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曛仙岩》是用一块寿山芙蓉石做材质,该石头在淡黄通灵处有“桔柚玲珑映夕阳”之韵致,色红部分则红块片片,娇艳夺目,作者巧妙地利用石头巧色,以
散点透视构图法把瓯海
仙岩“丹霞映壁”等景观融人画面中,应用微画雕技法精心雕刻了“夕曛仙岩”,并对仙岩“夕曛”场景刻画得酣畅淋漓。正如作品题刻诗中说的:“红透半边天,夕醺犹煦煦”,把个风景优美的仙岩直观地突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身处漫山绿,心映一片红,忘了尘世烦恼。作品图片常被艺术爱好者和喜欢旅游的朋友引用、收藏。
作品简介
《夕曛仙岩》也被叫作“仙岩夕曛”,是用一块
寿山芙蓉石来做材质的,以
散点透视法把瓯海仙岩诸多迷人的景点布局在一起,用
微画雕技法雕刻而成的一件意境深幽的艺术作品。让人身不由主地把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仙岩。
该作品发表后,被很多
网站所转载或引用,尤其秀丽的“绿”意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其图照深受艺术爱好者和喜欢旅游的朋友所收藏。
写作背景
多年前,作者与同伴一起去岭南大明山旅游。傍晚,见到一巨型山石在夕阳下红得通透,当地传说,这是神仙经常出没的地方,故名《仙岩》。
远近百姓常到仙岩上香祈福,文人墨客也留下不少诗词,这些语词多是歌唱山水、咏叹娅仆和特掘的美事的。
其实,中国有很多景区,都有叫《仙岩》的景点,其中尤以瓯海仙岩最为出名。
瓯海仙岩之出名,始于山水诗开山祖谢灵运曾蹑屐来游,仙岩遂大显于世。后又有明朝 “榜眼王”王瓒写的《游仙岩寺》。更使瓯海仙岩美景远扬,吸引了许多游客。
瓯海仙岩的出名,还在于朱自清描写其景区的梅雨潭,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把仙岩的《绿》发挥到极致!而明朝王瓒《游仙岩寺》诗中就点出了“绿”是仙岩的“灵魂”了。这篇朱自清的《绿》,我在初中语文中也读过。
数年前创作者又与朋友数人一起壮游去过仙岩,去的理由则是为了寻迹弘一法师到过的伏虎寺,弘一法师堪称才华横溢的全方位艺术家,听说作者很敬仰他!
作者雕刻“仙岩”(如同雕刻其他作品一样),不会只写生,而总想着如何把“仙岩”文化提高到一个层次,所以往往都在时隔一段时间后再来构思,再来雕刻的。这件《夕曛仙岩》又名《仙岩夕曛》于2008年脱稿。
作品赏析
更上经楼看瀑布,半山梅雨正濛濛
《夕曛仙岩》艺术作品用
散点透视法来布局,创作者刀法娴熟,其微画雕独特的技法所表现出的立体感,清新自然,淡雅韵致。这里的升仙岩旁的庙寺香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画面中有一处刻画的“更上经楼看瀑布,半山梅雨正濛濛”景点,其层次特别分明,让人身不由主地坠入画面中。
龙须潭-丹霞映壁蜀锦摊
作品中的“龙须潭”呈现出丝丝缕缕的绸带,凌空万尺,随风飘舞,熬是美妙。画面会让人产生联想到龙须潭在日月更替之中极富精彩个性,盛夏“森森六月生严寒”,隆冬“百龙倒挂青天上,千里匹练垂冰丸”,傍晚“丹霞映壁蜀锦摊”,入夜“明月照涧流金丸”,当遇到天气骤变,台风肆掠之际,“风雨相加怒气博,下坂骏马添羽翰,”,“壮如钱塘八月潮,排山倒海扬狂澜”。
龙须潭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相传轩辕黄帝在仙岩梅雨潭炼丹成仙后,乘龙飞去,途径此处时巅,龙须不慎被岩角拽掉一缕,远落在峭壁之上,即形成今天的龙须潭。
潋滟波光“梅雨潭”
作品画面所呈现的“梅雨潭”,潋滟波光在隐隐跃动,令人心迷。潭畔,但见山梁一道飞瀑冲山而下,仿佛听到哗声不绝。潭周边的山岩被夕阳曛着红得通透。
下面的岩石,经千百年的淘洗,早成了一圈圆圆的潭水。或许就是朱文中那“皱缬”的梅雨潭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艺术作品《夕曛仙岩》还给我们刻画了阳春三月,仙岩的许多美丽风光,在这面面中,你好像感觉到步入了杏花盛开的时节,这时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在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题《仙岩夕曛》
雕刻《仙晨夕曛》即将完工时,友人读了这作品,和我一起谈感受,对这作品特别喜爱,于是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就画面做了描写,后来我就将其写成一首五言诗,虽然仓促些,但倒也形容得当,我也把这首五言诗题刻上了作品,并取诗题为“题《夕曛仙岩》”,后又名“题《仙岩夕曛》”。
题《仙岩夕曛》
妙手铸名山,炫奇甲寰宇,
使者神仙俦,相招游净土。
西郊有仙岩,耸崒临江渚。耸(耸)崒(同萃)
拾级穿曲洞,豁然开肺腑。
倚石结危亭,凿壁构廊庑。
登巅穷远目,群峰互肱股。(股肱的倒装)
小者似小儿,大者尊如父。
雄者若伟男,秀者添媚妩。(妩媚的倒装)
不顾整与斜,那计仰与俯。
夭矫若游龙,低伏如蹲虎,
下视城郭中,楼阁立无数。
民风仍纯朴,仿佛古邹鲁。(孔子鲁国人,孟子邹县人,指文化名邦)
园林亦殊胜,差比在瑶圃。
假山纷错牙,间有植嘉树。
徘徊不知倦,浑忘晚与午。
外看如孤屿,屹立如石鼓。
江流滚滚去,唯其是砥柱。
鱼虾游泳乐,无忧遭网罟。
日暮红霞飞,风高黄叶舞。
红透半边天,夕醺犹煦煦。
结境不计年,奇珍亦千古。
戊子初秋 初山铁笔
身处漫山绿,心享一片静,忘了尘世烦恼,这便是我雕刻《夕曛仙岩》的初衷。
细腻的笔触,美丽的景观
作品用细腻的笔触还为我们雕刻了许多美丽的“夕曛仙岩”景观。如唐.姚揆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 ;又如弘一法师到过的伏虎寺;“松林久伫衣襟绿,花径徐行屐齿红”等等景观。
作者简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
朏头村,现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楼区。 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
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代表作有《
神女雕》、《
三山缱绻几千秋》、《
雾里月里看峨眉》、《
白牡丹养生瓶》、《
梦入江南烟水路》等。(详见初山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