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下辖区
西夏区,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位于银川市西部,介于东经105°49′~106°18′,北纬38°08′~38°52′之间。东与包兰铁路为界与银川市金凤区相邻,西至贺兰山口轴线,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北连贺兰县洪广镇,南至永宁县闽宁镇,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3万亩。截至2024年5月,西夏区下辖2个镇、7个街道。区政府驻地怀远东路。截至2023年末,西夏区常住人口为45.61万人。
历史沿革
三代,西夏区属雍州地域,戎、狄诸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此游牧繁息。西周时期,出现朔方(今宁夏北部、陕北一带)等地名。
春秋战国时期,西夏区属于匈奴等少数民族游牧之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置北地郡(今甘肃宁县)。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中国分为36郡,西夏区仍属匈奴部落游牧地区。
西汉初年,西夏区为匈奴楼烦、白羊王属地。汉元朔二年(前127年)至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新秦中,西夏区属汉廷北地郡廉县辖地。西汉初始元年(8年),西夏区形式上属新莽政权。东汉建立后,北地郡治由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移至富平县,西夏区属其管辖,属北地郡所辖廉县。东汉顺帝时,银川地区属凉州刺史部北地郡廉县辖地。东汉延康元年(219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国,东汉灭亡,西夏区为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羌族部众驻牧之地。
三国时,魏国未能对银川地区实施有效统治,西夏区仍属鲜卑匈奴羌族驻牧之地。
两晋时期,银川地区北部仍为匈奴鲜卑等族所居。东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建大夏政权。大夏真兴八年(424年)将饮汗城(今银川市东)改建为丽子园,西夏区属大夏政权控制。
十六国时期,除大夏国辖宁夏全境外,前秦后秦对银川地区亦未能进行有效统治。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焘进攻大夏,立怀远县(治丽子园),西夏区属之。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设置薄骨律镇,西夏区为薄骨律镇辖地。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西夏区改属灵州。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以大夏时的丽子园设置怀远郡、怀远县,郡县同治,隶属灵州。西夏区隶属怀远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遂废怀远郡,西夏区属灵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并州为郡,逐设置灵武郡,仍为灵州,西夏区归灵武郡怀远县。
唐初,改郡为州,遂改灵武郡为灵州,西夏区境属灵州怀远县。
五代时,银川地区属灵州怀远城所辖,但后期多为党项等少数民族占据。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银川地区形式上属北宋所辖,实则为党项族等部众牧猎地区。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怀远等黄河河外5镇,西夏区为拓跋党项族部众占据。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定都兴庆府称帝,建立夏国,史称西夏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西夏腹地被成吉思汗所率蒙古大军所占。元至元八年(1271年)三月,元廷置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西夏区属之。次年又改中兴行尚书省为行中书省。元时,行政区划几经变化,银川地区初属中兴等路行省。所辖中兴州辖境相当于今银川市所辖范围。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二月,改隶甘州行省及甘肃行省的宁夏府路,取“夏地安宁”之意,是为宁夏地名之始。宁夏府路辖怀远县,怀远县辖境为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及金凤区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改宁夏府路为宁夏府,西夏区归其管辖。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蒙古贵族鞑靼瓦剌扰掠,明廷废宁夏府,徙军民于关陕地区,包括西夏区在内的宁夏北部大部地区成为空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廷置宁夏卫,西夏区属之。明建文四年(1402年),复置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右屯卫,辖屯堡18个,部分屯堡分布于西夏区。明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复置宁夏卫。
清顺治二年(1645年),陕西三边总督李化熙降清,今银川地区归清朝管辖。顺治十五年(1658年),对部分卫、所进行合并。康熙四年(1665年),又裁撤宁夏巡抚。康熙九年(1670年),宁夏改归甘肃巡抚统辖。清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清廷改宁夏卫为宁夏府,直隶甘肃行省,下辖宁夏、宁朔、平罗、中卫4县和灵州直隶州,西夏区隶属宁朔县管辖。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年)一月初三,宁夏府城发生特大地震,地裂水涌,宁夏府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城被震毁。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清廷重新建宁夏府城。与此同时,于宁夏府城“西十五里,平湖桥东南”处,由宁夏将军阿鲁、都赉先后组织建设新满城,是为今银川市新城地名之始。