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旽是灵山人,自幼出家为僧,法名遍照。他的父亲不详,母亲是桂城县(灵山与桂城均在今韩国
庆尚南道昌宁郡)玉川寺(《
东国舆地胜览》记作玉泉寺)的
奴婢。由于当时子女身份从母的制度,遍照被当作
贱民,受人轻视。
有一天,
高丽恭愍王梦见有个人拔剑行刺,一个和尚救了自己,醒来后将这梦告诉明德太后洪氏(
恭元王后)。碰巧这时,上将军
金元命给他介绍了遍照,恭愍王看到遍照与自己撞脸,大为惊讶,和他说话时,也是应对如流,高深玄妙,自称得道,句句都说到恭愍王的心坎里。恭愍王原本就信佛,又惑于此梦,便屡屡召他入宫。他每次进宫应召时,总是穿着一件破僧衣,恭愍王更加看重他,每次赠予洁净的衣服饮食,甚至连
袜子都顶在头上馈赠给他。李承庆、
郑世云等大臣认为他惑乱君王,将要杀他,恭愍王便秘密令遍照躲避,这大致是1359年的事。
等1364年李、郑二人相继死亡后,遍照蓄发为
头陀,再次入宫,恭愍王赐号清闲居士。当时
高丽王朝风雨飘摇,恭愍王一直想改革国政,奈何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草野新进又不可用,所以想物色一个“离世独立之人”来主持改革。他与遍照接触久了以后,觉得他很有能力,而且又出身卑贱,是适合的人选。后来恭愍王心爱的鲁国公主(
仁德王后)去世,对他打击甚大,更是无心处理朝政,便决定将大权委任给遍照,请求遍照出山救世。遍照表面上不依,恭愍王多次恳求,于是他说:“老衲听说王与大臣老是听信谗言,希望不要这样,就可以造福世间了。”恭愍王便手书盟约:“师救我,我救师,死生以之,无惑人言,佛天证明。”
1365年五月,恭愍王拜遍照为师傅,咨询国政,遍照参政后第一件事就是贬斥
崔莹为鸡林尹。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封为真平侯。同年十二月,遍照还俗,取名辛旽,被恭愍王封为守正履顺论道燮理保世功臣、壁上
三韩三重大匡、领都佥议使司事、判重房监察司事、鷲城
府院君、提调僧录司事兼判书云观事,正式包揽国政。而恭愍王已实际上退居二线,有时干脆让辛旽代他受群臣朝贺。
辛旽当权后,便驱逐了
李公遂、
庆千兴、
李寿山、宋卿、韩公义、元松寿、王重贵等大臣,安插上听命于己的官僚,控制了人事和言路。1366年设立田民辨正都监,辛旽担任判事。当时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辛旽将大庄园主的土地分给穷人,并将庄园主的私人奴婢恢复为良人,受到了下层百姓的拥戴,被称为“圣人”。恭愍王也认为辛旽“不受禄、不近色、不置田园”而更加信任他。但实际上辛旽接受百官贿赂,积累大量珍宝,修建七座宅邸,同时与许多命妇有染,这些恭愍王并不知道。
辛旽的改革受到了上层社会的强烈反对,世家大族对他恨之入骨,明德太后亦曾劝恭愍王不要“假国柄他人手”,恭愍王闻之不悦。辛旽蓄发娶妻,没有正式的僧人品位;而且可以随意出入国王的宫殿,随从仪仗比拟国王,甚至可以同恭愍王“并据
胡床”,有时还穿着和恭愍王一样的衣冠,大臣都不能分辨哪个是王。就连元朝都知道辛旽“权王”的名声。1369年,辛旽以风水说怂恿恭愍王迁都,并请封“五道都事审官”,在大臣们的反对之下,恭愍王不从。其后他与恭愍王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1371年被告发谋反,恭愍王把他骗到正陵软禁,随后流放
水原。在群臣的要求下,恭愍王派察访使
林朴斩辛旽于水原,肢解尸体,徇示诸道,首级高悬
开京东门,他的一个两岁儿子与异父弟姜成乙以及同党皆伏诛。
根据《
高丽史》和《东国僧尼录》的记载,辛旽同各大臣的妻妾皆有染,他与其妾
般若生下的儿子在他死后被
恭愍王冒认作自己之子(有说法是连这个儿子都不是辛旽的,辛旽自己的儿子被朋友能祐和尚抚养夭折死了,能祐找了邻居的儿子顶替来蒙骗辛旽),后来成为
高丽禑王,因此
王禑和其儿子王昌被《
高丽史》当作“伪王”,不被列入“
世家”之中,并称之为“辛禑”和“辛昌”。然而史学家多认为这是朝鲜王朝对两位国王的污蔑,以借机证明
李成桂的王位比二位国王更合法。另说王禑系恭愍王幸辛旽宅婢女般若所生,养于辛宅。故称“辛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