趋于成熟。
(图片见图册“S317旗降石《阿房宫雕》”)
秦阿房宫的建筑以磁石为门
“磁石门遗址在今咸阳东南的双楼村。磁石门为秦阿房宫门阙之一。秦阿房宫的建筑以磁石为门,一是为防止行刺者,以磁石的吸铁作用,使隐甲怀刃者在入门时不能通过,从而保卫皇帝的安全;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秦阿房宫前殿的神奇作用,令其惊恐却步。作品正面右下方刻画了这座高大坚实的“磁石门”,这是进入阿房宫的必经之路。旗降石《阿房宫雕》精心雕刻了“磁石门”借以反映当时统治者对自身安全防患甚严。
(图片见图册“S317旗降石《阿房宫雕》”)
作品三
作品简介
这是用一块
掘性高山石来做材质,该石头顶部为红色,下半部为暗灰色,其中间隔着一条乳白色的条带,这恰好为作品刻画“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的场景。
但见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长桥横卧,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来到
秦国,日夜献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
宫女。这些宫女肌肤、姿容都娇媚极了。画面上有一群宫女依着围栏久立远视,她们在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吗?可这里的宫女成千上万,即便
秦始皇一生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呢…
作品基本信息
【名称】S212掘性高山石《阿房宫雕》
【规格】9.0×4.0×4.0㎝
【技法】微画雕
【作者】初山
【年代】2007年
【编码】S212
作品赏析
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屋角互相对峙。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贾山传》中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怎么巨大的工程需要多少木材呵。难怪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惊呼:“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呵!”
(见图册:S212掘性高山石《阿房宫雕》赏析)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这块掘性高山石中间有一条乳白色的条带,这恰好为作品刻画“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的场景。“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
(见图册:S212掘性高山石《阿房宫雕》赏析)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辞别了自己国家车来到秦国,在阿房宫里日夜献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她们开妆镜,梳晓鬟,把自己打扮得娇艳欲滴,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作品画面刻意描画了她们依栏久盼的各种姿态,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这里的宫女成千上万,可怜的这些宫女们,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呵。
作品四
作品简介
该作品用一块半透明的寿山
坑头冻石来雕刻,该石大部为 白色,微透明,刻意留着空白,并由怀禅先生微刻上杜牧阿房宫赋原文;而可贵的是其上部呈桔红色,间或有些灰色和浅黄色,则雕刻了“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宫殿。作品以图像化方式
远眺这座被宫墙紧紧围起的阿房宫建筑群,其
朦胧的写意刀法给读者增添的不尽的暇想…
作品基本信息
【名称】M269高山冻石《阿房宫雕》
【材质】寿山坑头冻
【规格】6.0×4.0×7.0cm
【技法】微画雕
【作者】初山
【年代】2007年
【编码】M413
作品赏析
远眺宫墙紧紧围起的阿房宫建筑群
这块半透明的寿山坑
头冻石大部为白色,微透明,可贵的是其上部呈桔红色,作品以图像化方式远眺这座被宫墙紧紧围起的阿房宫建筑群,“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宫殿时隐时现,这种朦胧的写意刀法把“阿房宫雕”蒙上了一层
神秘色彩。
上天台阶直通台下,阿房池水澄如练
让我们把视线越过宫墙,宫内春光乍泄,云霞成绮。沿着直通台下的上天台石阶向上攀登,水澄如练的“阿房池”突现眼前。“上天台”是秦始皇为祈祷天神让其长生不老而修筑的;而“阿房池”则传说当年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叫“阿房”,筑池而期盼她的出现。高山冻石《阿房宫雕》用微画雕技法再现了这段传说故事。台未完工,赢政便在出巡的路上死去了,到底没有长生;池虽挖成,可“阿房”始终没来。作品别出心裁刻画了这传说,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阿房宫从骊山之北构筑宫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阳。高山冻石《阿房宫雕》巧妙地利用石头上部呈桔红色,间或有些灰色和浅黄色,刻画出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长桥横卧在渭水上,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此场景显得格外彩色斑斓。
作品五
作品简介
该石料为一块重80.6G的多色皮
田黄石,正面白色外皮,另面有少许乌皮,红筋成格,肌理有萝卜纹,质地脂润,温柔可爱,呈黄色,美中不足的是棱角明显。这块田黄石按传统雕刻法只会施以简单的
薄意,而作者却别出心裁,利用正面底部白皮较厚,肌理有萝卜纹十分明显等特点,把作品从底部越过宫墙以
窥视宫内场景角度进行雕刻,中心部分由怀禅微刻杜牧阿房宫赋全文,左上角隐约可见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另一面以黄色为主,有少量乌皮包果,质地脂润,通灵、纹细,作品则把少量乌皮刻成树木花草,而黄色通灵部分布局成宫女们在阿房宫生活场面。但见三五成群或嘻戏于舞台,或泛舟渭水河中…这件《阿房宫雕》则侧重于刻划阿房宫内宫女们平时
生活场景。
作品基本信息
【名称】S215多色皮田黄石《阿房宫雕》
【材质】田黄石
【规格】3.5×4.5×1.3cm (80.6G)
【技法】微画雕
【作者】初山
【年代】2004年
【编码】S215
作品赏析
越过宫墙窥视宫内场景
这块多色皮田黄石正面底部白皮较厚,田黄石《阿房宫雕》则利用这较厚白皮不同于上部的质地,将其雕刻成厚厚的宫墙,以表示阿房宫戒备森严。越过宫墙窥视宫内场景,但见左上角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其壮丽景观跃然眼前。
宫女们或嘻戏于舞台,或泛舟渭水河中
该石头另一面以黄色为主,有少量乌皮包果,质地脂润,通灵,作品则把少量乌皮刻成树木花草,而黄色通灵部分布局成宫女们在阿房宫内生活场景。但见三五成群或
嘻戏于舞台,或
泛舟渭水河中…
这些宫女原是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她们奢华惯了,来到秦国在阿房宫里日夜献歌奏乐,一心盼望有朝一日皇帝能亲自宠幸于她们…艺术作品田黄石《阿房宫雕》以
精细的
刀法,把阿房宫内宫女们生活场面表达得淋漓尽致。
(部分资料来源:1、徐林:《阿房宫雕》让世人亲自目睹这座实属罕见的宫殿;2、初山微画雕怀禅微刻 《阿房宫雕》二件 )
作者简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
朏头村,现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楼区。 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
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初山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近期作品有《
神女雕》、《
三山缱绻几千秋》、《
岁月雕》、《
十朝都会南京城》、《
夕曛仙岩》、《
仙家胜景正斜曛》、《
昆仑魂铸神仙泉》等。(详见初山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