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
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还有高达1米以上的。茎直立,不分枝,草绿色,茎秆基部带红色或紫褐色斑点。地下具
鳞茎,鳞茎由阔卵形或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直径由6—8厘米的肉质鳞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质层。多数须根生于球基部。
单叶,互生,狭线形,无叶柄,直接包生于茎秆上,叶脉平行。有的品种在
叶腋间生出紫色或绿色颗粒状
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着生于茎秆顶端,呈
总状花序,簇生或单生,
花冠较大,花筒较长,呈漏斗形喇叭状,六裂无萼片,因茎秆纤细,花朵大,开放时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种不同而色彩多样,多为黄色、白色、粉红、橙红,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点,也有一朵花具多种颜色的,极美丽。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
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浓香,故有“
麝香百合”之称。花落结长椭圆形蒴果。
野生百合气孔器都分布在叶片远轴面,气孔器的长轴与远轴面细胞长轴方向一致,均位于远轴面细胞的端点处,
保卫细胞都为肾形,表面角质层均具有条纹,不具
副卫细胞。野生百合气孔密度从16.7个/到59.1个/不等,不同种的气孔器大小也大不相同。近轴面细胞变化范围为(138.52~531.34)μm×(49.35~118.95)μm,远轴面细胞变化范围为(247.99~576.27)μm×(33.73~95.07)μm,叶边缘细胞
野生百合
表皮细胞均具蜡质,蜡质纹饰呈膜片状晶体或颗粒状,多数野生百合表皮蜡质纹饰呈膜片状晶体,个别种(有斑百合、毛百合、川百合、
兰州百合和乳头百合)蜡质纹饰呈颗粒堆积状。
气孔密度、叶表皮角质层类型以及叶表皮蜡质纹饰都能够体现野生百合种与种、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另外通过气孔密度,气孔器长,气孔器宽,近轴面细胞长、细胞宽,远轴面细胞长、细胞宽,叶边缘细胞长、细胞宽,近轴面垂周壁式样、远轴面垂周壁式样等 11 个性状能够将野生百合进行分类,并且分类结果和形态学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上吻合,揭示了野生百合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传统分类中有争议种的归类。
利用叶表皮微形态进行野生百合资源的分类研究,能够体现出百合属植物的共同特征,也能够体现种间与组间的差异性。因此认为,叶表皮形态对于野生百合系统分类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名Lilium longiflorum),又名铁炮百合、喇叭百合、复活节百合。原产我国台湾,日本
硫球群岛,滇东北地区沿
金沙江流域也有分布.株高40—120厘米,甚至更高。
球根卵形淡黄色,个大,直径6—9厘米。茎秆绿色无斑点,基部呈现红色,叶披针形。花夏初开放,2—4朵不等,向四边伸展,成水平或稍倾斜,花色
蜡白,基部带绿色,形如喇叭,花筒较长,外形似炮筒,故又有铁炮百合之称。味清甜芳香,故叫
麝香百合。
(学名Lilium lancifolium),又名
卷丹、天盖百合、
倒垂莲、
虎皮百合、
珍珠花、
黄百合。因花色火红,花瓣反卷,故名“卷丹”,又因花瓣上有紫黑色斑纹,很象虎背之花纹,故有虎皮百合之雅称。原产我国、日本、朝鲜等地,现各地多有种植。株高70—100厘米,间有高达1.5米的,可称百合之冠。球茎肥大,色白,可供食用和药用,稍带苦味。茎秆上着生黑紫色斑点,使株秆呈暗褐色。
叶互生,狭披针形,无柄,密集于茎秆的中上部。
叶腋间生有可繁植的
珠芽。花夏季开放,数量较多,常3—10朵不等,花色橙红色或砖黄色,花序总状,花瓣较长,约9—12厘米,向外翻卷,花瓣上有紫黑色斑点。花头下垂,雄蕊向四面张开,
花药紫色。
(学名Lilium speciosum),又名
鹿子百合、艳红百合。鹿子百合原产中国江西省、浙江省、台湾,及日本九州、四国西南滨海地区,株高60—100厘米。叶对生,宽而疏,故名大叶百合。茎上部开花数朵,花瓣向外反卷,雄蕊露出花瓣之外,花白色和淡红色,花瓣上布有玫瑰色花纹和斑点,状如鹿身上的斑纹,故有鹿子百合之美名。花色白者,称白鹿子百合,花色红赤或紫者,叫赤鹿子百合。我国台湾的珍稀品种
艳红鹿子百合(Lilium.speciousm Thunb.var.gloriosoides Baker.),被称为“东亚最美丽的
百合花”
(学名 Lilium pumilum ),又名
山丹花、
山丹丹、
珊瑚百合、
线叶百合、
细叶百合,因叶细而多,
花冠似珊瑚得名。株秆高30—40厘米,茎上生叶50—80,细小纤弱,狭长如
松叶。花春末夏初开放,花下垂,花瓣向外反卷,色鲜红,有光泽,具清香,甚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