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后,北京政府令各省裁府存道,今西夏区隶属宁朔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冯玉祥部西北军控制西北地区以后,为改变回汉地方实力派、小军阀划地割据的分裂局面,当年即在甘肃全省筹设行政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改省政府为委员制,并在全省正式废道改设宁夏行政区,县一级亦改设县行政公署,改县知事为县长,隶甘肃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宁夏正式建省,共辖9县2旗,西夏区归宁夏回族自治区所辖。同年4月13日,马仲英率部过贺兰山攻占宁朔县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25日,孙殿英部攻占宁朔县大部地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日,划分宁夏、宁朔两县,又增置永宁县,今西夏区转为隶属永宁县管辖。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11日,宁夏省政府在宁夏省城设置银川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9日,宁夏省城正式定名为银川市。
1949年9月24日,新城解放。
1949年9月28日,永宁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城地区为永宁县第七区。
1951年6月,永宁县第四区(含新城区境域)划归银川市管辖,成为银川市第五区,下辖新城乡(含罗家庄)、双渠乡、盈北乡(平伏桥乡)3个乡公所,新城区为银川市第五区公署驻地,此后新城区一直隶属于银川市。
1954年4月,中共银川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银川市旧城内4个区合并为两个区,新城区改为银川市第三区。
1955年1月,银川市人民政府撤区并乡,银川市新城区改称新城镇。
1961年1月,银川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成立新城区(银川市属县级区)。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国函〔2002〕95号)批复同意调整银川市市辖区行政区划: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设立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和兴庆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国函〔2002〕95号)批复同意:将原新城区的朔方路、文昌路、北京西路、西花园路、宁华路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新设立的西夏区管辖;将原新城区的铁东、新城东街2个街道办事处划给新设立的金凤区管辖。
2004年9月,西夏区行政中心迁至西花园路街道办事处辖区的怀远东路285号,南有北京西路,北有贺兰山西路,东有丽子园街,西有金波街,距银川火车站、汽车西站约1千米。
2016年6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宁政函〔2016〕82号)批复同意设立怀远路街道。
2016年8月,西夏区行政中心迁至贺兰山西路481号,南邻贺兰山西路,北邻学院路,西邻丽子园北街,东邻金波街。距银川火车站、汽车西站约1千米。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西夏区下辖2个镇、7街道,共17个行政村、61个社区。政府驻地贺兰山街道贺兰山西路481号。
镇(2个):镇北堡镇兴泾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夏区地处银川市西部,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介于东经105°49′~106°18′,北纬38°08′~38°52′之间。西夏区西至贺兰山分水岭,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与金凤区为邻,南北分别与永宁县贺兰县相连,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西夏区东西较窄,南北略长。贺兰山中段近70千米在银川市境西缘,呈北偏东走向。银川市境东部是坦荡辽阔的平原。按照“多旋回”说,西夏区,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分。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前拗陷区。西部贺兰山属燕山运动形成的多旋回陆相拗陷,东部平原区则为喜马拉雅山期形成的多旋回断陷区划。贺兰山及银川平原,在其漫长的地质发展中,经受了多期的、特定而强烈的应力作用,接受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剥蚀与形变,使之形成了兼具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不同特色的地质构造奇观,即多种构造体系的交织复合带。它呈东北200~300方向延伸的银川断陷盆地,代表着中国东部特有的新华夏构造带
地形地貌
西夏区地貌属宁夏北部平原和山地地貌区,由贺兰山山地和银川平原两个地貌分区组成。银川平原又分为贺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两个地貌区。西山东川、西干渠、新开渠、良田渠等绕境,湖沼镶嵌,是西夏区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征。
气候
西夏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位于国家季风区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在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季处在南季风西行的末稍,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按全国气候分区,西夏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西夏区是日照和太阳辐射量充足地区,它,位于中纬度地带,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天气系统也多来自西边。西夏区地处内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贺兰山呈北偏东走向,对防止西北寒流风沙入侵、水气受阻抬升等都有明显影响。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西夏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夏暑,春季多风沙,秋季雨集中;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无霜期短而多变。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和西风环流影响,天气系统也多来自西边。