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天心
国民党政府原水利部部长
钟天心,又名汝中,广东五华人。早年在香港就读小学,后赴北京入南开中学。继考进北京大学,常于《晨报》、《京报》副刊及《民生周刊》发表诗文,著有《追寻》、《游子吟》等专集。民国12年(1923)加入中国国民党,曾当选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北大毕业后返粤,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兼东路军总政治部编纂委员,嗣随孙科转任广州市政府秘书,上海市特别党部常务委员兼上海交通大学训育主任,主编上海《改造月刊》。旋赴英国牛津大学、瑞士日内瓦国际研究院研究,历时二年。返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立法院立法委员,宪法起草委员,外交部条约委员,中山文化教育馆主任,广东省党部特派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保卫中华歌” 、 “黄花岗纪念歌” ,传诵大江南北。并创办《再生》、《新战线》、《民主世界》等期刊,宣传抗日。曾历任广东绥靖公署党政处长,第四战区动员委员会秘书长。民国30年(1941)后当选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大会制宪代表” ,立法委员。民国37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水利部长。翌年被南京政府派为国共和平谈判代表之一,因被中共中央反对而未赴会。旋迁居香港,创办逸仙学院,任院长。 1966年转赴台湾,出任“考试院”秘书长、 “总统府”国策顾问。
人物简历
钟天心(1903 ~ 1987),又名汝中,广东五华人。父钟毓元,是同盟会员。早年在香港读完小学,后随父迁往北京,就读南开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参加校内爱国活动,常在《晨报》和《京报》副刊、《民生周刊》发表诗文,著有《追寻》、《游子吟》等专集。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当选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1925年春,孙中山在北京治病,钟天心特往谒见侍候孙中山的孙科,彼此情趣相投,奠定他后来长期追随孙科,成为国民党“太子派”的骨干。
北京大学毕业后,南返担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政治部编纂委员。后随孙科出任广州市政府秘书、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委员兼上海交通大学训育主任,主编上海《改造月刊》。不久,赴英国牛津大学、瑞士日内瓦国际研究院深造。两年后回国,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宪法起草委员、外交部条约委员、中华文化教育馆主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广州绥靖公署党政处处长、第四战区动员委员会秘书长,创办《再生》、《生力》、《新战线》、《民主世界》等期刊,作《保卫大中华》、《黄花颂》歌曲,传诵大江南北,宣传激励民心士气,动员各界参加抗日救亡。1939年,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广东支团筹备处干事。1941年,任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兼组织处副处长。
1945年,分别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孙科任行政院长时,钟天心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水利部部长。不久,因内阁改组去职。1949年1月22日,在行政院第40次会议上,定为国共和平谈判的国民党政府五人代表之一,兼代表团秘书长。4月1日,随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代表团谈判。1949年冬,赴香港创办“逸仙学院”,并任院长。 1966年转赴台湾,出任“考试院”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 1987年11月病逝。
人物事件
中共发言人就和平谈判问题发表谈话(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新华社二十五日陕北电]据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中央通讯社二十二日报道,这个反动政府的行政院已于二十二日推翻了它自己在十九日所作若不先行停战便不愿意进行谈判的那个荒谬决议,而重新决定派遣五个代表向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这五个代表是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钟天心。
个人作品
钟天心作《保卫中华歌》、《黄花岗纪念歌》等。
人物纪念
奖学基金
项目名称:钟天心奖学基金(Chung Tien-Seen Scholarship)
捐赠方: 钟郁君女士(Ms. Chung Yu-Juen)
钟天心先生,1903年生,广东五华人,字汝中。先后毕业于南开中学和北京大学,为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校友。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日内瓦国际研究院进行学术研究。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创办《再生》、《生力》、《民主世界》等刊物。钟天心先生一直十分关注中国教育和母校的发展。
2008年,为纪念父亲钟天心先生,支持北京大学的教育事业,鼓励北京大学的学生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素质,钟郁君女士捐资53万元人民币在北京大学设立“钟天心奖学基金”,利用每年的基金收益奖励学生。
年度奖励金额: 20,000元人民币
年度奖励对象: 英语系2名,历史系2名
年度奖励名额: 4人
年度奖励额度: 每人5,000元人民币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5 08:3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