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坛是用于祀神或供奉祖先的古代举行祭祀祈福、誓师占卜等大典所用的建筑物。
汉语词汇
释义
祀神的高台。多建于室外平地,后亦设在庙堂内。
字词单独解
释神: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掌管者。
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建筑物。
例句
1、祀神的高台。多建于室外平地,后亦设在庙堂内。
南朝齐祖冲之《述异记》:“ 豫章郡有卢松村 ,郡人罗根生於此村旁
垦荒种瓜,又於旁立一神坛。”
《旧唐书·礼仪志三》:“郊祀既毕,收取玉帛牲体,置於柴上,然后燔於燎坛之上,其坛於神坛之左。”
《
洞冥记》:“﹝帝﹞尝得丹豹之髓,白凤之膏,磨青锡为屑,以苏油和之,照於神坛,夜暴雨,光不灭。”
老舍《神拳》第四幕:“ 于铁子 :‘先生,好先生,扶我一下,我给神坛磕个头再死’”。
2、也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威望或地位。
殷谦杂文集《心灵真经》:“中国文化走到这种境遇,说明了孔子的失败,我这么说,并非不尊重孔子,也
非是反对孔子。如果说中国人非要将孔子供上神坛的话,那么这个文化拔根、价值失序的时代也就和孔子的一些重要思想的长期影响不无干系。今人所信奉的缺乏平等意识的‘拜权教’,就是孔子那种缺乏个性尊严和民众意识的
奴隶主义的思想,这一点是要批判的。”
3、古犹太教祭献山羊的地方。
按照古代犹太教的习俗,在每年赎罪日(Day of Atonement)的清晨,把两头山羊牵到圣所神坛(altar),由主祭抽签,一头羊献给上帝,一头羊交给死神。贡献给上帝的山羊是祭品,另一头羊则是替罪羊,在赎罪的过程中,大祭司把双手按在替罪羊的头上,念祷告词忏悔罪过。
功能
按照神坛的功能,主要分为二类,一是对自然神的祭祀出于报功;二是对祖先的祭祀出于报恩,是以祖先和山川崇拜为主,释、儒、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祭祀,对于更多的老百姓而言,则主要出于穰灾祈愿。
侍奉神坛的人
明、清时代神坛有许多,诸如祭鬼神、祭城隍老爷、祭
关羽帝、祭火神祝融、祭吕洞宾、祭龙王、祭孔孟圣人、祭鲁班扁鹊文昌等神。这些神祀为民族、国家所通祭,而走进神坛的人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一是在城为官有重大政绩的名官;二是有才华且事业卓有成就的名士;三是对地方有巨大贡献的乡贤礼士;四是对地方、对民众表现出忠义、笃行,为人们所尊崇的人;五是孝弟节烈,成为百姓榜样的男士、贞妇。有的人虽不是所在地籍贯,但其主要事迹和重要活动均在本城的,亦视之为本城必祀之神。同样的道理,有许多人在外地,也都被请进了当地神坛祭祀。
种类
古神坛从观音菩萨到土地神,从关帝老爷到文昌星君,再加上本地彪炳的先哲、贤名陆续登上神坛。为官宦者,誉赞为“泽被生民、功垂社稷”;为乡贤者,誉赞为“懿行卓行、奕世流芳”;为忠义孝弟者,誉赞为“躬行笃实、忠诚奋发”。他们均被作“棣萼楷模”而成神,与各路群仙共享人间烟火。古代在祭祀这些神的时候,都以正规的周天子礼仪拜祀,一丝不苟。
神坛研究意义
祭神坛的典礼举例
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都要在这里祭天。皇帝冬至日祭天前要在天坛斋宫内斋戒三天,雍正年间改在紫禁城内斋戒两天,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届时皇帝要举行视神礼。过程大致如下:皇帝在
故宫太和殿阅示祝版后,在大驾卤簿的护送下,出午门、正阳门,过天桥,从圜丘坛门进入天坛,至昭亨门御路西侧降撵。由官员引路进昭亨门左门,进入皇穹宇上香,再到神厨库阅视祭品。最后到圜丘坛阅视坛位陈设,礼毕回斋宫斋戒。
次日,即冬至日在日出前七刻,凌晨四点十五到四点三十分,祭天大典开始。清代举行祭天大典时,在圜丘坛上设有正位幄次、配位幄次、从位幄次共七组幄次,每个幄次前根据用途不同,摆放不同材料的祭器。正为幄次:在天心石以北,圆形。摆放皇天上帝的牌位,配位幄次:在天心石东西两侧,方形。摆放清代前八位已故皇帝的牌位。东侧由北向南是努尔哈赤、福临、胤禛、颙琰的牌位;西侧由北向南是皇太极、玄烨、弘历、旻宁的牌位。从位幄次:在第二层坛面东西两侧,方形。摆放诸神牌位。东侧是大明神、北斗星、二十八星宿;西侧是夜明神、云、雨、风、雷、诸神。祝版案设在天心石的地方,用于放祝版。皇帝拜位在第二层坛面正南方向。
祭天大典共分九项议程也称九举:
1、燔柴迎帝神,迎接皇天上帝的神位到来;
2、奠玉帛,向皇天上帝进献苍璧和制帛;
3、进俎,将热羹浇在神位前的牲牢上;
4、初献礼,皇帝向正为、配位第一次敬酒;
5、亚献礼,皇帝向正位、配位第二次敬酒;
6、终献礼,皇帝向正为、配位第三次敬酒;
7、撤馔,将供品撤下;
8、送帝神,恭送皇天上帝回宫;
9、望燎,皇帝到燔柴炉西侧的望燎位行望燎礼。
礼成,皇帝在具服台换衣服回宫。清代祭天仪式基本仿照明代制度,只是在仪式上增加了常雩礼(
祈雨)。每逢旱年,孟夏四月在圜丘坛行常雩礼,降雨后要谢雨,下雨太多要祈晴,雨停要谢晴。在陈设上增加了列祖列宗的配位,以每年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祀典与圜丘坛祭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