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维吾尔族,
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
历史学家、
社会活动家,著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
教育家。
人物生平
励志求学
1898年4月14日(清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翦伯赞出生于湖南
桃源枫树岗翦旗营。
1903年,入私塾启蒙。
1904年,转入清真小学。
1908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0年,入常德中学预科。
1912年,升入本科。
1916年,翦伯赞毕业后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转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1919年,翦伯赞毕业后在母校常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1924年夏,翦伯赞赴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经济。
投笔从戎
1925年,回国不久,乡人
唐生智介绍翦伯赞前往武汉
国民革命军,同时介绍翦伯赞参加了国民党,当时总政治部主任
邓演达欢迎他投笔从戎。
1926年,翦伯赞南下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大革命失败后,翦伯赞在历史学家
吕振羽等人影响下,开始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潜心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先后发表了《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等论文,与吕振羽合著了《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和侵略我国的滔天罪行。
1927年,翦伯赞参加了
邓演达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担任该部特派员。他受政治部委派,经大同到山西太原和绥远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去动员山西督军阎锡山和绥远都统商震起义,响应北伐。由于
蒋介石、
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
阎锡山电令商震逮捕翦伯赞,晋军名将商震是位有正义感的将领,随即通知翦伯赞,让他迅速离开绥远。翦伯赞遂经大同逃往上海,幸免于难。
1931年,翦伯赞以山西代表身份参加了宁粤分裂时的“广州政府”成立大会等。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翦伯赞在上海开始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并参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出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是封建的生产方式,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
1933年春,在天津的意大利租界,意大利驻天津总领事
齐亚诺以“反政府”的罪名将翦伯赞逮捕。
1934年5月,翦伯赞与好友覃振一道赴欧美考察司法,随行人员还有李敬安、宋乐六(宋教仁之子)等人。
1937年5月,翦伯赞在南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烽火
1937年
七七事变后,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翦伯赞与同乡
吕振羽等发起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和“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并任常任理事,主编《中苏半月刊》,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一书。
1938年,翦伯赞在
徐特立同志支持下,与吕振羽、
谭丕模在长沙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宣传抗日,积极参加抗日救援工作。
1939年3月,长沙大火前,接受中共党组织的指示,翦伯赞与谭丕模、
张天翼等同志一起前往湘西溆浦民国大学任教,团结进步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及托派分子进行激烈的斗争。
1940年2月13日,在风雪交加之夜,翦伯赞按照党的指示,前往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总会理事兼《中苏文化》副主编,同时担任
冯玉祥的《中国通史》教师,并经常到
陶行知的“育才学校”授课,以及应
郭沫若之邀,在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进行学术讲演。后来追忆往事,写下了以下诗句:“钧党风声夜半传,山村寂静正新年。难忘小市疏灯夜,急雪寒江独觅船。
1943年,翦伯赞又完成了《中国史纲》(第1卷)和《中国史论集》(第1辑)的写作。
1944年7月,日军攻陷了围困长达47天的衡阳,随后直逼常德、桃源。11月19日翦伯赞的家乡桃源沦陷,26日常德亦失守。在那个岁月,翦伯赞常常夜不成寐,他含泪写下了《常德、桃源沦陷记》。
统战工作
1945年毛泽东赴
重庆谈判期间,翦伯赞还曾应约到毛泽东的居处聚谈,并协助毛泽东和
周恩来对冯玉祥等做了不少统战工作。
1946年1月,“旧政协”召开,“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委员会主任的
章伯钧遂提议聘请翦伯赞担任“民盟”出席“旧政协”的顾问。此后翦伯赞还与中共上海工委书记华岗保持联系,参加各种中共地下的秘密活动。抗日战争结束后翦伯赞赴上海,担任大夏大学教授、大孚出版公司总编辑等。
1946年5月,翦伯赞与
周谷城、
张志让、
夏康农、
吴泽、
邓初民等组成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开展民主斗争,并与邓初民等主编和出版《大学月刊》。
1947年10月,奉中共党组织之命,翦伯赞潜往香港,期间担任达德学院教授,并与
茅盾、
侯外庐、
千家驹等分别主编了香港《文汇报》的“史地”、“文艺”、“新思潮”、“经济”等副刊。
1948年9月,翦伯赞在香港九龙尖沙嘴临时寓所工作。