同时又是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风带来水气,冬季西北季风带来干冷的空气。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量为14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9.6小时,日照率为69%。黄灌区全年平均气温为8.3℃。8.6qC,略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四季气温:1月是冬季的代表月份,气温最低为-9.0℃,月平均气温为-4℃以下;入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迅速增强,气温回升很快,3月,气温上升到2℃以上,4月是春季的代表月份,月平均气温在10.5℃以上;7月是夏季的代表月份,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3.4℃,而6月、8月气温则基本相同,月平均气温都在21.5℃左右;从9月开始,气温迅速下降。10月平均气温降至9℃左右,11月接近0℃。秋季气温分布与春季相似,但秋温比春温低2℃左右。西夏区气温平均年较差在32℃左右,全年平均气温较差为13.1℃。
西夏区无霜期较短,最长无霜期177天,最短无霜期129天。西夏区地处大陆干旱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583.2毫米,夏季蒸发量最大,占年蒸发量的44~50%,冬季蒸发量最小,只占年蒸发量的4~8%,春季蒸发量大于秋季,分别占年蒸发量的31~33%、15~17%。月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1990年后,年降水量介于99.7~233.1毫米之间。
根据西夏区境内地形地貌和局地小气候分布的变化规律具体划分为贺兰山区和引黄灌区两个一级区,在引黄灌区中又进一步划分新灌区和老灌区两个二级气候区。其主要区别是:贺兰山区属山地气候类型,气温变化垂直分布,高寒多雨,适宜林木生长;灌区为山前平原气候,有较好的水、气条件,温度适中,宜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西夏区有黄河农渠山泉、降水4类,地表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农渠主要有唐徕、汉延、西干渠及配套干支、支斗渠,年引进水量18.2亿立方米。贺兰山诸口常年泉水不断,年涌水量约0.09亿立方米,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除蒸发渗流的降水量外,能产生的径流多年平均水量约0.19亿立方米。
截至2006年,西夏区地下水资源为2.73亿立方米,水质良好,污染不明显,pH值在7~8之间,总硬度小于250毫克/升,含盐量0.01%~0.2%之间。区内地下水资源可分为山前倾斜和引黄灌溉区两部分,山前倾斜平原可补给0.04亿立方米,引黄灌区可补给2.65亿立方米。
林地资源
西夏区天然林分布于贺兰山区。截至2006年,贺兰山区共有天然次生林2.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0.3%,其中云杉油松山杨乔木林12227.4公顷,山榆山杏等灌木林3865.2公顷,疏林面积7998.74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75.6立方米。除贺兰山区天然林外,西夏区还有林地面积92010亩,覆盖率26%,公益林面积47962亩,经济林面积44048亩。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06年,贺兰山共有野生维管植物665种,隶属81科381属,其中种子植物约有652种,分属72科308属。西夏区药用植物主要有银杏、大黄麻黄黄芪、甘草、柴胡、益母草、玉竹、远志肉苁蓉等4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有枸杞、甘草、银柴胡、锁阳、党参、黄芪、大黄等。西夏区境内的贺兰山中段,分布有5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豆科常绿灌木,也是旱生荒漠区唯一的常绿强旱生植物。
动物资源
截至2006年,贺兰山有陆栖脊椎动物182种及亚种,畜类51种,鸟类约120种。西夏区有主要经济动物80种,其中鸟类40种,畜类1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鱼类近10种。西夏区鱼类主要有鲤鱼青鱼鲫鱼白鲢鲶鱼、草鱼、鸽子鱼等。西夏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多达3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游隼白尾海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天鹅、小天鹅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兀鹫秃鹫胡兀鹫、鹗、猪隼、红隼、雕号鸟、纵纹腹小鹗、长耳小鹗、蓝马鸡灰鹤蓑羽鹤、大鸨、小鸨石貂兔狲猞猁马鹿马麝、盘羊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06年,西夏区境内的贺兰山段储藏的矿产种类有能源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筑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等5大类21个品种。其中主要有煤矿、赤铁矿、溶剂白云岩、溶剂硅石、溶剂石灰岩、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此外,西夏区还有食盐、芒硝、砖瓦黏土及天然建材风积沙、细沙矿层、石材、石膏等矿产资源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夏区常住人口为449559人。其中男性人口为228192人,占50.8%;女性人口为221367人,占49.2%。按居住地分,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08542人,占9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1017人,占9.1%。按民族分,汉族人口为336511人,占74.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048人,占25.15%,其中回族人口为100847人,占22.4%。
