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化就是指将各种复杂多变的
信息,来制作“
图像”的进程。这些“图像”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甚至还可能是多维的。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以形象的、甚至
栩栩如生的
图像来显示存在状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像化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平面化与世界性。因而也成为当代信息
传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基本释义
图像化不同于“图像”,后者仅仅将信息转变为可以用视觉或触觉能感觉到的景像或影像,或就是指各种
图形和
影像的总称。而 图像化则是将各种
复杂多变的信息,这种信息包括由
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后者也称为社会环境)等,用
视觉或
触觉来“感知”的,以“图像”手段表达内容的一种进程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感知能力则是说通过感觉器官感觉某样不可视或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并能通过感觉描绘出其具体形状或者运动状态的一种超能力。“图像”只是形式、而图像化才是内容。
定义解释
解释一:图像化就是指将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来制作“图像”的
进程。借以从这些“图像”中获得对“信息”的感知。这些“图像”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甚至还可能是多维的。
解释二: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以形象的、甚至栩栩如生的图像来显示存在状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像化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平面化与世界性。因而也成为当代信息传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发展历史
图像化的发展
图像化历史悠久,早在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发明了
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Hieroglyphic)就是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使它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实际上这就是把要表达物体图像化。 “图像”是孤立单个画面,而 “图像化”则是由单个画面
联想到整个系统,从而才有可能发明了
文字。 人们常常把“图像” 与“图像化” 混为一谈,其实这是很错误的,它混淆了形式与内容,同时也错误地把
感觉和
感知等同起来了。必须强调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是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图像只能感觉,而图像化则是在图像作为载体中而感知事物的本质。
例如中国
甲骨文的象形字“龙”字 就是通过各种传说予以“图像化”的产物。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不再只满足于“
壁画”、“
象形字”等单个平面图型上劳作,一方面对这些单个平面图型通过“感知”联系了起来,去继续创作更多的类似可“联想”的图型,这便是我们上面说到的文字的发明;另一方面则对已创作的图型进行改造,进而引发了文字的演变。再者,为了更形象地表达信息的形似性,石雕、以及以后的
青铜器等便应运而生,这种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三维图像化进程,因为它们是立体的,既可视又可摸,即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来“感知”的内容。
近代由于计算机图形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又把很多“图像”有机地组织在 一起,如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奔跑的马等等,这便是
二维图像化所表达的可以是
三维的、甚至还可以是
多维的图像实例。屏幕上的奔跑的马之所以有动感,是感知到四维图像的反映,实际上还是二维图像所表达的内容,因为它们只是由二维图型有机组合成的,仍是很多平面的马的照片。图像化时代悄然来到。
在这个图像化时代里,人们越来越依赖种种图像生活:从图像获得知识技能,从图像感知历史风云,从图像看到大是大非,从图像获得海外奇观,图像甚至让我们看到了我们不可见的“现实”:粒子、精子、脑波、宇宙景观、心灵的震颤。我们的认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通常所说的图像,其局限性只呈二维,目前我们也偶见到在三维雕刻品上能够感知到诸如表达“声波”、“
时间”、“温差”等三维图像化所表达出的感知。如一件叫《
神女雕》的微画雕艺术品,把数千年时间和人文故事浓缩其间,所力图表现的就是三维图像化中表达多维的感知。
随着科学进一步发展,更多复杂的图像化的例子还将会不断出现。
图像化类别
“图像化” 以其形式来说可以有如下类别:
(一)、二维图像化
二维图像化:其载体为呈面性,被长、宽两个方向确立,即由人为设置边界面围合成的二维空间虚拟现实。它不同于二维图像,因为二维图像化所表达的可以是三维的、甚至还可以是多维的。通过这些图像或影像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来“感知”。注意:这里的“感知”的意思是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例如,上面所提到的在屏幕上奔跑的马被感知有动感等等。
图像化在表达上的一个很重要特征是平面化与世界性,这是一种以二维图像化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 在当今图像化的世纪里,几乎很多活动都难以逃脱被图像化的命运。甚至文、美术等等。
(二)、三维图像化
三维图像化:其载体为呈体性,被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由人为设置边界面围合成的是三维空间虚拟现实。它不同于三维“图像”,这里所说的“图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可视又可摸,三维图像化即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来“感知”的内容。所以三维图像化所表达的内容可以是四维的、多维的。同样的,它可以通过这些雕件、塑像等来“感知”。
(三)、四维图像化和多维图像化
四维图像化:其载体应呈时空流动性,被长、宽、高和时间四个方向共同确立,由人为设置边界面围合成的是四维空间环境。四维图像化所表达也可以是四维的还可以是多维的。只是人类目前还不能理解到多维。它只是推理。所以还没见“四维图像化”的载体可以用感知的实例,也就是说四维图像目前还无法创建,当然谈不到四维图像“感知”了。
现在科学家的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是十一维的,不过这仅仅只是理论,人类的理解尚需时日。
图像化是人类一种形象的思维的升级
正如
数字化是智能技术的基础一样,图像化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
形象思维升级。 “数字”只是“
数字化”的载体,“图像”也只能是“图像化”载体,前者是为后者服条的。“数字化”不同于“数字”, “图像化”也不同于“图像”,它们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以所谓“文学图像化”为例,在人类历史上,图像和文字之间一直存在着争夺和较量。正如米歇尔所说:“文化的历史部分就是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争取支配地位的漫长斗争的历程,任何一方都是为自身而要求一个可以接近自然的特权。” 人类早期是“图像”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正是由于“图像化”发展才产生了文字,石雕、青铜器等产生也正是”三维图像化推动的结果。文字被发明以后,图像一直被压抑,这里隐含着文字的霸权。认为图像是“肤浅”的,毫无思想深度,人人可以读懂的,而更糟的是人们又把“图像”与“图像化”等同起来,因此也对图像化予以鄙薄。而
后现代社会填平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鸿沟,使得图像化时代的回归,“
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信息的公共化和图像化消费的全面普及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图像化为大众化的意识形态表达提供了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改变了文学和文化消费的载体和手段,文学的图像化消费正是这种新时代的产物。图像化成为人类一种形象思维的升级观念已不可忽视。
主要误区
信息时代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
信息量,
信息传播的速度,
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
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类进入了
信息时代。一时间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讨论“图像化”这一话题,什么“文学图像化”、“数字图像化”、“绘画图像化”等等,凡能加上“图像化”的似乎都很新潮。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害怕因为“图像化”时代的到来,而使得人类失去了
思维能力,这些人把所谓“图像化” 单纯理解为“图像”、“读图时代”,他们所理解的“图像化”只是平面图像或视像,殊不知其信息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环境。亚泉 《物质进化论》说:“宇宙间三者(物质、生命、心灵)以外,别无现象,则所谓定理定法者,即在此现象之中。所感所知者,亦感知此现象而已。” 图像化正是这种现象所感所知者,而“图像”只能所感物质,却无法见到生命、心灵的进程。所以说“图像化”是人类一种形象思维的升级,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把信息转变为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来感知的图像、雕像或影像的“图像化”,不但没有放弃思维的辅助,只会“在感知基础上,去提升你的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