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又称符契,或
符节。是古代
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
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它是权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汉代
君权神授思想,认为天会赐祥瑞予人君,以为受命的凭证,这种凭证,叫做
符命。道符,又叫神符或天符。符所具有的这些
内容和形式特点在汉代时期被
巫师、
方士和道士借用到鬼神世界创作形成。在对符的体式的认识上,道符除了借用如前所述的现实社会中朝廷作为信物的符契、符节、符命、符传等文体外,还使用“策”作为对“符”的称呼。
基本信息
至真道人说符原本是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
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它是权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
是故《老子》第七十九章云:“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这种契,具有法律的效应,是必须遵守执行的。因此,符,又称符契,或符节。汉代盛行天人感应说,进一步弘扬了古代的
君权神授思想,帝王国君的
行为举止,都是上天意志的体现,纤纬之说风行,认为天会赐祥瑞予人君,以为受命的凭证,这种凭证,叫做符命,《汉书·燕剌王旦传》云:“
王莽时,皆废汉藩王为家人,(刘)嘉独以献符命封扶美侯,
赐姓王氏。人臣僚属对天赐祥瑞征兆予以载录,并撰文对应瑞者——最高帝王进行歌功颂德,于是作为文体的“符命”也就产生了,故《
汉书·扬雄传》有京师语云:“爱清静,作符命,后来萧统编《
文选》,特立“符命”一体,置于卷四十八。另外,符又叫“符传”,《后汉书·窦固传》云:“明年,复出玉门击西域,诏
耿秉及
骑都尉刘张皆去符传以
属国。”
符所具有的这些
内容和形式特点,在汉代就被
巫师、
方士和道士借用到鬼神世界,从而创造了道符,又叫神符或天符。他们模拟现实社会符信的绝对权威,认为神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有资格颁布灵符,施之于鬼神社会,可以召劾鬼神,镇压精怪,正象人间帝王调遣将帅,统领万民一样。如果说在人世间符体现了最高统治者的绝对权力的话,那么,在鬼神世界,佩带道符的法师则具有崇高不可抗拒的法力。《后汉书·方术传》中所载
费长房得符弃符一事就是这种权力意义的最好说明。据传云:“长房辞归,翁……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鞭笞百鬼,及驱使
社公。……汝南岁岁常有魅,伪作太守章服,诣府门椎鼓者,郡中患之。时魅适来,而逢长房谒府君,惶惧不得退,便前解衣冠,叩头乞活。长房呵之云:‘便于中庭正汝故形!’即成
老鳖,大如车轮,颈长一丈。长房复令就太守服罪,付乞一札,以敕葛陂君。魅叩头流涕,持札植于陂边,以颈绕之而死。……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道教正式产生以后,道符越来越被道士所重视,以至成为他们的三大秘术之首。表现在对符的概念、来源和体式的认识加深;结构渐趋复杂;创作要求愈趋严格;
写作技巧也愈益讲究,越来越具有
文学意蕴,并包含着一些文学思想。
传承与发展
葛洪把道符界定为一种天文,并阐述了符的来源。他说:“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于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所谓天文,就是
自然现象诸如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风云雷电……符就是根据这些自然现象、天文地理创造的一种“文体”,这无疑是道教取法老子“道法自然”的表现。为了使这种“文体”具有
神秘性、权威性,葛洪就把它依附于道教所尊崇的始祖——老子身上,因此,道符所具有的
不可抗拒力也就被道士们接受了。后来
刘勰在阐述
文学的起源时说文源于道,就是文源于自然的意思;源于道,就是源于
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指天地之文,动植物之文,等等,人们创造的各种“文”,都是以天地之文、动植物之文为源泉的。不但如此,刘勰又进一步推论说,以此而来的人为之文则为经,为文之人则为圣,从而使这种来自“天文”的“文”具有了巨大的权威,所以他主张征圣、宗经。对此,
青木正儿指出,刘勰把
六经看成是所有文学的根源。如同葛洪把老子摆在神圣威严的
神坛上一样,
刘勰也把儒家经典、儒家圣人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我们说,刘勰的这种文学观无疑是受葛洪的这种“天文”观影响,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刘勰有意抬高
儒教以与道教抗衡的排道思想,反映了当时
儒道斗争的一个侧面。
在对符的体式的认识上,道符除了借用如前所述的现实社会中朝廷作为信物的符契、
符节、符命、符传等文体外,还使用“策”作为对“符”的称呼,这在古灵宝派的经典如《灵宝五符》中经常出现。如《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云:“三天太上伏
蛟龙虎豹
山精文,名之曰‘八威策’”( 《灵宝五符》是一组有系统的神符的汇集,现保存在《太上灵宝五符序》的下卷之中)。据东汉
袁康《
越绝书》所载,汉末已有《灵宝五符》的流行,后来道教出现的系统的符书就是在《灵宝五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抱朴子内篇·登涉》亦云:“执八威之节,佩老子玉策,则山神可使,岂敢为害乎?”