截至2023年末,西夏区常住人口为45.61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为22.41万人,占49.1%;女性人口为23.20万人,占50.9%。按居住地分,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2.69万人,占93.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92万人,占6.4%。按民族分,汉族人口为36.19万人,占79.36%;回族人口为8.51万人,占18.6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0.91万人,占1.99%。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0年,西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6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5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23.43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59.8:3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4.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和6%。
2023年,西夏区实现生产总值531.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71.14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65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69.9:28.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643元,比上年增长12.0%。
2023年,西夏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4倍,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5%。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0.8:70.7:28.5。
2023年,西夏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税收收入4.11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7.7%,增长29.8%;非税收入1.1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3%,下降6.9%。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37.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9.2%,城乡社区支出43.4%,公共安全支出26.1%。
第一产业
2023年,西夏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7.21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0.13亿元,下降7.0%;牧业产值6.56亿元,增长10.3%;渔业产值0.21亿元,下降17.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6亿元,增长5.9%。
2023年,西夏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16万亩,增长0.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23万亩,增长53.1%。蔬菜播种面积0.75万亩,增长10.7%;园林水果播种面积3.74万亩,增长10%。全年粮食产量9.59万吨,增长1.7%。其中,小麦产量0.08万吨,增长55.2%。蔬菜产量3.17万吨,增长5.2%;园林水果产量1.97万吨,下降22%。全年肉类总产量3530吨,增长4.7%。其中,猪肉产量910吨,下降5.1%;牛肉产量1965吨,增长9.0%;羊肉产量434吨,增长7.6%;禽肉产量221吨,增长7.1%。禽蛋产量2009吨,增长2.9%。牛奶产量15.16万吨,增长11.6%。水产品产量2293吨,下降4.5%。年末生猪存栏0.5万头,牛存栏4.1万头,羊只存栏3.54万只,家禽数14.7万只。
第二产业
2023年,西夏区全部工业增加值3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2.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3.8%。
2023年,西夏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40.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金属制品业增加值下降3.7%。
2023年,西夏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179.8亿元,比上年下降0.2%;营业成本944亿元,下降3.4%;实现利润总额110.7亿元,增长16.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7.5%,比上年末增长1.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23.9%,亏损企业亏损额5.8亿元。
2023年,西夏区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5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9.5亿元,比上年下降21.8%。
第三产业
2023年,西夏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92亿元,增长2.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19亿元,增长4.9%;金融业增加值13.15亿元,增长6.0%;房地产业增加值9.64亿元,增长2.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7.22亿元,增长8.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8.13亿元,增长2.9%。
2023年,西夏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0.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下降4.2%,集体经济零售额增长1.0%,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5.1%,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0.9%,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增长8.7%,其他各种经济零售额下降27.9%。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06年底,西夏区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99.8千米。其中,国道38千米,省道20.3千米,县道53.5千米,乡村道路88千米。
