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梅毒也称后天梅毒,俗称杨梅疮、花柳病。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疾病,最早在美洲出现,后传入欧洲,17世纪初经广东沿海传入我国,随后蔓延开来。解放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封闭妓院、取缔妓女的果断措施,结合大力开展群众性性病防治,只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就控制了梅毒等性病的流行。尔后,撤销了大部分性病防治机构,医学院校也取消了性病课程,许多中青年医务人员压根儿就没见到过早期梅毒,至于一般年轻人甚至还没听说过这种病。
病因
梅毒是
艾滋病出现以前最令人生畏的一种
性传播疾病,当然它也是一种很难对付的疾病。梅毒是由一种运动起来有点像精子的叫做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传染的,它们怕干燥,怕
氧气,所以在人体外的生活力很低,在干燥和阳光照射下很快死亡,普通消毒剂如升汞(1:1000)和热肥皂水都能在短时间内使之死亡,煮沸则立即死亡。所以通过汽车拉手、楼梯扶手等公共设施是不会传播上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在潮湿环境下可以生存较长时间。梅毒主要通过
性交接触传染,除了生殖器与生殖器接触外,也要考虑到性器官与口唇、手的接触传染。传染途径还包括接吻,共用餐具,医务人员检查患者、接触病人血液等的间接感染。因此,在医院里为梅毒病人检查、手术时用过的
器械,应专门严格消毒才行。
临床表现
一期:主要为硬下、95%出现在
外生殖器、冠状沟、龟头的阴茎带处、男性同性恋者可见于肛门及
直肠。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
宫颈,多为单发。
治疗
原则:一经确诊应早期、足量、规则用药治疗,疗后定期
随访。
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
治疗方案:
1.早期梅毒(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梅毒)
1)青毒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每日一次肌注,连续10—15天,总量800一1200万单位
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240万单位,分两测臀部肌注,每周一次,共2—3次。
2)对青霉素过敏者
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30天。
2.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二期复发梅毒及晚期
潜伏梅毒)
1)青霉素
普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每日一次肌注,连续15天,总量1200万单位。间隔2周给
第二疗程,总量2400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每周—次肌注共3次。
四环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续30天
3.心血管梅毒参见晚期梅毒的治疗,必要时可增加疗程数,但不要应用苄星霉素G。
个别患者在治疗时可能发生吉海反应
该反应系由于应用青霉素后大量梅毒
螺旋体死亡,异性蛋白释出所致,一般发生在首次注射青霉京后3—12小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及原有梅毒损害暂时性加重,此现象发生时,可口服
阿斯匹林O.6克,每日4次,一般1—2天消失。对于神经梅毒和
心血管梅毒亦可注射前一天开始口服强的松5mg,每日4次,连续3天,可起到预防作用。
4.HLE免疫修复清毒疗法
“HLE免疫修复清毒疗法”以“免疫修复、彻底清毒”为综合治疗理念,经过上万例患者的临床应用,成功与中国传统的中医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精准、彻底、高效的男性生殖感染综合性治疗方法。经临床抽样调查统计,“HLE免疫修复清毒疗法”临床有效率达到98%,治疗后100%不复发,真正做到了一次性治疗,终身免疫抗复发的临床效果。
[预防及注意事项]
2.早期梅毒
治愈前禁止性生活,女性梅毒思者在彻底治愈前应避免
妊娠。
3.3个月内凡接触过传染性梅毒的性侣应予检查,必要时按早期梅毒进行治疗。
4.出现
梅毒可疑症状者应去正规医院的性病专科就科,早期诊治,一旦明确诊断,需充分配合医生,彻底治疗。
5.早期梅毒治疗后,应定期随访2—3年,第一年每3个月,第二年每6个月,第三年年末各检查一次,如一切正常可停止观察。
致病机理
梅毒螺旋体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人体后2-3天,经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在3周左右的
潜伏期结束后,发生硬性下疳,初起患部微红,逐渐出现
硬结,直径约1厘米,单个,偶有2或3个。绝大多数出现在阴茎冠状沟附近,偶见阴茎体、
阴唇系带、尿道、
耻骨部位。非性交传染时,可见于唇、舌、肛门、
