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丰祖训
南北朝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祖训
金丰祖训,是东晋南北朝高门士族济阳江氏(江南门阀侨姓士族)的嫡传分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祖训,是其历代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其治家之本;是其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以及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诲益;对于维持金丰家族的团结兴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训概述
《金丰祖训》,即东晋南北朝高门士族济阳江氏(江南门阀侨姓士族)的嫡传分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祖训,其宣扬的 “忠厚持家远、诗书继世长” 的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继往开来,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很有现实意义。《金丰祖训》包含:《金丰创兴》、《金丰祖训格言》、《金丰分派》、《认祖太公诗》、《金丰源流歌》、《祖居地号诗》、《救难报恩记》等篇幅,及《石壁起基根源序》、《永谱载始祖来历》、《汀永高头心泉公序》、鸿溪江氏《追远叙》等附篇。
金丰创兴
北宋至徽钦二宗年间,金虏内侵,汴京失守,举族北狩于沙漠,高宗南渡于杭州。本州土寇蒲山红倡乱,人遭兵燹,上杭遍地抛荒。迨寇削盗平之后,上司榜文招垦,我高祖三子缘是凭官招,落籍永定县金丰里苦竹堡大溪居住,请佃垦耕,输纳王苗国课。自南渡至明初,宗之九代,三子传下三百余家,排位八百余名,奉准大明官司,勾当里役,不敢违错。但住址不容,难瞻家口,其势不得不分,分则同宗异籍,往来渐疏,况远在漳潮,人各一方,故立训词于后,欲子孙世守不忘焉。
注:《金丰创兴》是《金丰祖训格言》的序言,介绍《金丰祖训格言》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创作目的,也明确了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开基时间,即南宋高宗(公元 1127 ~ 1162 年在位)时期。①北宋,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名,公元960 ~ 1127年。②徽钦二宗,即宋徽宗赵佶(公元 1100 ~ 1126 年在位),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钦宗赵桓(公元 1126 ~ 1127 年在位),北宋的第九位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③金虏,即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国(公元 1115 ~ 1234 年)的贬称。④汴京,即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又称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⑤举族,指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城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⑥北狩,即徽钦二帝等被金人俘虏到北方,史家为了王朝尊严和帝王形象,遂用 “北狩” 美化或隐晦丑事。⑦高宗,即南宋(公元1127 ~ 1279 年)首任皇帝宋高宗赵构(公元1107 ~ 1187 年),宋室南渡之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年号建炎(公元1127 ~ 1130年)、绍兴(公元1131 ~ 1162年)。⑧本州,即福建汀州,唐宋时期,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祖居地与发祥地。⑨蒲山红,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福建汀州民变首领之一。⑩上杭,即汀州上杭县北宋时期,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祖居地。⑪高祖,即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高祖元君江百念四郎,今称江百四郎(有作江伯四郎或江佰四郎),世称九磜公。南宋绍兴年间(公元 1131 ~ 1162 年),自汀州上杭县胜运乡緜村九磜(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芦丰乡棉村内),迁移本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属下地名土号寨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内)居住,殁葬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石燕岭下。