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指律诗的韵、
平仄、对仗。由于
诗歌属于韵文,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般依据语音的自然节奏和口语的韵律而形成某种音乐性的效果。当诗歌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人们总结了语音与诗歌形成相结合的经验,形成了
格律。这种诗歌,我们称它为古典
格律诗体。诗律是诗歌发展的产物。
诗律发展背景
中国古代的诗歌,历经了《诗经》与《楚辞》之后,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着。到了盛唐,律诗兴起,诗歌就具有了严格的
格律。这种诗歌,我们称它为古典格律诗体。中国古典
格律诗应包括唐代的
近体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 关于诗的各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
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
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
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
格律上看,诗可分为
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
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
四言诗、
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
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
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
庾信,都算是古体诗,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
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
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
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
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
近体诗。象
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
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
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
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
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
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
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
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
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
古绝、
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
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
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
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
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
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
五古,七言古诗简称
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
五律,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
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
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格律诗
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
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
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它结构严谨,字数、行数、
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
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
俳句等。
古体近体诗区别
句法
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
排律,也叫
长律。
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
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
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
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
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
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用韵
唐人所用的
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
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
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
王文郁编的《
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