高速公路
西夏区境内有G1816(乌海~玛沁高速公路),G2004(银川绕城高速)北段、西段、南段环抱城区。
公路
西夏区有G110(京银路)沿贺兰山由北向南穿过区境。银(川)巴(彦浩特)公路、贺兰山沿山公路纵贯全境。
汽车站
西夏区境内有银川汽车西站。
铁路
西夏区有包兰铁路横穿辖区而过,在境内49.7千米。银新、银西专用线在此与其接轨。银川火车南站(货站)设在本区。
公共交通
2018年,西夏区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条,BRT一号线西延伸通车运行,建设公交站点40个,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贺兰山路拓宽改造通车,怀远路、宁朔街地下管廊投入使用,宝湖路、沈阳路东西贯通,金立公路、兴洲北街竣工通行,建成镇芦路、大修厂路2条农村道路,累计建设道路16条总长69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夏区共有普通高中5所,招生4337人,增长0.53%;在校生12968人,下降0.63%;毕业生4338人,增长1.38%。初中学校12所,招生4118人,增长6.52%;在校生11764人,增长5.32%;毕业生3552人,下降3.1%。普通小学31所,招生5312人,增长8.52%;在校生28780人,增长4.64%;毕业生4250人,增长5.77%。幼儿园58所,在园幼儿12145人,下降7.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20.4%,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0%。资助困难学生5571人次。
科学技术
2023年,西夏区有效发明专利量1960件,万人发明专利量43.08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夏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2个,文化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西夏区拥有卫生机构165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3(医院8个)。卫生机构床位265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563张。卫生技术人员362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24人,注册护士171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40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5人;乡镇卫生院5个,床位数54张,卫生技术人员107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西夏区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个,共有床位1033张。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476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16.9万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828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948.3万元。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站64个。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75万元。
历史文化
地方风俗
婚嫁
伊斯兰教规定,婚礼中要写“依扎布”(婚书),念“尼卡哈”。按照回族的传统习俗,娶亲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礼(麦海勒)衣物外,还要送上几十个用彩纸包裹的礼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干、枣子等饮茶物品,称为“封子”,同时要送上羯羊1~2只。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待客,亲友送礼示贺。闹洞房时,只耍公婆不耍新人,以各色颜料涂抹公婆以图吉利。
卫生
穆斯林在礼拜前必须沐浴。沐浴分为“大净”“小净”,以保证身体洁净。洗手、脸惯用“汤瓶”,而极少用脸盆,认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干净。“汤瓶”最早由阿拉伯传人。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宗教人士和虔诚的信教者在礼拜或参加宗教活动时,则穿上长袍、长衫,妇女按教义要戴盖头,一般老年人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绿色。盖头颜色不同,但样式一致。
方言
西夏区方言属北方语系,既具备了北方语言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地方和民族特色。西夏区回族群众使用宁夏方言,在语音上和汉族相比,有卷舌韵母的“儿化”韵。部分音素发音部位靠前,有些后鼻韵母并入前鼻韵母。
风景名胜
西夏区的景点有西夏王陵、华夏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
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
滚钟口,位于银川市境内,距市区17千米的贺兰山麓,在西夏时期为皇家游览避暑胜地。滚钟口,俗称“小口子”,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一口滚落的大钟,“滚钟口”由此得名。