⑫三子,即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开基始祖江百念四郎(今称江百四郎),与始祖妣邱氏六娘所生三子,俱居汀州上杭县金丰乡(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金丰片区)。次子与三子名号失记,其裔远迁不详;长子江百五郎,为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二世祖。⑬金丰,即汀州上杭县金丰乡(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金丰片区),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发祥地,本文作于大明朝,时为永定县金丰里(民间亦作永定县金凤里、金风里、锦丰里、金峰里、金峰里等)。⑭明初:即大明朝(公元1368 ~ 1644 年)初年。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第五房(陈东坑分派)诏安〈井边〉衍派各古谱均记为元初,下文之奉准大明官司,亦同,疑因受 “抗粮被难” 事件所影响,将其记为前朝(即元朝)事件。⑮九代,即自宋室南渡到明朝初期,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开基始祖江百四郎公一脉,已传至第九代。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九世祖江添澄(永定县高头乡),生于大明洪武十二年己未(即公元 1379 年);江宗贵(诏安县霞葛镇),生于大明洪武十八年乙丑(即公元1385 年);江永安(平和县大溪镇),生于大明洪武十七年甲子(即公元1384 年),可证古谱记录的严肃性与可靠性。⑯漳潮,即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宋元时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族人自汀州外迁的分移地;明清时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昌盛之地。⑰训词,即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之《金丰祖训格言》。
祖训格言
石壁而迁九磜,自九磜而迁金丰苦竹大溪,传世久远,子孙兴盛。地不足以容人之,大半荡析离居,或在漳,或在潮,就地当差,遂分你我。我祖因聚族会议,修立训词曰:
迁者迁,守者守,各从其好。日后往来,询问叔侄,相认者,发福无疆;忘本背义者,贫穷夭折;孝顺者,长寿富贵;忤逆者,遭凶遇害。教子读书,使知礼义,勤攻四业,各安本分。贵显莫恃强凌弱,贫贱切勿附热趋炎。如有行恶偷盗,奸猾骗人不肖子孙,许房长烛察重革。若移异地居住,被富豪欺压、诬盗杀伤及图赖等情,各房长会众告官理究,勿得落人圈套。与异姓同居共里,务要从人编派,遵人约束,毋得违众自立,以致众恶。早纳官粮,勿负私债。富莫设娼宿妓,贫莫狗偷鼠窃。勿因小忿而成大祸,莫贪小利以致大害。凡我子孙,听我俚言,慎勿忽略。
今观祖训,词虽质而寡文,寔为持身守家涉世之药石也。读训词者,幸详说之,使人人佩作韦弦哉!
注:《金丰祖训格言》,简称《金丰祖训》。①石壁,即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民间亦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发源地。②九磜,即福建汀州上杭县胜运乡緜村九磜(民间亦作胜运里原緜村九磜、绵村九磜、棉花村九磜等),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庐丰乡横岗村棉村社,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北宋时期的祖居地。③金丰苦竹大溪,即福建汀州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发祥地,也是南宋时期的祖居地。④四业,指古代社会的四个大行业,即士、农、工、商等四民之业。⑤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规劝自己。后常比喻外界有益的启迪和教益。⑥漳潮,即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宋元时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族人自汀州外迁的分居地;明清时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昌盛之地。
金丰分派
按緜村九磜公(江百四郎)三子,传下八百余人,俱居金丰里大溪甲寨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内),人众古谱无传。只传江百五郎,妣马氏四娘,生子江百七郎,妣戴氏八娘,生子七房,今将七子分派,开列于后:
金丰公长子江百八郎,妣周氏二娘,生男江千五郎、江千十郎。分落漳州府漳浦县三都象头村(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仙塘村象头江)居住。后江百八郎重返金丰祖地,携妣周氏二娘与次男江千十郎,溯金丰溪而上,居于金丰里刀头村半径甲东山大路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东村内)。历元明,象头村俱属漳浦县,至大明朝嘉靖十年(公元 1531 年),以南诏为诏安县,始就地当差,丁口以百计,初名户首为江祯,大清朝康熙丙寅岁(公元 1686 年),呈官改名江源远。明季在痒者二人,一名左伟号冲羽。而刀头村(后雅称高头乡),初名户首为江成万,明末清初,改名江添万(注:江百八郎派下象头与高头子孙后裔,俱各隆昌。象头江氏分衍诏安象头、江厝寨、饶平新圩冯田〈分衍黄岗石埕〉等四大房。而高头江氏分衍东山、南山、北山以及坎市清溪等支派,族大昌隆)。