庾信在他的《步虚词》中,也用策来称呼符,如第二首有云:“龙泥印玉策,天火炼真文。”这种符策,其实就等同于现实社会中皇帝的诏策,《
文心雕龙·诏策》云:“皇帝御宇,其言也神。渊默黼扆,而响盈四表,其唯诏策乎?”这种文体愈到后来愈具文采,所谓“符采炳耀”、“体宪风流”,道教借用这种诏策来称呼道符,除了说明它具有权力的
象征意义外,也为道符的制作在形式上提出了更高的更具观赏价值的要求,因此,后来“云篆”的出现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符的构成来看,早期的道符是由单个的文字构成的,到了
太平道兴起的时候,开始把多个文字拼合而成,这在《
太平经》里被称为复文。据《太平经
复文·序》云:“(复文)凡四部,九十五章,二千一百二十八字,皆太平本文。其三百六十章是干君从本文演出,并行于世,以复相辅成教而传授焉。”符字慢慢增多,也就为符的种类、形式的增加提供了条件。到魏晋之际《三皇经文》的出现,符的创作则更趋复杂化,由字的篆体和多字重叠而成,同时认为,符系宇宙天空中的云气自然结成,故称“云书”或“云篆”,因此,在
画符的时候,多仿篆体及
虫书鸟迹的古文,笔画故作曲折盘纡如云气缭绕之状。又约
成书于
西晋末至刘宋初的《
太上洞渊神咒经》亦云:“天书玄妙,皆是九气精像,百神名讳,变状形兆,文势曲折,隐韵内名,威神功惠之所建立。”由此看来,符完全是一种由
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神秘莫测的
精神产品。就内容来讲,它宣传的是道教世界的旨义、思想,比如《太平经复文·序》中所说的“太平本文”,即太平主旨。这种旨义、思想常人是不能解识的,因为“此文非世上文也,乃三天八会之大章也,一字有三十三字”,所以
陆修静在《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卷上指出:“凡一切符文皆有文字,但人不解识之。若解读符字者,可以录召万灵,役使百鬼,无所不通也。”葛洪也说:“昔吴世有
介象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有人试取治百病杂符及诸厌劾符,去其签题以示象,皆一一据名之。其有误者,便为人定之。自是以来,莫有能知者。” 又《太上灵宝五符序》云:“五符下流通泗之沫耳,其天辞虚籥,非凡贤所闻”,又云:“真经言所不解者,盖上天之气,归此一身耳。” 由此看来,只有像介象这种道教专业人士才能解识。这些深奥的内容,又借助那种
回环曲折、风诡云谲、朦胧隐约的外观形式来承负,从而给符蒙上一层神秘奇诡的
审美观照,以显示神灵仙真的无比威力,这样,道符所包蕴的奇特的文学效果也就跃然“纸”上。道符的这种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创作风格和
艺术效果,我们认为是接受《
庄子》诡谲文风的影响造成的,道教把《
老子》、《庄子》作为原典,也有出自对其形式、风格的审美要求。
魏晋以后,道教对符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将符的形成与
精气说结合起来,最具
代表性的是
南朝梁朝孟安排的《
道教义枢》 ,“神符者,明一切万物莫不以精气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气行乎其中。万物既有,亦以精气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
六物莫不有精气也”(卷二)。这种符由精气结合而成的观点,是在云气说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更为道符的魔力添上了一层神化色彩。因为云气只是一种
