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在军
国家一级导演
邓在军,女,1938年1月出生,重庆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任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主要作品
春晚作品
1979年,中央电视台“1979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开始播出,邓在军担任导演。
书籍作品
人物简介
邓在军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军队文艺工作,1959年调中央电视台任导演至今,她被选调该台文艺部,成为主要编导之一,她精心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电视艺术作品,赢得民众的喜爱。在屏前幕后的职业生涯中,她编导制作了各类电视节目一千多台。60年代和70年代初,编导播出了《东方红》《白毛女》《天鹅湖》《茶花女》《长征组歌》等大型文艺节目。80年代以来,主要担任电视文艺专题、大型晚会的导演,是中国电视文艺和春节晚会的主要开拓者,1979年、1980年、1983年、1987年、1988年等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现场转播,富有历史意义的国庆四十周年大型晚会《我爱你,中国》,等等。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奖励。她执导的多台节日晚会以及专题电视艺术片《在希望的田野上》《毛泽东诗词》《百年恩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闭幕式电视转播》《黄山》《自古华山》《林都伊春》等,得到各界的普遍赞扬。在她主办节目中推出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同一首歌》《你是这样的人》《春天的故事》《血染的风采》《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也为人们所喜爱和广为传唱,由她执导拍摄的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等多部作品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综艺节目
从艺经历
职业历程
1950年9月的一天,离13岁生日还差3个多月的邓在军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瞒着父母和家人,背着书包追赶曾在他们村里住过的剿匪部队———李德生师长带领的某师某团,成为该团宣传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女兵。时隔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邓在军所在师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她因不满13岁被留在国内,分配到西南军区后勤部文工队,后又合并到军区后勤文工团,从此成了正儿八经的文艺兵,一干就是10年。其间,她还在海政文工团东海舰队文工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忆这段宝贵的经历,邓大姐由衷感慨:说心里话,我非常感谢这10年的部队生活,感谢军队对我的培养。且不说军队生活对我思想性格的锻炼,就是这段时间的文艺实践,对我后来在中央电视台当导演也有极大帮助。刚到文工团时,让我跳舞;后来发现我声音好,又让我领唱,有时候还担任独唱,演歌舞剧,如《牧童山歌》《刘海砍樵》等;排演话剧,也给我安排了不少角色,如《人往高处走》《三个战友》《明朗的天》,等等。这种看似“万金油”似的艺术实践,使我对这些艺术门类有了综合性的认识与理解,尤其后来上了戏剧学院,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当起导演来,也就自如了。
1959年7月,邓在军转业后考进中央电视台,没多久被选调到文艺组,成了编导,一干就是40多年。开始,她连最起码的画面切换都不懂,出过不少洋相。在启蒙老师胡旭、李满勤的悉心指导和手把手帮助下,加上自己经常是“清早出门半夜归”的勤学苦练,没过多久,邓在军便可以独当一面了。5年以后,她和杨洁王扶林以及另一位转业干部黄一鹤,成为“文革”前中央电视台公认的“四大导演”。
现在有的媒体把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说成是第一届春节晚会。邓在军认为“这不是事实”。她说:1960年初中央电视台就举办过春节晚会,只是因为规模小,没有形成多大影响。1979年的春节晚会,应该是有较大反响的一届晚会。那时,我们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历史转折关头。为了鼓舞群众,中央电视台下了很大功夫,认真组织了大规模的《迎新春文艺晚会》。我与杨洁在执导这台晚会时,采取了“茶座”的形式,还安排了当时少见的交谊舞。晚会上,李光曦的一曲《祝酒歌》,唱得人们热血沸腾,红遍大江南北。此后,邓在军又执导了1987年的春节晚会,先后推出了相声《五官争功》《巧立名目》,小品《拔牙》,歌曲《血染的风采》《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思念》等一大批为全国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并造就了牛群费翔韦唯毛阿敏等一批明星。
2018年5月27日,为弘扬周恩来精神,挖掘其现实意义以激励当代青年,《相会中华腾飞时·传世经典颂恩来》诗歌咏诵汇在周恩来母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录制。该活动由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周恩来和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钱嘉东、赵炜高振普纪东等共同倡议发起,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担任艺术总监。
执着追求
勇于超越自我,这是邓在军的执着追求。1989年,她受领了国庆4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的任务。经和剧组成员反复商议,晚会主题和名称最终确定为《我爱你,中国》。为了展示主题,邓在军想尽了点子。她请我军著名词作家阎肃创作了一首大气磅礴的新歌《中国人》,并指定由我军著名歌唱家程志演唱。排练这首歌时,她又请来了陆海空三军和武警、公安,组成六个方阵,每个方阵100人,五六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拉到人民大会堂前,以人民大会堂和国徽作背景,加上镜头的运用和处理,显得特别壮观,十分感人。为了强化“祖国”意识,她又决定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和唱国歌作为整台晚会的开场节目,并对升旗仪式进行了大胆改进,由三军仪仗队持枪列队走出城楼,伴之以三军军乐队的行进式演奏,并铺上大红地毯,由一位藏族少先队员领唱国歌,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令邓在军欣慰的是,此后不久,天安门广场的日常升旗仪式也作了改进,基本上采用了他们排练晚会时的做法。在那台晚会中,邓在军还刻意设计了两场重头戏:一是在开头请曾经参加过开国大典的著名电影艺术家白杨登上天安门城楼,抒发目睹祖国40年巨变的激动心情;二是由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秦怡朗诵配乐散文诗《我心中的中国》。这两个节目都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把观众一下子带进了浓浓的爱国情之中。晚会的压轴节目是大合唱我爱你,中国》。在节目包装时,邓在军又匠心独运想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点子:灯光突然熄灭,由2000名中学生每人拿着两个大手电筒,将灯光组成一幅光彩流动的“中国地图”,“地图”上黄河长江激越奔腾。紧接着,“ 地图”周围焰火升起,屏幕叠上字幕“我爱你,中国”,歌声也同时响起。台领导审查完这个节目后激动地说:“真感人!灯光地图出现时,我直想流泪,特别激动人。”电视艺术专家陈志昂也撰文评价:《我爱你,中国》标志着我国大型文艺专题的完全成熟。邓在军在总体把握和局部处理上,确有开阔的手段,不愧大家风范!