1948年冬,翦伯赞与
郭沫若、
马叙伦、
侯外庐等人同乘轮船北上,在山东烟台登陆,辗转到河北省的阜平县等地。
1949年1月,翦伯赞来到
解放区的河北,在石家庄附近的
李家庄以及
西柏坡。
1949年2月1日,翦伯赞跟随解放军一同到达北平。
1949年3月,翦伯赞赴
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了“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及归国,便出席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不久就被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委员。
1949年7月,中国新史学会筹备会成立,负责人是范文澜,翦伯赞作《丛刊》的编辑工作。
建国著述
1950年成立了中国新史学会总编辑委员会,由翦伯赞、
陈垣、
郑振铎、
向达、
胡绳、吕振羽、
华岗、
邵循正、
白寿彝11人组成,并确立了各个专题及其负责人。
1950年出版翦伯赞主编的《义和团》。
1951年7月,
中国史学会正式成立。翦伯赞任《丛刊》编辑。
1951年,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和忠诚老实交清历史运动开始。
1952年秋季,翦伯赞主张任何朝代都先讲
经济基础,再述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领域,先讲政治,再说军事、科技、文化。从院系调整后,翦伯赞是北大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后又兼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并兼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1953年,出版翦伯赞主编的《戊戌变法》。
1954年,翦伯赞在《历史研究》第四期发表《关于两汉的官私奴婢问题》。
1955年,翦伯赞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
1956年夏,翦伯赞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在湖南省的视察,“他专门考察了长沙市的文化教育工作。
1957年夏季,“反右”运动,翦伯赞发表《拥护大鸣大放,反对乱鸣乱放》刊于《
北京日报》。
1957年9月18日在由
郭沫若主持的社会科学界批判右派的大会上,翦伯赞发表《右派在历史学方面的反社会主义活动》。
1958年1月,翦伯赞参加
周扬召开的关于编写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座谈会,组织一个以郭沫若为首的编写领导小组,
尹达、
范文澜、翦伯赞等是小组成员,尹达要求翦伯赞大力支持,要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中抽调部分人力支持编写,翦伯赞同意。
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当时在“中国通史陈列”中用哪一种古代史分期的观点来布置陈列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翦伯赞主动提出以“战国封建论”的观点来布展,从而解决了一个难题。
1959年2月,翦伯赞在《光明日报》发表《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对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品格的评价。
1961年春,翦伯赞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通用教材《中国史纲要》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外历史年表》等。北大历史系接受“文科教材会议”的委托,准备撰写《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先后发表《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和《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批评史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极左思潮。翦伯赞也为《纲要》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这在当时得到了
陆定一、
周扬等的赞同。
1961年秋,翦伯赞应
乌兰夫同志之邀,与范文澜、吕振羽等同志去内蒙古访问。途经大同时,回忆当年,颇有感触,写下了《大同感怀》的诗句:“重到边城访旧踪,云岗石佛华严钟。难忘三十年前事,风雪漫天过大同。”
1962年5月9日,翦伯赞到
扬州师范学院作学术报告《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发表在一九六二年第六期的《
江海学刊》上。主要讲纠正不学无术、无知妄说、牵强附会的历史学术问题。
1963年9月,时任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和主编的翦伯赞,就反修防修大背景下的史学研究问题致信中宣部副部长
周扬,提出“忠王是农民革命英雄,有缺点,但不应苛求”。
1965年12月,《红旗》杂志发表了
戚本禹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文章公开对翦伯赞的历史观点进行了批判。
伤逝岁月
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翦伯赞读后说:“为什么要对吴晗同志那么粗暴?乱打棍子,乱扣帽子,这样搞,以后没有人敢写历史剧了!”此事件后他受到了批判迫害。
1966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矛头主要指向翦伯赞。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全会的讲话中提出要解放翦伯赞,要改善他的生活,安排他的工作。
1968年11月18日,驻北京大学工人、解放军宣传队领导向翦伯赞传达了这个讲话,并将他和夫人接到燕南园64号居住,每月给120元的生活费,派一老工人照顾生活。翦先生连夜给毛主席写信表示感谢。毛主席接阅信后,说信写的很好。
1968年12月4日,
四人帮指使的“刘少奇专案组”的副组长巫中,绕开学校的“军管”当局,带着几名副手,在历史系“翦伯赞专案组”几个人的带领下找到翦家逼问有关刘少奇的问题。
1968年12月18日夜,翦伯赞、戴淑婉夫妇俩在无奈之下服下了积聚起来的安眠药。清晨,
