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府
鄂尔多斯七旗一区内现存的王爷府
郡王府是位于王府路王府巷西侧的王爷府,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25公里,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37公里,距响沙湾旅游景区 96公里,距拟新建的鄂尔多斯机场15公里。
简介
郡王府坐落在阿勒腾席热镇王府路西南,民国25年(1936年)落成,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爷府,是鄂尔多斯十大旅游景区之一,总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融藏汉风格于一体,在整体建筑风格艺术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建筑艺术。
发展历史
清军入关前,成吉思汗第二十代世孙鄂尔多斯部落首领额林臣率部归顺后金。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王朝对鄂尔多斯部落分旗而治,置六旗。额林臣被清世祖封为多罗郡王,并任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长,其封地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俗称郡王旗(1958年该旗与扎萨克旗、达尔扈特部辖地合并为伊金霍洛旗)。郡王府为郡王旗扎萨克(“扎萨克”是蒙语,汉意为“治理”)的私邸。由于历代王爷的世袭更替,其王府亦不断迁徙。郡王府始建于台吉召,之后又迁于昌汗伊力盖召、吉盖特拉、独贵什里等地,其间住所多为蒙古包。绪初年,王府迁至阿镇东南距现存郡王府驻地约一华里的乌兰木都,其住所为15间瓦房和部分蒙古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郡王旗第十四代扎萨克特克斯阿拉坦呼雅克图袭位后,王府正式迁至现存郡王府所在地,其住所为半砖木结构的9间正房和6间土建平房,并用沙柳扎围做院。
民国十七年(1928年),该旗第十五代扎萨克图布升吉尔格勒多罗郡王请来山西偏关匠人宋二等三十余名能工巧匠,开始郡王府的翻新建设,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完工,整个工程耗资13800余银元,相当于该旗当时一年半的全部财政收入。新建的郡王府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伊克昭盟志》当时称赞该府“画阁雕梁、龙文凤彩、备极富丽,为伊盟最新的王府”。
结构
郡王府分前后两院,总占地面积210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0.44平方米。府院外围建有土城墙,高丈余,宽五尺(1928—193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王府前院于1931年建成,占地面积939.5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78平方米,共13间住所。
前院门庭对面建有一牌楼,两侧刻对联,左联为“一盟之首,统承福禄,全旗高明,世袭王基”,右联是“屏为谭府,福星高照,司执全旗,仁政施行”,可惜已毁于“文革”时期。后院于1936年建成,共16间住所,占地面积1166.27平方米,建筑面积574.66平方米。王府前后两院由两丈余高的青砖墙(墙上建有城垛口,用于防御)连成一体。
特色
整体建筑属砖、木、石结构的硬山顶与平顶结合,融蒙、藏、汉风格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府院多数房屋为飞檐斗拱,从屋顶到屋面均用砖、木、石雕刻着龙凤、鹿鹤、山水、花草、文字等图案;屋里屋外均用油漆彩绘着龙凤、云雷、花草等画面。其技艺精美,栩栩如生
重点文物
文革中,郡王府的一些精美建筑虽遭破坏,但主体建筑仍保留完整,其建筑风格尚存。1988年4月26日,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公布该府为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该府为全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上级有关部门和伊旗人民政府筹集资金10万元,对王府前院进行维修,1994年6月维修工程结束,王府已恢复原样。1993年8月,郡王府向国内外游客开放,并在全区“第三届草原文化旅游节”和“95中国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族风情游”活动中被确定为旅游景点,并成为伊克昭盟十大旅游景区之一。
吐鲁番郡王府
据史料考证吐鲁番郡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主人额敏和卓是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领袖,也是以为杰出的爱国者追随,归顺满清政府,协助清政府击败准噶尔叛军,大小和卓叛乱维护祖国统一,功勋卓著。为此得到乾隆的褒奖赐封为“吐鲁番郡王”并世袭罔替。在他的影响下,他的8个儿子,除了长子努尔迈哈默特因病早殇生平不详外,其他7个儿子追随父亲,屡立战功,多次收到清政府的嘉奖和表彰,三儿子茂萨,四儿子鄂罗木扎布先后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达尔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1793年任协办大臣,加恩赏戴三眼花翎,先后三次去北京朝谏,乾隆嘉庆皇帝赐宴款待,赏赐黄缰,优礼有加,享获殊荣。额敏和卓病逝后,次子苏来满子承父业,承袭了吐鲁番君王府,成为第二位吐鲁番郡王。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07:4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