客观存在,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精气既包含了作为物质之构成因素的客观属性,具体对人来说,是指人的血气、底气、功力等,又带有主观神秘色彩,含有“灵气”的意思,这两者的结合就更具有超现实的力量,所以,道士们认为,在构造这种“神符”时,必须“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以却邪伪,辅助真教,召会群灵,御制生死,保持劫运,安镇五方。 ”“以道之精气”“会物之精气”,这就明白地提出了符的创作必须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对此,《
道法会元》说得更为精辟:“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符,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卷一)我们常说文学创作如杜诗能惊天地、泣鬼神,就是这种主客体的高度融合和统一所造成的感染力,“神符”在这一点上与文学创作是一致的,或者说,这就是神符所包含的文学思想。
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后,在具体的符的写作或书画时,道教又主张
运笔之前要意念专注,保持存思,收视反听,储气充足,笔端饱醮精气;运气之时要一气呵成,信笔扫去,毫无滞碍,故《
三洞神符记》云:“收视反听,摄念存诚,心若太虚,内外贞白,元始即我,我即元始,意到运笔,一气成符。若符中点画,微有不同,不必拘泥,贵乎信笔而成,心中得意妙处。” 这里谈到了符的构思问题,与文学创作中的构思问题完全一致。它强调构思时不受外界干扰,无视无听,凝思寂想,虚心静气,达到
庄子所说的“心斋”之境,完全体现了
道家虚静的主体艺术精神。
陆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同样是受道家这种艺术精神的影响,他说构思之前:“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
文心雕龙·神思》亦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有感于物就能引起创作欲望,作符也是如此,当把“我之精气”与“物之精气”会合时,或者说“物之精气”碰到“我之精气”时,符的创作欲望就被呼唤出来了。创作的欲望一旦掀起,灵感的火花一旦爆发,就赶快抓住这个机会运笔疾书,一气呵成,稍有松懈,瞬息逝去,符的灵验与否,就在这刹那之间。
符的这种创作原则或者说
艺术技巧,与书法绘画也是相通的。魏晋南北朝
书画艺术的繁荣,固然与那个文艺繁荣的大背景有关,但也与道教艺术的兴盛相联。
王羲之的
书法理论,
顾恺之的
绘画理论,都与道教的
画符或书符原则有一致之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有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他在《
书论》中又云:“大抵书须存思,……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 这与“符”的意在笔先,符在笔后,何其乃尔,而其源头则在“梓庆削木为鐻” 之中,又直接影响了
苏轼的“胸有成竹”论。 另外,道士还强调符的创作必须以诚相待。上引《三洞神符记》已有“摄念存诚”之语,《
道法会元》对此阐述得更为精炼:“符者阴阳赘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卷一)用符需要“至诚”,书符、作符焉得不能“至诚”?只有道德品行高尚,真心质朴,才能把符作好,作出的符才能惊骇鬼神,驱避邪恶。可见,立德是为符之本,这与《
易传》所提倡的“修辞以立诚”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三光之
灵文,天真之信” 的道符,又常常与咒语不可分离,体现了造符者对
语言功能的深刻认识。《
太平经》卷 《神咒文第七十五》云:“天上
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民得之,谓为神咒。”这种咒语最早脱胎于古老的
祝辞,如《礼记·郊特牲》中有一首《