金丰公次子江百九郎,妣黄氏三娘,分落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滦洲都小靖村龙堀坪(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龙骨坪)居住,厥后不详(传裔迁潮州城内)。金丰公第三子江百十郎,妣何氏七娘,分落广东潮州府大埔县清远都胡廖村(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古谱不载属下地名,据传居于今大埔县湖寮镇河腰村)居住,厥后不详(古谱原注:以上两房与漳州宗支无通谱相往来。后查,江百十郎,有作江百饰郎,妣何氏七娘(继娶庶妣曹氏满娘,传有后),旋因行商江百十郎举家转迁至广东嘉应州〈今属梅州市梅县区〉开基立业因棣籍焉,厥后(念二郎)子孙隆昌,分衍粤湘等地)。
金丰公第四子江百十一郎,妣胡氏九娘,分落广东潮州府饶平县弦歌都三饶村葛藤坳(今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天马山下)居住;此房密迩林婆畲(指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第五房——诏安〈井边〉衍派),往来亲厚,丁口亦以百计之(注:厥后后裔分衍饶平三饶上饶上善与新丰严寨等地)。
金丰公第五子江百十二郎,妣陈氏十娘,分落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陈东坑村水尾(今福建省龙岩市龙定区陈东乡共星村水尾江屋)居住;宋元鼎革之际,转徙漳浦县林婆畲陈东坑(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霞葛镇五通村下涂),卜筑江寨居住。元初属潮州府海阳县嘉靖十年(公元 1531 年)以后始设诏安(注:历数代,至明初,丁财火发,丁多而悍,财富而骄,抗粮被难,剿戮赤族。幸锋刃不及,得全性命数人。厥后,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九世祖江启昌与江永隆叔侄等,肇基井边,开族另立,播衍诏安〈井边〉衍派启昌支派与诏安〈井边〉衍派永隆支派;另有一丁,别居东坑,开诏安衍派金溪支派;而张氏十五娘携一男,返汀州故地永定县金丰里陈东坑村水尾居住,俱各中兴)。
金丰公第六子江百十三郎(古称江百十四郎),妣蔡氏四娘,分在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大溪村莒溪竹篱头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村口)居住,安土不迁,丁财兴盛。金丰公第七子江百十四郎(古称江百十五郎),妣唐氏十娘,分在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大溪村莒溪塜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内)住(注:明朝初年,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七世祖江元九,自今大溪乡莒溪村,迁今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奥杳村东山江屋,为金丰公第六、七两子后裔,因谱牒失传,具体属于何房何派,以待后考)。
记上金丰公五子俱分移远县,惟金丰公六、七两子世居故里,安土不迁,但古谱不载金丰公七子后事,只载金丰公六子(指江百十三郎,古称江百十四郎)又生六子。六子之中,只在长、三两子在金丰里住,其余二、四、五、六又分移远县。今将六子存移事迹,开列于后,以备查考:江千一郎,娶刘氏十娘(诏安谱作张十娘),分在本里新屋下居住,不迁;江千二郎,娶周氏二娘(诏安谱作郑十娘),分落漳州南靖县清宁里河头(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长乐乡建三村炉坑)居住;江千三郎,娶李氏十娘,分在本里瓦屋下(瓦窑下),后往后坑居住,不迁;江千四郎,谥江肇赐,娶郭氏四娘,分落漳州南靖县清宁里芦溪堡(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芦溪镇)居住,历数代,遭恶霸欺凌,转迁本县清宁里大丰村倒水(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福山村水腹里)居住,厥后分移云霄(今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另有分移山浦(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山布村)者,户首名为江泉,及再移小溪尾下村(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溪口村),有和邑痒生,讳之琦,号楚奇;江千五郎,谥江肇元,娶郑氏四娘,带胞弟江千六郎,分落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岭下大溪(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居住,明朝时期,分作江元昌、江济昌两户,丁口以数百计。元昌户贡士一名,讳维京,号子凌;济昌隆武举人一名,讳南金,号友壁,痒生一名,讳南豹。以上二户,与诏安井边临近,通谱往来甚亲。