杜铨见翦伯赞夫妇一直不开房门,就喊了数声,不见任何反应,心中顿生疑窦,就将门闯开,发现夫妇俩已远离了这个世界。只见翦伯赞夫妇各睡一张床,揭开被子,两人都整整齐齐地穿戴着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在翦伯赞中山装的两个下衣袋里,各搜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展开一看,一张写着“我实在交代不出什么问题,所以走了这条绝路,杜师傅完全不知道。”;另一张上写着“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1978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邓小平亲自批示为翦伯赞彻底平反昭雪。
1979年2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翦伯赞先生举行追悼会,邓小平、胡耀邦、乌兰夫、沈雁冰等送了花圈,送花圈的单位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中央党校、国家民委、文化部、教育部等。参加追悼会的有政治局委员王震、方毅及胡乔木、包尔汉、周扬、胡绳、孙起孟、雷洁琼、陆平、高铁等。
主要著作
主编
《
中国史纲要》《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和《
义和团》。
著作
《中国历史哲学教程》《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国史论集》《中国史纲》《历史问题论丛》《先秦史》《秦汉史》等。
合著
翦伯赞与
范文澜、
胡华等人合著出版《中国历史概要》一书。
主要贡献
翦伯赞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旧史学,建立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翦伯赞发表的《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论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及有关
《红楼梦》研究、历史人物评价等论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翦伯赞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宣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抵制了唯心史观和虚夸学风。翦伯赞认真执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鼓励史学工作者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改造世界观,提倡老专家要认真带徒弟,青年要虚心向老专家学习,做到尊师爱生,互学互助。翦伯赞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中国历史的老一代史学家之一,为在我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翦伯赞的著作共达四百多万字,是他一生献身于革命、献身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珍贵成果。
家庭生活
父亲:
翦奎午,谱名万效,又名逢吉,字奎午。是当地有名的数学教师。
母亲:林氏(汉族)。
翦伯赞的第一任妻子:姓李,生有二子一女(
翦斯平、
翦天聪、翦心倩),但很年轻时便因病离世。
翦伯赞第二任妻子:戴淑婉女士与翦先生相伴一生,直至同时离世。
弟弟:
翦仲襄。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今
湖南大学)毕业,采矿冶金科学士,地质学专家,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主任委员。1928年秋,介绍历史学家
吕振羽与胞兄翦伯赞认识,成就一段佳话。后因文革中遭迫害而悬梁自尽。
长子:翦斯平,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又名翦天民,派名凝思。1943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桥梁专业,1946年赴莫斯科大学建筑系深造,1949年回国,是北京、天津古城改造设计的决策人之一,有“桥梁之父”之称,晚年居天津。
次子:翦天聪(1921年—2007年8月),湖南省桃源县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国第七、八届政协常委会委员,湖北省第六、七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湖北省、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及名誉副会长等职。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
长孙女:翦晏,翦伯赞长孙女(翦斯平长女),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编审,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个人编辑出版有《20世纪中国货币精品》等。
次长孙女:
翦安,1949年生,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系翦伯赞孙女(翦伯赞长子翦斯平之次女),图书馆学专家,天津图书馆研究员,中国民主进步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自考)。现任天
津市图书馆典藏部主任,第十二届天津市政协常委。
三孙女:
翦宁,1951年8月出生,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系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孙女(翦斯平三女),古钱币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孙子:翦大畏(翦天聪之子)执教于中南民族大学,现已退休。
出版图书
人物轶事
翦伯赞与毛泽东
五十年代中,有一次,毛泽东读了翦伯赞写的一篇有关曹操的文章,引起毛主席兴趣。1957年3月13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约见了翦伯赞;因为当时毛泽东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商议,决定开展一次整风运动,所以毛泽东特意问他:“你在高等学校担任系主任有些什么问题和意见?”