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种咒语或祝辞,是对语言魔力的崇拜,企图通过语言把对鬼神和大自然的命令、威胁、祈求传达出来。道符与咒语的连用,其出发点或者说其造符思路也就在这里。题“
陆修静受”的《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卷上举“都匠符”为例说,都匠符由“合明天帝日”五字重叠而拼成,此五字原为一咒语,据说遇灾兵、盗贼、虎狼、风波之类及惊恐恶梦、吊丧临尸等,“皆正心诵‘合明天帝日’三过,无不禳之也。” 据
刘仲宇先生推断,这咒语“意为汇合了天帝和太阳的光明,
潜台词则是阳气旺盛,无阴不烛。” 从形式上来说,符咒简短精炼,采用诗歌的韵脚形式,语言多以四字为主,这种特点也是承古祝辞如上举《
伊耆氏蜡辞》而来,古朴淳厚的文学色彩也是显而易见的。据《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说符书成后,临服符,当先呼直日玉女名单,毕,微咒曰:
天玄地黄,太虚六气。朝服灵精,神金虎文。当令我真,又令我神。分散形影,对山召灵。役使万精,坐亡立存。高游上清,北朝
玉晨。 又《洞真太微金虎真符》云人或佩符进山,或埋符于地,均需念咒,以显符书之灵。又云人在军旅之中,刀剑之下,厄难之时,佩带灵符,存想五帝
神官卫我左右,同时念咒语,曰: 天为我屋,地为我床,
五岳山川,为我桥梁;玄斗元精,为我衣裳;藏身七元之内,流火之乡。度我者太一务猷,过我者白元无英,灾不能干,兵不能伤,当令我身,上诣金阙九老之京。
这首咒语,以四言为主,又夹杂着骈文散句,韵调轻快松缓,与其说表现了上登玉京的成仙之望,不如说体现了环抱自然笑傲困厄的乐观开朗的
人生观。“天为我屋,地为我床”,其实就是
庄子“以天地为
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的达观开豁思想之再现,因此,这道咒语的文学
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
此外,
道法还规定书符前要叩齿,书符时要掐相应的诀文等等,足见其对符的重视。因此,太上灵宝《五符序》云“此乃生录之首篇,上天之灵符,太上之
宝文矣” ,所以它的召神劾鬼之功能,治病驱邪之作用……曾使许多人信而不疑。
郗愔服符,
王献之“
画符及神一卷,咒小字” ,其影响文士艺人也可见一斑了。
总之,道符的
文学意蕴和思想是比较丰富深刻的,宋代道士们在总结书符的经验时说:“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中有神气穴,内有坎离情”,这“窍”和“神”对文学创作、艺术创作颇可借鉴,颇有启发,因此,对道符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
常见的道符
平安符
太岁开运符
太岁开运符用于化解
犯太岁带来的麻烦,一般每个人到了自己属相的那年都会去附近的寺庙里求太岁开运符以化解犯太岁带来的麻烦。
五鬼运财符
五鬼运财符都商人都用,也叫“五路招财符”,相传清朝时期,一名商人当时被
清政府贪官所陷害,家财散尽,后到
北京白云观里求的一道五鬼运财符,平时带在身上,这名商人逐渐起色最后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他就是清朝著名商人
胡雪岩。
姻缘符
姻缘符因古人思想较为封建,盲婚哑嫁,即使喜欢其他人也不能与之结成姻缘,古代女子有了心上人便会去寺庙中求一道姻缘符,作祈求保佑的作用,现在也有人用姻缘符挂在姻缘树上或求夫石中。
文昌符
回心转意符
用于祈求抱住已经结成但即将破裂的姻缘。
婚姻和合符
结成姻缘后,男女双方经常意见不合且为小事大吵大闹,可用婚姻和合符祈求调节。、
旺运符
古人用于催旺自己的运势,常有不幸之人到寺庙中祈求旺运符用以转运。
事业符
相传此中道符能够让男人的事业转退位进,让男人的飞黄腾达。
镇宅旺运符
家人无故生病,并且运气地下,可到寺庙中祈求镇宅旺运符来化解。
破太岁符
本符对犯太岁(恰逢本命年)和走背运者具有开运、旺财和化解各种灾祸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