医务工作者自愈繁殖,在感染后3个月左右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广泛的第二期早发梅毒疹。皮疹多呈红、棕或青色玫瑰疹或斑疹型梅毒疮,惯发于
躯体前、侧面和上肢,对称,不融合,圆形、椭圆形或稍不规则形。由于
机体复发梅毒疹。皮疹数目较少,颜色较暗。此外,肛门和外生殖器可出现扁平湿
疣,其为乳头状片状损害,表面糜烂有渗出液。口腔、阴道上皮可发生灰白色周围充血的粘膜斑。以上损害中存在大量螺旋体,传染性极强。此外,尚有脱发、关节痛、
骨膜炎 病症症状
1.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
硬下疳。通常在螺旋体侵入人体后9一90天,平均3周,在受侵局部出现硬下疳,其特点是初起为单个暗红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渐增大,很快表面形成糜烂面,并演变为浅溃疡。典型硬下疳,直径1一2cm大小,圆形或类圆形,略高出于皮面,表面呈肉红色糜烂面,基底清洁呈细颗粒状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
皮损境界边缘清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无疼痛及触痛,数目常为单个,偶可有2~3个。损害绝大多数发生于生殖器,男性多发生于阴茎包皮、
冠状沟、龟头或系带部,有些发生于尿道内、阴茎干或其基底部、阴囊上;女性则最多见于
阴唇,亦见于阴唇系带、尿道、子宫颈及
会阴等处。阴部外最常见的部位为口唇、舌、扁桃体、乳房、肛门等部位。硬下疳未经治疗,约2~6周可自行
痊愈,遗留轻度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或无瘢痕。感染后数小时梅毒螺旋体即沿淋巴管到达
淋巴结内繁殖,1一2周后附近淋巴结即开始肿大,以
腹股沟淋巴结最多见,称梅毒性横痃。其特点为较硬,彼此不融合,不化脓,表面无红、肿、热、痛。穿刺淋巴结检查,梅毒螺旋体常阳性。淋巴结肿大消退速度较硬下疳缓慢。
2.二期梅毒系一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
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的症状。可侵犯皮肤、粘膜、骨、
内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常先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以皮肤粘膜疹为主的临床表现。骨、内脏、眼及神经系统症状较轻或少见。
(1)皮肤损害:为二期梅毒的主要损害。其形态多种多样,可有
斑疹、
斑丘疹、
脓疱疹(少见)等而类似很多皮肤病,但也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有助于
临床诊断:即皮损广泛对称,疏散而下融合,发展和消退均缓慢;客观症状明显而主观症状轻微;皮疹常呈铜红色、褐红色,好发于掌跖;常伴有粘膜、毛发、骨损害;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1)斑疹性梅毒疹(梅毒性玫瑰疹:为最早出现的二期梅毒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2cm,散在不相融合,颜色为淡红到褐红色。皮疹发生于
躯干两侧、肩、臀部和四肢内侧,掌跖部者呈暗红色鳞屑斑,具有特征性。自觉
症状轻微,不痛不痒。一般数日、数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迹。
2)丘疹性梅毒疹:通常较斑疹出现稍晚。常见者为豆形丘疹梅毒疹(lenticularpapularsyphilis),常轻度高起,直径约2~5mm或更大,呈生肉色或铜红色,触之有深而坚实的
浸润,表面光滑或被覆有粘连性鳞屑。皮疹常分布于颜面、躯干、四肢屈侧,特别是掌跖部呈现暗黄红色斑,触之有深在性浸润,具有特征性。丘疹鳞屑性梅毒疹(papulosquamoussyphilid〕皮疹呈暗红色扁平丘疹,可互相融合成
斑片,其上被覆粘连性鳞屑,颇似银屑病样发疹者。毛囊性苔藓样梅毒疹(follicularorlichenOidsyphilid)较少见,当微小顶端有鳞屑的丘疹,开口于
毛囊者呈圆锥形,位于其它部位者呈圆顶形。常群集形成鳞屑性斑块。晚期或复发性二期梅毒皮疹常较限局面不对称,群集而倾向融合为其特点,如环状梅毒疹(annularsyphilid),皮疹呈环状、弓形或回旋状,表面覆有鳞屑,周缘轻度高起,由微小扁平丘疹构成,常见于面部特别是皮肤粘膜交界处,如
口角及鼻旁沟,
颊部及面中部,亦常见于阴部特别是阴茎干及
阴囊。花散形梅毒疹(corymbosesythilid)少见,为成群小的卫星状丘疹环绕于大的丘疹周围。
扁平湿疣(condylomalatum)呈直径1~3cm红褐色蕈样斑块,基底宽而无蒂,表面呈灰白色,有渗液,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好发于皱褶部皮肤特别是
肛门和生殖器部位。
3)脓疱性梅毒疹:较罕见,多见于
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低的患者,
脓疱通常发生于红色浸润基底上,消退缓慢,形成小而表浅的溃疡,表面被覆痂皮,严重者呈深在性溃疡,称脓疮样梅毒疹。有时溃疡表面痂皮厚积类似蛎壳,称蛎壳状梅毒疹。
皮疹常广泛分布全身,颜面特别是前额、指趾甲周、掌跖常被累及。