以下依古谱存纪房分(指明朝中后期,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在福建漳州平和县〈含今云霄县〉、诏安县与广东潮州饶平县的分布以及房份),多未详载:大溪五房;河头二房;山宅二房;大山二房;大丰二房;象头二房;坭寨二房;龙磜二房;林婆畲五房;龙锋头五房;小严六房;景坑四房;上善四房;石曹二房;冯田一房;三饶七房;磨石溪一房;小篆二房(古谱原注,今查埔坪西江、东江系大溪分派);南塘三房(古谱原注,今查南墘一房,龙眼树下一房,下楼窑前一房);石样白花杨一房(编者注:以上二十一个古地方中,三饶、上善、冯田属于广东潮州府饶平县;林婆畲、景坑、南塘、小篆、象头属于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其余十三个地名俱属福建漳州府平和县,其中,石曹与龙磜两个村庄,今为福建漳州市云霄县管辖。山宅、大山、坭寨、龙磜、龙锋头、小严、石曹、磨石溪、石样、白花杨等,俱为原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新安里大径辖下的村庄,而大溪五房、南塘三房、小篆二房,亦出自大径)。
注:《金丰分派》记录宋元时期緜村九磜公江百四郎(古称江百念四郎)子孙后裔支分派别,以及明朝中期在福建漳州平和县〈含今云霄县〉、诏安县与广东潮州饶平县的房份分布。随着时间推移,家族持续蕃衍,宗支扩增。以致《金丰分派》内容不断扩充,不断变化,而版本众多,内容涵括各异。本文仅仅选取最早期的部分,以济阳江氏金丰祖派诏安〈井边〉衍派启昌支派四房十三世孙、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江健资(公元 1768 年 ~ ?,字秉刚,号震菴)版《金丰分派》(抄录于大清朝嘉庆十一年丙寅岁,即公元 1806 年)为蓝本,结合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济昌支派榕林房十五世孙、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江有声(讳石,号子坚)所著《鸿溪江氏〈追远叙〉》(著于大清朝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即公元1764年)。
认祖太公诗
石壁开基始祖生,本化淮阳承世真。
泉源流出归河海,诸派广行气运清。
分移闽国居山谷,得遇和地永传明。
圣朝仁政千古定,金丰一脉万年兴。
注:①在古代,本诗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族人认祖归宗的重要凭证之一。②石壁,指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民间亦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县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起源地。③淮阳,指淮水之阳,泛指古中原淮河北岸地区,是江姓的发源地,即古江国所在地,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部。④清朝时,在反清复明清代文字狱的大背景下,由于本诗第六句最后一个字(明),导致本诗不能笔录,只能口传,而影响传播,致使本诗在部分房派以及外迁宗支中失传。⑤本诗第七句最后一个字,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第五房(即陈东坑分派诏安〈井边〉衍派),记为定;而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第六房五(即竹篱头下分派鸿溪衍派),记为在,以示房派区分。⑥金丰,指福建汀州上杭县金丰乡(后属汀州永定县金丰里,民间亦作永定县金风里、金凤里、锦丰里、金峰里、金峰里等),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金丰片区,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发祥地,也是其南宋时期的祖居地。
金丰源流歌
粤稽江姓,淮阳起基,济阳隆昌。
继而入闽,复而迁汀,吾族滥觞。
石壁开基,九磜绵延,金丰发祥。
注:①本歌高度概述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源流与祖先迁徙路线。②淮阳,即淮水之阳,泛指古中原淮河北岸地区,是江姓的发源地,即古江国所在地,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部。③济阳,即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兖州(南徐州)济阳郡侨郡,治扬州晋陵郡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是江姓历史上的隆盛之地。④闽,即八闽地区,指福建省。⑤汀,即福建汀州,古代福建西部的一个客家州,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⑥石壁,指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民间亦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县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起源地。⑦九磜,指福建汀州上杭县胜运乡緜村九磜(民间亦作上杭县胜运里原緜村九磜、绵村九磜、棉花村九磜等),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芦丰乡横岗棉村组,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北宋时期的祖居地。⑧金丰,指福建汀州上杭县金丰乡(明朝时属汀州永定县金丰里,民间亦记作永定县金风里、金凤里、锦丰里、金峰里、金峰里等),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金丰片区,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发祥地,也是其南宋时期的祖居地。
