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安殿是古代亲王或
诸侯王的宫殿,多见于小说和戏曲(与皇帝的“金銮殿”对应),形制在《
大清会典》中有规定,亲王是面阔7间,郡王是5间,亲王的前墀(月台),郡王的则没有。贝勒以下正殿称堂,不设前墀。前墀环以
石栏,
台基高七尺二寸,郡王府基高五寸,但现存王府建筑中还未见到有栏杆的实例。
屋顶一般采用歇山顶,亲王的可用绿琉璃瓦,据《大清会典·工部》记载的规定,亲王府“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郡王府(亲王世子府)无此规定,但在叙述了郡王府的建筑形制之后,最后有一句“余与亲王同”。也就是说郡王只能用灰瓦。官员宅第厅堂均不得使用
歇山式。清代后期的王府,比较简朴,多用
硬山顶,反映出财力的衰退。
银安殿不能使用皇帝专用的和玺彩画,但可以用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如
金琢墨石碾玉,龙锦
枋心;套殿可用
墨线小点金。大殿井口天花可用
坐龙。
。历史上,只有
裕亲王府(今已不存)如此,其他王府最多面阔七间,还有更多是
单层建筑,面阔五间的。郡王配楼五间。
银安殿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七个,郡王五个。
正脊两端用
螭吻,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郡王绘画四爪云蟒,各色花卉。正殿不设座,余与亲王府同。
北京现存十几座王府,保存完好的已不多,比较有代表的如:
恭亲王府银安殿,新修复,面阔五间歇山顶。
恭王府当中最主要的建筑就是一座银安殿,这是恭王府举办重大庆典的地方,银安殿是两年前专家们根据历史资料重新修建的,绿色
琉璃瓦屋顶的银安殿气势恢弘,屋檐下的彩绘金龙让银安殿更显气派。在恭王府府邸中,最被公众所熟悉的是多福轩,这是恭亲王会客的地方,曾经在此拍下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都是按当时的原状摆放的。
银安殿是个民间俗称,也有叫
银銮殿的,是从金銮殿这个俗称上衍生出的名词,用来称呼清代王府的正殿
这是因为清代王府的正殿是一种
宫殿建筑,这与一般京城内的官僚住宅的正房具有明显的区别,这表明它的主人身份的独特
这些从
紫禁城里出生,然后走出皇宫到民宅之中开府为家的皇子,在王府建筑上依然要延续紫禁城的许多
做派但这是后人臆造的东西,历史上清王府正殿并无匾额,上图拍摄的
郑王府照片中可以证明
2 琉璃瓦亲王府可用绿色琉璃,除了装饰屋顶,还可装饰
槛墙和透风孔
由于种种原因,现存的清王府银安殿符合这些标准的并不多,很多都是低于标准建造,主要是一些王府是旧官僚的住宅改造而成的,比如清初的一些王府,以及后来的恭王府,
庆王府等,赐予亲王居住,虽经改造,仍然不能达标,因为王府产权属于皇帝,未经批准,不能擅自拆改,王爷们也无心自己掏钱去改造这些纯粹是摆排场的建筑。有一种说法是王爷们为了避免逾制,故意建造得低于标准,这不符合历史,王府的建造和赐予都是皇帝的事,再加上清代
王爵不多而且大都逐代递降,降到一定程度就要把王府腾出来重新赐府,所以自康熙时代大批建造了一些王府之后,王府的数量此后总体上是供过于求的,而康熙时代建造的一大批王府又不都赐给王爵,很多贝勒
贝子也住的是王府建筑,历史上因为“逾制”受罚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其实是多尔衮对他的政治迫害,其王府正殿反而低于亲王标准。
庆亲王永璘居住的王府是和珅的故居,有很多逾制的地方,永璘的儿子主动上报,但嘉庆帝并未追究,说到底,王府是皇上赐予的,逾制的东西也是赐予的嘛。
怡亲王府在同治三年赐予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没有人说这是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