1)梅毒性咽炎:可伴发扁桃体炎或喉炎。咽和喉部充血,弥漫性潮红,扁桃体可肿大,可出现声嘶,甚至完全失音。舌部可出现剥脱性斑片,常位于舌背靠中缝处,为一或数个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光滑区,其上缺乏乳头。
2)粘膜斑:为特征性粘膜损害,呈扁平、圆形糜烂面,边缘清楚,表面有湿润灰白色伪膜,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好发于
扁桃体、舌、咽,亦见于小阴唇、阴道和
宫颈部。
3)梅毒性秃发及甲损害:秃发可见于眉部、须部及头部,呈不规则分布,秃发区
毛发不全脱落,仍残留少许毛发呈虫咬状外观为其特点。甲亦可受累,引起甲床炎、
甲沟炎及甲变形。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一定潜伏期,通常为2一4年后,约有1/3患者发生三期梅毒。除
皮肤、粘膜、骨出现梅毒损害处,尚可侵犯内脏,特别是心血管及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三期梅毒的共同特点为损害数目少,破坏性大,分布不对称,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客观症状严重而主观症状轻微;损害内梅毒螺旋体很少,传染性小或无;梅毒
血清反应阳性率低。
(1)晚期皮肤损害:主要分两型。
1)
结节性梅毒疹:呈直径为2mm或更大的红褐色或铜红色结节,质硬而有浸润,呈集簇状排列,表面被覆粘连性鳞屑或痂皮,或结节顶端坏死、软化形成
糜烂及溃疡,常一端自愈,另端又起新结节呈弧形、环状或花环状排列,消退后遗留瘢痕及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好发于头、
肩胛部、背及四肢伸侧,分布不对称,自觉症状轻微。
2)梅毒性树胶肿:为破坏性最大的一种
损害。初为皮下深在性
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呈暗红色浸润性斑块,中央逐渐软化,终于破溃,流出粘稠树胶状脓汁,故名树胶肿。溃疡继续扩大呈圆形、椭圆形,境界清楚,
溃疡壁垂直向下,边缘整齐呈紫红色,常一面愈合,一面继续发展,形成肾形或马蹄形溃疡,经数月后溃疡结疤
痊愈。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小腿多见,常单发。自觉症状轻微。
3)近关节结节:少见,为发生于肘,膝、
髋关节附近的豌豆至胡桃大圆形、卵圆形结节,性质坚硬,时称分布,表面皮色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如不治疗可持续数年,不易自行消退。
(2)晚期粘膜梅毒:主要发生于口腔、
鼻腔及舌部。口腔损害常发生于硬腭,呈结节性树胶肿,往往在硬腭近中央部发生
穿孔,为三期梅毒的特征性表现。鼻中隔亦常形成树胶肿,并可损伤骨膜及骨质,出现
鼻中隔穿孔,形成鞍鼻。舌部树胶肿破溃后,形成穿凿性溃疡,边缘柔软而不规则,自觉症状均轻微。
(3)三期骨梅毒:常见者为骨膜炎,以长骨多见。其次为树胶肿,对称发生于
扁骨,以颅骨多见,可形成死骨及皮肤溃疡。
(4)内脏梅毒:任何
内脏皆可受累,但以心血管梅毒最常见而重要。多发生于感染后10一20年,一般约有10%一30%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血管梅毒。基本损害为
主动脉炎,可进一步发展为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肝树胶肿次之,胃肠、呼吸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损害少见。
(5)神经梅毒:主要为脊髓痨及
麻痹性痴呆。该二病各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包括细胞数目增多,蛋白定量阳性,特有的胶金曲线,脑脊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梅毒血清试验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做抗原,检查血清中的抗心磷脂脂抗体,即反应
素,属于这一类的试验的VDRL试验,UST试验及RPR试验,这些试验方法简便,易于
推广,是临床常用的常规试验,也可在大规模普查时用,此外这些试验均可作定量测定,
可用于观察疗效,判断是否复发及再感染,但应注意由于试验用的抗原是非特异性的,因
而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一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
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活动性肺结核,
自身免疫病时均可出现假阳性结果,但血清反应的滴度低,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2.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份来测抗螺旋体抗体,
属于这一类的试验有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这类试验的特异性强,
可用作证实试验,但不能用作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