祖居地号诗
祖代原居宁化城,石壁汀州一概行。
上杭胜运金丰堡,苦竹緜村九磜停。
因世混乱多分散,移下漳州平和兴。
新安大溪兼寨上,东门一住千余丁。
一祖三房分各地,诸州府县各安生。
注:本诗包含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历史上四个重要祖居地名:①汀州宁化石壁,即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有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县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之起源地。②上杭胜运緜村九磜,即福建汀州上杭县胜运乡緜村九磜(民间亦作上杭县胜运里原緜村九磜、绵村九磜、棉花村九磜等),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芦丰乡横岗村棉村组,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之祖居地。③苦竹金丰堡,即福建汀州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之发祥地。④漳州平和新安大溪寨上东门,即福建漳州府平和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寨上东门,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内,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南迁漳潮之重要中转地,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大宗祠(梦笔堂)卜筑地。⑤一祖三房,指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宋元时期南迁漳州的三大房派,即金丰公(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三世祖)大房江百八郎、五房江百十二郎、六房江百十三郎(古称江百十四郎),兄弟子侄,分移漳州西南部平和诏安两邑之山区。
救难报恩记
纪我祖自宁化石壁带来东衙三将神像、香火,一姓宫、一姓刘、一姓杨,官为光禄大夫,救我祖不得与君之难,故刻像于龛,世与祖,配享血食。愿子孙春秋二祭,并祖考忌辰,言请配祭,勿可忘耶。
注:相传,南北朝侯景之乱(公元 548 ~ 552 年)时,西晋散骑常侍江统之七世孙、南朝梁烈将江子一(公元 489 ~ 552 年),与弟江子四江子五及次男等,壮烈殉国。江子一长男江现,避难南逃新宁郡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挈家隐匿于一慈悲娘娘庙内。追兵东衙三将,见蛛丝笼罩庙门,顿生疑惑,而祈于神,愿去官职,与江祖结义,搭救其不得与君之难,并保其入闽,同寻乐土以居。厥后,东衙三将乃胥宇闽州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而江氏一家,栖身闽州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市)。为感念济阳先世,卜筑济阳堂居焉。大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 806 ~ 820 年),缘因寇扰,江氏自建州邵武县济阳堂,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
江祖念兹在兹,江氏一脉血统以续,苗裔兹兹。乃神力庇护之恩、为三将不杀之义。兹附录其赠联于后:祖有福缘叨得三将开气脉,堂记禄位常教万孙识公恩。永世附祀慈悲娘娘、东衙三将恩人神位,与江祖共祝千秋,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一族知恩报恩之旷世情怀,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一族最显著之标志。故谱云:一脉以来之人丁,所记在家,在香火上,有三个香炉,即系一脉所来。
金丰祖训附篇
1、 《石壁起基根源序》,记录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先人迁徙时代与路径,以及后世江鸿渐在大清朝顺治年间的实地考证与见闻。大清朝康熙廿五年(公元 1686 年)腊月谷旦,漳州府诏邑二都霞葛社(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霞葛镇)、济阳江氏金丰祖派诏安〈井边〉衍派启昌支派九世孙江鸿渐著。江鸿渐(公元1619 ~ 1696 年),讳汝溢,字心鉴,庠名鸿渐,别号伯逵,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十六世裔孙。今将《石壁起基根源序》开列于后:
