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专题,是用电视技术制作的以艺术主体为对象的文艺类及文化类节目。它以写意、抒情及自由的时空跳跨为主要制作手段,为电视观众带来特殊的审美愉悦。
专题起源
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的一大特色,国外没有这个词。电视文艺专题这种题材形式形成时间应该
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源于电视专题。70年代,专题片这种形式已成为各
电视台的一种主要的创作手段,在当时制作的大量专题片中涌现出不少文艺类专题节目。80年代初,电视体裁上出现了各种艺术元素融合杂交、生动活泼的改革创新浪潮,电视表现手法逐步实现了
多样化。就像切分蛋糕一样,
电视艺术创作者们把其中属于文艺的一块切出来,归属到电视文艺制作领域,借用
音乐、
舞蹈、文学等元素对专题片重新包装,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电视文艺专题”。90年代后,一部分节目和
栏目开始了大众化转型,进入转型中期后,以电视专题片、
电视艺术片、电视音乐、电视小品等为主体构成的新样式----电视艺术节目,在电视与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许多艺术元素进行有机交流融合杂交中生成。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电视文艺专题逐渐从新闻社教专题中录离,形成了独有的新兴的文艺种类,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真正具有了可称为艺术的电视节目。
概念界定
随着电视的繁荣,电视文艺专题也就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文艺审美手段,自身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它的
价值取向。多年的创作实践,需要给电视文艺专题作一个有待发展的简单的界定。
电视文艺专题的选材范围应是
文艺类题材及
文化类题材。经过电视的二度创作,将社会活动中的文艺对象及文化对象重新提到一个新的范畴。
电视文艺专题制作手段具有较高的艺术要求,艺术主体成为审美对象。创作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创作对象的了解运用适合于这个对象的创作手段而完成的。
电视文艺专题片写意强于写实,抒情强于叙事,
感性强于
理性。
电视文艺专题的时空跳跃比较自由。它可以从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跳到现在;可以从法国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跳到中国美术馆的
国画。这一点是同电视文艺专题的着重“写意”性分不开,近似中国的
水墨画,飘逸洒脱,不拘小节。
专题类型
1、人物类 文艺专题节目所接触的人物主要是
演员、
画家、
作家和各种基层文艺工作者,这里又分名人和普通人两钟。针对不同职业的人物应采用不同的创作构思和不同的制作手段,这样才能保证片子既切合人物身份又有规律可循。
2、作品类 电视文艺专题片中介绍作品的专题片,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此片适合该作品的艺术特点,并且电视文艺专题片应成为相对独立、有自身品格的艺术作品。
3、事件类 一般来说,拍摄事件类的文艺专题必须考虑到该事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并且还具有一定的
新闻价值。从范围来讲,文艺专题大到
国际、国家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小到地方各级政府、
街道乡村举行的文艺演出。电视文艺专题反映这些活动的情况,透析出社会的变迁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风情类 风情类的文艺专题是以充满色彩的自然风光、充满情趣的地域文化为主要拍摄对象。如何把创作者的情感融入风土人情中,而不是一味为拍风情而拍风情,这是风情类的文艺专题应该非常注意的问题。
结构划分
故事结构,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叙事性结构形式,按照时空顺序来安排电视材料。这种结构非常注意故事发展的合理性,强调情节的冲突,重视细节的真实。就是要反拍摄对象像讲故事一样从头到尾叙述清楚。
传记结构,这种结构经常被用来描写某一个人物或记载某一
历史事件,与传记体文学作品有相似之处。
心理结构,是把人物
心理描写夹杂在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之中,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一般是用
解说词表达出来的。
音乐结构,这种结构是根据
歌曲、
音乐或
舞蹈作为主题旋律,结合或优美抒情或深沉含蓄的电视画面,给电视观众以美的享受。常用于
音画对位型的音乐风光片和音乐欣赏片。
主持人结构,这是用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类似主持人的某一人物作为主线,按照主题思想和内容要求,主持人或
采访,或
评论,或串联;或内景,或外景,或内外景结合,让节目
主持人把整个片子串联起来,可以给电视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散文结构,这种结构比较自由,创作手法多样,可以抒情、叙事、写景、
议论,也可以兼而有之,不拘一格。这种片子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要求创作者具有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底。
审美特征
艺术性 电视设备提供了足够的、必要的技术手段,帮助实现电视文艺专题的艺术性。电视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造的时侯,必须利用现有技术对审美对象进行新的艺术冲动、
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电视文艺专题的艺术性还表现在感知手段的艺术处理和处理手段的艺术性。所谓感知手段,就是编导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如画面、
灯光、
音响、文字、舞美等的情感认识和审美感觉,用个人的体验将外在形式内在化。处理手段的艺术性是指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再处理,
编辑、
制作等
电视艺术处理手段的艺术创造过程。
娱乐性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除了具有某些信息传播和服务功能外,
娱乐性是它占主导地位的功能。无论是介绍作家、画家、舞蹈家,无论是介绍戏班、剧团还是
民间艺术,观众看电视文艺专题的目标是这个节目“表现了什么”,而不是这个节目“说明了什么”。“
寓教于乐”,娱乐性是其最显明的标记,是电视文艺的固有属性。
文化性 电视文艺专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拥有较强的
感染力和
吸引力,它们通过审美来完成娱乐,并最终达到审美目的。电视文艺专题的形式和内容拥有较高的文化口味,受众也应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另外,从文化品格定位上讲,无论主题、形式都必须是表现和引导文化消费
时尚的东西。编导首先要有敏锐的嗅觉和深刻的
洞察力,知道画面、音乐、解说中包含的文化信息,也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网格和结构完成一件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作品。
新闻性 电视文艺专题从艺术原理上讲,应该是文艺节目与新闻节目杂交的产物,是电视专题节目中分离出来的属于文艺范畴那部分节目组成,因而新闻性属于电视文艺专题的固有属性之一。与电视文艺其他种类相比,这种新闻性不仅可以具有
纪实风格,也可以迅捷有效地对某些题材进行
宣传报道。
专题创作
任何一个创作者,在进入创作状态的时侯,首先要选中一个
目标,也就是选题。确定好选题后,就要考虑这部片子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只有对节目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及对创作意图做出合理安排,才能创作出主题深刻、结构精巧、吸引观众的电视文艺作品。
电视是一种以视觉欣赏为主体的
传媒,观众首先注意到的是
电视画面。构图新颖、鲜艳生动的画面不仅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享受,还能提高节目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在节目的制作中要有明确的立意,在选择编辑手法、背景音乐时要做到和谐统一,还要与数字化处理、信息优化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地达到思想性和欣赏性的完美结合。声情并茂,相得益彰。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特写、近景、中景、平移、慢镜头等各种不同拍摄手法,采用多角度、多层次构图,使画面生动美观,鲜活亮丽,充分展现了
艺术的特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更好的展现主人公的丰富多样,不仅给他们的作品做了归类,还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技艺精湛。比较,从而既反映了作者创作的源泉,又很好地展现了作者的技艺和创新思维,提高了专题片的艺术欣赏性。在专题的编辑制作中,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创作的作品,还对画面进行了艺术性的加工,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对画面进行了故事性的剪辑,运用了先进的非编设备进行了扣像、叠加等特效处理,充分挖掘画面的内在张力。同时运用舒缓有致的背景音乐加以烘托,达到了声画互补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观赏价值。
注意问题
艺术表现问题
精品创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