1990年,第十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举办这样大规模的运动会,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回。邓在军被点将出任亚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电视转播总导演。为了更好地宣传北京,她大胆提出了航拍的设想。尽管北京地区上空是“空中禁区 ”,不允许航拍,但几经周折和奋斗,终于争取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准和空军的直升机。邓在军又亲自登机指挥拍摄,飞着飞着,头就直发晕,好像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了,可她硬是咬牙坚持。航拍结束,她趴在床上,整整昏睡了一天。就是凭着在军营练就的那股拼劲闯劲,邓在军圆满完成了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转播任务,其间还成功地导演了《亚运前夜》大型文艺晚会,推出了像《同一首歌》等一批常演不衰的优秀节目。广电部和中央电视台的领导评价说:亚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转播在国内外产生了反响,振奋了民族精神,开创了CCTV新的历史篇章。我国有一批世界水平的电视编导,邓在军同志当之无愧。
艺术主张
求新、求精,是邓在军一贯的艺术主张。在40多年的电视艺术生涯中,她先后精心编导制作了1000多台电视节目,其中如《东方红》《茶花女》《长征组歌》、5届春节晚会、《亚运前夜》《我爱你,中国》以及大型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百年恩来》等,都堪称精品力作,赢得广泛好评。她还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在首都中轴线上空实施航拍是第一次,举办春节晚会并采取“茶座式”是第一次,由她编导的《周末文艺》是中央电视台开办综艺节目的第一次,《金梭与银梭》是我国电视中出现以歌伴舞形式的第一次,《亚运前夜》大型晚会是展现中国都市性广场艺术的第一次,在电视节目中使用水上舞台也是第一次。一连串耀眼的奖杯,诠释了邓在军显著的电视艺术成就:10多次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被评为首届“中国百佳电视工作者 ”。为肯定她的业绩,中央电视台专门召开了“邓在军电视艺术研讨会”。她的名字被列入国内外多种名人辞典。1993年6月,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理事会一致通过,以邓在军“在电视艺术领域做出的贡献”,授予其国际勋章。1997年5月,她应邀出席了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世界杰出妇女代表大会。1997年11月,以池田大作为名誉会长的日本创价学会在东京授予她“日本创价女子大学荣誉奖”。
社会评价
邓在军编导的电视作品,充满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对艺术的热情,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创作个性,大气磅礴且有传神之笔,人们给予很高的评价。她多次获全国电视大奖,其中十多次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包括“最佳节目奖”、“最佳导演奖”,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她的艺术成就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影响。第十一届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成功转播,获亚广联特别奖。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以“在电视艺术领域的突出贡献”,授予邓在军国际勋章。以池田大作为名誉会长的日本创价学会,授予她“日本创价女子大学荣誉奖”。她还应邀出席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世界杰出妇女大会。
邓在军对人坦诚、豁达热情,在电视界、文艺界有着很好的口碑。姜昆说:“不论大腕、小腕,她都能拢到一块儿”。她的敬业精神在圈子内也是有名的,曾两度患癌症,四次做大手术,不止一次昏倒在编导现场,抢救后仍坚持工作,被同事和朋友誉为“拼命女郎”。为此,她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好编导”和中国首届“德艺双馨百佳电视工作者”。
邓在军的丈夫周尔均将军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儿,原任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获得者。上个世纪50年代,他和邓在军都在西南军区后勤部工作,经过热烈的初恋,1958年春节,邓在军成为他的新娘。结婚后,他们夫妻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互敬互爱地携手走过了50年人生旅程。在朋友和同事们眼中,他们的婚姻是最忠诚和最成功的婚姻。他们抚育的四个子女,也都事业有成,继承和发扬了良好的家风。因此,天津市政府全国妇联2005年授予邓在军“感动中国的母亲”的称号。
主要贡献
1979年除夕,中央电视台“迎新春文艺晚会”开始播出,邓在军担任导演。
工作期间,编导制作了各类电视节目一千多台;60年代和70年代初,编导播出了一批博得群众欢迎的电视文艺节目,如《东方红》大歌舞、《白毛女》《宝莲灯》《天鹅湖》《茶花女》《长征组歌》等。80年代以来主要担任电视文艺专题、大型晚会的导演,是1980、1983、1987、1988年春节晚会总导演,《亚运前夜》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亚运会开、闭幕式电视转播总导演,国庆四十周年大型晚会总导演,电视风光艺术片《黄山》总导演,电视系列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总导演,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总导演。电视专题艺术片《自古华山》总导演,编导的节目多次获全国电视大奖,曾获广电部通令嘉奖,亚运会组委会书面表扬,包括十多次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并被评选为中央电视台“好编导”。1993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理事会一致通过,以其“在电视艺术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国际勋章。1998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推选为首届“中国百佳艺术工作者”。1998年任总导演的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获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优秀长篇纪录片奖及首届全国文艺音像制品特别奖。著有《邓在军电视艺术汇编》《邓在军电视艺术》《缪斯的女儿—邓在军》等。1983年春晚总导演。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20:42
目录
概述
主要作品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