大唐元和间,自济阳堂移居于此,因唐末黄巢作乱,渡江而东,四方云扰。兼此地毗邻江西,土瘠狭隘,农业勤苦,诗书礼乐之化邈焉寡俦,逐与族人谋择地而居之,族人安土重迁。我祖因挈家自移于本州上杭县属下地名绵村九磜居住,今属永定胜运里。生三子,高祖殁,葬石燕岭下。历五代北宋,延绵不绝如线,然亦未闻有振兴者,太抵九磜与石壁二处,俱崇山峻岭,僻壤遐陬,不闻弦诵之声,但见木石之景而已。伯逵因庚子科考,避大路兴兵,由汀州至九龙滩,舍舟陆行,遇宁化庠友,询石壁江有五百家,无一人在庠者,则九磜可知矣,文运不兴有由来哉。
2、 《永谱载始祖来历》,即汀州永定江氏族谱原始记录之祖宗源流。明清以来,华夏民间攀附同姓显贵者,蔚然成风,永定江氏亦然。永定江氏首先改接上杭县三坪村江八郎世系,继而先后转接入江万载江万里江万顷等宋季江氏名流,从而舍弃自家旧谱记载之祖先源流,但历代有识之士,仍将其附录于族谱之内,使宗史不失,何其幸然。今将《永谱载祖宗来历》开列于后:
古云:未有汀州,先有宁化。此县原系江西赣州所辖,后唐开汀州,江家先朝在宁化石壁村,移来上杭县胜运里绵村九磜居住,传下族大。移迁城内住者,有之;又移各省州府县住者,有之。开山始祖前代失记,无从可考。不知几世祖生一世江百念百四郎,妣邱儒人,二世祖百五郎,妣马儒人,三世祖百七郎,妣戴儒人,夫妇移来永定金丰里大溪村土名寨下居住,生下长男百八郎,妣周儒人,移在本里高头乡居住。
3、 《汀永高头心泉公序》,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戊午秋,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高头乡江百八郎派下十三世裔孙江心泉著。江心泉,讳宗立,字心泉,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十六世嗣孙。今将《汀永高头心泉公序》开列于后:
尝思木之根深,则枝叶畅茂;水之源远,则支派流长。我高头江家始祖,系上杭胜远里棉村九磜百念四郎传下,至十六世族众浩大,苟不续编宗族恐失其祖,人伦易乖也。今嗣孙宗立号心泉,看得先祖遗下宗谱一书,乃一族之典。历代之亲脉,可修不可废;一代不修,后代即忘。是以遍族挨查男女名、妇姓、生下几子几孙,编写成图,以序昭穆。大宗小宗,实俱修焉。摧而持之,可及远源。后世族大之子孙,有高明广识者,务宜照格,历代增补,不可超越。为千年之宗支,万代之族谱,予编此图,盖虑后世戓陵谷变迁,子孙移去各省各乡,有富贵者,欲思念祖,寻有源流,预立此宗谱为据,虽世远年湮,以宗祖祀之,犹亲亲也,谨序。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戊午秋,十六世嗣孙宗立字心泉拜书
4、《鸿溪江氏〈追远叙〉》,追溯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的渊源、记录其支流。大清朝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公元 1764 年),鸿溪江氏(鸿江济昌支派榕林房上院上陂派(乌石背筑祠派)十五世孙江有声著。江有声,讳石,号子坚,庠名有声,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十九世裔孙。今江鸿溪江氏《鸿溪江氏〈追远叙〉》开列于后:
切闻:混沌初分,盘古首出,三皇御世,乾仪置立,坤道赋质,身承蒙面,载覆照临,水土河山,阴阳造化,人生居世,续宗派以流芳遐迩,宗支朔成图序。昌荣祖业,且述后知。期无紊乱伦序,寔有继传后裔,今立谱系为记。上至高曾祖考,下及云礽子孙。乃追始祖,流传嗣息,长成几房,每房几子,各居另爨,历代绵远,异乡各里,流传瓜瓞。品位高低,公婆伯叔,兄弟子侄,姊妹婚嫁,各立宗祠,戓下以上,难为呌唤。情繇漏认,根源混指,宗派乱离。之后坟墓失掌,移徒四方,茫茫莫究,恫恨若何。今畧将涉稽,实考序次于左(若全明者,必要在大簿可观,流传簿录记其少序)。
始祖公本音济阳堂,上带有源,高祖太公江百四郎妣邱氏,自先年在于宁化县石壁村,移来在上杭县胜运里緜村九磜居住,生下男江百五郎,婆马氏四娘,生下男江百七郎,婆戴氏八娘,生下七男,今将七男分居坐址开具:四世祖江百八郎公,妣周氏二娘,生二子,长千五郎,次千十郎,公分在永定县高头乡居住,公系高头始祖。四世祖百九郎公,妣黄氏三娘,公分在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滦州都小靖龙窟坪居住。四世祖百十郎公,妣何氏七娘,公分在广东潮州府大埔县清远都湖廖村居住。四世祖百十一郎公,妣胡氏九娘,公分在饶平县弦歌都三饶村居住。四世祖百十二郎公,妣陈氏十娘,公分在金丰里陈东坑水尾居住。四世祖百十四郎公(今称百十三郎公),妣蔡氏四娘,公分在大溪莒溪竹篱头下居住。四世祖百十五郎公(今称百十四郎公),妣唐氏十娘,公分在莒溪塜下居住。
本文节选自《鸿溪江氏〈追远叙〉》,仅录自其前半部分(即追溯祖源部分),属追溯性文章,追忆有偏差,与其它篇幅略有冲突。大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 1557 年),张琏(广东饶平县民变首领)作反,乘元宵夜偷入江寨村,焚劫掳掠,鸿溪江氏(鸿江)诸多谱牒被毁,导致宗史记录受损,后世凭口传与祠堂神主牌,追忆祖迹,多有偏差,《鸿溪江氏〈追远叙〉》即为此间作品。值得庆幸的是,近代陆续有远迁宗支,传回珍贵谱牒,以补全宗史。
参考资料
2016年度龙岩市永定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部门决算说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政府网.2017-09-2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0:57
目录
概述
祖训概述
金丰创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