翦伯赞说:“现在是重理轻文。”
毛泽东说:“从我们的历史和现状来看,重理有道理,但轻文就不对了。”
于是,翦伯赞回到北京大学,在主持历史系工作和担任副校长分管文科几个系的工作中,提出和采取了加强文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建议和措施。
有一次,翦伯赞在游泳场上见到毛泽东,便问道:“主席,您说中国周秦以来就进入封建社会,周,是西周还是东周?”“这个问题你们可以讨论嘛,”毛泽东笑着说,“不要受我的意见约束。我的意见也是一家之言嘛。”
“文革”开始,翦伯赞被揪出批斗,说他为吴晗鸣冤叫屈,又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许多帽子。直到1968年,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谈了要尊重翦伯赞的话,他的待遇有所改变,允许搬回自己的家去了。可是没过多久,专案组来找翦伯赞,对他进行逼供信。翦伯赞被逼得走投无路,便在1968年12月18日夜里自杀。当
毛主席、周总理得知翦伯赞的死讯后,非常震怒,无比悲痛,很多人因此而挨批评、受到处分。
翦伯赞与冯玉祥的师生之谊
1979年,装在翦伯赞骨灰盒里有三件物品,其中就有
冯玉祥送给翦伯赞的自来水笔。
这支象征着友谊的自来水笔是冯玉祥1948年送给翦伯赞的。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筹建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7月31日,已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政治委员会主席的冯玉祥,离开美国纽约归国,不幸竟在途中因客轮失火,被焚逝世。此前,冯玉祥曾作山水人物油画一幅,并其他一些稿件,在归国途中寄给了翦伯赞。冯玉祥还在5月间托
吴茂荪(时任民革中央执行委员)带给翦伯赞一封信和这支派克牌自来水钢笔,以作纪念,不想竟成遗赠。
翦伯赞同冯玉祥的交往开始于1940年。其时,原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冯玉祥已被撤职,退隐于重庆两路口和上清寺之间的原巴县中学。而翦伯赞则早在1937年5月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共的秘密党员;1940年2月,翦伯赞初到重庆时,党的组织关系是与周恩来单线联系的,直到1946年底,他一直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冯玉祥此次退隐上清寺,托王昆仑觅求一位史学名家,为他讲授中国历史,王昆仑便推荐了翦伯赞。征得了周恩来的同意后,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翦伯赞成为冯玉祥的历史教师。
1940年10月3日,翦伯赞同冯玉祥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巴县中学冯的官邸。冯玉祥在门口恭候。冯玉祥对翦伯赞说:“我读了你不少的著作,今天能见到你真是高兴。”翦伯赞每月来官邸半个月为冯玉祥讲课。冯玉祥每天早上4点起床,集合卫队大刀队唱歌操练;以后散步,祷告,读《圣经》,学英文,6时早餐;晚上则9点熄灯。官邸都是这个规矩。可是对翦伯赞则例外,他可以早上晚起床,晚上开夜车。
人物评价
毛泽东:“翦伯赞是讲帝王将相的,我们要想知道一点帝王将相的事,也得去找他。”
张传玺:“翦伯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信仰马克思主义,参加了共产党。他是早期积极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者之一,也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历史的极少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解放前,翦老不仅研究历史,而且以自己的行动,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现代历史篇章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党的领导下,运用犀利的笔锋,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历史和现状,对独夫民贼蒋介石和倒行逆施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抨击。当时翦伯赞同志在以历史作为战斗工具,使古为今用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
新华社:翦伯赞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历史哲学教程》一书,从中国国情出发、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科书,被学术界誉为培养教育了一代爱国知识青年的好书。
赛福鼎·艾则孜:“翦伯赞教授留给我们的,是他光彩夺目的学术思想,是他博大深远的人格力量,是他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可以说,翦伯赞教授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传统的一个化身。”
余英时:翦先生在“文革”之前是中国史学界的正统代言人,他讲中国史的分期具有代表性,从《历史哲学教程》(早期)、《中国史》(秦汉篇)到论文集(晚期)都是如此。其中心系统不是从中国史的内部整理出来的,而是借自西方的现成模式。他在史学上的地位如何,恐怕要看后人是不是能从他的著作中继续得到启发。
人物纪念
2008年4月14日,纪念翦伯赞先生诞辰110周年暨《翦伯赞全集》首发大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出席大会并与学校原书记王学珍同志为翦伯赞铜像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院士及史学界、出版界、翦伯赞家乡代表、亲属等在大会上先后致辞和发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学校老同志郝斌、
王义遒、王效挺、
梁柱等出席了大会。
翦伯赞先生的妹妹翦素芬女士回忆了翦伯赞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以及翦伯赞先生在生活中对待亲人也同样严谨认真的态度。谈及自己以及家人对已故去40年的翦老的爱戴和思念时,翦素芬女士不禁潸然泪下。
2023年11月16日上午,常德市图书馆翦伯赞故居分馆揭牌成立。
人物故居
翦伯赞故居位于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维回新村,故居修复工程于2009年6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同意,2010年4月开始动工修建,于2010年10月完成,2011年元月举行了奠基典礼。修复后的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呈“万”字形,是一幢具有湘西北建筑风格的纯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831平方米,共大小房间23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从各地搜寻来旧木板材料,基本上按原址原貌进行修复。翦伯赞故居是常德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