贺兰山岩画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距银川市56千米,在贺兰山口山口内外分布着近6000幅岩画,其中罕见的人面像岩画就有708幅,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金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以西约30米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王陵的范围东西宽约4千米,南北长约10千米。西夏王陵面积约40平方千米,分布有8座王陵和附属的70多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距今已有700-900年的历史。2006年,西夏王陵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名单。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距银川市35千米,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被国务院和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2011年荣获“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亚洲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风景名胜区”,并被评为“中国品牌100强”和“亚洲品牌500强”。被游客评为“中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旅游景区”。
宁夏西夏风情园,位于银川市西夏区,东临西干渠、南依空军铁路、西临110国道、北靠北京西路,以西夏文化的全景展示为主线,融合文化与旅游,并以西夏古国党项八大部落(拓拔氏、米擒氏、房当氏、野利氏、颇超氏、往利氏、费听氏、细封氏)作为园区八大寨堡的原型,分为五大版块:梦回西夏、经纶西夏、逐鹿西夏、摩登西夏及品鉴西夏,将农耕、印刷、陶艺、游牧、军事、酒酿等古代西夏文化与五星级酒店、湖心度假别墅、滑雪(草)场、高尔夫体验、休闲垂钓、拓展训练运动、儿童娱乐等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建有风情美食街与野营露宿区等配套设施。
西夏区犀牛湖生态公园,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良渠稍村,东至新南公路、西至同庄村、北至良渠沟、南至原良渠梢村砖窑,约2800亩。通过对该地区湿地、水田道路及荒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建设以观光旅游开发、生态农业开发、海洋公园等集自然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分水岭偏于山体东侧,顶面较平坦。两坡斜面不对称,西坡长而缓,沟谷比降小;东坡短而陡,沟谷比降大。山地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邻腾格里沙漠。在今西夏区境内贺兰山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南北长约30千米,面积40.01万亩,全山为石质中高山,山体完整,主峰马蹄坡,位于苏峪口沟北同构成了地台的基底。地台的盖层沉积相继为中~上元古界。古生物群面貌主要为华北型。与华北地层区腹地比较,西夏区境内地层发育具有沉积厚度较大,中。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普遍具有轻度变质等特点。
地方特产
贺兰砚
贺兰砚取材于宁夏“五宝”之首贺兰石,贺兰石产自贺兰山,故砚以山石为名,称贺兰砚。贺兰石形成于13亿年前的震旦纪中前期,是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粉砂质粘板岩,产于海拔2600多米的贺兰山上,摩氏硬度一般为3~4度,其色彩鲜明,质地均匀,主要色调有深紫、豆绿两色,有金线、银线、平彩、花彩、石眼、红晕等石品,是制作砚台的上好材料。贺兰石分布于银川市西夏区小口子地区,东起贺兰山韭菜沟沟口、西至贺兰山黄旗口沟脑,北起贺兰山回回沟沟脑、南至贺兰山高沟子沟口。初步预测资源量为2450万吨,其中能够达到工艺要求的仅有250万吨,能加工成贺兰砚的不足30万吨。
贺兰砚源远流长,在《宁夏府志》“地理山川”一节里有这样的描叙:“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贺兰砚经过推陈出新,雕刻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飞跃,代表作品“~太白醉酒”、“赤壁怀古”、“松鹤延年”、“北斗七星”、“飞天乐伎”、“丹凤朝阳”等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
西夏区贺兰砚制作技艺有文字记载已有300年的历史。2011年6月,贺兰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与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易水砚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保护名录的六种名砚之一。
截止2019年,西夏区约有贺兰砚、贺兰石制作、雕刻技艺公司、工作室30多家,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宁夏回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1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传承人19人。贺兰石制作、雕刻技艺带动创业就业千余人,主要分布在西夏古城、贺兰山农牧场、军马场,年产值3000~5000万元,占宁夏贺兰砚半壁江山。
贺兰砚不论从砚石的本身,还是砚台的实用、观赏、收藏价值等都有着灿烂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荣誉称号
2017年1月10日,西夏区获“中国贺兰砚之乡”荣誉称号。
2019年5月18日,西夏区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9月,西夏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1月,西夏区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2月,西夏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42。
2020年3月,西夏区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10月,西夏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11月16日,西夏区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月14日,西夏区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西夏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区情简介.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政府网.
自然资源.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1 12: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